如何看待人性自私和虛榮的一面?

陽春白雪11


人性的四大弱點:自私、貪婪、懶惰、虛榮…

人際之間要過三關:金錢關、榮譽關、生死關…

沒有金錢往來的朋友,不可能真正走進生命中…

人性:還有一個是嫉妒!

人性中大部人都是自私的,嫉妒是來自別人的,虛榮是來自自己的;

我們有時也會去嫉妒別人,這可能會產生一種動力,也可能不小心就成了扭曲心靈,做出不如意的事;

..

虛榮也一樣,適當的虛榮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尊嚴,可以讓你發奮,力爭上進,同樣,做過頭了,也成了扭曲,做出自己意想不到的事。

所以,虛榮、自私、嫉妒如果不自己及時發現,加以控制,會造成嚴重的內耗和外損,對人對己都無益。

..

忘我的很少,在現實生活中,你對人若是忘我無償付岀太多,某些人會說你傻子。

為什麼說老子不異於“凡人”呢?因為他不侷限於“人性”,他超凡的思想完全沒有被“人性”所束縛。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特別是你正處在經濟困境時,不知道別人在考察你,你自然就跳進坑去了!

人生無非做二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一件是別人的事 。

君子趨於義,小人趨於利。

..

但需謹記利盡人散,是人之常情,莫強求。大事以義當先,成敗放下,莫奢望。

身先士卒,積極勤奮,莫怕吃虧,必有相助,反之作繭自縛…

在生活中,謙虛、真誠是一種風度,不要尖酸剋薄,衝動的事少做;

人心都是互助的,稱為禮尚往來。

人從陌生到熟悉,懂得隨緣、惜緣,懂的將心比心,知心朋友越來越多……

有時看透不說透,也是一種智慧 ……





鴻豔媛


人性的本質是什麼?我贊同“人性都是利己”的觀點。這樣來看待自私和虛榮問題,就會有辯證的思維。

這裡,我講兩個小故事。

故事一,我的外孫女快2歲了,外孫7個多月。他們和奶奶一起生活,每週六我們接他們到家裡來玩一天。前不久,我出差一段時間,接他們回來時,遇到有趣的事:小外孫女哭著不讓媽媽抱小弟弟,要抱她。我問女兒:“孩子怎麼回事?”女兒答:“爭寵。”

感言:小孩這麼小,就會爭寵。其實,爭寵是自私的一種表現,可見人之本性與生俱來。同時,想起小時候,父母告訴我們,好吃好玩的東西,要與他人分享,不就是教育我們要克服這種自私的本性嗎。

故事二,我二姐的外孫女10歲,上小學三年級,業餘時間學琵琶。這個小女孩好虛榮,喜歡大家表揚她。半年未見,前不久大家一起聚會,我看到孩子比以前懂事了。飯間聊起孩子,才知道小女孩讀書成績很好,在班上數一數二,琵琶考過6級了。原來是她媽媽發現孩子缺點後,及時進行糾正,教會了孩子自信和謙虛。

感言:虛榮,也是人的本性之一。克服虛榮心,必須從小改變,否則虛榮心太強,會害了孩子,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總而言之,自私和虛榮是人的本性,是人的另一面,構成真實的人生。

就好比自私是一袋好吃的糖果,雖然我們可以與他人分享,但不可能全部給他人。

就好比虛榮是一件好看的衣服,只要是我們勤勞掙錢買的,穿在身上不去顯擺,誰也無可非議。

歡迎大家討論留言。


清風巖塘


三個故事說穿了很多人,特別是第三個很有回味

一、甲不喜歡吃雞蛋,每次發了雞蛋都給乙吃。 剛開始乙很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 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 於是,直到有一天,甲將雞蛋給了丙,乙就不爽了。 她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甲的,甲想給誰都可以。為此,她們大吵一架,從此絕交。


