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老人以後靠誰來養?

茗茗之中-徐瑞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這個問題問得讓人一愣,農村的老人以後靠誰來養?這是個大問題,但我們看到這種問題時,心裡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想不明白題主這麼問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人難道不該自己的孩子養嗎?

也許題主的重心是在農村老人生活保障,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幫到題主。

一、不管到什麼時候,孩子都有養老人的義務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叫養兒防老,意思非常的明白,就是把兒子從小時候養大,等自己老了後,兒子會照顧自己的晚年生活。

在過去是這樣,在現在仍然是這樣,未來也應該是這樣。當一個孩子小時候沒有生存能力時,父母把自己養大成人,等他們老了後,孩子難道不該照顧他們嗎?

我們就說孝順,僅就這份恩情,難道不該得到回報嗎?羔羊跪乳尚知母恩,生而為人怎麼能連一隻羊也不如呢?

所以,生而養之,老而託之仍然是老年生活的主流。

二、地方保障只是輔助

不停的有人說農村老人沒有城市老人退休工資多,所以農村老人的生活是無法保障的。這裡涉及到一個詞叫“退休”,什麼是退休?就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那有人會說農村老人種地也是工作崗位,那麼交過五險一金嗎?

所以,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根本不能混為一談,偏偏有很多人混為一談。我們當然盼望著農村老人在晚年可以領到更多的生活保障金。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不是一直在向這條路上走嗎?

可是,就算是越來越多,這仍然還只是輔助,重點還是在人為的照顧上,不管到了任何時候,老人的孩子都得去照顧老人,用任何理由不去照顧的,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總結:我們在衡量一個老人過得幸福不幸福時,並不完全靠錢來衡量,不是說一個月給他多少錢他就幸福,更多的是一種陪伴和理解。可是很多人並不這麼認為,以為給錢多就是幸福,而且這個錢還不想自己出,想憑空讓別人給,讓國家給,而且作為孩子,他們還想把這點錢據為己有。我們要知道,道德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其實無處不在,就存在於人心中。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農村社會保障現在是比較頭疼的問題,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而其中的農村養老保障更是重中之重,現在關鍵問題是......

以後的農村老人誰來養?

現在農村老人的現狀並不是太好,由於沒有養老保障,現在只能是依靠土地,直到幹不動那天,然後依靠子女來養老。

而且農村子女結婚、治病醫療花費比較多,這就把老人的骨頭都啃淨了,老人基本也沒什麼存款。

子女富裕的還能好點,老人生活能稍微好點,可是農村人均收入普遍偏低,負擔都比較大,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也值得堪憂。

然而國家提供的養老保障系統,最讓我吃驚的是城鄉差距如此之大。

養老金相差懸殊,為啥不公平

據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聯合公佈的《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報告》稱。

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金平均每月3174.69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為2400.22元,城鎮居民基本養老金為1387.2元,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為141.21元。


雖然很多農村的年輕人已經脫離農村,到城市去工作生活,面對高房價、高消費,能把自己活明白就已經萬幸了,你還能指望他們養著孩子,再有能力養老人嗎?

老人需要社會保障,農村的老人,更需要生存保障。


排骨紅燒說籃球


二輪土地延包時定的政策是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農民的養老就交給了他的承包地。在政策實行初期,農民和城鎮居民收入差距不大。現階段,隨著農村適齡勞動力減少,土地收入和城鎮居民收入逐步拉大,以田養老的模式已不能保證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而農保的實施和擴面則明顯滯後。農民的養老問題已迫在眉睫。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六十歲以上農民土地承包提前退出換基本養老保險,歷年三提五統和農業稅視為繳納養老保險,農民農場職工化,農業生產集約化,等等方式都可以嘗試。不能再讓農民養老聽天由命,不能再讓莊戶人只能裝唬著是個人。


公子笑


這個問題就看國家怎樣處理了,建議每村六十歲老人每月得到國家補貼金八百至一千元,因為現在物價上漲厲害,一百元看不見買下的東西就花完了,咱不比那些有文化的人,因為我們生在農村壓根就不怎麼富裕,有的孩子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早早就不上學了,只好去城裡打小工掙點錢,大人不捨得讓他(她)們在外受大的罪,捨不得跟孩子要錢,讓他們在外面吃好喝好,有的甚至還得家裡寄錢給花,農村人真的很可憐,受了城裡人沒受過的罪,吃著城裡人沒吃過的苦。最後累下個毛病還隱瞞著不敢告訴子女,生怕子女跟著受累。我就想問問那低保的事,為什麼條件好的辦的低保,條件不好的不給辦,真的是應該查查村幹部,前些天我回去辦點事還躲著不見,真的是希望國家替農村老百姓排憂解難。讓我們的老百姓知道在這個國家活的溫暖。


天燕


今天在馬路邊有位老大爺自己摔倒了,頭都破了,穿著膠皮鞋,很過時的服裝,身邊放著一些撿來的紙箱,有個路人打電話,110和120都來了,扶老人起來以後,簡單的包紮了一下。問老人先去醫院吧,老人搖了搖頭,然後給他要家人電話,他說沒有,過了一會,揹著撿來的紙箱晃晃悠悠的走了,看年齡老人最少75歲以上了,然後警察和醫生都走了,今天下午發生在一線城市的事情,這就是很多底層人的晚年,自生自滅,像野草,古人講的老有所養離很多老百姓都很遙遠,這就是現實。


