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安全感從何而來?公共衛生安全治理要“以人為本”

肺炎疫情突發事件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基於當前疫情形勢和鬥爭部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公共衛生安全領域有效推進,必將有效防範化解風險並最終戰勝疫情。

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過程中,尤其要發揚鬥爭精神,牢牢把握防範化解疫情主動權,全面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治理能力。

原文 :《全面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治理能力》

作者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蔣華福

圖片 |網絡

進一步明確安全治理主體,構建風險社會共治體系,讓人民安全感更有保障

當前,國家還處於疫情發展期,也處在疫情防控攻堅期,風險越來越具有複雜性、關聯性和跨界性。2003年的SARS危機之後中國公共衛生體制有了實質性的進步,相比其他體制,中國體制的動員能力無可比擬。

但伴隨著許多新風險和風險特徵,而更具適應性的風險管控制度和風險治理方式並未完全成熟,必須要

更加自覺地防範各種風險,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疫情的防控需要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公共安全網,尤其要協調好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關係,積極化解各自領域的社會矛盾,減少或避免公共危機的發生。

老百姓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要“以人为本”| 社会科学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截至2020.2.1 16:59)

近年來,基於政府與社會的合作成為現代社會風險防控的普遍形式,除政府外的社會自身也成為風險防範化解的重要力量,風險防控的多元格局逐步形成,但政府體系仍然是風險防控的樞紐,重大風險防範仍然是政府的基本職能

在公共衛生安全治理上要科學把握客觀規律,要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突出治理主體多元性,加快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老百姓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要“以人为本”| 社会科学报

進一步優化安全治理過程,從源頭上減少風險隱患,讓人民安全感更可充實

對於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來說,由於複雜的歷史和現實因素,在醫療、公共衛生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這將考驗政府的風險管控和執政能力,要求在治理過程上要加快風險治理機制建設,包括建立健全風險研判機制、決策風險評估機制、風險防控協同機制、風險防控責任機制。

要按風險特點、規律和風險治理責任、程序進行程度評估、趨勢預測和可能性預判,其核心是能確保決策科學和經得起人民、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老百姓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要“以人为本”| 社会科学报

在面臨重大風險逼近時要將風險防控主體及所有相關力量支持和資源及時集結、高效協作、集成合力,並基於風險防控責任在制度設計和激勵約束,如責任劃分與承擔確認機制、全過程責任履行與表現記錄和追溯機制、各環節責任到位記錄與評判機制、風險治理整體效能與能動性及其與治理結果評估認定機制、責任主體的問責落實機制等。

要從以危機為中心轉變為以風險為中心,從後果導向的反應式管理,轉變為原因導向的預防式治理,切實落實保安全、護穩定各項措施,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全面做好醫藥衛生等各方面工作,強化人民群眾安全感。

老百姓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要“以人为本”| 社会科学报

進一步轉變安全治理目標,遏制重大疫情蔓延,讓人民安全感更持續

對諸多安全事件,仔細分析事故為什麼發生?背後都反映了一個共同的直接原因,那就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包括安全意識沒樹立、安全規則不遵守,而在源頭上正是“安全文化”有缺失

我國經過改革開放40年來波瀾壯闊的發展,繁華背後過去非均衡、跨越式增長模式使得外部環境和內在機理日益複雜化和高風險化。當社會硬環境和制度軟環境的風險疊加並耦合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時,就極易誘發蝴蝶效應,導致安全問題。

老百姓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要“以人为本”| 社会科学报

當前,疫情防控是最重要的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面前,黨和政府展現出堅定的政治決心,採取了及時有力的舉措,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有關疫情信息及時、全面地公開,群眾的疑慮逐步削減,安全感持續增強。

顯然,用安全文化建構的安全保障系統,似乎不是最直接的安全保障,但卻是根源上最持久的決定要素。安全治理的目標是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維護國家社會安定,鞏固黨長期執政基礎。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點應逐步由傳統安全向“非傳統”轉變,要減少安全事件的鏈式效應,從以物為本的績效目標,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績效目標,安全治理的目的同樣應延伸到“維護政府的公信度以及鞏固執政黨的執政基礎”等縱深領域。

文章首發於社會科學報微信公眾號,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疫情防控關鍵期,第一道防線在社區!| 社會科學報

我們如何依法參與疫情防控?| 社會科學報

老百姓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要“以人为本”| 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