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一、

2013年1月,王家衛籌備了10年的電影《一代宗師》上映,雖然票房不高,但真愛粉不少。


幾年來,我也就看了20遍吧。

用電影中的話說:“兄弟也算練過幾年。”只是說來慚愧,功夫沒上身,理論和軼事倒是聽了不少。

所以想借電影,聊聊消散在時光深處的武林。

這篇文章中的電影是引子,說的是歷史,是武林,是江湖,是人物和世事。

從功夫說起吧。

所謂三大內家拳是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其他還有通背拳、八極拳、詠春拳等等。

各個拳種都有自己的起源和集大成者,他們在晚清民國紛紛走向北上廣,招收徒弟推廣門派。

和歷代開國皇帝一樣,徒子徒孫們特別喜歡給祖師爺貼金,類似夢見神仙傳授啦、無意找到名人留下的秘籍啦。

比如形意拳。

普遍認可的創始人是姬際可,他是明末清初的反清義軍將領,在兵敗之後躲到破廟裡,意外得到岳飛留下的拳譜。


這肯定是後人訛傳的。

姬際可本來就是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將領,一杆大槍玩的出神入化,功夫只能來自家傳和軍中磨礪。

清朝鎮壓起義之後,他為了保留火種,不得已把槍術演化為拳術,取名心意六合拳。

正所謂脫槍為拳。

後來,姬際可的傳人,又在原有的基礎上演化為形意拳,就是電影裡馬三、帳房先生練的剛勁。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比如八卦掌。

八卦掌的開山祖師是董海川,原本也喜歡武術,練了很多年家傳功夫,經過多名師傅指點之後,進行了一場武術的改造升級,取名為八卦掌。

江湖傳言:“董海川遇到異人傳授。”基本是後人編造的美好童話而已,不能輕易相信。

章子怡演的宮二先生,練的就是八卦掌。

比如太極拳。

原本在河南小範圍流傳,而陳家溝的人功夫最好,慢慢也就成了太極拳的代言人......對了,當時不叫太極拳。

後來楊露禪慕名而來,苦苦哀求陳家人收為徒弟,經過18年才把這門功夫學到手。

當時的太極拳很厲害。

楊露禪學成以後到北京闖蕩,拼命和人比武掙名聲,一旦出手必定見紅,最終換來“楊無敵”的名頭,其絕技是“鳥不飛。”

吳京演的《太極宗師》,說的就是這個事。

所以太極拳基本以楊露禪為標杆人物。

武術界也喜歡講故事。

能編出完整故事的門派,就是世人認證有明確來路的門派,徒弟也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有面子。

由於那時的武者多數沒有文化,大部分門派沒有故事可講,於是就缺乏明確來路,只能以集大成者為祖師爺。

這種的代表是詠春和八極。

詠春沒有故事,直到李小龍紅遍世界之後,學詠春的人才以葉問為祖師。其實詠春在民國時候,嗯,不太重要。

而八極的宗師是李書文,至於拳術來自於哪裡,幾乎沒有人關心。大家只在乎門派厲害與否,祖師有沒有名氣,將來能不能掙到飯碗。

而很多門派連集大成者都沒有,地位又會降一級,只好在歷史中打醬油。比如燕青門、螳螂拳、鐵砂掌等等。


不論有沒有故事,武術的來源是一樣的。

它們基本來自於民間武學世家,而民間武學又來自於軍隊搏殺技能。

追根溯源,武術的本來面目一點都不花哨,基本是簡單的力量、速度、反應和肌肉訓練。

唯一目的是技擊。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二、

那個年代,練武是一門生意。

“生意”二字絕對沒有貶義詞。

清朝的商業氛圍很濃,不僅有遍佈東亞的貿易網絡,晉商還在全國各大水陸碼頭開設票號。商人的貨物和白銀,經常遭到土匪眼紅。

為了保護家業,鏢局應運而生。

鏢局的業務主要分兩部分,一方面要給商業行動保鏢,另一方面也要給土豪看家護院。

這些都是刀頭上舔血的工作,身上沒有真功夫的話,平時996根本扛不住,說不定某次加班還得猝死。

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才有進步的動力。

姬際可的徒孫戴龍邦是開鏢局的,為了進行商業壟斷,戴家心意拳的宗旨是傳男不傳女,傳裡不傳外。

相當於某家壟斷市場的公司,擁有幾個核心專利,肯定不會輕易送給別人,對不對。

當時人也說:

“只見戴家拳打人,不見戴家人練拳。”

