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科學是嚴謹,也是包容的,允許提出假設,但必須要拿出足夠的證據,如果光憑嘴說,模稜兩可的理論和看不清楚的PS圖片,那就是耍流氓了。

斯諾登說的這句話,這是主觀描述,不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暫且不去考慮信息來源的真偽。況且到底是不是他說的也無從考證。我們只需要根據地球的誕生來了解地球內部世界,判斷這個內部世界是否具備人類生存條件,就可以知道結果了。

地球的形成

地球在太陽系中,誕生的原因離不開太陽系。46億年前,原本太陽系的位置空蕩蕩,靜悄悄的,一片巨大的分子云佔據著。不巧的是隔壁不遠有一顆倒黴恆星到了演化末期,發生了超新星爆炸。


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爆炸所造成的衝擊波及到了這片原本平衡的星雲,使這片星雲形成了一個超密度區。於是這片星雲變成了”原材料“在引力作用下向著超密度區聚集並坍縮。高速運動的星雲形成了一個原行星盤漩渦。


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大部分星雲都聚集到了中心坍縮成了一個高密度的球體,並隨著聚集的星雲不斷增加,壓力與溫度不斷升高,使球體中的氫元素髮生了核聚變,形成了太陽。


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太陽吞噬了大片星雲,但外圍還有剩餘些氣體和塵埃,形成塵埃盤,繼續圍繞著中心繼續高速旋轉,由於靜電力的作用使塵埃粒子互相聚集,慢慢形成較大的岩石。岩石們又互相撞擊吸積,慢慢出現了形狀各異的小行星,由於質量增大,小行星們自身慢慢產生了引力,引力的作用改變了小行星們的形狀慢慢變成了球形。


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由於引力的作用,太陽系中還有大量的岩石像下雨一樣不停地落向這顆小行星,為其添磚加瓦。球形的小行星們之間也互相撞擊,要麼雙雙粉碎,要麼被撞擊之後一顆被另一顆吞噬。隨著時間的發展,這場持久戰終於落下帷幕,地球成為了其中勝出的一員。在一些恆星撞擊中產生的一些碎片,在恆行星的引力作用下,慢慢形成了衛星。


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炙熱的液態鐵

在岩石和小行星撞擊的過程中,由於撞擊時釋放了巨大動能,使地球溫度不斷升高,大量的岩石被加熱,融化,地球一次又一次地變成了炙熱岩漿球,體積質量一次次擴大。高溫使岩石中的物質分離,融化的岩石塊上升到球體的表面,慢慢冷卻形成地殼。而岩石中的金屬主要以鐵和鎳為主,由於高溫變成液態,慢慢流入球體的內部。


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液態鐵在地核中旋轉流動著,使地球形成了強大的磁場,抵禦著太空中的強大輻射。說到這裡就足夠了,因為就目前為止,已經可以判斷地下是否適合人類居住。

地球結構

地球的主要結構分為地殼、地幔、地核,由於高溫的液態鐵流入地球內部形成了地核,地核溫度約為4100 ℃~6600 ℃,而太陽表面也才5000℃左右,這溫度人類不可能生存。


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地幔

我們具體來說一下地幔,因為如果說地下真有人居住,地幔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為地幔是地球體積最大,質量也是最大的一層。地幔又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上地幔頂部還有一個熔融狀態的固體圈層,叫軟流層,岩漿主要就來自於這裡。地殼的底部和地幔上部的溫度約為1100℃~1300℃,所以上地幔也沒戲。


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下地幔就更不可能了,因為離地核太近了,溫度更高。無論是上地幔還是下地幔,都處於高壓高溫高密度狀態。物質在這種狀態下並不能長期保持穩定的固體形態,容易發生變形,具有”可塑性“,所以地幔也不可能有生物生存。


斯諾登曾經爆料過地下世界,類似的消息屢禁不止,如何科學判斷?


地殼

事實上早在1979年,前蘇聯就耗費了很長的時間進行了地心勘探實驗,但是當挖到12000米左右地下的溫度已經達到了300多度,而且越往下越熱。我國的勘探機目前挖到了8000米左右,溫度達到200度,也無法生存,最多像海底的火山口有一些微生物存在。

地下如果真的有人類生存,那麼他們離我們也就幾千米,以我們目前的科技手段是很容易監測到的,而不是侷限於某個國家,但我們並沒有監測到,所以地殼中有地下人類也是不存在。

總結:實際上只要通過了解地球的誕生窺見其內部結構,我們很容易判斷出地球內部不可能有人類生存,我們不能憑一人之詞或者某些地攤文學,再加上幾張漏洞百出的照片去判斷事物的真偽,一切都要以科學作為根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