二、有一年,很熱的夏天,一隊人出去漂流。 女孩的拖鞋在玩水的時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 到岸邊的時候,全是曬的很燙的鵝卵石,他們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於是,女孩兒就向別人尋求幫忙,可是誰都只有一雙拖鞋。 女孩心裡很不爽,因為她習慣了向別人求助,而只要撒嬌就會得到滿意地答覆。 可是這次卻沒有。她忽然覺得這些人都不好,都見死不救。 後來,有一個男孩將自己的拖鞋給了她,然後自己赤腳在那曬得滾燙的鵝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 還自嘲說是鐵板燒。 女孩表示感謝,男孩說,你要記住,沒有誰是必須要幫你的。 幫你是出於交情,不幫你是應該。 女孩記住了男孩的話,自此以後學會了對施以援手的人銘記在心,並給以更大的回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一開始,感激不盡。 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 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懟。 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 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三、傍晚,一隻羊獨自在山坡上玩。 突然從樹木中竄出一隻狼來,要吃羊。羊跳起來,拼命用角抵抗,並大聲向朋友們求救。 牛在樹叢中向這個地方望了一眼,發現是狼,跑走了; 馬低頭一看,發現是狼,一溜煙跑了; 驢停下腳步,發現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豬經過這裡,發現是狼,衝下山坡; 兔子一聽,更是一箭一般離去。 山下的狗聽見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來,從草叢中閃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 狼疼得直叫喚,趁狗換氣時,愴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來了, 牛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腸子。 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腦袋。 驢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一聲吼叫,嚇破狼的膽。 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用嘴一拱,就讓它摔下山去。 兔子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跑得快,可以傳信呀。 在這鬧嚷嚷的一群中,唯獨沒有狗。


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隻手。 那些整日圍在你身邊,讓你有些許小歡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而那些看似遠離,實際上時刻關注著你的人,在你快樂的時候,不去奉承你;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為你付出、關心你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看什麼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是有度的,每個人的理解方式不一樣,有一千個人看一個問題,就有一千個哈利波特。每個人的圈子不一樣,就拿我說吧,公認的中央空調。同事朋友都說我脾氣好,最重要的是老實大方,老實我倒是不覺得,大方我是深有體會,從我自身出發感覺就是捨得花錢。我的私心就是多交朋友,工作以後會順利,能得到應有的認可。朋友的私心就是省錢,這也算每個人的自私吧,後來我離開了他們的圈子。

虛榮心就不一樣了,大多數的虛榮心來自於失落感,見不得別人好,就想比較!人應該堅持內心的想法,做好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每個人都累!


你在那兒別


正常的人生,誰的性格里沒有自私虛榮的一面?自私虛榮是人都有,嚴重不嚴重,程度深淺有不同,各人的認知有不同,處理方法有不同,命運受影響之大小也就不同。

性格過分自私虛榮,必難成大事,也難得好快樂很幸福,常常會因太自私虛榮而惹禍招災,害了自己,如莫泊桑《項鍊》裡的那個女主人公,就因私心又太虛榮而白白苦幹十年。

自私虛榮是一種近似人本能的慾望,總處於人的心靈深處。自私之心是萬惡之源,虛榮之心導致百惡來襲,貪婪,嫉妒,報復,吝嗇,虛榮等等無不是自私之表現。人生有許多需要需求,如生理需要需術,物質需要需求,精神需要需求,社會的需要需求等。這種種需要需求是人的行為的原始推動力,人的許多行為就是為了滿足這需要需求。

凡過於自私虛榮之人,都有一種反社會的心理,都有不太正確,不切合現實的心態與行為,都會造成既損人害人終又不利己而又害己。人必會因為自己過於自私虛榮而付出沉重而慘痛代價。過於自私虛榮的心態及行為,會讓人忘掉自我,忘掉心中真正的追求,忘記自已目前的真境況,自私虛榮過後,幸福不會增多,反而會減少。因而,做人要儘量減少自私虛榮,能去則去,能除則除,別讓自私虛榮在心裡大佔據。時時地地事事讓自私虛榮占上峰是害人又害己的。


樹德漢碩


其實人都是自私的,只是在某個領域所表現的層次不同而已,所以自私也是一個人的本能性質。一般而言,自私的人心胸偏狹窄,貪嗔之心比別人要強,圖小利愛慕虛榮……人間百態,故而形形色色之人無處不存在。對於如何看待自私、虛榮之人,我們只能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




九疑傳奇


自私是人的天性
西方聖哲蘇格拉底告誡人們:“德行不出於錢財,錢財以及其他一切公與私的利益卻出於德行。”自私的人正是在“一切公與私的利益”上斤斤計較個人得失,精心為自己打算。他們不僅把錢財看得比德行還要重要,嚴重時甚至不惜用錢財去踐踏德行。自私正是對德行的背離。況且自私的人並不僅僅只著眼於錢財。自私的人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是否對自己有利”,並按只對自己最有利的方面去行動,這就是他們全部生活的基礎。
自私的人為了攫取個人的私利而絞盡腦汁,但又千方百計企圖將自己的本意掩藏起來。他們察言觀色,經常揣度別人是否發現了自已的秘密。人們的閒聊,他也懷疑是在背後對他的議論。因此內心深處總是得不到安寧,所以自私的人以病態的居多。賀拉斯說得好,自私的人必定也是焦慮的人,因為他生活在焦慮之中,所以就決不會自由。
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愛佔小便宜,貪圖蠅頭小利,是其主要特徵。從多抽一支菸到白吃一頓飯,都要在心裡來回謀劃。例如吃完飯付賬,他會連連地說:“我來我來!”並且急急的將手伸進內衣口袋使勁的掏,生怕被別人搶了先,但就是不見把錢掏出來。等到別人拿了錢去付賬,他這才拿出錢,而且一定要搶過去推讓一番,以便證明他的所謂誠意。這種事做一兩次尚可,時間長了就難免要被人看穿。不過這種人既要佔便宜,又要顧全臉面,故伎依然要重演下去。他們善於玩弄小聰明,看似得計,其實常被人在背後竊笑。自私的行為,總離不開“刁巧”二字。


