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公司不給員工交公積金?

邢小燕


就總體來說,很多不給員工購買公積金的公司一般都是一些小公司,比如:一些創業公司或者一些私人企業。

為什麼這些公司不給員工買公積金呢?

很多中小企業在剛發展的過程當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花錢,兒一開始公司還沒有盈利,甚至公司還處在虧損的狀況,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很多老闆在綜合評估和考慮以後,就會想辦法去壓縮成本。

比如有的老闆會把員工的工資分成幾部分來發;有的老闆直接就不給員工發公積金,他給你買五險就不錯了;有的公司五險一金都不給你買,只發基本工資;還有的老闆會給你畫餅,他會告訴你說只要你在這家公司好好工作,當公司做出業績以後,你該有的什麼都會有。

當然,站在老闆的角度上來說,小公司要成長、要發展,前期控制成本,這也說得過去。但是對於員工來說,如果說你有更好的選擇的情況之下,就儘量不要去那些不給你買五險一金的小公司,因為這樣對你來說很不划算。

公積金也算是公司給員工繳納的一項福利,特別是對要買房子的你來說,這可以為你省下不少錢。同時,公司買不買公積金也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公司到底怎麼樣?公司到底好不好?

所以,如果你有更好的選擇,就儘量去一些大型的企業,那些公司肯定會給你買五險一金,除非你迫不得已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暫時委曲求全先去一些小公司發展一段時間,然後一邊工作,一邊再找尋更好的機會。


職場邏輯1


企業為在職員工繳納公積金是《勞動法》的明文規定,也是企業應盡的義務。而現實中,還是會出現不少企業不為員工繳納或不按規定繳納公積金的情況。主要原因與下列因素有關:

1.企業節約成本考慮。部分公司,特別是初創型公司,在成立初期,經營成本壓力較大,在涉及到公積金的繳存問題上,能不交納就直接忽略掉,更直接的乾脆不提;

2.企業法律意識淡薄,管理不規範。多數非公企業由於管理制度剛建立,細節不完善,運作不規範,沒有意識到公積金是自己的義務,覺得可有可無,影響不大,能省就省。

3.企業投機心態存在。大多數規範的企業,都會為員工繳納足額公積金,為員工未來購房提供可選福利。而一些企業,包括部分大型企業,基於成本考慮,能少繳納就少繳納,不按規定為員工足額繳納公積金,變相較少員工福利。除非被抽查或被發現,否則很少有主動補齊繳足應繳金額的情況。比如,按基本工資、按當地最低工資繳納公積金。

4.員工維權意識不強。很多員工自覺勢單力薄,不敢與公司管理部門溝通,害怕得罪領導,影響職業發展。最終是由公司說了算,敢怒不敢言,聽之任之。

5.執行力不足。作為公積金法規制定部門,考慮到企業現狀和經營壓力,對企業執行抽查力度不夠。

因此,公司不給或不足額繳納公積金的原因各異,企業有節約成本的訴求,員工有息事寧人的思考,但本質上是監督執行不到位。不過,近年來隨著勞動部門對公積金相關事項的關注和監督,以及多數公司法律意識越來越強,管理越來越規範,公積金不繳或少繳現象也越來越少。


壹點訊息


很多公司為了節省公司人力成本就不給員工繳納公積金,並且還覺得=員工不太懂這方面的維權意識,其實這是不合法的行為。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20條規定:“單位應當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不得逾期繳存或少繳。”公積金和社會保險一樣是屬於強制性福利,如果員工發現公司沒有正常存繳公積金,可以向先禮後兵,向公司要求補繳之前未交公積金部分,公司仍不存繳公積金,那員工可向當地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局投訴,提交相關勞動證明材料,住房公積金中心會上門催繳,並向公司進行相應的處罰。

另外,公積金和社保一樣是分公司和個人部分的繳存比例的,公司補繳的同時,也意味著員工需要繳存一部分的住房公積金費用。


爽媽三亞生活錄


公積金對企業來說增加了成本。

按照工資的12%繳納公積金,員工個人支付後企業也要支付這麼多。

相當於多支付員工工資的12%。

但是很多員工不會念著老闆的好,因為員工到手的實際收入少了12%。

很多員工寧願拿現金。

另外,公積金一般不像社保、醫保那樣強制交納。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裡寫的也是應當,而不是必須。所以很多企業不交。


談笑閣


喜歡佔弱者便宜的公司必須趕緊全部死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