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治療”新冠病毒?是病急亂投還是確有其事

雙黃連“治療”新冠病毒?是病急亂投還是確有其事


某兩個知名研究所合作半夜用細胞做了一個實驗,醫生們並未擁抱其前景,全國最大科研機構的宣傳部門就立即上報高層,誤導各大主流媒體,導致民眾哄搶所謂的治療藥物,害得科學院院士半夜忙不迭在微信群裡面澄清。這堪稱“半夜藥叫”的活報劇。此時此刻,恐怕非常不應該上演?


撰文 | 邸利會(知識分子主筆)


●  ●  ●


昨夜,一石激起千層浪。


“有藥了!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新華社“新華視點”、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率先發聲,科技日報、中青報、文匯報等媒體也紛紛奔走相告、廣泛報道。


相關報道信源單一,主要內容大同小異,主要是介紹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報道稱,雙黃連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展臨床研究。


在舉國關注的疫情面前,相關報道集中發佈,迅速引發極大的關注。即使是各大媒體報道中用了“初步發現”這樣的字眼,也無法阻擋民眾搶購熱潮,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


雙黃連“治療”新冠病毒?是病急亂投還是確有其事


雙黃連“治療”新冠病毒?是病急亂投還是確有其事


雙黃連“治療”新冠病毒?是病急亂投還是確有其事

線上已經出現了售完的現象,線下也排起了長隊。


開個會,一天半推進臨床試驗


據2020年1月30日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上報中辦和國辦的《中國科學院專報信息》(以下簡稱為《專報信息》),其標題顯著標明:中科院專家建議用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專報第一段給出了整個專報信息的重點:“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華良院士牽頭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治療藥物應急攻關團隊,經與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科技人員聯合研究,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


專報透露:“在國家衛健委1月28日下午組織召開、鍾南山院士主持的北京、上海、武漢、廣州四地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專家視頻會上,蔣華良院士、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左建平研究員彙報了藥物研發進展,著重介紹了左建平研究團隊17年持續研究雙黃連口服液(由金銀花、黃芩、連翹三味中藥組成)抗非典、MERS等冠狀病毒研究結果,預計其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有治療作用,並對正常人群有預防作用。”


新華社 “新華視點” 的報道中還特意提到,上海藥物研究所長期從事抗病毒藥物研究,2003年“非典”期間,上海藥物所左建平團隊率先證實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SARS冠狀病毒作用,十餘年來又陸續證實雙黃連口服液對流感病毒(H7N9、H1N1、H5N1)、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編者注:也即SARS冠狀病毒,疑新聞稿筆誤)、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具有明顯的抗病毒效應。


雙黃連“治療”新冠病毒?是病急亂投還是確有其事

該研究所還曾發明“潔爾陰”是預防非典良方,病人需吸入服用。


《專報信息》進一步披露,“與會專家肯定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病毒成分,有可能具有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活性並阻斷輕、中度患者惡化為重症患者,建議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在臨床試用。”


1月28日的會議之後,緊接著在1月29日晚到30日凌晨,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開展了雙黃連口服液在細胞水平的抗病毒活性測試。《專報信息》稱,“結果表明,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功能”。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已於1月29日通過專家倫理委員會審核,啟動臨床試用工作,30日將擴大治療病人數量。與此同時,還“建議從國家層面擴大雙黃連口服液的臨床試用,並立即聯繫相關企業,穩妥做好藥品生產和調配工作”。


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上海藥物研究所通過衛健委組織臨床醫生開視頻會,建議用雙黃連,但鍾南山和醫生都沒同意,認為體外的實驗證明有抑制病毒作用,臨床上並不知道,現在不能廣泛使用,既然上海藥物研究所認為有用,可以先在上海組織臨床研究。


專家評論:不可思議


1月31日晚,媒體@國是直通車連線了上海藥物研究所,確認在武漢病毒所做了“一個初步的驗證”,同時也確認會在“上海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做一些實驗”。在被問到“消息出來,大家都去搶購雙黃連,您覺得有必要嗎?” 藥物所該人士一時語塞,並沒有回答這個提問。


《知識分子》隨後聯繫了一些專家,請他們就這一系列的舉動作出評論。


一位上海的研究員看到報道後感到匪夷所思——“如此粗糙的實驗結果,如此不負責任的科研態度,我無地自容,無地自容。連個實驗結果都沒有,細胞上做的破玩意,這能當藥給人吃麼!”


他補充說道,“中科院裡面應該最會做藥物的藥物所,居然在這個關鍵時期,拿這種不靠譜,丟人的東西來忽悠全國人民。先不說和這個中藥怎麼樣,沒有完成詳細的藥物學實驗啊,細胞實驗距離臨床試驗十萬八千里,連個動物實驗結果都沒有!”


雙黃連“治療”新冠病毒?是病急亂投還是確有其事

某報告稱雙黃連口服液抗新型冠狀病毒效果。有專業人士認為若這是上海藥物所的實驗結果,離應用還很遠。


一位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向《知識分子》表示:99%以上的在細胞上有用的藥,在臨床上是失敗的。另外,雙黃連所造成的毒性,副作用,可能會帶來災難。


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李克向《知識分子》表示,“我不會給病人或普通人使用雙黃連口服液,既沒有實驗數據釋放出來也沒有臨床數據,隔空釋放消息,我是不會信的!所謂隔空就是不在正規學術刊物發表,而是所謂媒體。”


他表示:“作為醫生來說最大的感受就是,能不能科學正規點!作為懂點科學的老百姓來說,現在騙子太多,目前這種情況下,不確定的事,最好不要發佈,搞科學的研究所發佈消息還是要慎重!老百姓的科學知識還是貧乏,一有風吹草動,就能買斷貨。所謂的病急亂投醫。”