因為自私表現在個人利益上,所以自私的人多吝嗇。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的善心並未完全湮滅,但是他們寧肯出力也不會拿出錢財去幫助他人。他們不僅對外是鐵公雞一毛不拔,對自己也同樣苛刻,把銅錢看得比磨盤還大,因此多被人看不起。他們的行為最多隻能得到他人的同情,但很難有真正的朋友。
自私和貪婪有著原則上的區別。自私只在與自己利益相關的範圍內表現出來。例如三個人分十個蘋果,他想的是如何能得到四個。而貪婪的人則想著如何將十個蘋果全部獨吞。自私的人以佔小便宜為目標,一旦得手便竊竊自喜。而貪婪則得隴望蜀,慾望永無止境。從一個銅錢到一個王國,他都不擇手段要據為已有。不過一般來說,他們於人、於社會都不會有什麼大的妨害。
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貪吃是人的天性一樣。自私是一種壞的行為習慣,但還不是邪惡。貪婪才是邪惡。但是這種壞的行為習慣如不加以克服,則很可能從損害他人的利益開始,到損害社會和國家的利益,發展成貪婪。甚至偷盜、敲詐、造假騙人,化公為私,直到更大的犯罪,以致被人所不齒。後者雖然不屬於自私的範疇,但卻是自私意識的延伸。這種人機關算盡,也許得逞於一時,但最終被命運拋棄的一定更多。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他們用的是陰謀詭計,無恥騙術。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自覺的克服自私這種壞的行為習慣,提升自己的理性,鍛練自己的意志。儘管和自私割裂是痛苦的過程,但是一個立志高遠的人,如果不能首先做到這一點,任何有價值的接近真善美的目標都是難以實現的,並且終將被自私所拖累。正如蘇洵所講的,“為一身謀則愚”,而且多私者必不義,到頭來不僅使自己一生美好的願望付諸東流,而且很可能自己搬的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虛榮心是人的天性之一
我深信,世上決不存在不戀慕虛榮的人。街頭流浪兒會因為多討得一枚硬幣而向同伴炫耀;幼稚園的孩子會因為老師的一句誇獎而嘻笑顏開。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認為只有“使君與操耳!”其實不過是用劉備來做陪襯,標榜的正是他自己。曹操雄才大略,自視甚高,可偏偏碰上一個不長眼的楊修,一而再、再而三地當眾道破他心中的玄機,使他的虛榮心受到傷害,以致遭到殺身之禍。而楊修之死,又何嘗不是他自己的虛榮心所招致的呢?
但是對於一個有良知的人,虛榮心會使他有意識地克服自身的許多弱點。生性粗魯的人會學得彬彬有禮,心胸狹隘的人會學得慷慨大方,輕浮的會學得自重,自卑的會學得振作,懶怠的會學得勤奮,邋遢的會學得衛生……愛好虛榮的人,為了證明自己比他人更能幹,會學習多種技能;為了能得到比別人更多的榮譽,會加倍努力地工作。適度的虛榮心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增加色彩,對學習和工作有所促進,但終不能長久。
因為虛榮心畢竟和進取心不同。雖然虛榮心也是對於讚揚的渴望,並在一定的時期和階段作出努力,向他人證明自己的價值,使自己和他人具有可比性。但是當虛榮心一旦得到滿足,就會飄飄然起來,所以炫耀常常是虛榮心的表現形式之一。例如有些年青人,不顧自己的經濟條件,穿衣必求名牌,實在不行,買件冒牌貨也是好的。儘管心裡明知道是膺品,總還是不忘時時將商標露一露,以顯示自己的身分。所以虛榮心追求的是一種並不存在的或者不可持續的光榮或榮耀。而進取心則是為了達到事業上的某個目標而作的鍥而不捨的努力,雖然它的目標也有階段性,但它必定具有持續性,而且是踏踏實實的,一絲不苟的。即使預定的目標一時無法達到,也絕不會弄虛作假,欺矇世人。