所以那個年代的武術相當於大學專業,學的好可以找工作養家餬口,甚至融資創業,類似現代的計算機、金融。

晚清以來,內有各地土匪橫行,外有洋人打秋風,讓京城和各地的王公貴族也沒有安全感,紛紛請武術宗師保家護院。

於是,市場需求進一步刺激武術產業的發展。

李洛能不知用什麼辦法,把戴家的核心專利學到手,改名形意拳後教出八大弟子,投身於火熱的保鏢事業中。

八卦掌宗師董海川,也在睿王府中當差。

進入民國以後,還有八極霍殿閣做溥儀的保鏢、李書文做袁世凱的練兵教官,宗師們進入編制吃著皇糧,前途無量。

看到了吧,晚清的武林是一門成規模的產業,既能賺錢也有前程,金錢的魅力吸引無數人加入其中。

而佔據產業上游的武林宗師,由於有錢有勢,則會受到吃瓜群眾的追捧,又給予武者人格尊重。

這一點對於我們來說,應該很熟悉。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而且武術產業的傳承是有體系的,武者以師門為組織,宗師招收弟子的門檻也很高,可謂嚴進嚴出。

《逝去的武林》中記載:

形意宗師唐維祿本是農民,到天津找李存義拜師,但是李存義不收。他就自願給李存義打長工,一直做了9年雜役,才得到李存義的認可。

尚雲祥年輕時求李存義指點,李存義只教了劈、崩拳的基本功,直到12年後看尚雲祥練的不錯,李存義才正式開始教。

其他武者沒有如此嚴酷,大概也差不多。

成規模的產業、受尊重的人格、嚴格的教學標準......是成就晚清民國武林的三大法寶。

如果還不能理解的話,不妨把武林帶入現在的互聯網產業。

形意、八卦、太極相當於BAT,八極、通背相當於TMD,各門派的武者相當於各大公司的程序員。

最底層的武者為了升職加薪而努力練拳,中層的師傅以武藝為根基,謀求更高的社會地位,最上層的宗師則和達官顯貴談笑風生。

《一代宗師》中的宮保森能量很大。

合併了形意和八卦門,接了李存義的班執掌中華武士會,又和李仁潮先生策劃五虎下江南,都是在這座金樓談定的。

仔細想想,遊走在張作霖、溥儀、日本和國民政府之間的宮老爺子,能不厲害麼。

或許,他就是當時的行業偶像。

如果說當時的武者不能實戰,不如說BAT的程序員不會寫代碼,蠻扯淡的一件事。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三、

晚清處在大時代的轉折點,人物和行業,最終都要服從於國運。

馬三:“寧可一思進,莫再一思停。”

這是拳理,也是老爺子教他做人的道理。

馬三說的“停”是二聲,到宮二口中就成為四聲,和進字是一個發音。於是宮二就像開足馬力的發動機,在火車站把停頓的馬三打敗。

馬三並沒有理解其中的道理。

他練的形意拳講究硬打硬進,打倒還嫌慢,猶如千軍萬馬衝鋒陷陣,絲毫不容許猶豫和遲鈍。

正是簡潔明瞭的形意拳,在晚清民國大放異彩,正如李存義所說:“形意拳只殺敵,不表演。”

八國聯軍侵華,李存義率弟子自備乾糧,趕赴戰場做自幹五。他們使用冷兵器擊殺落單的洋兵,贏得“單刀李”的美名。

單刀殺敵再多,終究也處於弱勢。

宗師空有一腔熱血,奈何無用武之地。

而金樓中的三姐和宮二都練八卦掌,講究偏門搶攻,動不動就有打眼撩陰的狠辣招數,武林稱之為“賊八卦。”

要說起來,宮保森算是董海川的徒孫。

董海川的得意弟子是尹福和程廷華。尹福藝成後在京城北面教拳,弟子多是王公貴族子弟,而宮保森的原型是宮寶田,師從尹福。

1897年,27歲的宮寶田奉詔入宮,任光緒皇帝的四品帶刀侍衛,兩宮西狩時護衛得力,回來後獲得黃馬褂的賞賜。

所以劇中他能在東北立足。

程廷華在城南教拳,弟子多是貧民子弟,他在城中開眼鏡店為生,算是當時的高科技生意。

同樣是八國聯軍侵華,程廷華留在北京。

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很多武林宗師沒有對時代的感知,也不能對洋槍洋炮的威力感同身受。

八國聯軍在京城燒殺搶掠時,程廷華單人單刀,在四合院的房頂上游走,看到洋兵就跳下去砍死。

刀和槍並沒有可比性,一旦數杆洋槍對準房頂的程廷華,功夫再高的宗師也只能飲恨而亡。

悲哉壯哉。

程廷華的死給武林極大衝擊,宗師們不得不面對靈魂拷問:“面對槍炮,功夫到底有什麼用?”

