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20天了,投了很多簡歷也基本沒啥讓我去面試的。感覺好焦慮,應該怎麼辦?

瀟湘汐苑68


很能理解題主的感受,在我第一份工作辭職後,也經歷過這樣的時間段。那段時間,每次面試以後,都會牢牢記住面試官說的多少天內會通知結果,然後一天一天的算著,時間截止才肯相信自己是面試失敗了。有時候去參加面試,或者面試結束後回家,在公交和地鐵上,都會覺得自己格格不入。那段時間的焦慮來自的不是金錢方面的壓力,而是那種沒有任何希望的感覺。

1、自己認真投遞了很多簡歷,發現基本沒什麼公司通知自己面試,會讓自己陷入極度的自我懷疑。

在最開始投遞簡歷時,都會去挑選一些看起來比較好的崗位,最好的國企、或者一些比較知名的企業;規模不能太小,至少500人以上;薪資不能太低......但是當發現自己投遞的這些公司都沒有邀約自己去面試時,就會降低自己的標準,越來越低.....這是一個不斷打擊自信心的過程。

且比較緊張的時候,會覺得HR應該每天早上去上班會先看簡歷,所以,每天早上醒來就會投遞簡歷,然後關注哪些公司查看了自己的簡歷。完全沒有想象中的那種,辭職了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

2、同崗位在招聘的企業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多。

在投遞了一段時間的簡歷後,會發現,能投遞的崗位真的沒有那麼多,一打開招聘網站,會發現很多都是自己已經投遞過的,甚至是已經面試過的。


3、在投遞了很多簡歷才有一家單位約自己去面試時,就會很珍惜,而這種珍惜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情況是,這家好不容易約自己去面試的公司,去了才發現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就會陷入失望、焦慮;另一種情況是,公司很好,而自己可能會因為過度的重視而導致自己的不自信,面試表現差強人意,同樣會導致自己變得焦慮。

這些情況,相信每一個經歷過類似情況的人都能感受。而我自己,因為經歷過這樣的階段,且又是從事招聘工作,想說一下為什麼收到的很多簡歷不約來面試。

1、年齡、學歷、專業、性別等基本條件達不到崗位要求。

年齡方面,一方面是公司規定的年齡要求,另一方面是用人部門的要求。學歷和專業,基本每個崗位都會有明確的學歷要求,和比較偏向的一些專業,這個在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崗位上會更明顯,且公司也會對每個崗位的最低學歷和專業有嚴格的要求。性別通常是用人部門的用人偏好。

以上四個方面,年齡和性別是不能寫在招聘廣告上的,但卻是篩選簡歷時的第一關注點。

2、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

通常一個崗位,在招聘前,我們就會和用人部門溝通,明確他對候選人的工作經驗的要求。因此,在篩選簡歷時,如果是工作經驗達不到要求的,通常會直接pass。

3、薪資方面,公司達不到應聘者的要求。

如果是薪資應聘者在簡歷上寫得比較模糊的,那可能會打電話確認一下。但如果應聘者簡歷上的目前工資、期望薪資已經寫得很清晰的,且和公司能提供的薪資相差比較大,那通常也會直接放棄那份簡歷。

簡歷收到,崗位也確實在招聘的,沒有邀約面試,基本都是以上三個原因。


因此,如果自己投遞了很多簡歷,沒有接到面試的邀約電話,可以試著從以下幾方面找找原因:

1、投遞的崗位是不是自己都達不到要求。

職場並不是你可以任何時候,都可以去從零開始的地方,相反,很多公司、崗位都需要你是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技能,能一去就能正常承擔工作職責的地方。

因此,投遞任何崗位,都要是自己已經具備從事那個崗位的技能。如果自己只是想從事那方面的工作,自己之前並沒有任何的經驗,那就儘量去投遞哪些不要求工作經驗的崗位,同時,降低自己的期待。

同時,投遞每個崗位時,要關注到崗位的要求,如果自己學歷和專業是達不到崗位要求的,那就不要投遞,或者是即使自己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投遞了,那也不要對它寄予過多的期望和關注。

2、自己的簡歷是不是有一些明顯讓用人單位拒絕的地方。

(1)簡歷上的電話號碼錯誤

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在現實中,確實有很多應聘者簡歷上的電話號碼就是錯的,或者一直打,都是無法撥通的。