虛榮和進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過我們也很難界定一個人的行為究竟是受進取心的激發還是被虛榮心所驅使。只要這種行為對個人和集體都是有益的,就應該得到肯定和支持。妄加區分這個人的行為是虛榮,那個人的行為是進取,都是極端錯誤的。
然而虛榮心也決不是小人之心。小人心是以欺詐為手段,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骯髒目的。小人心的本質是損人利己,是卑鄙無恥。而虛榮心往往與人無害,雖然免不了與吹噓為伴,但一般來說,它只是希望在他人眼裡比實際的更好,比條件相仿的人更加優越。它用來相比較的目標,總是更優秀的品質,更卓越的成就,更優裕的條件。不僅盡力去仿效,如果條件許可的話,也會實實在在地去爭取、去創造。適當的虛榮心理,可以鞭策一個人不斷地進取,所以虛榮心不可一概否定。
虛榮心是人的天性之一。對於一個頭腦發熱的人,適當潑點冷水也許是需要的,但是冷水畢竟不宜多潑,所以我們才強調教育人應以表揚為主,表揚正是為了滿足一個人對於虛榮的渴望。它可以鼓勵進步、激發熱情,在原來的基礎上做出更多的成績。
但是虛榮不可以脫離實際,過度膨脹的虛榮心很容易走向它的反面,以致採取不道德或者不合法的手段,去攫取自己想要得到而得不到的東西,從而走上罪惡的道路,這樣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的。

理性是人性的集中表現
理性是人性的集中表現,也是人和動物之間的根本區別。人和動物都是按照大自然提供的條件生活的,所以都是合乎自然的,但是人又具有動物所沒有的邏輯、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和思維活動,所以人又是合乎理性的。如果人失去了理性,也就是失去了人性中最基本的東西:道德、正義以及法律和輿論的約束,那麼人一定要比任何動物更加兇惡、殘忍、貪婪和暴虐。希特勒、墨索里尼、東條英機以及他們的許許多多的幫兇和追隨者,就是一群喪失理性、披著人皮的禽獸。他們雖然也有知識和能力,但不是將它們用於社會進步,而是用在了個人最狂妄的目的。
理性不是與生俱來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人在幼年和少年時代的善是膚淺的,侷限性很大,而且善僅代表理性的一部分,因此做父母和教師的應有計劃地從人的幼年就開始對他們進行基本的理性教育,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倫理教育和道德教育。但是在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經濟活動日趨頻繁,對於基礎理論教育的要求不斷深入,而在家庭和學校中,對理性的教育卻有逐漸弱化的趨勢,其後果現在業已顯現,如果不能及時扭轉,其後遣症是不能低估的。
理性健全的人,會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認識到理性的作用和力量,從而有意識地加強自己的理性並且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在理性領域裡向各個方向發展,逐步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但是現代社會過份強調自我的作用,盲目追求自愛意識和自我價值,從而放鬆了對理性的嚮往,甚至對反理性的行為視而不見,不但不予以鬥爭,反面唯恐避之不及,這實在是一種惡劣的縱容邪惡的表現,其本質也是反理性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潘朵拉的盒子,裝著人性的弱點,潛藏在我們的意識之中,憤怒就是其中最活躍的一種。在它的驅使下,最容易做出過激的舉動。如果沒有理性的監守,在這些弱點變成行動之前予以剋制。我們的人生必將遭受更多的挫折。有許多本來可以避免的錯事和蠢事,正是由於當事人理性的薄弱,從而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這在我們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也是我們需要特別反省的。
理性是知識和經驗綜合作用的產物。理性雖然深藏在人的內心深處,但是在針對某個外部事物時,總會自覺地顯露出來。理性的光輝反映在對客體的善。一個有理性的人,總是將自己和整個社會聯繫在一起,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助於社會和他人,而不會損害社會和他人。即使是完全屬於個人的私事,他也會考慮到對社會和他人可能產生的間接影響,從而有所節制。知識有助於理性的增長,但在處理日常事務和社會活動時,經驗則更為重要。
理性存在於任何人的心中。只有喪失理性的人,不存在完全沒有理性的人。理性不是孤立的,就像聖人的心中也會受到慾望的干擾,惡人心中也時或有理性在閃爍。在人的心中,理性和慾望的爭奪無時不在。我們說一個人有理性,是說他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理性戰勝了邪惡,而一個喪失理性的人,則是邪惡在他心中起著主導作用。

