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總是控制不住發脾氣,怎麼辦?

倔強的小強2018


預期差導致情緒。孩子寫作業,如果老是不會,家長肯定會有情緒。

因為,家長對孩子是有期望的:
第一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上完課就懂了,而且會寫。

第二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自覺地寫作業。

第三層期望:家長希望自己講一遍孩子就能懂。

第四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聽懂了就能做對。

第五層期望:家長希望孩子這次懂了,下次還能懂。

第六層期望:家長希望自己反覆講了之後就理解了,而且有融匯貫通的能力。

以上是家長心理的一些常見的預期。一般來說,家長不會輕易地發脾氣,只有層層期望被打破時才容易控制不住。

比如:

孩子上完課回家,有一半作業不知道如何寫。這是打破家長的第一層期望,但是一般家長還能忍受。

但是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你不催他,他就根本不動。這是打碎你的第二層期望。

萬般無奈,你給孩子講解,但是講了一遍之後發現孩子一臉懵,你會覺得孩子沒有認真聽。這是打破第三層期望。

好不容易你看到孩子好像聽懂了,於是你給孩子做些題目鞏固,結果發現換了個題目孩子又錯了。你會覺得孩子死腦筋,不靈活。

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孩子上次會的題目又做錯了,問孩子怎麼想的,結果ta似乎什麼都忘記了,一點思路都沒有了。


這些問題都很常見,因為,隨著你的聲調的提高,孩子的情緒也在起變化。孩子觀察到你的變化,結果ta就從題目本身,轉移到如何抵禦你的脾氣上面來了。

孩子的注意力不強,一旦ta開始思考如何對付你的脾氣,那麼就無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所以,家長要想讓孩子思路更開闊,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輕易地起情緒。


控制自己的脾氣,需要注意孩子發展的特點,ta之所以不會做,有可能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一般我們都要一一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

1、孩子上課聽講能力差

有些孩子上課老走神,無法有效吸收知識。這些知識實際上不多,家長只要給孩子輔導一下一般都能懂。但是家長輔導只是短期辦法,提高孩子的上課能力才是關鍵。

孩子坐不住,走神,可能是上課的內容孩子不喜歡,也可能是孩子聽不懂,基礎太弱。試著給孩子預習一下,教會孩子如何聽課,否則光靠家長課後輔導是無法穩定提高成績的。

2、孩子貪玩,不願意寫作業

這也是常見的一種情況。建議家長要給孩子生活中減少誘惑,儘量家庭中減少看電視,玩手機等行為,否則孩子很容易被吸引。

給孩子多看一些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是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榜樣不是看幾個就能讓孩子迅速轉變的。孩子的內心變化很慢,需要長時間地接觸才能形成穩定的影響。

給孩子定規矩很重要,寫作業有寫作業的規矩。什麼時間寫,做到什麼程度算符合要求,這些都是要有個大致的規定。


3、讓孩子獨立,更有責任感

很多孩子就是因為欠缺做事的機會,生活中都是玩,完全喪失了該有的責任感。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沒有給孩子足夠的責任意識,孩子覺得自己的學習是為了家長,而不是為自己,那麼就容易陷入非常被動地學習。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孩子有為家庭服務的意識。同時,孩子能夠自己完成的任務儘量要自己完成。


4、輔導作業講方法

方法一:儘量不要在原題上講

孩子有習題不會的,我們儘量不要直接給孩子講。如果你把這道題給孩子講了,那麼對她就沒有太大練習的價值了。因為孩子就是記住了,但是不是真的學會運用了。

比較好的方式是講一道類似的題,至少改變一下數字和物體,讓孩子學會基本的遷移。

方法二:讓孩子有些成就感

有些作業太難,孩子暫時完成不了,那麼我們就讓孩子先放一放。如果老師要求必須完成,家長可以先讓孩子把答案寫下來,然後家長自己把題目記錄好,等到週末的時候再讓孩子做。

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我們要儘量減少批評孩子。當然,如果孩子懶惰,不願意思考的話,我們可以教育孩子。但是如果是有一些小錯誤,或者是太難了孩子理解不了,那麼家長的批評反而會讓孩子更無助,內心更加的害怕學習。

