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3種“疑難雜症”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


一、稻瘟病 

聽這個病害的名字就知道這種病有多麼的厲害了,瘟病在人類的病害中很危險,只要出現瘟病就是大面積死亡,同樣水稻也是這樣,只要得了稻瘟病就會大幅度的減產,減產的規模就看病害的嚴重程度,會減產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間,再有嚴重一點的甚至會顆粒無收。最重要的是這種病在世界各地都會有發生,而且它隨時可以發生,在任何季節任何地點。但是葉部和節部患病的最多,但是發生最重的就是節癌和穗頸癌,這兩種不僅會重還會發生的比較早,可造成白穗以致絕產。


水稻3種“疑難雜症”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


病害形成的原因:

1、在水稻田中施用沒有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施用的氮肥過多,或者是用的時候過晚,會造成水稻生長過晚,近而就會讓水稻的抗病性較低,很容易患上此病。

2、沒能夠及時的烤田,長期讓地塊處於深水,這就讓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生病害。

3、水稻栽培的過於緊密,整個水稻田之間透光性較差,蟲害嚴重也是容易患病。

4、對水稻的管理較為粗放,田地的四周有雜草。土壤溫度比較低,且光照不充足。天氣多變,一會晴天,一會下雨,露水過重等。


水稻3種“疑難雜症”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


大田防治方法:

1、根據當地的天氣預報及時的檢查稻田間的各種症狀,並且合理的進行肥水管理還有最基本的就是施足底肥,還要儘早地進行追肥,巧妙地進行稻穗的補肥。追肥的時候儘量使用農家肥,因為農家肥裡面有改善土壤的微生物,有利於植物的生長。節氮增施磷鉀肥,防止偏施遲施氮肥,以此來增加水稻的抗病能力,減少發病的機會。

2、種植水稻的時候要選擇灌溉方便的田地,不能用帶有病菌的稻草作為水稻苗床的覆蓋物和扎秧子的草。

3、不能種植容易患病的品種,要選種植抗病,包衣的種子,如果沒有包衣就要用拌種劑和浸種劑進行滅菌。


水稻3種“疑難雜症”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


二、水稻白葉枯病 

白葉枯病,這種病害在最開始的時候是在葉子的邊緣產生透明的或者是半透明的黃色小斑。在病害發展的過程中,這種小斑會沿著葉片的一側或者是兩側形成波紋的黃綠或者灰綠色病斑。在患病的部分和不患病的部分分界線十分的分明。在數日以後這些病斑就會轉變成灰白色的,葉子也會向內捲曲,遠遠的看上去就像已經枯萎了一樣。這種病在我國各稻區都有發生,對水稻的影響量比較大,患上這種病之後收穫的基本上都是秕穀和碎米,可以達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患病嚴重的可以造成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根據水稻種類的不同,可以發現一般使秈稻的損失重於粳糯稻,晚稻的損失重於早稻。


水稻3種“疑難雜症”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


病害形成的原因:

1、患病的傳染源就是帶菌的種子,帶著病的稻草和殘留在田間的患病水稻。田間的雜草也很有可能是傳染源。

2、病菌一般會藉助風雨,露水和人為的因素進行傳播,風雨傳播的比較遠,用水灌溉傳播的就比較近。

3、在高溫和高溼的地方,再加上有颱風以及暴雨,就給病害造成了絕好的大規模流行的條件。

4、病菌是怎麼進入水稻中的呢,是通過水稻的葉片水孔或者是傷口進入。


水稻3種“疑難雜症”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


防治的方法:

在種植的時候就用比較抗病的品種,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減少病源。一定要重視水稻的肥水管理,嚴重的時候要輔助藥劑的防治。重點在抓好秧田期的水漿管理和藥劑防治。 

三、稻縱卷葉螟 

這種害蟲除了危害水稻,還會傷害大麥小麥甘蔗等等。它們的幼蟲主要是躲在織好的綴葉成為苞然後取食水稻葉片的表肉,只留下白色的一層表皮。在苗期就受到傷害,水稻不會正常的生長,甚至會枯死。水稻在分櫱期和拔節期受到傷害之後,分櫱就會減少,植株變短,水稻的生長髮育期推遲。若是在孕穗期或者是到抽穗期被害蟲傷害,水稻的開花受到影響空殼的幾率增加,影響產量。害蟲會繁殖好幾代,在沿江、沿淮,到泰沂山區至秦嶺以南地區,一年基本上會發生4~5代,但是不會當越冬。淮河以南為單、雙季稻混栽區,淮河以北為單季中稻區;這些害蟲一般是在第三代或者是第二代為主力軍,它們是造成水稻損失最嚴重的,為害早稻、晚稻及單季中稻。


水稻3種“疑難雜症”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用下面這個藥的時候,要掌握在一二齡幼蟲的高峰期施用,每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克,加水37.5~50公斤噴霧,或加水5~7.5公斤彌霧,或用1000倍藥液浸秧1貧鍾帶藥下田,可兼治二化螟、三化螟。但是施用藥劑的時候要有一個安全間隔期,一般不會少於十五天。

2.每畝用甲胺磷乳劑25-50克,加水37.5~50公斤噴霧。對高齡幼蟲的效果不錯,還能防治黑尾葉蟬。這個的藥劑施用的安全間隔期為早稻20天,晚稻40天;甲胺磷屬高毒農藥,要注意安全使用。 

3.每面用30%乙酰甲胺磷乳劑50--,75克,加水37.5~60公斤噴霧,或加水5公斤彌霧。 

4.每畝用50%殺螟松乳劑60~75克,加水35~37.5公斤噴霧,或加水7.5公斤彌霧。用藥安全間隔期不少於14天。此外,每畝用48%毒死蜱乳劑60克,或50%嘧啶氧磷乳劑100~150克,或50%巴丹可溼性粉劑150克,或509t,甲硫環乳劑(易衛殺)60~100克,或10%氯氰菊酯乳劑(滅百可)50~65克,或溴氰菊酯乳劑25克,分別加水37.5~50公斤,在一至三齡幼蟲期噴霧效果好,且可兼治二化螟和三化螟蟲等等。但溴氰菊酯對魚劇毒,須管好用藥後的田水。


水稻3種“疑難雜症”的病因,以及防治方法


四、總結

今天筆者就向大家介紹這些,這三個是比較常見的,所以筆者介紹的相對比較詳細,水稻肯定還有其他的病蟲害,大家可以留言為其他的讀者豐富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