人的理性樹立了他的尊嚴。作為一生下來就註定要在社會中生活的人類,只有理性才能使他在社會生活中游刃有餘,並在一生中將他的業績和光輝留在人間。“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天地悠悠,人生短促,讓我們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不斷積累起知識和經驗,做一個有健全理性的人。
良心是一個最具群眾性但又最不可捉摸的品性
原始社會沒有用來規範人們行為的法律,處世的唯一準則就是良心。現代社會雖然法律多如牛毛,但除了對簿公堂,人們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還得憑藉良心。
古往今來,“憑良心辦事”的原則代代相傳,歷盡幾千年依然被奉若圭臬,可見其永恆的魅力所在。
在人性當中,良心是一個最具群眾性但又最不可捉摸的品性。良心的本質是向善的,但它又因一個人道德標準的不同、知識層次的高低和信仰上的對立,以及所處的地位和立場的懸殊,對於良心的界定就表現得千差萬別,使得在對具體物件的認識上,甚至水火不能相容。例如德國法西斯把它們的行為說成是“純潔和優化人種”,日本法西斯則是為了“大東亞的共同繁榮”,這就是它們的所謂良心。實際上,它們的這些滅絕人性的暴行,和我們所說的良心的本意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它們不僅是反道德、反良心、而且是反人性的。

良心的向善是與生俱來的,任何一個未啟蒙的孩子,都能通過自己的直覺區分簡單的是非善惡。正如孟子所說:“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這話看起來不免唯心,認知總是通過實踐、通過學習才能得到的,怎麼可能不慮而知呢?其實我們一般說與生俱來,意思是指孩子在沒有系統學習之前,就具有的知識。良心的實質就是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或者說肯定是、否定非,肯定善、否定惡的能力。由於孩子出世以後,父母的說話和行為就不斷在他們腦子裡留下印象,就是一個賊,他也絕不會對孩子說,做賊很光榮,你將來也去做賊,惡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要求孩子將來學好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之初,性本善”的說法,是符合實際的。隨著知識的積累,理性的增強,良心向善的動力就愈堅決,就愈有能力抗拒邪惡的誘惑。所以良心需要理性的培養,知識的灌溉。
然而,由於受到環境的影響和惡人的挑唆,假如意志不夠堅定,一旦使良心失守於邪惡,就可能肆無忌憚的去製造罪惡。即使如此,從小就銘刻在心靈深處的良心也不會完全的湮滅,於是就不可避免的要時時受到心靈的譴責和煎熬,無法得到平常人能夠得到的安寧。有些罪惡是在昧著良心的情況下做出來的,一旦良心發現,將會折磨終生。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算得上是有良心的呢?這個問題看起來抽象,但是說到底也是很具體的。所謂的良心,無非是人的本份之心。人從出身開始,毫無疑問心是向善的,但是我們現實的社會,基本上是一個以利益為基礎的社會,因之人的思想也就潛移默化的發生著變化,慢慢發展成以自我為利益的中心去看待周圍的一切,去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了。所以說,如果一個人能始終保持著不做損害社會的事,不做損害他人的事,在考慮自己利益的時候,也兼顧到集體和他人的利益,與人互相尊重,互相愛護,常懷感恩之情,常存寬容之量,信守誠實之本,這樣的人,我認為就是一個有良心的人。
但是,我們還不能只滿足於做一個有良心的人,而且要不斷的使它更加淨化,更加深沉,更加完美,如此方能面對誘惑而保持純潔本色,面對邪惡而凜然不為所動。
良心,是我們心中的佛祖,是我們心中的上帝,是我們心中的神。良心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貪婪會給人帶來無限痛苦的地獄
美國開發初期,地廣人稀,地價甚廉,當時土地的出售,是以一人一天所跑的範圍為準。

  因此,有一個人付了錢就開始拼命奔跑,從清晨到中午,此人絲毫不敢休息,惟恐稍有鬆懈就損失了一些土地。到了黃昏,眼看太陽就要下山,如果跑不回終點就要前功盡棄,因此,他開始不要命的狂奔。

  但是哪裡想到,當他費盡千辛萬苦跑到終點時,人也立即倒地,氣絕身亡,賣主只好將他草草的就地埋葬,而所佔的不過就是一棺之地。

在目前的生活中,你是否正為一些目標在狂奔?能不能停下來自我整理一下,思考一下,為何要如此操勞?有沒有可能做一些調整?生命應該可以活的更好,不是嗎?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回生命呢? 貪婪是一種會給人帶來無限痛苦的地獄,它耗盡了人力圖滿足其需求的精力,可並沒有給人帶來滿足。
忌妒是心靈的野草
一群魔鬼為了提升業績,企圖以名利、情慾、恐懼、死亡來試探一位道行甚高的隱士,但一直都沒有得逞,每個都無功而返。

  魔王知道了,想一顯身手,對這一群魔鬼說:“你們這些方法都太膚淺了。退到一邊去,看我的!”

