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壽命低?讓出土數字還原歷史

很多人認為古人壽命短,其實是出於無知的誤解。據尹灣漢墓簡牘記載,漢代的人口壽命比今天還高。其實根據人民生活飲食起居和醫學(中醫)常識,對常態下人口壽命的判斷並不難。另外,之所以百多年前人均壽命低,是因為戰亂。人均壽命的提高不是因為科學和工業化,而是因為和平。

尹灣漢墓簡牘

這批簡牘作為西漢末年內郡政府的文書檔案,其細緻性、完整性和系統性的確為過去所發表的五類漢簡(酒泉、張掖、武威、羅布泊等)中所僅見。這批文書檔案出自一個確切紀年、明確身份的西漢東海郡功曹史師饒的墓中。文書檔案,包括私人文書和漢賦佚篇都是墓主人生前特定地位應該掌握佔有或保管收藏的檔案和資料,完全可以排除隨意製作的可能性。而作為陪葬品帶入地下,不僅是漢代葬俗的反映,而且為了希企其仍然具有位寵職高一如生前的地位。因而又確立了這批簡牘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從這個意義上講,尹灣漢墓簡牘的學術價值是不可低估的。它對於秦漢史、中國政治制度史、檔案史、軍事史、術數史、文學史、書法史、簡牘史以及古籍整理和檔案保護技術的研究,都將提供全方位的第一手資料。北大裘錫圭先生說:“對尹灣漢墓的簡牘怎樣評價都不過份。”

尹灣漢墓簡牘區區 4萬餘字,但文獻價值極高,等待專家學者的繼續研究。

漢代人口記載:

《集簿》

第十五行:男子七十萬六千六十四(?)人,女子六十八萬八千一百三十二人,女子多前七千九百二十六。

第十六行:年八十以上三萬三千八百七十一人,六歲以下二十六萬兩千八十八......

第十七行:年九十以上萬一千六百七十人.........

古人壽命低?讓出土數字還原歷史


根據此數據得出:漢代該地區八十歲以上老人佔比3.26%.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八十歲以上老人佔比1.57%。該地區九十歲以上老人佔比0.84%,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九十歲以上老人佔比0.15%。該地區新生兒出生每年增加約3.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