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評價湖北書協主席徐本一的書法?

大成國學堂


談徐本一老師,首先拋開他的頭銜不管,單從他的書法來討論。因為我和徐本一老師同在武漢一個城市,所以平時就有機會碰面,不管是在展覽會、筆會、學術講座、沙龍活動都多有遇見。

徐本一、林岫、曹寶麟被譽為當今書壇學習米芾的三大高手,徐本一的書法是以米芾為根基,他對米芾的理解與練習也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從幾十年的亦步亦趨的以假亂真,到十幾年前的遺貌取神,再到近幾年的突然嬗變,人書俱老。米芾那種風檣陣馬,痛快淋漓的韻味始終在他作品中保留著。特別是這兩年的作品,用筆結體加入了很多北碑的東西,使得作品變得越發古拙厚重,蒼茫大氣。甚至在古拙蒼勁中透露出典雅雋秀,在厚重渾穆中顯現靈巧精緻。

當然徐本一的作品並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還有很多不足。要成為一個大家,除了努力還需要天賦。徐本一作品多少還是停留在寫字的層面,停留在繼承的層面。缺少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創新,也缺少獨立的審美情趣與個人風格。作品中的書法韻味與人文精神沒有很好的凸顯出來。希望後期的作品,徐老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徐本一還是一個學者型的書法家,讀書頗多,也喜歡精研。為人謙和低調,做事務實本真。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





無心齋手稿研究


徐本一的經歷,可以說是一個傳奇。

2013年,徐本一出人意料地當選湖北省書協主席,讓人大跌眼鏡。

多年前曾被抹去湖北省書協副主席、秘書長等職務的徐本一,早已淡出湖北書法核心圈,並常年逗留廣東。

古人真是聰明,不知怎麼創造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詞。彼時的湖北,據說另有二領導爭奪書協主席一職,都勢在必得。

哈哈,結果,徐本一成了那個漁翁。

但,還有一關也很兇險。湖北書壇,分為二派,多年前徐本一氣走南國,就是另一人的傑作,但那人年齡已過。據說,為保選舉順利進行,省書協上級主管領導曾幾次登門拜訪那人,專門做通工作。

徐本一當選後,其好友曹寶麟曾用“鮒魚翻身”一詞來形容。

在湖北,徐本一人稱“本老”。本老溫文爾雅,學識淵博,也敢講話。平時不飲酒,有好友時,偶爾喝一二兩。特別喜愛看電影,可以一個人在影院泡一下午。

本老的楷書學李北海,行書寫米芾。他的書法與古人、時人均保持著一種不即不離、若即若離的狀態,將傳統的“書卷氣”“金石氣”與當代的“現代氣”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產生新的氣蘊與氣息。

湖北書壇,又到了換屆之時,隱隱中,似乎又聞到了硝煙的味道。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蒼勁、厚重、沽澀,又不失傳統。值得點贊!

我也來一幅一一錦江秋色



時閒墨飄坊


徐本一先生,字性初,1946年生於上海市,現年70有3。自幼受其曾祖徐庚福指導,初從李北海得筆法,繼而上溯三代吉金文字,下窺明清翰墨。尤擅行草,規模"二王"體勢,參悟北碑意趣,力主情性,師法自然,所作或清真雅淡,或質樸遒勁,各具風姿,著很大的影響力。

多年前在《書法》,《中國書法》等權威性書法雜誌中經常會看到他的作品,以及有關報道,與王鏞先生,朱關田先生、孫伯翔等老一輩書法家同期。徐本一先生深挖傳統,在繼承發展路子上走的很穩,不被時風,亂書、醜書所影響,很少有爭議。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的書法前輩!


逸品治藝


如何評價徐本一的書法藝術?

從上發的徐本一的書法作品而觀瞻分析,

行書體,寫的筆力功夫頗深,追求的不是一種妍美,而是略帶拙味,筆墨澀勁,筆畫結體斷然蒼勁,源自清代紹基筆意,少許。而屬於雜家的渾然一體,集於自己意法特點。難得的傳統技法,從點畫可以知其涉獵諸體的綜合能力,用筆的穩健與純熟,依然還是筆力的鍛造有氣質。因此有妍美而習熟容易,達到迴歸拙樸實在是有一個艱難的轉變過程。這與一個人的審美觀點有著分不開的聯繫。若達到追求脫俗,必須更高的審美情趣,筆墨姿態並非直接面對美麗而求直接性,而是間或自己的自然返樸的境界,屬於質的飛躍。