一位不願具名的北京某三甲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表示,“不靠譜,這肯定不靠譜。研發類的新聞,我覺得大部分都是倉促上陣,弄一些噱頭,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就搶先發布,我覺得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也包括像克力芝,像這些中藥,還有噴劑,我覺得都是很不負責任的,剛剛在一些體外實驗細胞水平的實驗有效就開始發新聞,造成人們哄搶或者是盲目的相信。”


該醫師強調,在沒有循證學依據的情況下,貿然地發佈“有藥了” “可預防” “可抑制”,是不負責任的。“你總得有證據的,有充分的證據了之後再說。否則你就是在誤導大家,你看昨天就開始哄搶雙黃連,那就是不負責任。昨天晚上到現在就有確診的患者要求我們給他開的,我們讓他們還是聽從醫生的意見,不要聽從網上的這些報道。不要聽信這些,聽醫生的。”


他進一步說:我們的觀點跟世衛組織是一樣的,沒有發現哪個藥物能預防,也沒有發現哪個特效藥能治療。現在提供說可能有效的都是一些根據在其他冠狀病毒上的一些體外實驗,這方面的或者是小樣本的結果說的可能有效,那都是沒有確切證據的,所以我的意見就是說建議媒體不要發佈這些還不可靠的信息,也誤導大家。


雙黃連“治療”新冠病毒?是病急亂投還是確有其事


搞研究搞臨床,要帶著科學的頭腦


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評論道:


現在大家齊心協力、獻計獻策,提出各種治療方法,包括中醫藥。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避免病急亂投醫,誤導民眾,好心辦壞事。


目前除了臨床對症治療外,還沒有一個經過臨床驗證能夠有效對抗此類冠狀病毒的治療藥物。某些中藥被發現具有一定的殺病毒功效,但現有研究證據大都限於離體的細胞學研究,這隻能為下一步的臨床研究而非臨床實踐提供參考意見。藥物的代謝過程很複雜、進入到人體內到底能不能起效、能有多大療效、是否有明確的副作用?這些問題一定要經過嚴格的臨床試驗進行科學驗證。


現在疫情處於上升階段,還會有許多新發病例出現,應該抓住機遇,積極開展針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臨床研究。比如說可以挑選出一、二種可能具有抗病毒的中藥,探討在常規對症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此類中藥是否能夠明顯改善臨床預後。由於新冠肺炎病死率就不高而且很多人都沒有什麼嚴重的症狀就自愈了,因此研究設計一定要科學,包括設隨機對照組,確保可比性,否則可能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如不嚴格隨機,而用中藥的病人中重症患者居多,可能會得出中藥治療可以增加死亡率的錯誤結論)。


對中醫藥來講,目前主要就是缺少臨床研究的證據,許多從理論角度來講很完美,也可能是真實的,但是一定要有科學的臨床證據,治病機理可以不清楚,但是臨床的療效一定要經得起推敲,經得起驗證,經得起國內外醫學同行的評估。這對於現在疫情的控制很有價值,對未來中醫藥的發展和走向世界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力。


主流媒體急發更正,藥監局早有預警


2月1日上午,在經歷一夜洶湧輿情和瘋狂搶購後,人民日報官方微博再度發聲:“抑制並不等於預防和治療!”“請勿搶購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


該報道稱:目前該發現仍是初步研究,該藥已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開展臨床研究,對病人如何有效還要做大量的實驗。


報道還特別提醒: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特定的治療方法正在研究中,並將通過臨床試驗進行測試。


該官微再次提醒:普通人請勿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運用中醫中藥,脫離辨證論治都是不準確的!治病請遵醫囑。



主流媒體匆忙更正的背後,無疑有一條重要的原因,即雙黃連製劑早已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掛了號”,而且在中成藥口服劑中排名第一。


以下摘自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4年)


2014 年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部分六大類中,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總數由多到少依次為內科用藥、骨傷科用藥、婦科用藥、耳鼻喉科用藥、外科用藥、眼科用藥。其中內科用藥報告總數佔到總體報告數量的 85.4%,內科用藥佔比較大可能與內科用藥臨床使用量大,且基本藥物目錄中中藥注射劑都屬於內科用藥有關。內科用藥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祛瘀劑、溫理劑、開竅劑、清熱劑、解表劑,此五類藥品報告佔到內科用藥報告數的76.5%。中成藥注射劑排名前五位的品種分別是:清開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血塞通注射劑、血栓通注射劑和丹參注射液;中成藥口服制劑排名前五位的品種分別是:雙黃連合劑(口服液、顆粒、膠囊、片)、鼻炎康片、複方丹參片(顆粒、膠囊、滴丸)、活血止痛散(膠囊)、清開靈顆粒(膠囊、片)。


《知識分子》瞭解到的大部分聽說雙黃連的醫生,包括參加中國科學院傳播局所上報的、衛健委組織視頻會議的醫生們,並未熱情擁抱雙黃連。鍾南山參加視頻會議後也並未熱情推薦雙黃連。在抗疫一線的醫生們現在亟需的是真藥,恐怕不會輕易接受糊弄。


在本文接近截稿時,《知識分子》獲的一個截屏,據傳來自該項研究的牽頭人蔣華良院士,他深夜發表澄清:“只做了病毒實驗,需進一步做臨床試驗”,“今天科學院傳播局發生重大文件洩密事件,逼著我發新聞”。也從側面證實前述專報文件確有其事。


國難之際,喧囂一時的雙黃連口服液 “治療” 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一事將何去何從?


陳曉雪、湯佩蘭、夏志堅、趙亞傑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