(2)簡歷內容比較粗糙

見過很多簡歷,在工作內容這一很重點的內容上,只是簡單的用一句意義不明的話描述,讓人根本不知道,他之前的工作具體是做什麼。

(3)簡歷上的工作狀態

看過很多求職者的簡歷,簡歷上寫的工作狀態都是:“我現在已有工作,暫時不考慮其他工作機會”、“有工作,但有合適的機會會考慮”,看到這樣的狀態,如果兩人的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的情況下,當然是會選擇“離職中,能馬上上崗的”。

因此,我們的簡歷,要關注到HR收到的是什麼樣的,上面的工作狀態,你可能是沒關注到,所以沒有修改,但從HR的角度來說,並不能確定你是忘記修改了,還是那個就是事實,需要花時間去證實,如果工作不忙、簡歷也不多的情況下,可能會打電話和你確認。但如果是忙的時候,有極大的可能會直接放棄。



3、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在你自己看來,是投遞了很多簡歷,但你並不能明確的知道自己投遞的這些簡歷,是為什麼不合適。而不合適的原因,排除那些:你性別和崗位不匹配、你年齡和崗位不匹配、該崗位事實上並沒有在招聘......等客觀原因,真正意義上,你個人的條件和崗位不匹配的情況並沒有那麼多。

因此,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覺得自己投遞的每一份簡歷,都是自己本身的條件達不到崗位要求。

綜上所述,投遞了很長時間的簡歷,但只有很少的公司邀約自己去面試,比較焦慮。這種情況下,可以從自己簡歷本身找找問題,同時,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認識到自己簡歷的投遞成功率不僅僅是自己的原因,還受到一些客觀原因的影響。


淋說職場


我說一下我的經歷。

我從常州一家企業在當年6月份辭職以後就回到徐州。當時也一樣,投了不少家簡歷,等待回覆。結果天天收到信息說您投的簡歷有了新進展,然後就沒有動靜了。開始的時候的確比較焦躁,心想才四十六七歲,離退休還早,不能天天無所事事啊,日復一日就愈發的悲觀消極,甚至感覺自己已經成為無用的人。有一天,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一個很好的朋友走了。起初以為聽錯了,朋友身體很棒,嬌妻愛子,又剛獲得提拔,又剛搬遷新買的房子,一切都那麼讓人豔羨,但一切就在那個凌晨戛然而止。我聽完電話以後呆了好久。後來去悼念的時候見到許多故人,有的狀況尚可,有的一般,沒有工作的也好幾個。相比之下,我這個暫時無業的還不算太難。大家談了許久,唏噓不已,都表示別給自己太大壓力,有多大本事就吃多大個的饅頭。經過此事,我對工作的事就看淡了許多,心裡也不向以前那麼急躁了。藉助以前的資源,先臨時在朋友那裡找了個指導性質的事情做,工資雖然不高,但家庭相關開支都能裹得住。這樣一來,心裡就踏實了,反而對招聘公司進行挑選,不符合自己預期的一律pass。三個月以後,就是到十月中旬,顯然是獵頭的活躍期了,每天都能接到幾個獵頭公司的電話。

終於理想的公司等到了,也很順利的通過面試拿到offer。回頭看,辭職以後自我釋壓很重要,同時找些事情做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緩解失業後帶來的各種壓力。


