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只要好好讀書就可以了嗎?

歲月靜好丶別來無恙


大學生光讀好專業是遠遠不夠的。

現代社會因為信息爆炸,微信互聯網時代更是可怕,一個大學生的本科知識已經不足以應付工作後每年新事物層出不窮變化的要求,需要學習另外一到兩個專業技能才能增強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

還有在中國是情理法的社會,一個人要想成功,人情世故非常重要,大學生要在大學歷練社會實踐,增強克服困難,懂經濟金融,財務知識,自己養活自己,練達人情的水平,以後步入社會才能合格。


曹勇你若光明


我並不是那麼認為,大學期間之所以會有各種職業規劃大賽,就是要引導學生對未來的職業有所瞭解,準備。你需要準備的並不是每科考試90+,而是把對以後工作有用的技能學到手,學懂,學通。我大三時開始準備考公務員,我至今記得跟我關係比較好的老師對我說的一句話,既然想考了,那就不要過於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了,60就行,有時間多學一下以後考試要考的東西。如果仔細想一下,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大學生,我們終歸是要步入社會的,很少有企業關注你在校時各科成績分別是多少,而是在乎你是否具備當前崗位所需要的能力。


Mc軍魂快手號31111504


好好讀書,這是個必要條件。不管怎樣,大學不好好讀書肯定不行,但是,只讀書那肯定也是不行的。大學是個非常有意思的階段,與其他階段不同的是,大學是以後工作基石,最重要的是如何選擇和如何持之以恆。

首先來說下為什麼呢,大學其實是一個銜接以後真正社會的環節,在這個階段裡,你要及時的思考你以後要做的是什麼?再選擇自己要做什麼之前,更要判斷現狀是怎麼樣?認清自己是什麼樣的,這些都至關重要。這裡並不是說大學裡你讀了什麼系,就一定從事這一方面,也不盡然。有人喜歡從政,有人喜歡從商,有人喜歡做學問,搞研究,將來考研考博去研究院工作。方向都是很多的,所以這裡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己熱愛的才行。

那麼我列舉幾點吧,僅當做個參考

一,一定得學好自己本專業的課程,要認真對待每次考試,因為在學校招聘或者學校的一些政策,好的成績是敲門磚,但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自己也要掌握好,並不是把所有的事兒都去學習這也不對,大學裡有很多其他事兒還需要你做

二,要搞好寢室關係,同學關係。看似不是很重要卻是相當關鍵的一點,你一定要和你周圍的同學搞好關係,因為在你步入社會之後你會發現人脈是非常重要的,你有一個好的人脈圈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三,學一些額外技能,唱歌,變魔術,英語說的好等等這都是可以的,步入社會,進入新的圈子這都是你可以與新圈子人建立關係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之一,有的情況下,並不是你專業知識有多麼過硬,對方就一定看好你,不盡然。

四,要每日堅持學習些金融的知識,有的人一定會說,我不學金融的也要了解麼?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是的,在你以後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跟錢打交道,學習金融知識並不是說以後從事金融,而是讓你對你以後所在公司的運轉流程,或者當下社會你所從事的行業或其他行業都有個明確的認識,各個行業的發展最根本都是需要資金的支持,就算是新興行業,最後也要看消費者會不會去買單。所以有了這些金融基礎,你會更全面的分析各行各業,這對你以後發展成為老闆或高管也是打下了一個必要的基礎。雖然咱們不提倡金錢是萬能的,但足夠的資金確實是支撐你從事你熱愛的行業的後盾,這點是不可否認的

五,謹慎談戀愛。很多人會說,大學裡就應該有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但是這裡我要說,這是分情況的。如果遇見不是自己對的人,那很可能會互相坑了對方。所以在這方面要有自己的對的標準,談戀愛就要想好以後,如果遇見對的人,相互之間都是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在這方面謹慎些,聽聽某些“過來人”的經歷也是不錯的選擇。

六,持之以恆,如果選擇了自己認定的路,就要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

七,多聽別人的建議,看清局勢,不要把自己圈定到某一個框架中,要辯證的看每個人的建議,不過早否定也不輕易聽信於他人

八,堅持鍛鍊身體,遠離不良嗜好。這點也是最基本的,健康的身體是你革命的本錢,沒有好身體,其他都免談,所以為了自己,一定要給自己制定個健身的計劃,一定別經常熬夜,要按時睡,有了好身體,一切才都有希望

九,是否考研,是否考博。這算是我附加的一點吧,當下考研的人數越來越多,我的建議呢可以考個研,不過要根據自身情況而定。要不要考,考哪方面的,考哪個學校就要自己仔細分析,這裡就不做過多嘮叨了。考博一般都是以後要從事學術方面的了,這個以後面可能就相對窄了,所以就是建議考研,慎重考博。

以上這些僅當參考,祝您以後的工作一帆風順





IT興趣聯盟


大學的教育更加開放,所以考核標準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初中和高中看成績為主,一張卷子定人生啊!

