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與小學孩子互動學習?

棋壇達人


我們的經驗是跟他一起學習,並擇機示弱,讓他當老師,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豆芽爸豆芽媽


這個互動學習真的很廣泛

1⃣️遊戲互動

在孩子低段的時候經常可以和孩子游戲互動,讓孩子在遊戲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比如一年級的孩子在學人民幣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帶領孩子做實戰演習遊戲,孩子自己開店家長當顧客,這樣一來二去孩子就會把人民幣學得很紮實!

2⃣️運動互動

在孩子中段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邊運動一邊學習!有一次看到朋友陪她女兒一起打羽毛球,一邊打一邊背成語詞典!後來朋友告訴我靠著打羽毛球這兩年把成語詞典背了一遍!她女兒現在高二,語文學習絲毫不用操心!這都是積累起來的!

3⃣️獎勵學習

孩子在高段的時候可以與孩子共同學習,孩子看書什麼也可以在邊上看書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氛圍!

給孩子適當的獎勵來激勵孩子!



安安媽媽鄭老師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父母如何與孩子互動

要想擁有良好的親子互動,第一件事:請關上電視。

關掉電視︰

一打開電視,家庭關係就都不一樣了,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主任林育瑋強調,很多家庭喜歡在電視機前面消磨時光,彼此卻很少說話或互動。

很早就成為「關機族」的盧蘇偉,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調查官,長年處理問題青少年,他觀察,現代父母忙得沒時間好好陪孩子,孩子在家靠電視打發時間,不然就往外頭髮展。

關掉電視,盧蘇偉每天晚上在家陪兒子,聽孩子說在學校一整天的事,或陪兒子下棋、打計算機,或泡壺茶坐在兒子書桌旁各看各的書,他要讓孩子知道,「需要我的時候,隨時可找到我。」

不論靜態或動態,每個孩子需求不同,如何陪伴孩子,是門學問。家庭顧問網家庭教育專家指出,父母如何與孩子互動,需要學習。他們舉出四個可以簡單開始的方向:

1.親子共讀

將孩子抱在大腿上,說故事給孩子聽,讓孩子在與父母親密肢體接觸的環境下,逐漸愛上閱讀。或抽空利用孩子睡覺前三十分鐘,講床邊故事。

中國兒童文學學會秘書長孫藝泉每天晚上總愛講半小時故事給兒子聽,最近他念西遊記、三國演義,每晚念個一、二回,八歲的兒子很開心,到了晚上就開始期待,時間一到,自動跳到床上等爸爸。

他兒子才小學二年級,愛玩、愛鬧也愛寫童詩,每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與爸爸共同從事文學閱讀。

2.親子共同DIY

父母與孩子一起從事建構性的遊戲,或共同組裝、動手完成一項成品(不論是傢俱或玩具),這種「共同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不僅增添親子共同記憶,也建立家人更深的默契與信心。

除了動手DIY之外,一起做家事,可說是全家人建立默契最好的活動。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系副教授林如萍的小孩兩歲時,她就讓孩子幫忙折衣服、將衣服按照顏色、屬性分類,慢慢收到該放處。

孩子很喜歡跟父母做同樣的事,父母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與孩子相處,同時讓孩子在做小事的過程中,學習生活自理的能力。

德國教育學家薇蘭尼梅爾茲在《蘋果怎麼這麼好吃》書中不斷強調,陪伴孩子共度「日常生活」才是最珍貴的,小至綁鞋帶、穿衣服或準備餐具、鋪床單,允許孩子用自己的速度去完成,父母在旁邊「專心」陪伴,陪孩子體驗做事的過程,孩子自然可以學到東西。

3.帶孩子接近大自然

帶孩子去郊外,爬山、郊遊或騎腳踏車,是陪伴孩子很好的起點。現在的小孩缺乏運動,體能差,經常帶孩子接受大自然的洗禮,也有助於身心健全發展。

家庭顧問網的一些專家長年推動生態教育,從女兒還在胎中、呱呱落地至今五歲了。不論去山野採集蟲鳴鳥叫聲、或走訪各大海洋拍外景,她始終將女兒帶在身邊,任她在一旁玩沙或游泳。

大自然的薰陶很快展現在孩子的畫作和肢體表情。女兒才念幼兒園大班,身形纖瘦卻體力充沛,可以飛快爬到樹上,掛在枝頭擺盪好幾回,身手矯健。也因為常去溪流游泳、潛入海中看海底生物,她的海洋世界畫作,想象力豐富到連老師也不可置信。

4.與孩子談心、聊天

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疲憊不堪,早已累得無法提起精神專心說話或聆聽,有時因缺乏耐性,火氣一來,不要說與孩子談心了,連聊天都難以有好品質。

許多教育專家齊聲呼籲,不論多忙,每天一定要抽時間跟孩子聊天互動。「因為孩子從小沒有建立與父母溝通的習慣,長大後,他也不會找你分享,」家庭顧問網提醒。

與孩子溝通,父母要放下身段,用開放的態度、同理的心情,專心聆聽孩子心聲。甚至,父母偶爾也可以把孩子當成「大人」,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煩惱、挫敗或心得。