  魔王走近隱士身邊,輕聲的說:“你的同門師弟已經當上了大主教,你聽說過沒有?”

  霎時間,隱士莊嚴肅穆的面容,罩上了一層嫉妒的陰影,魔王的詭計成功了。


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當你看見別人成功,或別人擁有我們所沒有的機會時,心中是否有不滿的感覺?甚至懷忌在心,久久不得釋懷?嫉妒之心卻往往成為我們性格上的致命傷。讓我們能以寬廣的胸襟接納自己、欣賞別人,因為那才能使我們真正得到快樂。 忌妒是心靈的野草,它妨礙健康的思想生成。
小處吝嗇也是學問
吝嗇被人們普遍視為人性的缺點,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小說中,吝嗇的人一般都是反面角色,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應該可以當選吝嗇鬼的代表。有人在南北文化的比較中,也把南方某些大城市人的吝嗇當作不可饒恕的小辮子,抓住不放。但現在都市中出現了一種新的生活潮流,就是主動追求吝嗇。

  小處吝嗇,大處大方

  “吝嗇”一族有著共同的特徵:小處吝嗇,大處大方。他們的收入頗豐,但商場打折時總能見到這群人蜂擁而至,路邊淘寶店裡不乏他們的身影,討價還價成了購物的樂趣,半個小時能磨10元錢就如一場戰役的勝利;不過,衣櫥裡卻也不難見到阿瑪尼、寶姿等價值不菲的名牌;有時間坐公車的不會打車,可以自己做飯的不會下飯館,賓館裡的免費用品一件不落地悉數收入囊中,飯店裡的附贈紙巾也進入“用不完兜著走”的行列;但是,請客吃飯時會大方地買單,朋友聚會絕對最快出手;他們會掏四五百元看一場芭蕾舞劇,花五六千元報一個商務英語培訓班。


  看上去“吝嗇一族”彷彿是個矛盾的結合體,這些自相矛盾的行為背後的心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吝嗇為了提高生活品位

  在心理學上吝嗇描述的是個人對自己的金錢、財物、力氣、能力、時間、知識等過分愛惜的一種特殊態度,是一種極端自我中心主義的表現。“吝嗇一族”似乎改寫了“吝嗇”的內涵,“只選對的,不買貴的”成了新的價值觀和行為導向,標誌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的成熟。省小錢不可能發大財,吝嗇小錢的過程本身其實是為了獲得生活的樂趣,討價還價是樂趣、公車上的市井閒話是樂趣、商場裡的擁擠喧囂帶來了壓力宣洩的樂趣、淘寶店裡的小東西喚起了童年回憶中的樂趣……

  物質生活達到一定層次,金錢不再是衡量生活水平的惟一標準,也不再是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標。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在“吝嗇一族”這裡有了新的詮釋:錢是獲得高水平生活的前提,但不是終極目標,省錢不是以犧牲生活為代價,而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和基礎。每件物品、每件事對每個人來說具有不同的價值,人們衡量價值的差異決定了他願意投入的成本的多少,這是帶有實用主義性質的行為特點和心理特徵。比如,教育培訓會帶來長遠收益;人際網絡價值很難用金錢來衡量,它的建立和維護需要大量人、財、物的投入和用心經營。在這些領域,金錢不能作為衡量價值的量尺。在另一些場合,人們對愉悅、快樂的期望很高,花錢是為了快樂。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幸福感在經濟生活中是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現代人內心中對生活快樂幸福的追求,與表面上的新吝嗇主義也就完美地統一起來了。


  投資要量力而行

  要真正做到合情合理的“吝嗇”,也是一門學問。要以優質生活為目標,在大處投資、從小處節儉。要有詳實、合理的理財計劃,既要繼承節儉、仔細的美德,也要為整個生活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在保證正常生活開支的同時,有意識地儲備教育、醫療、住房、保險等資金,該花之處要肯花,該花之時不心疼。