那麼就的看看大學的定位是什麼考核標準是什麼?才能對症下藥。

不談專業的情況下,大學給我們是一個交流的平臺。

例如學生和社團。也可以去公司做兼職,讓我們還沒有進入社會的時候就有個緩衝時間,讓自己融入社會最終變成一個生產者。

所以大學第一要務的就是交流。與人交流,與你專業的儀器交流。

那些昂貴的實驗室弄壞了,在工作中就會丟飯碗的。

所以大學中給我們緩衝,先讓我們能和他們朝夕相處,方便以後能駕馭好這些實驗器材來謀生。

大學好好學習應該動態學習,而我們大部分人說靜態學習考試成績為主的學習。

靜態學習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考核不是標準不是成績。

我就讀大學時候,很多專業課老師是不指定教材的。他會告訴你那本教材好,那本教材寫的有偏頗。給學生留給很多空間去探索和發現。

簡單的說初中和高中教你的東西都是唯一答案。

大學專業方面的課程都是主觀題,給你一討論空間。給你打開一扇們,然後你自己去發現,而且沒有監督你。所以很多進門後就睡覺了,一覺醒來了就畢業了。

最後站在招聘角度。

工作六年後有機會參與公司招聘工作,其實招聘的時候我們很少看大學成績單。

例如我會看一個學生微信讀書書單和讀書筆記。其實這個更準確。

希望您提供幫助。


數學老師曹毅


,大學只會好好讀書,那你的大學大概率已經是另一種形式的荒廢。

這個問題我在還沒上大一的時候就已經思考過了,基本形成了以下幾個比較成熟的觀點。

1.不管在大學之後你有怎樣的出路,考研也好,工作也好,一個說得過去的GPA是很大的助力,如何獲得,好好讀書。

當然這只是針對大多數同學的普遍情況,家裡有礦或者有其他的高級人生玩法的人請自我忽略。研究生有研究生面試,工作有工作面試,簡歷第一條教育背景裡你的GPA一定是在最醒目的位置。

(高的GPA就一定能代表一個人的能力嗎?並不完全準確,但至少很大程度上可以證明一個人對待工作和未來的態度)

2.大學是小社會,大學生算一半社會人,如果沒有經歷過好好讀書以外的活動或者組織,那麼大學畢業初入社會的你,將會很辛苦。

如果說大學裡最接近社會組織的機構,那莫過於學生會了,有關學生會的問題和回答不在少數,多多少少都有點江湖氣息,那就以學生會為例進行說明。大學之前,初中高中的班級都是集體生活,每一個同學都好像是親兄弟親姐妹一樣,一個好漢三個幫。到了大學,身邊人越來越像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最多形成一個組織叫學生會。在這裡你會體會到各種不一樣的感受,也許是任務ddl的時候沒人幫助只能熬夜肝的體驗,也許是自己做了很多工作結果被人冒領成果而又無可奈何,也許是莫名奇妙被幾個知心朋友告訴外面自己的流言蜚語而起因只是眼睛不靈光沒來得及打個招呼。 如果這就是大學,這也可能只是簡化版的社會,只是好好讀書,將自己置身事外的你當然不會在大學受其干擾,但是每一次接觸的成長你也無法獲得,社會的教訓將遠比大學殘酷。

3.好好讀書在面上只不過是GPA後面的幾個數字,你還需要很多其他東西去鍛鍊和提升自己。

大學能做的事情很多,四年足夠考一個雅思8.0去做英語培訓老師,或者考個xxx證去幹相關工作,或者跟幾個小夥伴集資一起來一次創業,或者投身學生工作磨鍊自己,或者去爭取各類榮譽獎項。每一次嘗試都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提升,每一項收穫都是未來你和BOSS談條件的資本。

總而言之,大學時光非常寶貴,儘管青春的尾巴讓人忍不住想要珍惜去享受,但是後半段人生的質量不是更重要的嗎?


好老師專升本老趙


大學生只要好好讀書就可以了嗎?