談話的話題儘量多元,不要總是以「你功課寫了沒?」當開頭。

很多父母不知道該跟孩子說什麼,其實,生活中處處是話題,尤其帶有記憶的對象,是很好的聊天素材。

就像「歐瑪的泰迪熊」(?頁),德國老奶奶把曾陪伴她走過半個世紀的泰迪熊送給孫子咪咪,原本殘破的小熊,背後隱藏著無數老奶奶的生活記憶,透過有如傳家寶的玩偶,家族故事就這麼說了下去。

兒童文學創作者子魚也曾透過一雙小鞋、一張照片,與兒子有了一場感性的對話。

有一次,子魚念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回家,說隔天要交一張「小時候」的照片。為了交作業,全家人翻閱相簿找啊找,最後孩子選了一張三歲時在武陵農場的照片。

子魚指著照片中兒子站在瀑布前的畫面,跟孩子說當年爸媽如何哄他要用嬰兒架背上山,他卻哭著不依,堅持自己走上山。

已經八歲的兒子張大眼睛不敢置信,直說,忘記了。子魚再翻開另一張照片,一串串的往事讓兒子聽了好開心,「每個人對屬於自己的故事,都很感興趣,孩子也喜歡知道自己如何長大的,」子魚笑說著。

又有一次,子魚發現櫃子裡有雙小小鞋,仔細一想,原來是兒子的第一雙鞋。當晚,他邊擦拭鞋子,邊跟兒子講他剛學習走路的模樣,以及爸媽在旁邊陪著他怕他跌倒等等。完全忘記卻又充滿好奇的兒子,聽著爸爸訴說自己往事,又驚又喜。

帶孩子同行

通常,父母只能利用晚上及假日,才有較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教育專家鄭石巖就經常鼓吹企業辦「帶小孩上班」的活動,透過現場,可實際瞭解爸爸媽媽上班的情況。

「以前農業社會,小孩看得到父母辛苦耕作,懂得體諒與關懷,現在的小孩,每天看到的就是父母下班很累、最不好的一面,他們不知道父母白天在忙些什麼,只學到父母生活裡表現最差的一部份,」鄭石巖觀察。

為了跟孩子有更多相處時間,小孩國小畢業前,鄭石巖經常帶著孩子到各地演講,讓孩子有機會參與他的工作。

「我把孩子當成很重要的一部份,給他機會在生活中學習,」鄭石巖舉例,好比帶孩子去旅行,不要只是帶孩子去玩而已,最好能陪著孩子找數據、查路線、訂旅館,親子共同完成旅行計劃,讓孩子從生活中的歷練,獲得學習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橙子學社


多和老師溝通,同時也要經常和孩子談心,讓他明白父母和老師的苦心。 但請注意言行,小孩的自尊心很強,特別是初一的孩子,會產生叛逆心情,溝通時不要總擺出大人的樣子。 要知道,上初中後你不能再把他當小孩子看待,一些關於孩子的小事讓他們自己做主。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對學習產生興趣,儘量讓知識容入到遊戲中,這樣邊玩邊學效果很不錯。


薛城殷哥


1. 做孩子的好朋友,不要高高在上,要做到與孩子平等。

2. 要虛心向孩子請教,讓孩子有成就感;

3. 理解支持孩子的想法,多理解,多溝通,換位思考

4.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5. 一定要剋制自己的臭脾氣,不要對孩子發火。


冬瓜大視頻


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首先,家長得擺正自己的心態,做孩子的好朋友,不要高高在上,與孩子一起攻堅克難;其次,家長可以在自己遇到困難時虛心向孩子請教,讓孩子有成就感;最後,理解支持孩子的想法,畢竟孩子的思維方式不夠成熟,家長同孩子一起學習時,切勿為孩子的思維方式而生氣,多理解,多溝通,換位思考孩子這樣想的原因,只有這樣孩子沒有壓力才能愉快學習。


曼巴英語


我自己陪伴孩子的過程,深刻的感受到,孩子不會聽我們怎麼說,只會看我們怎麼做。做好自己,嚴於律己,身教重於言傳。

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昨天我和孩子一起包白菜包子。



愛明誠國學中醫


一起學習,孩子看書你也看書,孩子學習你也學習,不能出現孩子學家長在一旁玩手機看電視貨玩其他情況,孩子如果自制力不好,學習效率很低。所以陪同學習就是孩子學孩子的,家長學家長的。當然互動學習也可以學習一樣的內容進行比較,或者小競賽的形式都可以,家長也可以限定時間,到時間進行檢查反饋等。



SmallEleven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家長不要一直都站在家長的角度看,適當的和孩子交換立場,傾聽孩子的心聲,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聽,聽過之後在糾正錯誤,這樣孩子對改錯的印象會更加深刻,久而久之,孩子和家長就會是朋友


幸福情侶秀點愛


培養孩子的學習樂趣是關鍵,產生樂趣後孩子不會感覺學習壓力,更加會努力探索。強壓式學習只會讓小朋友產生厭學狀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a50e8a31eda4c3c8902b75b8dec58b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