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個養殖場,上層養殖下層,提升認知與格局唯有學好養殖技術


【世界是個養殖場】

縱觀上萬年人類史,就是個養殖的過程;

從馴養第一匹馬、飼養第一頭豬開始,當動物都被養殖起來後,人類自然開始內部養殖。整個近代競爭史就是一部搶錢搶糧搶資源的歷史,當然人也屬於資源。

所有的知識,文化、科技統屬於衍生品。唯有哲學才脫離了養殖,因為哲學的目的是要擺脫人性。

【視野距離】

人怎麼能更瞭解自己?

外界是一面鏡子,人瞭解自己是通過照鏡子,而人的視野又侷限於眼界;

下層境界是眼睛真實的看見了什麼,受制於眼睛的視野距離;

中層境界是自我感悟到了什麼,這已經不受限於視覺視野,開始用思想觀看,但受制於自我!人過於重視自我,思想的視野就逃不出自我的範圍,圍繞在自我情感、人際關係、生活範圍裡;

上層境界是忘我去俯瞰,這樣才能客觀的看看這個真實的世界。

【動物養殖】

當忘我去觀察世界,你是一個動物,然後是一個人類;

萬億年的動物世界後,才有了人類世界。人首先是野獸,而後才是人。

養殖的最初形態源自於動物界分配,這是群居動物的基本,也是養殖的最初級模式。

一個狼群會在捕獵後分配獵物的肉,這是對內而言,這叫分配;

而狼群知道,在一個季節輪換內不會吃光草原上的兔子,會使其繁衍,這是最原始的養殖,這是對外而言,這叫養殖。

而人類因為智慧,使養殖更加精密化、可操控。

一切分配的核心在資源。整個人類進化史就是一部資源爭奪史。

而當人類認識到,最根本的資源除了土地外(土地資源就是地上地下的附屬資源),勞動是排在第二號位的超級價值,自此種群內部的養殖開始了,公式是:勞動+資源=價值。

什麼才能保證養殖?幾千年來從未改變,那就是武力+資本。參見美弟

世界是個養殖場,上層養殖下層,提升認知與格局唯有學好養殖技術

【分配】

為何三眼的五大認知論裡,政治排在第一位。

因為整個世界看來,把政治脫掉外衣,本質就兩個字:養殖,如果強迫症非要只說一個字,那就是在古代叫“牧”字。徐州牧、兗州牧,如果想進入政圈,首先要學會怎麼做一個牧人。

經濟、文化、科技等都是養殖過程的順帶產物,而已。你再有錢、文章寫得再好、科技頭腦再強,受到接見也會笑成淚人。

經濟研究財富價值,文化研究人倫精神,資本推動科技,如果脫離開養殖的根本思維,都會不得其本,專家就變磚家了。

這就是三眼講政治的核心是利益分配。

而什麼是養殖?什麼是分配?有哪些聯繫呢?看清這一點對實際生活有巨大效用。


【兩層世界】

任何組織體都有兩層世界,小到公司,大到一國。

兩層世界最下面的叫養殖的世界,上面的叫分配的世界。

養殖就是:狼群不會吃光兔子,而使其在季節輪換內繁衍;

分配就是:勞動獵捕後進行資源的分割和配置。

所以在觀察人類某一環境裡,養殖層就是讓其餓不死,可以一直勞作的底層,分配就是上層如何分配這些勞動價值所得。

逆襲就是如何從下層變成上層,而能夠參與分配!

所以一定要搞清什麼叫逆襲,這才叫逆襲,根本區分在於能否“參與分配”,這4個字非常關鍵。

底層思維對於逆襲的看法非常狹隘,認為有錢了即為逆襲了,這是錯誤。

因為當你有錢了,你會發現周圍人都有錢了,這時候錢就不值錢了;或者當你有錢了,確實在財富價值比較上比周圍人富裕了,但很可能隨時“被”變沒錢。

所以身在底層對於逆襲,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存在於模糊感覺中的。我把它說出來,底層逆襲錢只是一個表象,其實是想獲得一種優越性,而這種優越性就是我前面講得能否“參與分配”。

這也是為何說是上層對底層養殖,上層之間分配,為何不說富人對窮人養殖?因為首先窮富是對比出來的,只有同一圈層才會比較財富,因為有可比性;而當向上進入某一層級,錢幾乎就沒用了,沒有對比性,那個叫位置,也就是可參與分配的優越性,比較的是誰更優越,錢算老幾。