古典武林正在歷史進程中走向輝煌。

時代列車卻迎頭相撞而來。

隨著晚清貿易和票號的沒落,以及清朝滅亡后王公貴族逃散,依附於其上的武林產業逐漸崩塌。

商業萎靡了、銀子不用護送了、也沒有太多土豪可以保護了......大批鏢局和武者開始失業或者轉行。

武林的肉體和精神,都要面臨轉型。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四、

時代並沒有讓武林等太久。

1912年,溥儀退位,民國成立。

孫中山號召國人“強國保種,強民自衛”,北方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武術家一起成立中華武士會,希望推廣武術鍛鍊國民。

廣州學生葉雲表拜李存義為師。

由於年輕幹練,眾多宗師推舉葉雲表為第一任武士會的會長,嗯,葉雲表同時是同盟會員。

再加上2年前霍元甲創立的精武體操會,民國初年形成南北兩個民間武術團體,各派武者紛紛加入,奔赴各地傳授武術。

教學是武林的第一種轉型方式。

當然,不是所有武者都加入武士會或者精武會,這兩個團體只是規模較大的組織,具有代表性而已。

但這是一種大方向。

保鏢護院的武夫,成為拳館和課堂的老師,不僅可以領薪水,也能和其他同行切磋武技。


1916年,天津南開學校聘請韓慕俠為武術教練,學生中有一個濃眉大眼的南方人,名叫周恩來

在這個基礎上,武林深度參與社會活動。

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中央國術館,各地也建立起省市級國術館,孫祿堂、楊澄甫、李景林等名家組成強大的教學陣容。

武術已經成為風尚。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難讓眾多宗師拋棄門戶之見,拿出自己的看家絕學,簡化成實用的戰場技術之後,全部傳授給軍隊。

劈掛和八極名家馬鳳圖,針對日軍的近身格鬥術,專門提煉了武術精華,為西北軍編寫了《白刃戰術教程》,具體動作則是“破鋒八刀。”

尚雲祥受29軍軍長宋哲元的邀請,以“形意五行刀”教授士兵,這些士兵在喜峰口之戰中,殺的日軍哭爹喊娘。

除了教拳,武者也積極出任各種職務。

張震飾演的一線天是八極門人,在蔣委員長的藍衣社工作,專門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

其他的或加入幫會、或進入政府,以一身武藝掙前程。

他們基本不被外人知道。

因為做事的是裡子,教拳的是面子。面子留了血,裡子得收著,如果收不住就是毀派滅門的大事。


門裡人知道也不會說,幾十年來,早已帶進棺材裡去了。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五、

武林的第二種轉型方式是改變目的。

曾經的武術以殺人為目的,但是時代變了,這一套已經行不通了,殺人是要犯法的。


孫祿堂的思考是以技擊和修養為目的。

他先跟隨郭雲深練習多年形意拳,又跟隨程廷華學八卦掌,晚年還堅持學習太極拳,真正的融三家為一爐。

而且孫祿堂的學養很深,談論文化和哲學的時候,連進士出身的文人都佩服的五體投地。

孫祿堂在《拳意述真》中說:

“人之一生,飲食之不調,氣血之不和,精神之不振,皆陰陽不和之故也。故古人創內家拳術,使人潛心玩味,以思其理,身體力行,則能復其本來之性。”

說人話就是:多鍛鍊,身體好。

李仲軒口述、徐浩峰編撰的《逝去的武林》也記載:

“練成鑽拳以後,人的性格會變得沉穩謙和,皮膚質地也會改善,心思也變得縝密。以前的老拳師不識字,可氣質高雅,就是因為內家拳不但改造人體,還可以改造心智。”

具體怎麼樣,咱也不知道。

不過老輩成功者說有用,那大概是有用的,所以孫祿堂想從這方面著手,把三大內家拳改造成可以技擊,也可以養性的體育運動。

技擊的目的沒有變,但是不再謀求殺人,而是內化為追求個人提升。

從1915年起,孫祿堂連續出版《形意拳學》、《八卦拳學》、《太極拳學》、《拳意述真》等著作,完善三大內家拳的理論,又提煉了拳理的哲學,讓武術和中國文化融為一體。

從此以後,練武和修養不再衝突。

而且這種武術方式很適合時代需求,可以說民國武林的轉型是很成功的。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六、