職場有個號


很理解你的心情。

3年前,我曾在沒找到明確職業方向的時候裸辭。摸索3個月,嘗試了很多方向,寫了幾十版簡歷,才找到心儀工作。那3個月,我曾焦慮到失眠。

給你分享下我的3點經驗。


1. 簡歷不要海投,要有針對性地投

一開始找工作,我是做一份簡歷四處投,後來證明效果很不好。

即使同一個職位,每家公司關注的重點也不一樣。有心儀的公司,一定要仔細讀公司的招聘需求,解讀出公司重點需要的能力。把自己簡歷中相關的經驗做強調,無關的簡化。

HR的視線不會在一份簡歷上停留太長時間,平均介紹各項能力很容易被打入冷宮。


2. 找準定位,不要因為心急而盲目從事一份工作

如果尚有餘糧,就不要心急。早一個月找份不適合的工作,不如晚一個月選一份各方面滿意的。

想清楚自己的優勢、興趣;想從這份工作積累什麼能力、經驗。把這些都捋順了,不僅利於這次選擇,更能讓你下一次換工作如虎添翼。


3. 嘗試找前同事、朋友、同學等推薦

工作幾年後,大家都會有些職場上的人脈關係。不要怕開口麻煩別人。

也許別人手頭正有個跟你匹配的崗位愁著招人。且現在很多內部推薦機制,都是給推薦人獎勵的。所以對於你和你的同學朋友來說是雙贏。


總之,焦慮無益。擺好心態,祝你找到心儀工作。


啡小沫


找工作,一旦開始焦慮,基本上找到的工作都不是很滿意。犯了找工作的大忌。嚴重的一直找不到工作都存在。現在就業大環境不好。我有個朋友辭職三個月之後才找到工作,你才20多天沒必要這麼慌,屬於正常現象,只要把以下幾點做好,找到合適的工作不成問題。

01 找工作,最大的忌諱就是心急

很多人剛離職那會兒都是信心滿滿,以為可以很快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可實際上很多人找工作,要麼高不成低不就,要麼很長時間找不到。

一旦找不到,心裡就會開始焦慮。並且由於最開始太過於高估目前的現狀,導致這種落差會非常的大。一旦焦慮起來,基本上沒有回頭路。

這個時候是非常危險的。焦慮只會引導出兩類結果。第一,更長的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第二找到的工作不是很滿意,在短期內又離職。這兩個結果都是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不想看到的。

所謂離職窮半年,頻繁的換工作會讓自己的收入水平降低到極限。不利於自己正常的生活開支。有些人嚴重點甚至會自暴自棄,進而導致後面的路都不好走。

所以在找工作的時候心態一定要放平和。一開始不要給自己過高的期望,而應該將壞的結果先想在前面,給自己打好預防針。這樣心理落差就不會太大,也就不會輕易陷入到焦慮裡。

02 找準自己定位,查漏補缺,明白失敗的原因

很多人在找工作時都帶著非常大的盲目性。根本不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只想著說,工作好一點,離家近一點,福利待遇比現在更好就行。這樣的工作實際上不多。可真當有這樣工作擺在你面前時,是不是適合你,你能否勝任都還要另說。

所以在穩定心態的同時,你還需要明確的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只有知道自己想要的才能定向的去搜索。這樣匹配上的概率才會大。如果是盲目的大海撈針,“中獎”幾率可想而知。

具體來說你需要考慮好下面的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決定了你和相關崗位行業的匹配度。在三個問題之後,進行更長遠的規劃。這樣你才可能明確的表達出自己所要。

有時候也不一定是自己定位不清,只是沒有很好地掌握一些面試技巧。那麼在每次面試之後,都應該反覆的去想,面試官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所表達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只要弄明白對方想要的,你才能給予相應的答案。

這些可以通過一些基本的面試寶典去了解,然後加以自己實踐去運用與結合。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才能逐步提高自己面試的能力和技巧。這樣才可能在下一次的面試中“一發就中”。

03 最大的問題是能力本身

關係到自己核心的部分一定是能力。你的能力不達標,就算心態再好,面試技巧再牛也不會通過。

既然投的簡歷你都沒有得到回應,那麼說明你的能力上面應該是有所欠缺的。現在網絡投遞簡歷格式都是一樣的,所以不存在簡歷的好與壞。

能力既然不被企業所認可,說明自己的定位太高。也就是你目前的能力實際上只適合做更加基礎的崗位。如果想要獲得你理想中的崗位,就相應的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可能力的提高,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為了能夠保障自己的生活,此時應該做的是,儘量選擇一家比較合適的企業入職。等到錄取後再利用空閒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謀得自己想要的發展。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找工作,這件事一定要慢慢來。這種慢指的是你的心態要好,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麼慢。

對每一次的面試做總結,對自己的能力不斷查漏補缺,你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進而尋的一份較為滿意的工作。



次等大叔


【職場視界ZERO】給你的建議是:緩解焦慮的情緒、好好自我反省一番然後再明確未來發展的目標!

你的情況跟我剛畢業的時候簡直一模一樣,那會由於本科選的專業沒有任何技術性,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自己想幹嘛,或者說自己能幹嘛!