  對人際關係的投資要量力而行,不同的人際關係要求是不一樣的,與客戶是利益關係,與同事是利益的共同體和競爭體的結合,與好朋友是志趣相投,與親人是血緣關係,每種關係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與交往範圍,有時需要用錢,有時花很多錢卻未必是好事。總之,合理、適度的“吝嗇”與細緻、有方向感的大方相結合,就會成就生活更多的意義和樂趣。
節制長樂
《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飲食男女,是人的天性和基本慾望,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基礎。然而人的慾望總是不斷伸張,要求愈來愈高的。舔糠及米,妄視思淫。連孔夫子也不能不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不過幸好色的口子一直沒有被打開,但食之風卻愈來愈盛,滋生出一批又一批饕餮之徒。所食之物更是層出不窮,從陸地吃到海洋,從地底吃到天空,不僅敗壞著社會風氣,而且腐蝕著人的意志。暴飲暴食,還會嚴重地戕賊健康,所以貪圖口福之人常會招致意想不到的疾病。所以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實篤說:“美食並不忠實於自己的身體,沉溺於味覺是不忠實自己生命的表現。”因此,食色雖人所必須,但節制尤為重要。在營養普遍過剩的今天,節制飲食和怡享天年,在本質上已經是完全一致的了。

節制不僅僅侷限於食色的範圍,在所有生活和工作的領域,都有需要講究節制的地方。《禮記》所云:“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都是講的節制。我們平常講的“欲速則不達”,也是從反面闡明節制的必要。即使我們對於事業上的追求,目標也不宜一下子定得太高,否則達不到目的,就會挫傷自信,帶來長久的負面影響。因此還是以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為好。好高騖遠者看似頗有雄心壯志,但碰壁比僥倖成功的機會更多。
所以節制的人總是比較安全,心靈也容易得到自由和寧靜。特別是能夠在關鍵時刻節制自己,堅持以理性控制自己行為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在他們內心深處,能夠理智判定自己生命的價值應該定在什麼位置上,並以此作為自己生活的起點和確立奮鬥的目標,所以他們總是更容易得到滿足和成功。
節制的要點是有度和不過份,一切正常的合乎道德的慾望都不在節制之列。沒有人能完全擺脫美食錦衣的誘惑,但這要與自己的收入相稱。而且食不可過飽,要講究均衡營養,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關鍵。對過度膨脹的慾望,則必須得到適時的節制。但節制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不然慾望會衝破一切理性的束縛而任意氾濫。正如俗話所說,交桃花運的人,原子彈都不能使他清醒。理性和獸性之間,往往只有毫釐之差,這就要看意志的力量了。

只有在理性指導下的生活,才是有節制的生活。只有有節制的生活,才能始終有快樂相隨。節制長樂!
關於貪婪
貪婪不只侷限於對金錢的慾望,對權力的渴求同樣可以喚醒內心深處貪婪的本性。貪財的人不因得到財富而滿足,戀官的人也不因得到祿位而遂願。貪婪者的心猶如宇宙中的黑洞,無論什麼東西只要進入它的範圍,就會瞬間被吞噬,而不會留下任何痕跡,並立即做好吞噬新獵物的準備。
貪婪的基礎是自私。初始的願望也許只是頓有所餐,夜有歸宿,但是這種人永遠不會向後看,當衣暖食飽以後,他就會羨慕並且希望超過那些生活得比他更好的人,所以貪婪之徒經常處於浮燥的狀態之中,心靈無法安寧。
貪婪者內心的道德善,隨著慾望的增加而減少,而惡念則一次比一次更加卑劣。欺騙只能謀取少量的錢財,攫取鉅額財富必須施展大的陰謀,所以貪婪是惡行的催化劑。沒有一顆貪婪之心不希望從石頭裡榨出油來,如果屍骨也能煉出銀子,他們會毫不猶豫的將它們投入溶爐。“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這正是一切貪婪之徒的畫象。有人認為貪婪之徒必是兇狠醜惡、無所不為之徒,這是毫無疑問的,儘管他們中的有些人戴著一付道貌岸然的假面。

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權勢,以種種莫須有的理由為藉口,或小題大作,或藉故找茬,勢無忌憚的敲榨勒索,沒皮沒臉的魚肉百姓,這種人不僅為社會所不齒,而且終究要受到正義的制裁。
貪婪的人並不會因職業而改變貪婪的本性。喬叟在《赦罪僧的故事》中惟肖惟妙的刻劃了一個以佈道為宗旨的聖徒,他一面諄諄告誡貪財是罪惡之源,一面卻在謀劃怎樣從受教者身上搜刮更多的錢財:“哪怕她的孩子就要餓死,我也決不放過。”我們要特別警惕那些表面上的正人君子,在他們冠冕堂皇的後面,常常隱藏著醜惡的靈魂。“不知恥者,無所不為”,仁慈和兇狠,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隨時可供選擇的面具,善良的人常常被他們所欺騙。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對財富的嚮往都是醜惡的,其界定的準繩是他獲得財富所使用的手段,一切用正當的光明磊落的手段獲得的財富,無論多少都是乾淨的。財富本身並不是罪惡,只有不義之財才是罪惡的淵藪。
貪婪像水面上扭曲遊動的蛇,攪得人心緒不能平靜。如果一個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慾望,就等於一座牆垣已經坍塌的城池,失去了對任何邪惡防禦和抵抗的屏障,隨時都可能在利益和感官刺激的誘惑下崩潰。