家長有必要創造一些環境,讓孩子感覺自己能夠做好。學校的學習讓很多孩子產生了不好的心象,家長有條件可以自己開展一些學習活動,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比如:我的孩子一年級,我就會和孩子一起寫日記,交換著讀,互相點評。孩子慢慢地就會愛上寫日記,並且不會害怕。有些家長只是批改孩子的日記,指出孩子的問題,卻沒有想到孩子可能會因此感到害怕,因此而退縮。通過交換日記的方式,孩子會更明白怎麼寫自己,如何改正。


方法三:給孩子一些自主性

自主性很重要,孩子自己決定的事情,往往可以做得更好。因此,我們給孩子定好計劃之後,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做事。當孩子能夠自己安排事情的時候,ta的內心對自我的感受就會更好,也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以上是我給您提的一些小建議。家長在輔導孩子的時候,一方面要清楚地認識到孩子的不足是暫時的,這會讓我們更好地保持心情,同時也促使我們想辦法解決問題。其次,如果孩子過於懶惰,那麼打掉孩子的惰性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要注意提供正確的方法給孩子,另一方面也要監督孩子執行下去。只有孩子發現自己能夠做到的時候,ta才會更加相信自己,也會更加相信家長對待自己的方式。

我是翼翔老師,專注悟空教育類問答。歡迎關注我,一起交流教育話題。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出去轉一圈吧,來說說我姑娘,四周半,問他沙子個水泥加什麼能粘在一起,跟我說石子,等封,路上遇到個沙堆,帶她去看,幹沙和溼沙,哪個是粘在一塊的,回答溼沙在一塊的,問她為什麼粘在一起,“因為有水啊”,然後又問她,沙子和水泥加什麼能粘在一起,想了一下,回答我,“磚頭”又重新問她沙子,之後問了幾遍,給我來就不知道,下午她爸跟她聊天,中國說中文,那英語是哪國說的,想了下,“美國”,她爸想了下,沒毛病,但不是他爸想得到的答案,又問她一邊,想不到,我說,中國說中文,日本說日語,法國說法語,泰國說泰語,英國說什麼,“英語”,很好嘛!中國說中文,英語是哪個國家的語言,“不知道”!我跟她爸都好糾結,這是像誰,傻姑娘!





十一與姐姐


家裡有學生的家庭,都會面對孩子寫作業這樣的問題,大部分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都會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但是學習成績好,學習習慣好的孩子,家長應該特別幸福。

我家孩子一年級,學的也是比較費勁,輔導作業也讓我傷透了腦筋。有時候再想,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上學的時候,父母根本沒時間輔導我寫作業,都是自己獨立完成。為什麼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的學習卻讓父母們傷透了腦筋。怎麼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發火。



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放學後,不要著急讓孩子寫作業,應該先把白天所學的知識再複習一遍,看看有沒有不懂的,不懂的及時輔導,等他都會了再寫作業。

其次,遇到孩子不會的題目,切忌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要一步一步引導他自己思考,也可以舉例,但是不建議講解原題,等他學會了再做作業,這樣就不會出現孩子總不會的現象。


最後,為什麼同一道題講了好幾遍孩子學不會,我們要分析一下,是不是我們家長的問題,是不是把題目講複雜了,孩子不理解。我建議家長輔導孩子的同時,請每天看看他們的課本,學到哪裡了,儘量把題目講的通俗易懂好理解。其實,有時候是我們太著急了,要求太高了,做錯了就要打,導致孩子怕出錯,但是越怕錯越出錯,我們要適當的允許孩子自己獨立做題,哪怕出錯了,也不要嚴厲指責他,應該好好幫他分析,哪裡做錯了,然後再教他,多教幾遍。


陪讀媽媽談教育


以前陪著孩子寫作業,我不是嫌她寫的慢就是寫的不認真,每次回家來寫作業,家裡都是一番雞飛狗跳!好累好累啊😔!

現在我學聰明瞭,你寫作業我不再陪著了,我去做我自己的事兒,做家務,或者看書,或者陪老二玩,但是我不看手機或者電視!初步看成效不錯😄!如果她再做的慢或者做不完到點就不讓做了,讓她去跟老師交代,這樣幾次她就怕了,做不完自己也著急!