民國武林的轉型成功,也有難以解決的根本性問題:

“武術沒有根本性的產業為依託。”

晚清時期,大部分武者可以依託於鏢局等產業謀生,可以看成是自力更生的閉環,不願意從事走鏢也沒關係,他們的功夫足以謀取社會地位。

進入民國以後,這個產業沒有了。

不論到學校或軍隊執教,只是看當時的社會風氣和環境,並不是穩定長久的產業。

一旦戰爭結束,或者亡國滅種的危機消失,武林做為整體性行業,立刻成為鏡花水月。

抗日戰爭結束後,各地國術館紛紛閉館,軍隊經過二戰洗禮,飛機大炮也替代大刀長矛。

武者失業了。

冷兵器時代的精華,在工業時代幾乎喪失立身之本,才是武林沒落的根本性原因。

匯款和物流替代走鏢,飛機大炮替代武術,廣播體操替代技擊,那個武林中的東西還能做什麼呢?

武學千年,煙消雲散的事多了。

1949年,隨著國民政府遷往臺灣,一大批宗師也遠走海外......藍衣社的一線天到香港理髮,宮二重新做回醫生,葉問也不再是培德里的地主。

曾經的三大法寶,如今一個都沒有了。

沒有自力更生的產業,也就沒有受尊重的人格,系統的教學也無人問津,各大門派隨著時代變局撕裂成碎片。

新社會的人們都知道,練武不能當飯吃,誰又有心思苦練十幾年?

有這時間幹什麼不好。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而武術的哲學改造,後來也被套路表演的簡化武術替代......技擊太危險了,還是套路表演好看。

武林的兩方面轉型,都被時代的列車拋棄。

所以呢,武林留下來的東西都是破碎的,沒有系統的,不成規模的,當然也是不能實戰的。

《一代宗師》中,葉問剛到香港說:

“無瓦遮頭舞龍舞獅,一概不教,跌打正骨內功點穴,一概不會。”

但是曾經的體系沒有了,葉問為了吃飯和傳藝,只能以8毛一位的價格收一群爛仔為徒。

一線天明明知道,教三江水是糟蹋祖宗的東西,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好歹教一點唄,好歹傳一點唄。

宮二更是把64手忘了。

這也是那個年代的宗師困局,明明有一身好功夫,偏偏傳不下去

,只能以碎片化的形式傳給不同的人。

東一拳西一腳,學的人又能學到什麼呢?

他們都知道自己的東西有多好,算是見過自己......親眼目睹時代大變武學沒落,也算見過天地......只是身上的東西傳不下去,可惜見不到眾生了。

《一代宗師》是一個悲劇的故事。

武林也是一個悲劇的行業。

宗師走過歷史,苟且在武林的人,大部分是無瓦遮頭舞龍舞獅之輩,打架鬥狠只為了一個紅包而已。

嗯,如今的武林連打架都不會了,那些所謂的大師,正經本事一概不行,卻把自己包裝的神乎其神。

比如閆芳之流。

都是些神棍而已。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七、

《一代宗師》的主線脈絡是傳燈。

宗師們最關心的事,是把一身功夫傳下去,其他事都可以為此讓步。

宮保森一身功夫,馬三得到形意拳的剛勁,宮二得到八卦掌的柔勁,沒有一個人是學全活的。

只有保住馬三和宮二,一門武功才算齊全。

就算馬三投日,也要推出門外不問恩仇,為的就是把功夫傳下去。結果心心念唸了半輩子,等來的是馬三和宮二火併。

形意和八卦都沒傳下去。

倒是一線天和葉問的運氣好,甭管成不成體系,能傳一點是一點,只要不煙消雲散,說不定能等來複興的一天。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一代宗師和百年武林:為什麼功夫不能實戰了?

葉問很快就看到開花結果。

他的弟子李小龍蜚聲國際,也把小眾門派詠春發揚光大,實現了葉問的畢生夙願。

傳統武學為什麼不能實戰?

因為武學的打法、練法、關節都不在一個人身上,而是散落在無數人身上,你想學也學不到。

如果你去拜師學武,很可能他也不會......而有機會學一點的人,可能也只是苦逼社畜,沒心情也沒精力去學。

武林能做的無非是傳一點是一點。

徒弟能做的無非是學一點是一點。

所以你會看到有些老人家在公園免費教拳,戴墨鏡的王家衛居然是武學理論豐富的大咖,某些少女的太極拳練的極好。

這些都是火種,是燈。

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有燈就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