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咋看?

柳侍墨


買鏡頭時候第一個考慮不買的就是2470,長不上去,廣不上去,實在是個雞肋頭。於是買了7200。拍人像那個虛化,非常滿意。後來發現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0端太限制視野的範圍不利於全面學習構圖?於是買了1424,非常強大的超廣鏡頭。再後來一起去拍人文,尤其是集體活動空間又不是很廣,7200太長,抓特寫可以,環境不夠展開。1424倒是很廣但是人物有時候又無法突出。兩個鏡頭換來換去的,耽誤了時間又不安全。看著同伴2470不緊不慢的拍著,頓時覺得好羨慕。這些年喜歡人像,7200那種五官被壓縮太厲害的感覺又不喜歡,鏡頭的銳度和焦外的油潤度也不滿意,最後選擇了105 1.4。從此就愛上了它,銳利,虛化好,油潤度好。人像利器。於是拋棄了7200。讓它徹底吃灰。通過這些年對拍攝題材的感受,鏡皇不是別人說的,而是自己使用當中最喜歡最滿意的那個。1.2.9是105拍的,3是1424拍的,4是7200拍的,5是2470拍的,6是35拍的。7.8是14拍的。











從一個壞笑開始


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咋看?

我覺得吧,24-70和70-200作為大三元中最受歡迎的兩支鏡頭,說它們是“鏡皇”吧,也有些道理。但是別人覺得好的,並不一定適合自己。





首先24-70設置鏡頭作為大三元之一的主力鏡頭,非常受攝影人喜歡。這支鏡頭,在很多攝影者眼裡是必備的鏡頭。主要還是因為它的焦段實在是太實用了。





24mm-70mm幾乎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場景。我們既可以用它拍攝風光又可以用它拍攝人文以及人像。這支鏡頭也成為了眾多攝影師幹活的最喜歡用的鏡頭。f2.8的恆定大光圈也是非常實用的。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喜歡這支鏡頭的人把它視為珍寶,不喜歡它的人它視為雞肋。24-70這支鏡頭綜合表現素質都比較平均,也正是它這種中庸的表現,沒有太多的亮點,使的很多人對它又愛又恨。





我們再來說說70-200這支鏡頭。這支鏡頭,在攝影人心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首先70mm-200mm屬於中長焦段。雖然沒有24mm-70mm的焦段那麼受歡迎,但是他的這個焦段拍出來的照片比24-70更脫俗。





和24-70一樣,同樣為f2.8恆定大光圈鏡頭,它的成像素質表現絕對是讓人放心的。對普通攝影者來說,其實70-200鏡頭更容易出片。這主要還是得益於中長焦段,拍攝時納入畫面的元素更少,更容易構圖,主題也更突出。






70-200是一支非常優秀的鏡頭,如果你用過它肯定會對它愛不釋手。如果非要說這支鏡頭有什麼缺點的話,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它體積太大,重量太重,不夠便攜。但是也有人正好相反,喜歡它的這種沉甸甸的手感以及拉風的造型。





總之兩支鏡頭都是非常優秀的鏡頭,也絕對稱得上是“鏡皇”的鏡頭。但是對於攝影人來說,鏡頭並不是主要的,主要還是要看攝影的技術。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就聊到這裡。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蘇州三憶影像。


蘇州三憶影像


“鏡皇”的概念,稱謂!我想是不止一個鏡頭,某個焦段。具體怎麼算鏡中之皇,要看所對應的人群,拍攝的場景,應用範圍,畫質的表現,及本身器材的堆料做工我想也是一方面。

1,拍攝人群

(1)對於以此為職業的婚慶婚紗等門店從業者來講,全畫幅中24-70,70-200 2.8都可以稱的上所謂的“鏡皇”主要的是靈活多用!都是大三元,畫質也沒問題。

(2)對於人像愛好者或者拍攝者來說我想會有很多人把85 1.4 或者是1.2 ,還有105 1.4看做“鏡皇”這種定焦牛頭帶來的焦內焦外的和諧及氛圍包括虛化,是大多變焦鏡頭包括大三元所無法比擬的。

(3)對於風光星空攝影師來說,我想以尼康為例的14-24 2.8等系列超廣廣角大三元無疑是大多人心中的“鏡皇”

(4)對於普通旅行攝影愛好者,我想有一部分人會把24-105,24-120,28-300等覆蓋多個焦段的一鏡走天下鏡頭看作“鏡皇”