WTO1588796


默唸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木有用啊,打一頓吧,一頓不行就兩頓😜我家的方法是,不管,讓他自己做,做完才能吃飯看電視,不做完免談,我家孩子不但磨嘰而且馬虎,我是能拖一會是一會,我才不看著他,讓我自己氣死呢😁


不聽話就該打屁股


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總是控制不住脾氣,我想這些家長,都錯誤了理解了關於輔導作業這一個事情。弄明白了,就不會發脾氣了。

一、作業是誰的?

作業是誰的?毫無疑問是孩子的。不做或者做不好,是誰的責任?毫無疑問是孩子的。

二、是輔導作業還是輔導自己的面子?

如果是輔導作業,那麼孩子做與不做,做得好還是不好,我們第一反應應該是怎麼樣去幫助他解決這個難題;

如果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擔心第二天在班群被老師點名,被老師叫到學校,那第一反應是一定要孩子做好,做不好就逼著做,8點沒做好那就11點!

三、同時期的你做得怎麼樣?

去問問老人,同時期的你做得是否比孩子出色。

他只是一個孩子,面對的知識對於他來說就是新知識,既然是新知識就會面臨很多疑問,需要很多的練習才能掌握。

用成人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去批判一個孩子做得不好,做得不夠好,這完全不公平。這就好比馬拉松冠軍嘲笑普通人沒耐力,公平嗎?

不信?跟孩子一起學“生僻字”這首歌,保準孩子學得比你快,唱得比你好。

四、作業需要全對嗎?

如果作業需要全對,那還需要老師批改幹嘛?作業除了讓孩子得以練習當天所學知識,還是讓老師得知自己教學成果如何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作業不需要全對,該錯的,自己怎麼樣都教不進去的,留給老師去做。老師不負責任那是另外一說。

五、輔導輔導,不是主導

都說輔導孩子做作業,主導者並不是家長自身。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不是孩子的作業怎麼樣,而是孩子的學習習慣怎麼樣,孩子的學習思維怎麼樣,孩子的學習心態怎麼樣。

六、控制不住脾氣的惡果

當人處於害怕的狀況的時候,所作出來的事情往往遠低於自己正常水平。

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越怒吼,孩子越錯得離譜。“九九四十五”的視頻,相信大家都看過。

而越是面對家長的怒吼,孩子的心思就越不在學習上面,完全放在害怕上面。

“九九多少?!”父親怒吼著;

“快說啊!這不剛背過嗎!別告訴我你忘記了!我要抽死你!”面對正在思考的孩子,父親再次怒吼;

“九九四十五!”孩子怯怯的答道,沒辦法,在恐懼之下,他只能選擇“快點說”,而不是最準確的答案。

接下來就是父親開撕,孩子痛哭了。


淅爸育兒記


現如今的家長每人都必須要有三頭六臂,在外能賺錢養家,在內能做飯帶娃,擔心孩子衣食住行,除此之外還要多長一個大腦專門留給孩子的學習,操心完了在校的學習成績還要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輔導完了還得檢查,檢查完了這一天的任務才算圓滿完成。

輔導孩子的作業也是如此,家長需要做的是想辦法讓孩子主動地、愉快地面對作業。是疏導、是引路,而不是一味地強調作業完成的質量。正如大禹治水,在疏而不在堵。

對孩子的教育,過程永遠比結果更重要。

1、家長打造簡單、舒適的學習環境

妙妙剛上小學時對學習挺感興趣的,一放學就到自己的房間裡寫作業。可是,為妙妙佈置兒童房的時候,媽媽在兒童房裡貼滿了公主和其他一些卡通圖案;而且還在書桌旁擺滿了孩子平時喜歡玩的公主娃娃、恐龍等。導致了妙妙在房間寫作業的時候,很難靜下心來,一會兒玩娃娃,一會兒玩恐龍,一會兒又盯著卡通圖案看半天。時間一久,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給孩子準備一個單獨學習的空間,學習專用的桌椅,房間佈置簡潔舒適,無需複雜的裝飾。儘量為孩子排除干擾學習的因素,讓孩子有一個安心學習的地方就好。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學會學習,必須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有規劃計劃,並堅持執行。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包括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安排,學習只是其中一部分。計劃含每天的時間安排、週末、寒暑假安排。簡單明瞭,什麼時間幹什麼,要達到什麼要求。

