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詩歌是一種什麼心理?

秦嶺連山的雲


我喜歡詩歌,喜歡寫詩就是寫不好,下邊發一首我寫的小詩,望大家指正。

不忘勞動人民本色

春天歸來的燕子

常繞著屋樑戲叫,

秋天的落葉

總是落在樹傍

那歸來的遊子

怎能忘記家鄉。

因為,小時候

那牧牛的鞭聲

常在山坡上回蕩。

因為,小時候

那黃土地上曾經汗水流淌。

今天:放假回到家裡

正趕上農忙。

顧不上休息吃飯,

就在地裡大幹一場。

無論何時何地

勞動人民的本色

永遠記在心上。

十月一日,孩子們放假,剛下車,應好好休息一下,誰知村裡有人喊:拉牛草的來啦!我們這裡拉玉米杆喂牛,一要趁青,二要趁地塊連在一起。孩子們顧不上休息吃飯,操起農具就下地。兒媳家是城裡人,現又在幾萬人的廠裡辦公室上班,小孫女十三歲,大家都積極在地幹活。十點鐘回來到下午三點才把活幹完,才吃飯。我愛孩子們,愛她們懂事、孝順。愛他們不忘勞動人民夲色。


濟源高魁


喜歡詩歌和戀愛的感覺是一樣的,痴迷、執著、興奮、瘋狂。一旦愛上,便是終生,無怨無悔,不離不棄。

在我上小學四年級時,我在家裡發現一本《情歌集》,封面是淺黃色的,大小厚薄和以前的老《新華字典》一樣。裡面有一首歌的歌名,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就是《在那遙遠的地方》。當時,我也許是出於喜歡,也許是為了炫耀,就把這本書拿到了學校,在同學中傳看,當時那個得意勁兒,就別提了。

後來上中學時,語文課本中有一首女詩人柯巖寫的詩,《周總理,你在哪裡》,語文老師那聲情並茂的朗誦,使我對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私下裡,我也試著寫了一些順口溜。總的來說,這些都是啟蒙階段,我還沒有真正跨入寫詩的行列。

八十年代初期,我考上了大學中文系,從此,才和詩歌有了親密接觸。雪萊、拜倫、歌德、普希金、泰戈爾、徐志摩、郭沫若、郭小川等人的詩,我讀了一本又一本,浪漫主義的詩歌,就是我起步的情感基礎,寫情詩也成了我的一大愛好。後來出現的朦朧詩,對我影響也很大,尤其是舒婷的《致橡樹》,我是百讀不厭。

大學畢業後,我走上了三尺講臺,當上了中學語文老師。從此,我邊教學,邊寫詩,詩作也陸續發表了,而且還在市級詩歌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也因此,有許多人稱我為詩人了。

在詩歌創作的道路上,最令我自豪和難忘的是,我到昆明生活的十年。這十年,是我創作的高峰期。我讀了大量的詩歌佳作,寫了很多詩歌,也發表了很多詩歌,大部分都是發在國家級和省級報刊。2005年,在"八喜杯"全國詩歌大賽中,被評為"全國十佳青年詩人"。

愛詩,寫詩,發詩,漸漸地,我就成了以寫情詩和情感美文為主的自由撰稿人,如今,靠稿費收入生活,已經沒有問題了。








風花雪月666


歌以言志。

一個人喜歡詩歌,首先表現在其志向高遠。

所謂“少年心事當拿雲”,說的就是年輕的心總嚮往高遠和無限。因了這無窮浪漫心事的無可發付,這才濃縮成鏗鏘的詩行……

一個人喜歡詩歌,其次表現在其生性浪漫。

浪漫主義者,從來都沒有止步於挫折。人類因有浪漫之思,才篳路藍縷走向文明。擁有浪漫主義的胸懷,這是胸有大志的表現……

一個人喜歡詩歌,另外表現在其知足常樂。

快樂無疆界。但快樂需要胸襟和視野。只有視野開闊、胸懷磊落,我們才能笑對人生、笑對生活……

綜上所述,一個人喜歡詩歌,不但表現在、這是一種健康的心理、浪漫的心理、達觀的心理,而且說明,喜歡詩歌的人、是一個人生的智者、生活的強者、靈魂的樂者……

讓身心乏味的我們,都喜歡詩歌、親近詩歌、擁抱詩歌吧……



山仁水樂


喜歡詩歌的人本身就是一首詩歌,正所謂詩歌如人,人如詩歌。

詩歌如同一本人生百科全書,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喜歡詩歌的人往往心胸大度,在處事為人方面進退有度,拿捏的恰到好處,與人為善。

