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2:寫給我質樸善良的老鄉,我錯了

我老家的鄉親們:


您們好,因為疫情,我們都被迫宅在家裡抗擊病毒的肆虐;也因為這次疫情,我重新認識了您們——我質樸善良的鄉親。


您們可能不知道現在寫信的這個人是誰,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您們——我的父老鄉親,值得我驕傲!


我離開家鄉在城市生活了幾十年,儼然成了一個城市人,我很喜歡城市人這個“身份”。我年少時寫過一首詩,詩中表達了我的理想,我要離開農村,去城市尋找美好的生活。


我記得我上初中開始就表現出了對農村及農村人的不喜歡甚至厭惡,我經常趁星期禮拜自己騎自行車去城裡玩。我覺得城裡的一切都比農村好。覺得城市人穿衣服好看,說話好聽也講禮貌。城裡人的“素質”好,城裡人的“思想”也比農村人“先進”。


這些對農村人的認知,今天以前我還沒覺得有什麼問題,我堅信,抱有這種思想的人也不會是少數。


然而,今天,您們的一個行為徹底把我觸動了,徹底改變了我的認知——半輩子的認知!


疫情當前,人們宅在家裡的首選動作基本都是打開手機刷朋友圈,逛各種微信群獲取有關疫情的各種信息。


我也不例外。


我在村民群(一年前哥哥把我拉進去的)裡看到,您們在自發的為抗擊疫情捐款,自發的捐!


翻看了上千條微信群消息,理清了您們捐款的來龍去脈。


鑑於疫情的愈加嚴峻,一些村民建議封路。經村兩委同意,幾個年輕村民開始義務看守進出村的路口。後來,就有人給義務看守路口的村民免費送煙,送水,送水果。後來,又有人送口罩。再後來,便出現了第一筆自願捐款100元,說是給看守路口的村民買口罩。不知誰說了一句,現在口罩很貴,100元不夠。這個消息出現沒2分鐘,第二筆200元捐款就微信發給了村支書。


第三筆第四筆緊接著也被村支書公佈在了村民群裡。到了第六筆捐款上,支書在群裡喊,夠了夠了……。


然而,停不住了……


第七筆300元,第八筆200元------第一百筆200元隨後一個緊跟一個的被支書公佈在村民群裡。這個群共有400多個群員。這一百筆捐款用了不到半天時間。村支書半天不停的加好友不停的接收轉賬。


支書說抽時間把捐款統計下上報鄉政府。村支書有點驚喜這個意外自發起來的捐款。支書說,我也沒呼籲捐款啊。


寫信2:寫給我質樸善良的老鄉,我錯了


看著群裡一張張滾動著的捐款截圖,我激動著,同時,我也深深被震撼了(群裡沒有一個人呼籲捐款),聯想不久前村民踴躍捐款修路,我覺得,我錯了。


是,這些村民平時生活中的表現是有諸多不好看的地方,他們不知道別人的隱私和生活需要被尊重,他們不知道嘲笑一個失敗者是不道德的;是,這些捐款,這些村民並不知道幹什麼用,誰去用,也不知道去問問,他們不知道他們有哪些權利。


但,這不是本質。這個本質是,這些老鄉,這群人是善良的。他們的這種善良讓一切所謂的“優秀”黯然失色,善良是本質,沒有善良,優秀和智慧也是有缺陷的,沒有善良做基石的科研,沒有善良做基石的政治,沒有善良做基石的社會,都是人類的不幸。


這些老鄉文化低,為什麼?這些老鄉的精神物質生活總是比快速發展的城市慢半拍,為什麼?我們去指責他們文化低,去指責他們無能無知?我們有沒有善良的去想一想?


疫情面前,這些老鄉踴躍捐款,毫不猶豫。而我們的社會,在分配社會資源,有沒有像這些善良的老鄉一樣善良的想一想?在一些社會福利或經濟賠償項目上,有沒有城市人和農村人一視同仁?


因為這次疫情,因為您們的這次捐款,我徹底醒悟。我錯了,我沒有權利指責您們,我們這個社會沒有誰有資格去指責您們!


您們不低人一等,您們比瞧不起您們的人不差!


謝謝您們,我的父老鄉親,是您們改變了我的認知,讓我的思想也有了閃光的可能。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