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特別報道丨江城“蟄伏”,何時復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巖 吉小平 劉棟傑

2020年,庚子鼠年伊始,一場發端於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捲全國,來勢洶洶,不僅讓國人談疫色變,也讓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遭遇了歷史罕見的生死大考驗。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疫”中,尤其是封城之後,人口超千萬的中部重鎮武漢,花容失色,但在不少江城人民心裡,疫情並不可怕,戰“疫”勝利過後,城市必然復甦。

城市蟄伏

進入2月第一天,武漢一改之前的陰冷,天氣持續放晴,氣溫隨之回升,街道上人流、車流明顯多了起來。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武漢市解放大道,幾位居民在街頭聊天。

而在之前,街道上人車難覓、冷冷清清,小區大門緊閉、嚴防死守。往日的熱鬧與繁華,在2020年春節前後,突然與武漢失之交臂。

1月30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到達武漢時,這種目之所及的景象,實在讓人難以相信,這裡就是千萬人口的大都市。

之前多次來到江城見到的那種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完全沒了蹤跡。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1月30日下午,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空空蕩蕩。

1月31日上午10時,駕車從地處武漢市西南郊的蔡甸區,經漢口到武昌,超過40公里,所到之處,除了疫情防控點警察、騎電動車的外賣小哥、推著環衛車的環衛工等零星人員外,整座城市的市民像人間蒸發一樣,不知所蹤。

曾經常態化堵車的武漢過江要道——白沙洲長江大橋,居然一度見不到一輛車。

街面蕭條,店面關門,由此引發的餐飲、住宿問題,困擾著很多駐留武漢的外地人。

他們不少人包括前來援建的工人只能“吃乾糧,睡車上”度日,酒店一房難求。加上全面封城之後,所有出入市通道基本封閉,這座城市雖然晚上也閃著霓虹燈,但就像蟄伏,不復往日活力。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1月31日晚7時,武漢市體育運動中心體育館,霓虹閃爍,但門廳冷落。

“疫情猖狂,加上年關放假,人手不夠,很多店面都不開門了。”在武漢市知音湖大街,堅持營業的聯合一佰美家惠超市老闆劉先生說,“今年情況確實很特殊,幾十年從來沒有遇到過,但也許這就是蓄勢待發吧。”

“只要做好防護,潔身自好,鍛鍊好身體,沒啥好怕的。”他說。

援建火熱

與街面狀況對比鮮明的是,全國各地援助湖北、援助武漢的熱情高漲。各行各業,不分國企民企,不分單位個人,愛心紛至沓來。

其中,河南方面,繼派出137人的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之後,河南各地連日來的捐款、捐物,支援武漢的熱情持續高漲。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1月31日,在武百倉庫停車場,來自洛陽的兩車物資待卸,司機李廣磊伸出大拇指,為武漢加油。

1月31日下午,在武漢市蔡甸區花園灣二街上的武百倉庫,來自河南洛陽14家企業捐獻的上百套藥品櫃、醫用辦公傢俱等物資整整裝了4輛集裝箱式貨車,將定向支援給武漢市正在建設的火神山醫院。

2月1日上午,在位於武漢市國際博覽中心A1館的武漢市紅十字會倉庫門前,來自多地的援助物資運輸車輛絡繹不絕。倉庫內,足有足球場大小的場地內,堆滿了各種物資。

截止1月31日,武漢市紅十字會、武漢市慈善總會兩家慈善機構所獲捐款,就達到了數億元。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2月1日下午,武漢市國際博覽中心A1館內,武漢市紅十字會受捐物資,正在外運。

最能體現各方支援熱情的,莫過於武漢市正在建設的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這兩家即將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1月30日的火神山醫院一角,大片依然是空地(同一視角)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1月31日的火神山醫院一角,集裝箱板房已經拔地而起(同一視角)

自從1月24日開工以來,位於武漢市職工療養院舊址新建的火神山醫院,數千人挑燈夜戰,晝夜施工,熱火朝天,也成為各地支援武漢物資的集中展示地。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1月31日夜,晝夜施工建設的武漢市火神山醫院現場。

在這兩家醫院建設工地周邊的城市道路上,停放的援助物資車輛排成了長龍,車身上帶有企業名稱的各種紅色捐贈、支援標語連成一片,讓人暖心。

“寵辱不驚”

對於此次疫情,不少武漢當地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並沒有傳說中的恐慌和畏懼。在他們眼中,疫情總歸會過去,一切必將恢復正常。

2月1日,在武漢市解放大道仁壽社區門口,幾位居民戴著口罩,悠閒地散著步,看到門口的一家熱乾麵館、一家炸雞店開張了,很快湊了過去點餐嚐鮮。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一位戴著口罩的年輕人在武漢街頭走過。

“又吃上了熱乾麵,美得很!”一位趙姓居民說,“疫情哪有那麼可怕啊,只要大家做好防護,根本不會有事的。”

另一位在社區門口疫情防控點領免費口罩的老太太說,今年過年,政府號召大家在家過年,是她好幾十年都沒遇到過的,她剛開始並不理解,但現在也認識到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一般不再外出了。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兩位老人在一家社區疫情防控點領取口罩

對於外地人談武漢人色變的情況,多位居民說起來情緒激動。

“從來沒有怕過,在這個非常時期,做好防護,做好自我隔離,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武漢市融威押運有限公司的高管陳延軍說,“武漢人都沒有怕過,外地人還用怕嗎?”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雖然不少店面尚未開張,但武漢街頭的外賣一直都沒有停止營業。

他說,疫情兇險,武漢區域高發,武漢人被區別對待也可以理解,但絕對不能違法,在有利於疫情防控的同時仍然需要尊重武漢人的人格尊嚴。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一位老人目睹自己居住的小區如今被隔離管制,若有所思。

“大家都是中國人,大家都是無辜的,武漢人咋了?武漢人不能被誤解,更不能被歧視!”一位拄著柺杖的仁壽社區居民說,看到武漢人被刻意區別對待且被驅逐、無端隔離,乃至聲討,他心裡難受,甚至想哭。

“希望全社會多些理解,只有大家不內訌,事才能解決好嘛!”他說。

曙光初現

對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國上下給予了高度關注,目前雖然確診病例已經超過萬例,但治癒的病例也在增加。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火神山醫院旁的綠地上,中建三局的工人席地而躺休息。

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廣大醫護人員在積極應對疫情診療的同時,也成了公眾眼中攻克難關的“救命稻草”,被寄予厚望。

事實上,大疫當前,全國各地的醫護工作者在一線奮力抗擊疫情過程中,也在尋找著制服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法。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位於中科院武漢分院內的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辦公地

1月31日下午,在國內外負有盛名、位於武漢市江夏區的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P4實驗室所在地,該所負責外宣的陳女士也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介紹了他們在此次抗擊疫情方面所取得的重要突破。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位於武漢市江夏區的武漢市病毒研究所P4實驗室所在地

據介紹,早在1月2日,該所已經確定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於1月5日成功分離到了毒株。在1月9日完成國家病毒資源庫入庫後,該病毒毒株資源進行了標準化保藏,可提供給相關機構進行科學研究、疫苗開發、生物醫藥篩選等工作。

大河报特别报道丨江城“蛰伏”,何时复苏?

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武漢病毒研究所目前已經篩選出了幾種有潛在臨床應用價值的藥物,篩選結果已向國家和湖北省相關機構報告,供綜合研判後指導醫療救治。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援鄂醫療隊隊長王勇表示,當下疫情肆虐,但在各方攻堅之下,相信疫情必會離我們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