看著周圍同學一個個都陸續踏入職場,我的內心非常焦慮,於是投了很多簡歷,遠的、近的都投過,有時候一天能接到5個面試電話,但由於自己思想不夠成熟,挑三揀四心態非常嚴重,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家裡玩電腦。

有一天凌晨兩點鐘,我睡不著,自我反省了很久,終於找準了目標,於是我投了10來家旅遊公司,半個月後我終於像同學們一樣,踏入了職場。

對你的情況,我有以下三點建議

1.緩解焦慮

負面情緒真的不太好,不光影響自己,也會影響周邊的人,比如爸媽、爺爺奶奶、戀愛對象等等。

我曾經也有過負面情緒,跟家人聊天我都覺得不耐煩,大家都不是傻子,三言兩語就知道你的心情如何,所以不光是你,周圍關心你的人都會因為你而不開心。

我建議你可以出門旅遊,散散心,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旅遊對緩解負面情緒非要有用!

2.自我反省

認真審視下自己的綜合能力,比如職業技術能力、情商、分析能力等等,如果感覺在某一方面有所欠缺,就努力去提高。

暫時休息的話,可以看一些職場的書籍,想必認真看完的話,對你非常有益處,也要適當提高自己的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觀是限制一個人發展的條條框框,如果你的格局觀不大,想要成功,超過格局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畢竟樹再好也長不過禁錮著它的盆

3.明確職業規劃

你到底想幹什麼?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自己多問問自己,定位要清晰,不能今天想幹營銷策劃,明天想幹財務會計,不然這就是浪費時間。

當你在一個行業沉澱了5年的時候,你的目光就不會只放在工資上了,到那時候你就會有更廣袤的天地。

如果這行你幹一年,覺得不合適,繼續轉行,其他行業再幹一年,不合適繼續換,到第5個年頭的時候,其實很大可能仍舊一事無成,反觀始終堅持一個行業的人,差距就很明顯了!

不要老是在意職業貴賤,都是靠雙手吃飯,沒什麼三六九等。

很多人拿著3000的月薪,反而看不起早上擺攤賣早飯的,其實人家一個月收入是你的2倍以上。

總結:綜上所述,首先你要收拾下自己的情緒,然後慢慢的認清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幾斤幾兩”,不停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競爭力,最重要的是選中一個行業,別“朝三暮四”!

希望我說的能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祝你工作順利!

沒有華麗的宣傳語,只有發自內心的建議,簡單明瞭,通俗易懂,感謝您的點贊與關注!

凡人一個ZERO


[流淚][流淚][流淚]樓主我現在也很焦慮,沒有收入就極度沒有安全感。我是10月中旬被迫辭職的,因為公司解散了,而且我是女性,已婚未孕,又是年底,到今天剛好一個月沒工作了。不敢告訴家裡人,家人會比我更著急,不敢在老公面前表現出消極的情緒,怕他嫌煩(不過老公有工作,但是有房貸信用卡還款壓力,也快是個月光了),面試了七八家都是不了了之。

現在只能自己心裡暗暗著急,可能是我現在的身份讓我難找工作。最近刷頭條也有說女性生了孩子也難找工作因為怕你二胎或者分心給孩子。感覺我的職業生涯就要gg了[淚奔],可能一直找不到工作惹。。。。現在就看一些學習班,學點什麼技能,做好創業準備了,當然工作還是在找。。。只能說佛系找工作,隨緣。



肉丸子菌


才區區20天,這有什麼好焦慮的,完全沒有必要,幾個月,甚至半年都找不到工作的多了去了。既然都已經辭職了,不如好好放鬆一下,好好想想為什麼辭職,想要什麼樣的工作。

一,適當的放鬆一下,才能以更好的狀態面對下一份工作。

我在17年6月份辭去了工作,中間在家裡待了三個月,直到9月份才有現在的工作,這三個月的時間我玩了三個月,基本上就是哪天沒什麼事了,才會上網看看招聘信息,根據要求不斷修改簡歷,個人定位也越來越清晰。

焦慮其實沒什麼不好,適當的焦慮能夠倒逼自己,但是焦慮多了,會影響你大腦的思維模式,陷入越焦慮越幹不好,越好不敢越焦慮的死循環。

當前的情況不是想怎麼找工作,而是嘗試減輕一下你的焦慮感,如果你現在抱著“只要有工作就行”的想法,以後還會辭職,還會面對當前的局面,就相當於又繞回來了,白白浪費時間。