每天的時間安排:星期一至星期五放學以後的時間,主要是複習、做作業和預習。其次,應該有玩的時間和勞動的時間。

週末的時間安排:應安排小結性複習、做作業、勞動、文體活動以及課外興趣活動。不宜排得太滿,否則影響效果

寒暑假時間安排:時間較長,除了完成假期作業之外,建議安排較多的課外閱讀和較多的文體活動。有的孩子學習吃力,可補習一兩門功課。

制訂計劃要善於發揮孩子積極性,家長不能代勞,可以提指導性意見。並督促孩子堅持執行,不能做完計劃丟一邊。計劃可以適時調整,但不能放棄。

其次,要專時專用,提高效益

很多孩子,學習很“磨嘰”,看書、寫作業,心不在焉,花了大量時間,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不能提高效益。孩子學習,應該速度、質量並重,在一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任務。這既要講清道理,更需要認真訓練。根據孩子年齡、個性不同,從實際情況提出具體要求。

3、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當孩子說“媽媽你幫我看看這道題”時,你的第一反應,直接決定這次輔導的成敗。我,多鼓勵孩子們看下面三種回答,假如是童年中的你,心情會怎樣?

A:這道題這麼簡單!你怎麼都不會?上課幹嘛去了?

B:前天不是才講過嗎?怎麼又忘了?

C:好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孩子學會、弄懂,而不是僅僅完成作業。我們可以一邊幫孩子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學習如何思考,幫孩子找到可識別的規律和方法。比如數學題,我們可以拿出空白的草稿紙,和孩子一起讀題,列出題目給出的條件、要求的結果;然後分析條件,可以畫圖,或一步步找出解題步驟,確保每一個步驟孩子都懂了;當然,很多時候一次不懂,多來幾次,適時肯定、鼓勵孩子進步的過程。

當孩子寫作業遇到不會做時,沒什麼可生氣的,我們在心裡默唸三遍。如果孩子什麼都會,那是神童!還用得著你嗎?他不會,父母會,這才是很正常的事情。當孩子寫作業遇到不會做時,發火沒用!我們在心裡繼續默唸三遍,沒有哪個孩子是被父母天天罵成才的。

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學校,放鬆心情,才能有助於孩子更好的學習。一輔導作業就忍不住發火、吼孩子,這是把孩子推到一個完全無助於學習的負面氛圍中,孩子、家長兩敗俱傷,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


有譜爸媽


我相信會有絕大部分家長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發脾氣,甚至於有的家長還會因此氣出病來。接下來我會從家長和學生兩個方面講解家長生氣的原因以及處理辦法。

先來說說家長。家長不懂的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是家長輔導學生做作業生氣的根源。眾所周知:在學校,老師都會提前備課,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教高中可能就得需要花費4個小時去準備一節40分鐘的課,那麼我們究竟備什麼呢?簡單來說備課就是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等,教師們會從考試、學生等角度設計一系列引導語和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理解知識點,並通過課堂隨堂練習強化所學知識點,還要靈活處理學生的課上問題,當然了參考書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參考書和練習題就有8本),所以家長們不要著急,你們沒有提前準備,可以說都是在現場直播,不懂的如何引導孩子,生氣也就在所難免了,其實你們要做的並不複雜:孩子寫好作業後,可以讓孩子玩一會兒,這期間你檢查孩子的作業,找出錯的題,回到課本看看課本如何講相似題型的,然後組織一下自己的語言,接下來就可以給孩子講了。記住: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當年學的好,不需要準備就講,現在的知識變化很快並且題型非常的靈活,一定是你先理解透徹然後有把握地給孩子講,切忌亂講一通,讓孩子難以接受。

我認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讓孩子為我們講題,這道題你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果,我們只需在ta出錯的地方為他講明白就行了,不僅不需要重複囉嗦其他地方了,更重要的是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再來說說孩子。

首先,孩子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智力體能等方面是有差距的,作為家長不要總拿自家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做比較(你比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會不會拿我們和別人的父母比呢?),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各自的特徵,建議父母多學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

其次,孩子做作業也應該有個先後順序。做作業之前利用三五分鐘複習一下老師所講知識,把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結合參考書整明白了,然後再做題強化,千萬不要打開習題就做,更不要一邊看著知識點一邊做題,知識點一定要牢記在心。父母輔導我們做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大膽說出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和父母共同探討問題也是很好的親子活動,不要不會裝會,不懂裝懂,否則,父母看到你怎麼又做錯了會更加生氣。

總而言之,父母一定要把自己最大的耐心給予孩子,教育孩子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的,一定要多看看教育類書目,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按照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應對方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擺脫生氣的苦海,陪伴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KYDforevre


你不要把你兒時受到的待遇放到自己孩子身上!

