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去一個地方消費,有一天到隔壁消費了,被經常去消費的老闆看見了,你會怎麼做?

用戶102258998961


你好,你這樣的精力我也遇到過,當時也有點尷尬,不知道說什麼,所以可以分享一下。

我們都會有種很奇怪的心理,特別是接受了太多儒家文化的我們。

之前很多的例子說是一直贊助一個貧窮人家的孩子,可當那個孩子大了,而贊助人開始貧困無力贊助時,那個一直被贊助的孩子反而翻臉生氣了。

還有一個流傳很久的笑話,說一直每天給乞丐十塊錢,當結婚後不再施捨時,乞丐反而給了一個耳光,責怪為何把他的錢給別人了。

鬥米恩升米仇。

或許你該說這些例子跟常去飯店吃飯不一樣,你經常去那家店吃飯,老伴對你很好,你們關係不錯。可把一切都拋開,你也說了你去那裡是消費,你們的熟悉是基於你多次消費的基礎上,相信那個老伴每次對你會很熱情,會優先上菜,會發根菸,會打折甚至偶爾給你免單,可這一切都是基於你給了他足夠的利潤,他希望你還能繼續給他利潤的基礎上。

消費者是上帝,我們沒必要把自己當上帝,但也沒必要覺得虧欠。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很自然的面對,微笑握手之類,說點天氣真好之類,末尾也可說下改天再去你那裡。如果再去時他還是很熱情,那好,繼續去,如果因為這個有改變,那除非你已離不開他們家的味道,你可以選擇再去其他地方,其他老闆看你常去也會對你很好很熱情的。

我是蒙文五二,拗口的名字,但有我的意義,歡迎關注,希望結交可相伴前行的朋友


蒙文五二


看了這個問題,忍不住想:咱們買東西的人,臉皮怎麼這麼薄呀!

我以前在菜市場,經常在一家賣雞蛋的人家買雞蛋,那家老闆就特別親熱,老遠就喊 你:“來了呀!有新鮮雞蛋!”各種搞親熱,讓人感覺,不買他家的都有點不好意思。

有一次,他家沒開門,他家攤對面那家,也很熱情 ,於是我就在對門買了雞蛋。發現人家的雞蛋也特別好,也新鮮,於是也在他家買。

但是,我發現,每次這樣買,感覺有點不好意思,好像故意不照顧人家生意一樣,於是,我有時候就偷偷在對面買雞蛋。

後來,發現自己怎麼這麼傻,為什麼買東西的,還感覺有點做賊一樣,這簡直是莫名其妙啊,於是,我就刻意不跟賣東西的人不搞太熟,還是有自己買東西的自由的!

自己要大大方方地,想去哪家就去哪家!


Longsuixinyuan


常去一個地方消費,是我們的自由,偶爾不去或換地方消費,也是我們的選擇。只要我們與商家之間沒有“合約”關係,這種選擇和自由是不帶強制性的,也不存在內疚和歉意的,是坦然的。當然了,與經常去消費的老闆打個招呼,這也是必須的禮貌!

不過,這件事情的確也反應了我們人性上的一些東西:當您對別人的長期付出突然沒有了,別人反而會覺得您沒有盡到責任,甚至付出者還會有“理虧”的表現!

我之前聽朋友說起過這樣一個故事:朋友家在一個城市裡有好幾套房子,朋友一親戚進城發展,於是朋友就讓親戚住在他其中一套房子裡,房租也沒收,一住就是好多年。後來,朋友家急需資金需要賣掉這套房子,於是,朋友就找到親戚各種“對不起”,讓親戚搬出去一下。沒想到的是,這親戚反而說:我住得好好的,你憑啥要賣掉房子呢,是變相要我交房租嗎?要收租金就直說嘛!甚至,親戚還說要賣就賣給他,當然,“賣誰都是賣”,朋友當然不介意,但是親戚要求以他當初入住房子時的價格賣給他。大家都知道,中國近幾年房價漲幅是相當大的,如果按親戚的要求成交的話,朋友就虧大了!朋友自然就沒有答應。後來,朋友的親戚是從房子裡搬出來了,但是很不高興,據說當時那態度是打算一輩子不和朋友做“親戚”了。