2,拍攝場景:

(1)風光星空:14-24,15-30,17-35,16-35等。

(2)婚紗婚慶:24-70,70-200等系列

(3)美食微距:105 2.8,90 2.8 60 2.8等

(4)打鳥拍花:150-600,80-400,200-500,100-400,500定,800定,300定等長焦超長焦鏡頭。

(5)人像人物:85 1.4 1.2 70-200,105 1.4 135 2等。或者50 1.4 35 1.4 1.2環境人像鏡頭。

(6)新聞媒體:35定,24-70,70-200,體育從業者特別是足球應該是炮筒居多:150-600,80-400等系列。

綜述,沒有一鏡通用的鏡皇,同樣也不會所謂的鏡後!鏡子那是可能都用到!

最後附圖20 1.8 35 1.4 100-400拍攝照片供參考:











行影步歷DreamCont


什麼“鏡皇”不“鏡皇”,全是商家忽悠人的噱頭!

讓商家來說,所有鏡頭都是“鏡皇”,什麼人像“鏡皇”、風光“鏡皇”、花卉“鏡皇”,一切都是對著你的腰包去的,哈。

讓我說,“鏡皇”就是最適應你的那隻鏡頭,可能不是金圈或紅圈,也可能不是大三元、小三元,但它適合你,適合你喜歡的題材,滿足你的拍攝需要。

所以,買鏡頭,不需要考慮鏡皇”不“鏡皇”,而是自己的拍攝需要。

24-70是我第一隻比較早的鏡頭,當初買的時候,也沒聽別人給我說是什麼“鏡皇”,我只是覺得它“不長不短”、適合題材較多,而俺又比較窮,下只鏡頭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入手,所以弄只24-70是當“萬金油”的,哈哈。

在沒有其它鏡頭的日子裡,24-70不是“鏡皇”也是“鏡皇”,不過也用了近十年,現在差不多退居二線了。

而所謂的70-200“鏡皇”,主要是針對人像的,可俺偏偏對人像不太感興趣,所以這隻“鏡皇”根本引不起我的興趣,你說還什麼“鏡皇”不“鏡皇”?!

新近,俺新入手一隻50定,不是金圈,更不是“鏡皇”,比起這些“鏡皇”來還便宜很多,但效果還算不錯呢,哈。

“鏡皇”,應該由自己來定:喜歡、適用就是“鏡皇”。


南方之南


你可以沒有24-70,但不能沒有70-200,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廣州明月


做為攝影愛好者,我的理解,哪個鏡頭是”鏡皇“並不重要,但是哪個鏡頭更適合你的攝影,它就是你的”鏡皇“。

每個人喜歡和專注的攝影題材和領域都不同。所以,大家對鏡頭焦段和光圈搭配選擇的結果是各異的。比如,我就是喜歡和專注於拍攝鳥類和野生動物,那超長焦鏡頭就是我使用率最高的鏡頭,那100-400mm鏡頭就是我認為的”鏡皇“。

當然,大家認可度比較高的”鏡皇“是24-70mm鏡頭。

就是因為這個鏡頭在焦段上可見可退,覆蓋的拍攝題材更加廣闊;從24mm焦段的風景風光、到35mm焦段左右的人文紀實,再到50mm-70mm的標準人像、靜物等。對於嘗試多題材拍攝的攝影愛好者而言,24-70mm是一個黃金的焦段組合,譽為”鏡皇“是不為過的。



70-200mm鏡頭做為”大三元“裡的中長焦鏡頭,是室外人像拍攝的利器。

這個鏡頭和85定焦鏡頭一樣,在人像攝影師眼中,有著”鏡皇“一般的地位,當然這個焦段較比24-70mm鏡頭,拍攝題材上是比較狹窄的。但是中長焦鏡頭的景深壓縮,拍攝出人像作品的獨特魅力,是標準焦段鏡頭所無法抗衡的。


因為我的需求而言,70-200mm鏡頭是我心中的”鏡皇“。

還有一個鏡頭值得推薦,如果你喜歡拍攝人文和環境人像的話,35 f 1.4 定焦頭相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歡迎說出你眼中的”鏡皇“。


陌上小麋鹿


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咋看?