為什麼會這麼說,好多時候可能來自自己潛意識,可能在你兒時,在寫作業時,父母的態度可能讓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是時境過遷,可能自己都忘記了,但是就在自己的潛意識中,卻不會消失,面對自己的孩子,有時表現出非常的不耐心,但是面對其他的孩子,即使非常笨,但是也會耐心的去講解無數次,這會讓別人看來你是多麼的有愛心,面對自己的孩子卻不會這樣。

這樣的事情其實也經常發生在很多人的身上。我覺得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反應能力快還是慢,都是自己的孩子,放下那些來自自己內心的不爽,耐心的去講解,要及時的給自己的孩子樹立信心,告訴他,他是很優秀的。請記住,不要忘記吝惜給孩子鼓勵,要誇就真心誠意的誇,讓他能體會到他是真正的優秀,這樣,孩子長大後,起碼不會自卑,是很自信,並且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扭扭捏捏,大氣。如果你不信,可以試試哦!要拿出真心的非常喜歡自己的孩子。在兒時若有這樣的環境影響著他,我真的好羨慕。

教孩子寫作業,發火也要在發火前問問自己,到底應不應該發火,為什麼要發火,怎麼做才能減少或者不讓你發火,自己思考後,就要反思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認真,粗心,還是真的不會做,還是老師講解或者你的多次講解孩子都根本沒聽懂。在這些都充分思考後,我相信你自己肯定有解決辦法了吧!並且他做對後,讓他時刻牢記成功的感覺竟然這麼美妙,那麼遇到任何事,他都不會先考慮退縮,而是想的是成功後,自己會有怎麼樣的成就感,他會無法自拔,總會迎頭解決困難。父母在給適當的幫助,還有那些不能成功的呢?

如果有機會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並且在出去的同時,要讓他多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這些事物的發展,為什麼會這樣子,一些物理現象或者別的現象,能解釋的情況下,多和孩子去交流,激發他探索的愛好。並且要充分的去思考或者觀察它還有哪些愛好,對哪些比較感興趣,會不會發展成一個興趣,可以嘗試的去報班,為他的德智體美打下良好的基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好了,以後就會更加的優秀。並且要多觀察他的一些變化。為了更好的相處做準備。

總結:不要吝惜對自己的孩子鼓勵,愛!並且發自內心的去喜愛他,那麼他長大後絕對會比別的孩子更優秀哦!請相信,你還有別的想法歡迎交流討論哦!


歌舞青春的少年


分情況對待

第一:時間管控。對於孩子在寫作業時老是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剛開始會溝通,一般情況下溝通所產生的效果不是很明顯,這時候我會使用一些非常手段,就是限時完成,如果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可以滿足一個合理的要求,如果做不到,加罰作業,而且絕不妥協,堅持下去就自然而然的提高效率

第二:知識點不熟。會先停止寫作業,把不會的或者不熟悉的知識點弄懂之後,再去完成,這樣能培養出孩子的自學能力

第三:對寫作業厭惡的學生,你給他講學習的重要性收效甚微,這時候任何的大罵只會更糟糕。可以在溝通的過程中設置一個“陷阱”,找到他最想做的一件事,然後毫不猶豫的去答應他,接下來就給他個但是或者讓他瞬間覺得他想要做的事很絕望,比如:孩子告訴你他想要玩手機,不喜歡上學,不想寫作業,你毫不猶豫的答應他:從明天開始,不用去學校,給你一部手機,然後問他好不好,他要說不好,那就好好學習,他要說好,那就去滿足他:給你一部手機,卡我沒有,吃的喝的全買給你,自己動手做。只要他接受,就這樣去做,不要覺得耽誤一兩天課會影響學習,他連一天都待不住就要吵著上學

第四:家庭條件優越的,趨於享受的孩子。可以直接下放到工地上去讓幹活,體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再讓老闆苛刻一點,而且不答應他回家,幾天下來就懂事了

雖然手段都比較殘忍一點,但是運用的過程裡都很有效,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