哈哈,這不是典型的《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嗎?其實,我們身邊很多故事,想想都覺得害怕:你好心讓親戚免費住了你的房子,而親戚還想你把房子廉價賣給他;你好心把不小心摔倒的老人扶起來,這老人還說是你推倒了他;你好心借錢幫人度難關,別人反而覺得你借得還不夠多。。。這究竟是怎麼啦,是付出者沒做到位還是得到者太貪婪呢?有人說,是改建開放以來,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讓很多人在奮鬥中變得勢利了;也有人說,是近年來,高強度的人口流動,讓很多人在拼搏中變得浮躁了;還有人說,是近年來,我們一味追求“以升學率”為導向的教育,讓很多人在競爭中自小學會了期詐!

我覺得,一個人三觀的缺失讓人性出現了扭曲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古人說:人性本善,善良的人品性自然端莊;“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是西漢時大家就在追求的一種社會平衡了。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恪守“善良”的道德底線,常懷感恩之心,常慕他人之大,常學他人之長。


易信李雲龍


和那個老闆打聲招呼,如果說他不搭理你,也可以看出他在計較,那說明他的心眼也不是太大嘛,你以後也不用經常上他那消費了。



其實這一方面你想多了,我作為一個以前賣過東西的人,如果說碰見熟人在其他地方買東西,我肯定在他下次來的時候會更加熱情的招待他。不論做任何小生意,做生意的人心胸要寬大一點,如果你什麼事情都斤斤計較的話,那這個生意是沒法做的。

從另一方面來講,你想去什麼地方消費是你的自由,也就是你自己感覺到,面子薄會尷尬,如果換成其他人的話,我感覺這個事情是非常正常的一個事情。


以後的生活還會很長,像這種事情還是會很多,我感覺你這個人還是太內向,應該多接觸以下社會和社會上的人和事,多交流。以後你也就能夠以更平常的心來面對這種事情。


農民阿忠


為什麼會這樣想?

我去哪消費是我的自由,關別人什麼事?

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每天給一個乞丐兩塊錢,有一天,他恰好沒帶零錢,就沒給那個乞丐,而是自己買了個麵包在吃。那個乞丐就很憤怒的說:“你竟然拿我的錢去買麵包”!


這個故事是說,有些人你一直對他好,時間長了,他就把這份好當成了理所應當,並且認為那是他的東西了。

提出問題的朋友,你肯定也有這種顧慮吧?

經常去消費並不代表我一定要一直光顧你呀。我們又沒有合約。

啥東西啊,好吃也不能一直吃,偶爾的換換口味是我的自由,所以面對這個情況,要理直氣壯,若無其事。

見到這個老闆,該打招呼就打招呼,該寒暄就寒暄,我又不爭你、欠你,反而是這個老闆,我覺得他該心裡忐忑了,我的老主顧要溜走啦!我以後是不是該再多給他點優惠啦?

沒有競爭就容易形成壟斷,是吧?以後就這樣辦!喜歡的菜也不能一直去吃,免得老闆驕傲!哈哈😄


關注【達姐說生活】品味人生百態,感悟似水流年,歡迎圍觀,私信交流!


達姐說生活


花自己的錢管他去。


一生從容


所以對一個人不能太好啦!時間久了他就認為一切都是應該的,偶爾一次你忽略了他就會和你反目成仇。


孟紹維


我遇到過這事,後來那家老闆還對我有意見不理我了,後面我就更不去他家消費了


王亞洲996


他又不白給,想去那去那,這是個人自由。。


一片丹心小散仙


去哪裡消費是一個人的自由。這誰都管不著,我覺得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拿我來說,外面工作也很多年了,一般都是在樓下的飯館裡吃飯,跟老闆也混的挺熟。偶爾還會一起喝上杯小酒。但一家飯店總會吃膩的吧,那得換換口味吧。總不能說因為老闆的眼光,你就一直吃重樣的飯吧。再說回來,你在意他的看法,說明你想要把他當朋友相處,但是你要知道,商人雖然也會跟你相處,他們的第一想法,還是利益,你去吃飯,他有收益。所以說,如果是朋友,他不會在意你在哪裡消費,如果在意,說明他還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你還有什麼放不開呢。顧及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