詩歌如同一劑淨化劑,滌盪著我們的心靈和靈魂。喜歡詩歌的人往往秀外慧中,氣度不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正是胸有詩書氣自華生動寫照。

詩歌如同一盞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們的前進方向。喜歡詩歌的人往往通過詩、詞、歌、賦的薰陶,錨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併為之而奮鬥,矢志不渝。

詩歌如同一支犀利的筆,真實寫照著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是非曲直。喜歡詩歌的人往往通過詩歌的形式弘揚真善美,鞭撻假醜惡,傳遞正能量。

詩歌如同一支戰鬥號角,吹響了我們保家衛國的戰鬥號令。喜歡詩歌的人往往在國難臨頭,民族危難的時刻,會用詩歌的形式號召人民拿起武器,奔赴戰場,殺敵保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就是最有力最生動的說明。

讓喜歡詩歌的人多起來吧。








龍騰狼王


《雨後嬌陽談詩歌》一,喜歡詩歌雖然是一種愛好,而喜歡首先來自於感興趣,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好比吸菸嗜酒打麻將一樣。

二,讀詩寫詩何止是汲取他山之石,以攻我玉。還可以藉此抒情言志。當一個人有了大喜大悲,大恨大愛的情緒後,愛好寫作之人可以用詩歌緩解激情,平穩心態。而有些人則以向人傾訴,借酒澆愁,失眠煩躁,痛哭大笑等方式來發洩情緒。三,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凡是經常研讀詩歌者,不僅能提高文學寫作水平,也能瞭解歷史,開拓視野,增強修為。這是一種文明的愛好。四,值得注意的是,詩歌屬於意識形態範疇,要服務於社會主潮流,要謳歌上層建築,針砭不良風氣,但不能違法犯科,不能妖言惑眾,不能信口雌黃。不能違背公德良俗,更不能助紂為虐成為謬論毒草。要用它提升正能量,反對誨淫誨盜誤人子弟。五,如果是業餘愛好,也不能影響正業。假如,家中已經窮困潦倒,債臺高築,妻兒凍餒,你仍不思謀生之道,還痴迷寫那些不鹹不淡無償之詩,吟那些似懂非懂造車之句,豈非餓以待斃遺笑大方?六,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鐵硯研穿文章老,鋼杵磨針功到成。一旦有了詩詞寫作的功力,可能會先揚名於外,後得意於內。此即功成名就,且不可恃才傲物,眼空四海,甚至狂傲不羈,放浪形骸。須知天有九重,人有高下。成功每因困苦日,失敗常在得意時。七,自古詩人多清高,難免寂寞度晨宵。魚蝦入水方活命,豈有樓閣空中飄?無論成敗與否,皆應腳踏實地,安居樂業,不可自命不凡。八,以上論點乃應網邀而寫,實乃管中窺豹,一孔之見。拜請諸友批評指正。唯願吾儕共榮共勉!2019年1月21日信筆謅於青城寒舍書房。


雨後嬌陽534


古詩詞歌賦,因它是記錄古代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所見,所思,所想,反映當時的人文景觀,山水風景,鄉思,愛情,世間百態。由廣大勞動人民所創作,由文人收集,編輯而流傳至今。它不以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對每個人都能夠耳能享。既簡單又高深。象《詩經》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的。象《唐詩》中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多麼簡單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字,卻把思鄉情,寫的這麼好。現代人,不論老人和兒童幾乎都會背。現代詩雖然也不乏佳作,但能有幾首能流傳千古的?我愛古體詩,還是因為那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大概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吧。願新的時代,我們當代人在傳統文化傳承中,能夠創作出反映當代的能夠流傳千古的佳作,這是我們的心願吧。(一家之言,望大家批評指正)(


手機用戶lisiyao求真


詩歌真實本身就是一種美,一切真實的東西最有感染力,詩歌是有生命力的,我平時沒什麼其他愛好,喜歡看看書,看些詩歌,這段時間沉浸在詩歌的海洋裡跟著了魔似的。



詩歌跟其他的書對比有這些優點,詩歌是完全原生態的,不加任何修飾的把生活中人的喜哀樂、真善美、假惡醜很真實的表現出來,一篇詩歌能流傳久遠首先是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比如白居易寫的詩通俗易懂;還有現代詩人比如余光中的《鄉愁》讓人過目不望,很容易明白詩歌的意思而且容易記住。

我認為這點最重要,它是詩歌的生命力,其次就是詩歌的意境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徐志摩他對於真善美、自由情感的追求超過了對生命的尊重,雖然他一生短暫,但是他在文學上有很多建樹,在文學上享有盛名,徐志摩的詩歌自由浪漫,情感自然流露通俗易懂,又不失高雅,詩句清新朗朗上口。
比如《再別康橋》有著很高的享譽並流傳到今深得喜愛,徐志摩的詩歌自成風格,揮灑自如,回顧他的詩歌風格從最初棄政治從文到最後為情所陷,《再別康橋》早中晚三個時期的詩歌風格和形成原因簡單。


