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江西大餘“防疫老兵”蔣金波過度勞累倒在了崗位上

  中國江西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袁榮德、張俊、記者

曾靈報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現後,大餘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蔣金波響應號召,衝鋒在前,連續奮戰在基層防控一線,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死,於2020年1月28日不幸去世。他生前幾十年如一日愛崗敬業,勤勤懇懇,默默奉獻,忠誠履行了一個基層醫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責任和擔當,在疾控工作崗位上貢獻了全部的力量。

致敬!江西大餘“防疫老兵”蔣金波過度勞累倒在了崗位上

  “我服從,我響應,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1月15日,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肺炎疫情,大餘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出《眾志成城,防控疫情——致中心全體職工的倡議書》,該中心醫師蔣金波率先響應,主動請纓,立下錚錚誓言。

  “朱主任,我是蔣金波的兒子,我爸爸現在身體不太舒服,他在身旁囑咐我向單位請幾天假,請您安排好他負責的工作。”1月28日,農曆大年初四晚上9點10分,大餘疾控中心主任朱鴻接到老同事蔣金波的來電,手機裡傳來是老戰友蔣金波兒子的聲音。23時50分,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十幾天的蔣金波,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時年58歲。

  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戰場。朱鴻哽咽著說,蔣金波熱愛疾控事業,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上,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惦記著自己的工作。

致敬!江西大餘“防疫老兵”蔣金波過度勞累倒在了崗位上

  倒在疫情防控一線

  1月28日一大早,蔣金波在辦公室提上防護設備箱後,就和同事趕往大餘縣人民醫院,開始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

  在醫院清潔區,蔣金波打開設備箱,從裡面取出防護衣、隔離衣、面瓶、面罩、口罩、鞋套、手套等,一一穿戴好,經過病房通道,走進了一間病房,和發熱病人攀談起來。

  “感覺怎麼樣,還在發熱嗎?”“之前有沒有去過武漢、湖北等地方啊?”“過年回來以後去過哪裡,接觸了哪些人啊?”……蔣金波拿著調查表,一項一項記錄,一個病人下來至少需要1個小時。

  完成5名發熱病人的調查工作,已經是中午1點多了,蔣金波和同事回到單位,用一碗方便麵,草草解決了午餐,在辦公室就地休息。

  “你是不是很累,可以向領導請假休息半天的。你年齡這麼大,大家都會理解的。”休息間隙,保潔員王美英看到蔣金波臉上的疲憊,多次勸說。

  “現在是疫情防控最關鍵的時刻,大家都在一線奮戰,我這個老兵怎麼能當‘逃兵’?”蔣金波微笑著擺了擺手,眯上眼睛抓緊時間休息。短暫休息過後,蔣金波和同事下鄉指導消殺工作,直到下午6點多才返回單位。考慮到蔣金波年齡大,疾控中心領導硬性規定不讓他晚上加班。給自己全面消毒後,蔣金波就回家休息了。

  大約晚上7點50分,蔣金波突感胸痛不適。家屬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送往縣人民醫院就診,診斷考慮為心肌梗死,並緊急聯繫轉送至市人民醫院就診。當晚11點50分,因搶救無效,蔣金波不幸去世。

致敬!江西大餘“防疫老兵”蔣金波過度勞累倒在了崗位上

  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

  時間的指針往回撥。2019年年底,蔣金波和同事們剛剛結束了國家衛健委和中國疾控中心安排的大餘縣典型地區農用地土壤質量對人群健康影響現場健康調查項目。他們每天早上5點起床,5點20分從單位出發前往調查地,中午沒有休息,晚上一直工作到十一點才能回家休息。20多天時間裡,他們圓滿完成了調查任務。

  當疫情來臨時,蔣金波再次毅然衝上了“戰場”。早在1月15日,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蔣金波就主動請纓上一線。在大餘縣疾控中心發出《眾志成城,防控疫情——致中心全體職工的倡議書》後,這位老兵率先響應,立下“我服從,我響應,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錚錚誓言。

  根據分工安排,他成為了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負責到隔離病房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調查病例的基本情況、發病就診經過、暴露史,確定密切接觸者和可疑暴露者,防止疫情擴散,為查明疫情發生的原因和傳播途徑提供詳實的資料數據。因為單位只有一名專職司機,蔣金波還自願擔任兼職司機,和同事深入火車站、汽車站、各高速路口設卡點、大型商場等進行防疫指導。

  從1月15日到28日,蔣金波沒有申請過休息,一直堅守在防控疫情的崗位上。“我們的辛苦,如果能換來全縣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一切都值得。”這是蔣金波經常鼓勵同事們的話。

  “他不是黨員,但卻一直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這場疫情防控‘戰役’中,這位‘老兵’帶領我們的年輕幹部,不畏艱險、無私奉獻,始終衝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還有2年多就退休了,他卻選擇了同大家一起戰鬥到最後!”談起往事,朱鴻聲音哽咽。

致敬!江西大餘“防疫老兵”蔣金波過度勞累倒在了崗位上

  38年衝鋒在一線的“老兵”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危急關頭,蔣金波總是選擇逆流而上,用自己的負重前行,照亮了群眾的歲月靜好。

  察看蔣金波一生的工作履歷,簡單而清晰。1982年,蔣金波畢業於贛州衛校公共衛生專業。中專畢業後,他就回到家鄉大餘工作。38年來,他歷經非典、禽流感、大餘2009年7·3洪災、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等重大“戰役”,在防疫一線,始終有他厚實的身影。

  蔣金波不僅是同事們的戰友,還是病人們最信任的醫生和朋友。近幾年來,蔣金波一直在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對於這個崗位而言,醫術和醫德的修煉同等重要。為了病人隨時能聯繫他,他的手機從來不關機,有時晚上睡著了,也有病人來電諮詢。

  大餘縣疾控中心工會主席申繼英告訴記者,有一次,當一位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後,心裡難以接受,情緒很不穩定。接到電話後,蔣金波馬上開上自己的車,和同事趕往病人的家中,給病人講解科普知識,指導治療。經過幾小時的開導,病人的情緒慢慢平穩,重拾生活信心。正是他的溫馨,照亮了許多患者抗擊病魔的征程。

  “這樣的好人,怎麼說走就走了呢……”70歲的大餘縣池江鎮板棚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玉英得知噩耗,嘴角打著哆嗦。老人沒有忘記,春節前蔣金波提著年貨來拜年,提醒她保重身體;老人沒有忘記,蔣金波親自開車帶她到縣城辦理慢性病相關手續;老人沒有忘記,蔣金波每次來,都要從家裡帶上一份小零食給她的小孫子……老人的兒子常年在外務工,她早已把蔣金波當成了自己人。

  “都是當了爺爺的人了,還跟我們這些小年輕一起衝在一線。”想起不久前一起開的玩笑,“90後”的謝傳麗眼淚打著轉。蔣金波性格溫和,在單位裡,同事們喜歡叫他“老黃牛”。無論是業務工作,還是扶貧、創文,蔣金波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老兵”留下的誓言,匯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他是我們新生代疾控人學習的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的事業由我們接力,我們一定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盞明燈,照亮了大餘縣疾控中心“90後”黨員廖昶前進的路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