在優越性獲得上,叫爬階,不叫逆襲。

比如在一個公司,80%的人都是被牧養的,創造1萬元價值能得到1千元回報,保證可以生活。而可參與分配的只有那20%,在參與分配內部圈層,那叫爬階,不叫逆襲。

世界是個養殖場,上層養殖下層,提升認知與格局唯有學好養殖技術

【階層固化】

在一個世界裡,最可怕的是階層固化,也不知道誰發明了這麼多詞。本質其實就是無法逆襲!在封建社會叫農奴無法翻身。

字典裡給出的解釋是,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各階層之間流動受阻的情況就稱為階層固化。

為什麼會固化?

這就是我前面講的,人不同於狼群,因為人有智慧,讓養殖技術變得極度精密化、可控化。

如果一個人想逆襲、或者想爬階,就要先掌握這門精密的技術。

這也就是在三眼五大認知體系裡,除了政治認知外,向具體層面逐一展開的經濟、社會、自我、人性這四個認知。

逆襲與爬階只有兩個通路,一個是投胎,一個學習養殖技術。

在過去階層固化,養殖穩定化,靠什麼?

原始社會靠血緣,封建社會靠身份,此二者都是一種先天因素。

自己關門領悟如下這個存在,農村戶籍和城裡戶籍制度,不能流動,是不是很簡單粗暴?

如今靠什麼?人雖然都是自由流動的,思想也都是半自由流動的,那就要靠體制、資本壓制和教育壓制三個東西。

體制就是那個簡單粗暴的方式,自己悟;教育壓制就是認知的壓制,就好比兩個孩子一個專門學習管理和修理人,另一個學習炒飯技術,一個孩子生下來就灌輸對這個社會的認知結構,另一個生下來就灌輸如何炒飯炒得好。一旦形成認知習慣,很難改變,這是軟性的區隔;而當一個孩子有了覺悟,開始跳開自我,思想開始變得廣闊和流動,這時候資本壓制就來了。

就此,分配和養殖的二層世界變得穩定。

世界是個養殖場,上層養殖下層,提升認知與格局唯有學好養殖技術


【人生意義與幻覺】

人活著總在尋找意義,如果非要尋找意義,你首先要知道什麼叫人生。

人類社會從未離開過養殖,養殖技術越來越精細化,而無論怎麼精細化,都以殖民技術為根本。從奴隸時代,到土地殖民,再到經濟殖民,而到思想殖民(認知殖民)。技術越來越高端。

認知殖民就是告訴你人生是什麼!

人越往底層,越沉淪,越容易被輿論和大眾娛樂掌控,活在一個個幻覺裡,因為人都極度重視自我,擺脫不掉情感的釋放,通過外界環境灌輸的信息來認知自己的人生。

這就是一個個所謂文化現象,象都是幻覺。

任何主流的文化現象都是以滿足自我為基礎方法。無論是武俠還是韓劇還是泡沫劇還是家長裡短的家庭劇。

越往底層,人會越自我,越覺得自身是獨一無二的,因為認知太小了,其實就是億萬養殖動物的一員。而越往上層,當看見分配,參與分配,越來越覺得自己渺小,因為認知擴大了。

而大多數底層是叫不醒,但也睡不著的。

叫不醒是脫離不開幻覺,睡不著是潛意識裡也明白幻覺是虛的,這種叫不醒且睡不著的結果,就是浮躁!

浮躁就想快速致富,快速虛榮,快速的獲得優越性。

這是沒有絲毫邏輯的思維,這種浮躁一定讓人關注賭博!

如果一個人身在養殖層,認知往往也是鎖在養殖層,擴大不了,而當尋找出路時,出路基本都是“牧人”的養殖技術套路。底層玩彩票,中產玩股票,一坑套一坑。

看見彩票就是一個個翻滾出來的小球球,股票就是一條條曲線,除此之外,在認知上,信息極為不對稱,當信息不對稱時那就是幻覺。玩的不是彩票和股票,玩的是內心的幻覺和浮躁的心跳。

而一群人討論幻覺,這就是文化現象。

開篇講過,除了哲學外,任何的文化、科技都是養殖過程的順帶產物,而已。

【這個世界稱得上認知的就兩個】

一個是哲學,跳出人性;

另一個就是幾千年發展至今的養殖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