文化指路人


詩歌可以營造一種意境,傳遞對世界的感知,撫慰詩人的心靈,產生和諧共振。

古時無照像機攝影機,詩歌繪畫是一種很好的載體,傳達出人精緻的心靈和對自然社會的意像。

生活生命需要歌唱,以示存在。詩歌以濃縮精煉的語言,以及漢字的畫面感,又別有一凡風情風月精神表達。

《未來》

迎著風

就這樣走進

未來

……

未來已來

一路走

擔著風和月

……

枉自嗟

鮮花滿地

你我乃鏡中花

他她它是水中月

……

昂起頭

就這樣邁向

未來

……

《忘了》

暮色

山坳裡

炊煙裊裊

……

兄弟姊妹們

走進

春夏秋冬

桃花源

咫尺又天涯

壟上行

……

一隻蒼鷹

在盤旋

水作的骨肉和著泥

忘了

失去的樂園

於是

低下了頭

……

《炊煙》

蒲公英

花兒開了

彎彎曲曲的山路

碎石間

……

行走

一個人

……

梧桐樹枝梢

鳴雞兒

在晨曦裡

柿子

紅紅的小燈籠

暮色

來到山頂

村裡

遠遠的

炊煙裊裊

……

注:稱不上詩歌,見笑。


三月樂雨


喜歡詩詞尤其是古詩詞的人都是心存浪漫的人,這份浪漫在世俗的眼光中就是天真,往往和年齡無關。

喜歡吟誦詩歌,是因為其語言的凝練華美,其寓意的深刻概括;喜歡學寫詩歌,是因為有著傾訴的慾望,既向他人,又向自我。

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畫,幾十個字立刻就在大腦中幻化成逼真的的畫面。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人一舟一江雪,天地人的畫面躍然眼前!

一首詩就是一份心情。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悵然之情難以言表!

一首詩詞就是一個人生態度。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中,保留一份天真和浪漫,聊以自我陶醉,體會古人的心境,讀古人的華美,挺好的!





醉言南行


再沒有比現在更沉悶的自己了,我從沒有料到人生會陷入這樣的境地,覺得一切都了無生趣,一切都沒有意義,我曾經多麼鄙斥那些悲觀主義者,覺得他們簡直不可理喻,自己為自己的墮落找藉口,是人類社會不折不扣的毒瘤!一個生命就應該永遠都高漲著飽滿的激情而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地刻入歷史之中,去為人類的繁榮進步而不息奮鬥!

可惜再怎麼崇高的理想都要敗給時間,敗給衰老,就像辛棄疾那句,"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至今餘幾?"一個老者對生命的感慨盡道其中,弦外之音盡是感嘆。拼命想留住的東西,怎麼留都留不住,拼命想忘掉的東西,怎麼忘都忘不掉,時間對人肉體的折磨、對人靈魂的折磨,實在是讓人無法忍受,真想一死了之!

兒時遇到一個詞叫時光如梭,作家們總是感嘆時光過得真快啊,我總是非常的疑惑,因為我發現時光過得很慢啊,他們為什麼要感慨時光過得太快?你像我,總是盼著能上高年級,像他們那樣擁有許多的特權,可是我長啊長啊,怎麼長都長不大,我都覺得有點累了!現在才發覺,叫人給坑了,他媽的!

"少年聽雨高樓上,紅燭昏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我現在每天都在和抑鬱的自己做鬥爭,和自己不該有的慾望作鬥爭,我鼓勵自己要開心一些,不要浪費時間,相信自己定能夠度過這段沉重的時光,不要沉溺在性飢渴與性幻想之中,要樹立健康的兩性觀念,我想要讓自己熱情起來,可是我發現我做不到,彷彿日子永遠只能如此了!

詩歌是什麼,是曾經將我迷醉現在不值一提的浮雲;詩歌是什麼,詩歌是對我傷口沒有癒合作用的旁觀者;詩歌是什麼,詩歌是對我沉悶的靈魂束手無策的一劑良藥。如果詩歌可以拯救人的熱情,那麼世間蒼老的靈魂就不會那麼悲傷了,如果詩歌可以拯救人的靈魂,那麼世間為什麼那麼多的人踽踽獨行。

詩歌只能是詩歌,不要讓它阻礙你觀看世界的熱情,不要讓它防礙你正常的生活,更不要妄想成為一個詩人,這不是你該操心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