貪婪雖然可以在理性和意志的力量下得到暫時的遏制,但終不能長久。只有從心靈上徹底戰勝它,才能得以永恆。虛懷若谷方可無憂無慮,對需求的自足,才會遠離煩憂。
“飛蛾性趨炎,見火不見我”,貪婪之徒終究不會有好的下場。願所有希望靈魂得到安寧的人,遠離貪婪。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ab100045d45c07a4810\

勇士的刀鋒


自私和虛榮也是人的本性!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所以人才會自私[靈光一閃]但生活中還是有一部分人不會自私到只想自己!比如我從來做人做事都是換位思考!很多時候在別人眼中我就是傻子!可我總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打臉]虛榮我也有一點點的虛榮[呲牙][呲牙]畢竟我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小老妹[我想靜靜]覺悟還沒有那麼高[淚奔][淚奔][淚奔]




生活從來都不易!


我這個人,很貪心,巴不得美女的心都屬於我。也貪財,錢是越多越好。也巴不得全世界聞名。這些都沒什麼,是區區小事。執著也不要緊,哪件象模象樣的事不是追求得來的。關鍵是不要執迷還不悟:那些財色名聲都是空的,它一直是空的到底也是空的

。有這個大背景,無論貪什麼都不要緊,都只不過是過程而已。把貪當作玩玩,或者戲戲!


徐地本


虛榮是人性的一種扭曲畸形的心理狀態表現,虛榮是一種不正常的人性常態,也是一種人性的醜態,虛榮完全可以說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常見的通病。

人類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虛榮的一面,不同的是表現的程度不一樣,就像生活這個社會上所有人,每個人都喜歡別人說自己好聽的話,人每當聽到別人對自己說些阿諛奉承、吹捧之類的話之後,即使這個人心裡知道是虛偽的拍馬屁和假話,這個人似乎毫不在意別人說的是真是假,反而馬上變得眉飛色舞,興高采烈,就像飄上了雲霧,整個人飄飄然然,忘乎所以,反過來如果一個人聽到或者是聽別人說,有人說自己的壞話或是罵自己,那麼這個人不管是真是假,馬上就暴跳如雷、氣急敗壞,完全失去了常態,甚至完全可能做出找人拼命舉動,這就是人性的常態。

現在社會上的攀比之風之所以很嚴重,就是人的虛榮心理作用在作怪,這種不正常的攀比和爭強好勝其實就是人性的虛榮和妒忌,我們如果仔細觀察和分析瞭解一下週邊人的心態,通過事實可以看到很多虛榮心理不正常反應的社會普遍現象,比如別人買了一輛車、或者是戴著個大金鍊子,那麼這個人的周圍肯定有人不服氣甚至還氣憤,這個不服氣和氣憤的人就會不顧自己經濟條件的差別,借錢負債去和別人比攀,還有就是有的人看到別人穿著昂貴時尚的衣服,那麼這個人不顧自己條件是否允許,穿著是否得體相符,就會想方設法地也去買和別人一樣的衣服,結果是壓力大,活的很累,我們社會上所謂的趕時髦其實就是一種隱形的攀比,這就是人的虛榮和虛榮心。

人的虛榮和虛榮心是每個人對社會的心理反應,是人性的自尊心狂傲自大一種常態表現,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每個時期都存在的,人的自私自利和妒忌心理有時候也是虛榮的一種特殊表現,虛榮這個社會的頑症就像是附在人性中的寄生蟲,只要人正常活著就有虛榮的心理。

人性的虛榮心理表面上看是對社會沒有多大危害,事實上,過分的虛榮是一種惡念,人的這種虛榮心理對社會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有很多違法亂紀的現象就是由部分心理素質差的人群引發的,所以要徹底消除是不現實的,只能加快提高人類素質和物質收入,縮小人與人之間的分配差距,人類應該自覺在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中完善自我、讓社會上的每個人擁有崇高道德修養和優良品德,這樣就會逐步減少這種社會頑疾和病態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