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智慧的力量——中國人為何如此不同

友情提示:這是一篇長文,如果你覺得有價值,歡迎參與評論、轉發與收藏。我是小歐,感謝關注!

精神智慧的力量——中國人為何如此不同

智慧國人共度難關

最近我們中國人很忙,在忙著戰勝一次另類的戰役,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之下奮鬥的醫護天使們護佑下,在全民奮戰自覺的主動下,我相信我們會贏的!

對於這次戰役,我不想評價太多,因為作為一場特殊的鬥爭,和我研究的領域不同,我沒有資格去說三道四,但時至今日有一種偉大的、無言的、有力的力量在圍繞著這場戰役的過程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那就是為什麼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常歷災難的民族如今依然巍峨屹立於東方?

最近我常讀新聞,情緒上我又泛起了在汶川地震那年經歷的共鳴,一種無聲傳遞的強烈民族感和歸屬感,它曾經多次讓我們中國人度過難關,98年超級大洪水、03年非典疫情、08年雪災和汶川地震、17年禽流感疫情等等等等,作為一個80後我都經歷了,一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依然響徹中華大地的每一個角落,仍然被賦予希望和力量。

其實這種力量不止在災難面前抬頭,它深入每一箇中國人的骨血,只不過我們作為一個內斂的民族性格,從來不善表達。家國天下,有家有國有天下,中國人的格局從來都有小我也有大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多年觀察經濟內容,從中我更是深刻感知這種力量根植於中華民族的基底,從手工業到大工業,從小城鎮到大都市,從平頭百姓到知識精英,這種力量支撐起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也支撐起了近四十年偉大的中國經濟奇蹟。

西方經濟學裡從來沒有論及過精神屬性的重要性,那是屬於心理學範疇上的東西,人的創造力量被他們割裂了,因此利益是指導西方資本的唯一法門,但在我們這片土地上精神涵養比很多東西都要重要,千百年來中國人為一脈精神傳承奮鬥不止從未懈怠,這是別的民族所沒有的。

有時候放下那些專業的術語,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帶領我們中國人走到這個地步?從一個貧弱積累的窮國走到輝煌世界第二,是坐擁佔據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還是依賴廣袤山河如此獨秀?思來想去皆是不對,世界如此之大,唯有中國有如此強大的向心力和勤奮力,這才是決定中華兒女如此多嬌的根本。

經濟講究邏輯和關係,尤重數據量化和理論推演,但是這些東西無法衡量精神屬性,當中國人以一種超越物質的力量站在國家維護的高度去做事,即使是小商小販也擁有無窮的智慧。

精神智慧的力量——中國人為何如此不同


一種力量傳承千年而不散


從小我們就被老師諄諄教誨: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人人理解不同,軌跡不同,但一撇一捺,立得住千年傳承的標準,那就算是寫好了。從古至今,中國人做人做事的標準太多了,但有一點卻越來越有溫度,那就是上面我說到的家國天下。一個人心中存家,便有了立足的根本;思之有國,則行為有了高度;至於兼具天下,智慧從此無邊界。這種力量延續了中國人千年的血脈和文化,造就了一方水土的人傑地靈,如果說那些美德標準在時代的洗刷和歷史的腳步印證下有所差異的話,唯有這個理念從未遠離中國人生活的中心。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從信仰的角度去看,我們確實沒有西方那種虔誠的宗教崇拜,但家國天下的理念對於中國人的高度遠遠超越了宗教而存在,它實質上是中華文明正源歸統的一切情感寄託和作為動力,經傳千年而不變。

歸屬感是一種很奇妙的向心力,就像一個小小的磁鐵,所屬但凡相近則聚散離合皆源於此,中國國土之大,文化之深,沒有強烈的融合歸屬感是無法穿透時空考驗的。在中國歷史上,每逢天災人禍,除了調動物質之外,精神的力量往往是最基礎的依託,無論是守護家還是捍衛國,中國人為此留下了厚厚的青史名冊。

直至近代那場曠日持久的外侵戰爭,我們幾近民族危亡,又是這強烈的召喚,千百萬英雄兒女置身投國,熱血盡散方才換來如今這和平年代。

認同歸屬是對於民族而言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世界歷史上曾經有過那麼多輝煌燦爛的文明史詩和古老文明,但只有我們中華文明至始至終連綿不絕,它實際上正是在包容和理解下走向歸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因此在中國人的眼裡,家國天下乃是做人做事的至正之道,即使我們不善表達,不善闡釋,但自然流露的無聲過程仍指向這裡。