落雪書香


在養老事業上,政府、社會、社區、家庭都應真正重視起來,釋放更多的人情溫暖。公共財政應增加對農民養老保障的投入,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升農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把符合條件的老人全部納入保障範圍,同時要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實。整個社會要營造尊老愛老的氛圍,農村社區要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服務,子女也要切實盡到贍養義務。

事實上,實現“老有所養”還有很重要的配套內容,就是“病有所醫”。農民老了最怕得病。要解決農民養老問題,還必須加強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完善農民的醫療保險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險。專家提出,政府可以通過適當加大大病統籌的比例、提高專門針對大病的統籌補貼、加大重大疾病的報銷比例等舉措,讓農村的老年人能看得起病,真正擁有一個幸福健康的晚年。


愛百勝買菜網


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有錢了啥都不是問題,我想那個兒女也不會有錢不捨得給老人花,很多人是有心無力,祖輩沒有錢,很多80後白手起家,昂貴的房子,物價,孩子的教育成本,然後又要被道德綁架,左邊是父母,右邊是自己的小家,很難,也許父母的一次生病會把這個小家庭生活退後很多年,還有可能再也翻不了身,然後又把這些問題留給了自己後代,惡性循環,有錢的父輩根本沒有養老問題,我鄰居老兩口有退休金,兩個兒子爭著讓去自己家,苦的是那些沒有錢,兒子又沒什麼出息,只能保證自己基本生活的家庭,沒有辦法,這就是事實,很殘酷。


達人107712646


農民是支農業稅的。任何人都是吃農民生產糧食長大的,憑什麼要比那許多吃的農業的用的錢是工人的稅金的人矮人一等,現在用低保。這種形式哪能叫公平,正義。社會發展就是公平正義。奍老金是俗稱二次分配,更要體現公平,正義,社會上這種不公平事多了,將為逐漸失去民心。


榮芳100558785


未來農村的老人要以社會來養老為主,以家庭養老為輔。為此,國家應該立即著手落實好以下幾件事:

第一,要恢復徵收農業稅。自我國免徵農業稅以來,雖然使得農民的負擔減輕了,但是也使得農民不種地的成本降低了,加之趕上農民工進城的歷史大潮流,使得大量的土地荒蕪了,這並不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初衷。遙想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國家正是靠農村經濟收入托起了城市建設,說明我國農民經濟收入之豐厚。後來,我國城市經濟發展起來了,本著反哺農村的感恩心態,為了解決"三農"問題,國家下決心免徵農業稅,不料事與願違。因此,國家應該恢復徵收農業稅,並將之全部納入農村社會保險基金。

第二,要實行農村土地改革。要把市場經濟的法則引入新一輪的農村土地改革之中,搞好農村土地財政。這就要求實行農村土地的招拍掛制度,以一定年限的農村地塊的使用權作為標的物,價高者得。這樣,國家既把大量的資本引入了農村,又獲得大量的土地拍賣款以補充農村社會保險金的不足,重要的是,通過公司化運營農村土地後,能夠就地解決許多農村人的就業問題,同時把一部分應由國家承擔的農村社會保險預算轉移給企業,推動農業人口向企業分流。國家通過農村土地財政所得收入,要全部納入農村社會保險基金。

第三,要實行家庭法人制度。要把家庭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全國各地的所有成年人要以家庭為單位成立公司,推行家庭法人制度,家庭的法人代表就是一家之主,對外代表整個家庭。每一個法人家庭都應該開設銀行賬戶,並實行家庭財產申報及登記制度,這對我國的反腐昌廉、建設優良的家風門風族風、建立家庭誠信體系、增加國家經濟增長點等各個方面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重要的是,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最終要以法人制的家庭為立足點和歸宿點。國家通過發展家庭經濟所得稅款,要全部納入農村社會保險基金。

第四,要改革形成居住地與戶籍地合一的戶籍制度。要取消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劃分制度,把公民的實際居住民列為戶籍所在地。這就要求全國人民在離開原戶籍所在地居住時,在非住旅館等寄宿情形之下,必須按照居住地遷移戶口,以便國家搞好流動人口管理;這就要求國家實行全國性的居民自治制度,要搞好國家的《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立法工作,並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一戶籍制度改革,將消滅"農業戶口"這一概念,使得"農村老人"這一稱謂將成為歷史的產物。在不久的將來,再無"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的說法。

第五,要實行家庭孝慈文治制度。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老子說過:"六親不和,有孝慈。"其意思是說:當現實社會存在父母子女關係、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嚴重不和的問題時,國家必須加強對上孝敬、對下慈愛的家庭文化建設,實行家庭的孝慈文治制度,以妥善解決六親不和的社會問題。這一制度,將對未來農村老人獲得家庭養老提供了制度保障。

綜上,未來農村老人通過社會養老為主,家庭養老為輔,有章有法,切實可行,足以讓農村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人所樂,而且老來享福,老受尊重!


召公子期


農村人以後要‘抱團養老’,咋說呢?一個村建個養老院,老了就住進去,自己能獨立的自己做飯吃,米麵自己帶,不能自力的家裡出錢,養老院照顧,這樣失去老伴的也能互相照顧,現在農村孤寡老人很多,孩子們大多都不在身邊頭疼腦熱就是個問題,‘抱團養老’也比較實際,不離開村上,老人也可以白天在那玩,晚上回家住,孩子們也可以隨時去探望,養老院的開支政府補貼點,村上少出點,個人適當拿點,個人觀點僅供參考。2016年7月20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