二,不同的公司,需要不同的簡歷。

現在再去找工作的話,是社會招聘,不是校園招聘,所以一成不變的簡歷是很吃虧的。應屆生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可塑性強,公司招進來,需要哪個方面的人才,應屆生更容易培養。

所以說走社招的話,就需要好好琢磨一下公司的招聘信息,到底需要什麼方面的人才,而你擅長的方面是否符合,然後再去修改簡歷,突出這方面的重點。

還有一點,你需要主動推銷自己,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有一個橋段,克里斯在應聘股票經紀人時,是主動去公司等著主管,親手把自己的簡歷交到人家手中的。千萬別小看這個細節,這是HR對你加深印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找到合適的定位。

首先需要了解為什麼會感到焦慮?絕不是20天沒收到面試通知那麼簡單,而是你沒有清晰的個人定位。

投了很多簡歷,足以說明你沒有個人定位,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這種狀態就像無頭蒼蠅一樣,來回亂撞,越是沒有突破口,越著急,這才是你真正焦慮的原因。

所以現在就需要找到你的個人定位,打算在哪個行業發展,有針對,有效率的投簡歷,才容易成功。

辭職的目的,是來自我釋放壓力的,而不是憑空找罪受。


朋也


這個經歷我在15年的時候也曾經歷過,之前是毫無準備就辭職了,也沒什麼規劃。因為之前是文職的工作,所以替代性挺高的,沒有多大的競爭力。雖然有面試機會,但是被拒絕的次數很多也覺得很焦慮。那時候的工資才4000多一些。


那時候是怎麼過來的呢?首先不要讓自己長時間陷入負面情緒當中。自我鼓勵是非常必要的。焦慮的心態其實會讓自己在投遞簡歷的時候更加不理性,不客觀。另外在投遞簡歷方面可以多途徑。


以下幾個供參考。


通過朋友介紹

其實找工作比較快的方式就是通過同行業的朋友介紹,這樣對於公司也可以瞭解得透徹。

這個時候可以多跟朋友打聽,不要單純靠自己投遞簡歷。朋友的推薦也可以讓自己少走很多的流程。


尋找目標公司,親自上門尋找機會

之前部門有個同事,在我們公司樓上的一家公司上班的。那時候她找工作的時候就專門尋找這個她目前這個辦公大廈的。當他看到剛好有同行業崗位的在招聘,就請假下來應聘了。


所以在面試的過程中,可以主動一些。尋找目標公司,羅列自己的能力優勢。人事部門對於自動上門的應聘者其實是不會拒絕的。現在人事需要約一個人準時來面試都很不容易。


做好情緒管理,不讓負面情緒影響找工作

焦慮和心急是肯定會存在的。畢竟失去了經濟來源,會有些無助。但是心急其實會影響找工作。當你著急的時候,你可以這樣想:我只是單純想要一份工作,還是要自己相對滿意的工作。其實工作不難找,但是合適的工作就不那麼容易。與其心急,不如把精力更多地花在找工作上,全力以赴。


我是小媛,歡迎關注小媛筆記。與你一起成長。

小媛筆記


作為曾經辭職之後在家待了一個多月,接不到面試消息的人,想從三個方面分享自己的看法:

首先,沉住氣,彆著急,好飯不怕晚。

在家待的時間長了,產生焦慮情緒很正常,但越是這樣,越不能急躁。也許,好機會就在幾天後來到。

多年前的我,在沒有找到下家的時候就辭了職,雖然簡歷投放也有一段時間,但是我記得很清楚,接不到任何面試消息。在等不及的情況下,問了一個朋友,她上班的公司還招人嗎?

其實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是個下策,但是因為太著急,等不及,只能如此。結果上班不到一週,一個心儀已久的業內大公司就電話通知面試……

實際上自己有信心通過大公司面試,但是當時已經上班,總覺得上班幾天就辭職不太好,所以拒絕了面試邀請,繼續在朋友所在的公司上班,一直做了好幾年。

其實如果自己能夠沉住氣,再等等,去大公司上班,那麼所接觸的資源和眼界都會比現在強很多,一個行為導致了後面的一系列結果,這也是自己受到的深刻教訓。

其次,在這段時間做好自我分析和定位。

在這段空窗期,我建議靜下心來,給自己做個剖析——

自己適合做什麼;

自己喜歡做什麼;

自己當下的能力能允許自己做什麼;