進入大學院校是大學生的一個大課堂。

大學四年,不僅僅要好好讀書,學習好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還需參加一些團體組織,比如志願者組織、公益組織、學生會等,多學習體會團隊合作的精神,還可以和同學加入一些興趣社團,發現並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大學四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好好融入到大學的生活,為你們步入社會打下一些基礎。


德州小王vlog


當然不是,初等教育階段可以說只要好好讀書就行,但大學絕非如此。作為畢業半年的人,以下我給出我的看法。

首先,大學期間的課餘活動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在大學一年級尤為明顯。比如歌唱比賽、朗誦比賽、書法比賽等,這些比賽有班級的,有院系級的,也有校級的,個別比賽還有省級和國家級的。另外,還有學生會、社團等一些學生組織的比賽以及運動會等比較大型的活動。可以說各種活動眼花繚亂,經常會使剛入校園的新生一時適應不了,不由覺得心累,還會感嘆“想回中學歇一歇”。我們在中學期間,尤其是高考重災區的學生往往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培養自己其他方面的技能,因此在大學期間可以多多參與一些這樣的活動,慢慢培養其他的技能。

其次,就是大學的學習不是簡單的像中學那樣僅學習一些書本上的知識。大學期間,除了學完書本的知識後,還要進行知識面的拓展,需要多多瞭解一些前沿領域的內容,畢竟書本上的知識都至少是三十年前的東西了。此外,只有理論也不行,還必須得有實踐。可以說,大學的所有專業都安排有實踐周。有的是在校進實驗室做實驗,有的是在校做一些特定的作品或模型,有的是到校外進行實地考察學習,不同的專業實踐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還有一點,我們在中學期間的社交範圍可以說僅限於自己班以及外班幾個認識的同學等,但大學期間,我們要學會去主動擴充自己的交際圈,要多多走出宿舍,走出校門,去結識不同專業的同學,去結識不同學校的同學。大學期間能有一段甜蜜的戀愛也是很多人心嚮往之的事情,只有你主動去擴充交際圈才會邂逅屬於你的ta。有的人可能會說大學期間去認識那麼多人幹什麼?關於這點,我覺得大學期間多認識不一樣的人有兩點好處:一來可鍛鍊自己的交流能力,身為人就要食人間煙火,就必定要與別人交流,適當認識一些人可以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二來就是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多多感受不同想法的碰撞,畢竟兩個人的想法不會完全一樣,多多聆聽不同的想法有助於思維的進一步開闊。

至於其他方面的,就不值一提了。當然,大學期間主要還是以學習為重,最起碼大學期間不要掛科,順利拿到學位證和畢業證,這是最基本的。大學期間最基本的證書都沒有的話,讓別人如何相信你其他的能力?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所幫助,就請幫我點個贊或者來個關注。我是知與行,專注中學和大學問題的解答,專注知識和經驗的交流分享。


知與行的交匯


大學教育是學習能力,學習意識和學習方法的全面提升。這裡面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眼界的開闊,思維模式的改進。“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立足。所以,有意識的讓自己接觸社會,參加社團活動,增強人際交往的技能,才能實現校園和職場的無縫對接


算咯不說了


毫無疑問,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大學生同樣如此。

但是,學習一定不是大學的全部。而往往學習之外的問題,恰恰是最讓教育者頭疼的問題。下面簡單說幾條。

1.學會生活

中國式巨嬰越來越多。生活能力差,寢室不收拾,衣服不會洗,不會照顧自己,對生活的意義也少有思考。

2.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自我中心嚴重,不會與交往。其實,對大多數同學來說,大學的朋友圈是未來成功的關鍵。這包括老師、同學。

遇到事情不知道怎麼處理,得到意見後,也不願意意不願意採納。

3.承受挫折,調整內心

要認識到遭遇挫折是十分正常的,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

自我調節非常關鍵,調節不好,心理問題就會滋生,懷疑人生,抱怨社會的情況並不少見。甚至自殺,自傷。

4.多讀些書

這是增長知識,提升內涵的關鍵。

5.多參加活動

學校的活動很豐富,多參加一些,會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哪怕是當觀眾,也比玩遊戲強。

6.做一點規劃

明確自己下一階段的路怎麼走,比如,先就業還是先考研。

就業要從事什麼行業。考完後要做什麼。

8.樹立遠大理想並腳踏實地

人總該有理想,但再大的理想,也需要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不能脫離現實,手高眼低。

希望能夠幫助您。


輔導員範兒


學有專攻。科研人員、技術人員應該好好鑽研技術,研究出更好的產品來奉獻人類社會。科研人員、技術人員如果不把精力放在研究上,總想從政,這是可怕和可悲的現象。要知道,政治,社會管理,社會治理和公司治理是一門大學問,沒有雄才大略怎麼行?或者從技術和科研的角度出發來治理公司、治理社會怎麼行?經常聽到個別設計人員說“他一個人每年創造了上千萬的利潤”,這種片面的看法要不得。一個設計人員設計的再好,如果沒有工人階級和大國工匠,估計大樓也建不起來。再說,人總得有奉獻意識吧。沒有奉獻意識,哪來的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