我覺得,什麼“鏡皇”不“鏡皇”,並不重要,我們攝影人講究的是實惠,哪類鏡頭、那支鏡頭最最適合自己的使用,哪個就是“鏡皇”。

就24-70和70-200來說,他們都是“三元”鏡頭中的干將,能有人總結出“元”的說法總是有他的道理,事實證明,三元里的鏡頭確實是鏡頭組合中的精品,從氣勢恢宏的風光到花鳥蟲魚,從人物活動到飛禽走獸,盡收“鏡”底。



具體說到到底是24-70好一些還是70-200更優一些,這個得具體分析一下。

第一、24-70適用範圍更廣一些。24-70屬於中焦段鏡頭,能用於風光拍攝,也能用於人像拍攝,最大的優勢在於拍攝距離靈活,方便,非常適合在中等規模場景人物活動的拍攝,而且畫面變形和扭曲很小,畫面比較工整。


第二、70-200更適合人像等拍攝。這支鏡頭屬於中長焦端範疇了,能拍攝運動場景,也能拍攝花卉蟲魚等題材,特別是人像的拍攝成像優良,變形較之24-70會更小,背景虛化的效果也會更為明顯,拍攝距離的要求也會更大一點,在大劇場、大場面等拍攝比較適合。


你要是參與評判,一定要點先問一下自己,到底自己拍攝的領域在什麼位置;還有,如果現在買鏡頭的話,肯定該考慮“大三元”的配置了。


拍客張光林


顯然這兩個都不是鏡皇,35/1.4,70-200/2.8,24-70/2.8,這組鏡頭叫大三元,記得鏡皇是發燒友對一款尼康截幅機鏡頭的稱呼,焦段好像是17-55/2.8。其實這些名號都是玩家們互相吹捧並冠以稱呼,比如尼康的小竹炮,大竹炮,佳能的小白,愛死小白,索尼蔡司的空氣切割器135/1.4等等,任何一個愛好者,剛剛開始都會沉迷在各大論壇對鏡頭的吹噓中不能自拔,其實大部分是虛榮心態,每個鏡頭都只是一個工具,能用工具拍出好的作品才是攝影的真正意義,看見大師們一堆天價鏡頭,拍出一些大同小異的圍觀照片,一大群人圍著一個模特賣弄器材,其實真的很中國特色,這種事我當年也做過,當我把最貴的鏡頭全用過了以後才發現,作品好壞跟鏡頭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有段時間我用18-55套頭拍的照片輕輕鬆鬆在論壇上拿了精品,評論一窩蜂似的讚歎吹捧,再後來我就不再泡攝影論壇了。好的攝影作品必須要有良好的攝影基礎,還有深刻的創作領悟能力,才能拍出使人震撼、駐足觀看、再到沉思片中內容的照片,那是單單靠器材沒辦法實現的。


一老朽矣


說實話,本人24-70荒的時候多,不廣不長不質,因沒有14-24超廣角,被美景逼急才無奈地換上它,用70-200時候多,不過旅遊只想帶一鏡時,還真只能是24-70








攝郎非色狼


有人說24-70是“鏡皇”,有人說70-200是“鏡皇”,作為攝影愛好者,你咋看?

這兩款鏡頭都是大三元鏡頭之一,都很不錯,品質及成像都很好的,但本人確實沒有聽說過有朋友說哪一款是“鏡皇”。在我們的鏡頭群中,生產廠商也不敢說他們的哪一款鏡頭最為優秀……

要說好,部分大光圈定焦肯定比上面兩個鏡頭成像要好。

真正的“鏡皇”,就是你用的最好的那一款鏡頭,最適合自己的鏡頭才是最好的

24-70鏡頭,這個焦段最為我們常用,也是多功能多面手的鏡頭,從人文、風光到人像花草都可以用來拍攝及創作,光圈大,成像挺不錯,會議、婚禮、人文等拍攝最佳選擇,也是最為常見的掛機鏡頭,但要說它是鏡皇,本人覺得有點過了,呵呵。

70-200鏡頭在全幅時代,也有許多朋友用來掛機,拍攝題材也是很廣的,抓拍、人像、人文、花卉等也是它的強項,在外出拍攝風光時,它可以拍攝風光中的細節及遠景的層次,成像當然也很好,畫質出眾,是各大廠家最為有競爭的開發產品,這個鏡頭也是眾多攝影人必備的一款鏡頭,如果你熱愛攝影,這個鏡頭你一定得擁有。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各位朋友補充或評論。

我就是劍舞影像,歡迎關注,我們一同交流攝影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