自己想在哪方面有發展,哪怕經驗不夠,也有決心從底層開始;

自己未來五年要賺多少錢,職位要做到什麼級別;

自己為了實現五年計劃,需要採取什麼行動,需要學習什麼知識……

不要急於找工作。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和制定好未來要實現的目標,比盲目找個工作,之後又隨意離職,再找工作,要好很多。

第三,培養好習慣,例如學習,為以後打基礎。

在這段等待工作的日子裡,不妨讀讀書,做做讀書筆記,養成一個學習的習慣,對自己的將來也是很有好處的。

就算一時半會找不到工作,分享讀書筆記做得好,也能打造個人品牌,走出另一條人生之路。這不也是很好嗎?

總之,不要僅僅為了面試機會和工作焦慮,沉澱下來修煉自己,完善自己,機會也會在不經意間到來。

如果您也有相關的看法,歡迎關注交流。

我是琦亭,愛生活的自律者,職場習慣養成達人。歡迎關注、討論。


琦亭


“投了很多簡歷基本沒有通知去面試的消息?”彆著急,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簡歷可能沒有做好

簡歷是你與公司接觸的第一印象,是重中之重,不能忽視。

我當初能面試到一家好公司,就因為我簡歷做得還不錯。後來我老闆娘跟我說,她看中我,是因為我簡歷上有一句話打動了她。那句話是:"給我一份信任,我還你一份真誠。"

其實做簡歷,也是需要技巧的。

小語認為放在首位的信息,定然是你的學歷和個人信息,這裡一定要從簡,不能繁瑣。

第2部分。放”自我評價“。

這部分非常重要,會取決HR把你的簡歷拿手上,還是放角落。

自我評價相當於HR對你的第一面貌。未接觸求職者之前,HR只能通過自我評價瞭解你的性格和為人。

寫自我評價,一定不能抄襲。網上那些什麼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之類的不要寫。你可以借鑑參考那些做得比較好的自我評價,並且一定要有自己真實的想法和話語。

第3部分。放工作經歷。

工作經歷的信息,不僅僅是寫你在什麼時間到哪裡工作,又工作多長時間之類的內容,而是要寫一些在工作中得到過的成果、工作成績等。

舉個例子:

我在A公司工作過2年。在2年的時間裡,曾前後多次獲得公司嘉獎。

最閃亮的一次是公司業績陷入低迷,甚至產生虧算。

在那段最艱難的時期裡,我帶領同事研發出了一款新產品。投入市場,獲得的反響非常不錯。

第4部分。放專業技能

這是最後一部分,就是放你熟悉的專業技能。

列如:

精通使用PS、AI、CDR、CAD等設計軟件。

掌握熟練使用PPT、word文檔、Excel(數據透視表、各類函數)等基礎工具。

能獨立運營多個微信號和社群。曾在多個平臺發表文章,獲得多篇10w+、百萬+等爆款文。

二、投簡歷的方式不對

簡歷做好。到招聘網上投簡歷也是講技巧的。

1.發佈自己的簡歷,讓HR自行找來

這一點比較好操作,只要在招聘網上發佈自己的簡歷信息就可以了

軟件推薦:領英、獵聘、58同城等。

2.自己投簡歷到看中的公司

你可以到招聘軟件上尋找你所屬行業的公司,覺得還不錯的,就投下去,切忌濫投。

打印一些簡歷的紙質件,去參加你所在城市的招聘會,看中不錯的公司,可以直接投過去,甚至可以直接當場面試。

三、職業規劃不清晰

題主投出簡歷後,因沒有回應而感到焦慮。感到焦慮是因為看不到下一步該怎麼走。說到底其實是沒有做好職業規劃,也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所導致的。

1.總結過去的工作經歷和工作技能,也就是說你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東西或技能。把它們都寫出來,寫到紙上,從最佳開始羅列順序,一項一項地梳理出來,找到自己所需要。

2.3至5年的目標是什麼?記得我當初面試時,面試官問我,你3至5年的目標是什麼?我回答:想在這座城市買一套房。

當你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後,就會看到很多事情都是圍著目標所展開的。

3.行動起來。說了那麼多,不去實踐,不去嘗試,永遠都不會有機會。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另一個時間就是現在。所以做好規劃後,去“幹”就對了。


我是黃小語。"點我一個關注,我還你一份相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