精神智慧的力量——中國人為何如此不同


難以解釋的中國經濟奇蹟——每一個平凡人的努力


在過去短短四十年的時間裡,世界一直都驚歎於為何中國經濟能夠經歷如此巨大的爆發過程,同時還保持著絕對的理性控制,這在世界經濟史上是頗為少見的。即使是在工業革命期間,歷經技術變革帶來的西方經濟體制也無法做到比擬這般中國速度,中國人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其實並沒有什麼經濟奇蹟的存在,那是外部的人無法瞭解事物本質所帶來的感官衝擊而言的,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無法理解,一個貧弱的國家如何從飯都吃不上耀升到世界經濟第二的體量,跨度之大令人費解。

其實這種事情很好理解,當你走進中國經濟的最底層就會發現,所有的神秘和不可思議都會被打破,這種成就是有跡可循的,在那些小小的創業工廠裡,在那些走卒販夫間,在那些質樸的農貿市場裡,在田間地頭和城市裡弄,你會發現中國人的市場經濟的理解到處都是,簡單貿易疊加也許並不起眼,但匯聚高度和廣度,從國家體制上去看就會變得無窮大,這就是中國四十年崛起的秘密。

努力、勤奮、改善並且堅持,致敬每一個平凡而努力的個體,是你們匯聚和造就了中國經濟的輝煌時刻,上至大國工匠,下至地間農民,一切都如規律所願。

這些為什麼能夠始終圍繞在中國人的概念下,除了小我的思考之外,我們整個國家也在進行這戰略建設和思考。每隔五年一次的宏觀規劃,適應時代的節奏,改革開放兩手抓,實效務真求發展,這在國家層面上是非常清晰的。

如果說世界有奇蹟,那也一定是屬於中國人的奮鬥和嚮往,在一個龐大人口和遼闊地域的多民族國家攜手同舟下,我不覺得這有什麼難以理解的。

精神智慧的力量——中國人為何如此不同


從理性走向智慧:格局視角下的中國精神創造性


從經濟體制轉型到市場邏輯拓展,從生產消費到商貿運作,中國經濟從充實走向繁榮,這是一個誰也抵擋不住的歷史進程,在這個必然的過程中,方向和堅持也是一種態度,特色市場經濟走到今天我們沒有迷失在過度的依賴中,警醒和包容仍是定海神針,這就是中國人的內在邏輯。

經濟發展內容和人們的行為思考方式息息相關,但觀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發展歷程,理性似乎總是在經濟中發揮法則作用,無論是研究探索還是挖掘深入,人們在均衡的經濟邏輯指導下去構築強大的市場體系和層次內容,並藉助這些延伸出豐富的形態。

但在如今這時代下,理性法則似乎並不是最好的經濟強化邏輯,因為理性理解只著眼於物質發展的思路,市場更多是基於生存需求去挖掘生產和構築市場,精神作用在此意義上被隔閡了,這是為什麼外國人始終無法理解中國人到底是怎麼做到四十年如一日始終努力奮鬥的過程的。

創造性在人類的思維中基於主觀能動這一點並不難解釋,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思考永遠指導著行動的可行性,這就是為什麼精神文明永遠高於物質文明的原因。

中國人看似擁有無窮的創造力和巨大的物質生產爆發力,那是因為中國人確實在數千年的文化歷史中積澱了足夠豐厚的人文理念和思想,那種強大無比的向心力和生命力一直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酵、醞釀、最終成為一個民族最具備智慧的創造力。

跨越理性走向智慧,這是我們從西方經濟力量基礎上繼續深耕的內容,中國人不止有理性從容,更有智慧兼容,因此顯得如此獨特和精彩。

精神智慧的力量——中國人為何如此不同


不止是災難中的可貴:團結、奮進、永不止步


回頭看一看這次這場特殊的戰役,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又有多大的分量呢?它能阻止我們全面走向復興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在中國這片大地上,災難常有,恐慌也常伴,可是當我們中國人在智慧的角度上去理解,那又算得了什麼呢?

一切都會過去的,我們仍然在這裡,即使再複雜的局面我們的民族都曾應付過,哪一次不是我們在迎難而上中解決掉的?團結、奮進、永不止步,這是中國人的精神脊樑,也是我們能夠在任何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的基礎。

偉大而強悍的民族凝聚力,這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的聲音鑄就而成,它在平時可能並不起眼,但只要在就是魂!

那一車車傳遞而來的物資,那一聲聲呼喊加油的口號,那一排排站在前線的守護者,這是中國人的回應,中國精神的回應!

小小病魔不堪一擊,眾志成城,我們中國人一定行!歷史請記住2020年這段難忘的經歷,它將再一次證明中國的奇蹟絕不是偶然,那是每一個前行者的必然,屬於團結、奮進、永不止步的中國人!

精神智慧的力量——中國人為何如此不同


僅以此文致敬尚奮鬥在一線的醫護天使們,你們辛苦了,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