因而欣賞其書法筆畫,可略知書人的情懷雅俗。深厚的筆墨,貴在真實不虛,這從行筆的油然停駐頓挫,儼然是絞筆枯墨,而疾速遲緩中運筆。似乎何紹基用筆之法。

另外的整個書寫過程,有著蒼老渾厚,非輕佻筆畫,而是豐滿。

如此理解。個人看法。


狂喜淡墨a


恕我孤陋寡聞,作為從事書法創作的人,卻從沒聽說過徐本一。

網上給徐本一先生的定義是:自幼受其曾祖徐庚福指導,初從李北海得筆法,繼而上溯三代吉金文字,下窺明清翰墨。尤擅行草,規模"二王"體勢,參悟北碑意趣,力主情性,師法自然,所作或清真雅淡,或質樸遒勁,各具風姿。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重大書法展覽及在專業報刊發表,被收入書法作品專集,或被博物館、藝術館、名勝地收藏及刻碑。精於鑑賞和書論研究。曾多次擔任全國性書法展覽評審委員,評論中肯精到。發表多種書論文章。曾參予《書法報》的籌辦工作,為創辦人之一。

看來徐本一不光是來頭不小,水平也著實不低。我趕緊仔細認真觀賞了網上徐本一先生鋪天蓋地的作品影像資料,我覺得水平的確是不錯,但是與他的那一大堆頭銜、經歷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1、徐先生的書法是典型的書協體

中國漢字的確是高深莫測,幾根線條就能夠輕易搭建出來高雅、流俗、死板、靈動等等變化。同樣的字同樣的書體,也可以分為館閣體、書協體、江湖體、老幹部體等等,聽上去有點開玩笑,實際上確實是高下有別,外加文人相互詆譭。

徐本一先生的書法就是標準的書協體,既不難看,絕對也不能好看,既不胡來,也絕對不能太規矩,既不好認,也絕對不能都給你認出。書協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個字“”,拙字裡面還分為樸拙、稚拙、古拙、笨拙,我看徐先生屬於樸拙,就是樸實無華,古意猶存。

2、通篇枯筆,顯得多少有些做作

其實枯筆也是書協體的一個特點,前書協主席張海也喜歡來這一手,還有近幾年紅火的劉洪彪等人的狂草書,他們似乎偏愛使用分叉的爛毛筆,寫到墨盡筆枯,並不會停筆,堅持一鼓作氣,用一堆亂毛硬是繼續推擠出來幾個字才肯罷休,這樣推擠出來的字偶爾有一兩個還可以,多了,甚至通篇都是枯筆,我實在是不覺得有多麼美觀。

有一點必須強調,徐本一先生絕對不是吼書、醜書、鋼絲球書,徐本一先生絕對具備深厚的書法功底,這一點我並不懷疑,本身我就對五體兼修的書法家很佩服。我只是覺得,徐先生的書法枯筆過多,看上去扎眼,摸上去扎手,既然書法強調師古,古人有這麼幹的嗎?請問各位看官。


永書101


徐本一先生的書法筆力遒勁,多次在視頻上觀看老先生揮毫,心裡是很敬佩的。先生的書作,在當代屬於中等水平,只能躋身二線書家之列,屬於地方書協的佼佼者。

之所以如此評價徐本一先生的書作,是鑑於老先生的書法個性語言尚未形成,如果老先生的書作不署名的話,很難看的出來出自誰人之手。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一些名家,林散之,啟功,以及當下的王鏞,張繼,石開,劉洪彪,沃興華,胡抗美等等,他們的書作無需署名,關注書法的同道即可一目瞭然地知曉是誰的作品。這些才是一線書家。他們是可以開宗立派的。相對於這些一線書家,徐老先生的差距不小啊。

古往今來,在書法史上能夠獲得一席之地的可謂鳳毛麟角,之所以如此,不是因為他們的書法水平最高,而是他們寫出了前無古人的個人特色。試想一下,如果王獻之沒有突破王羲之的家法,今天誰會知曉大令是何人。歐陽通如果只寫歐體,怎麼會留下《道因法師碑》。如此不勝枚舉。再看看草聖林散之的後人,其兩雙兒女及女婿皆學家法,如今只能淹沒於眾生亦。

書法,如若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語言,形成鮮明的作品特色,永遠只能是學書人,而難以成為合格的書法家。

至於被大家敬稱書法家,咱自己得心中有數,不然,心裡總是有點虛,不踏實啊。

以上純屬有感而發。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最好。


凌川


作品會說明一切。頭銜只是浮雲!只有水平不夠才用頭銜湊。評價一件書畫作品的好壞,先別看落款,首先看其結體是否合乎漢字的傳統規律,也就是說楷書是否有楷法;行書是否符合行書的傳統規律,行書間於楷與草書之間,即要有楷法,又要有草書快寫的特點和要領;草書要有草法,符合傳統約定俗成的草書符號,而不胡編亂造,胡塗亂抹。當然了,還有行楷、行草、狂草、隸書、篆書等,都有其各自的傳統規律和標準。尤其是在用筆、用墨方面,更是檢驗書品高低的重要標準。千萬不要被頭銜、名頭擾亂了你評價書畫水平高低的方寸。排除了頭銜和名頭的干擾,再看徐本一先生的作品,就不難識別其高低了!











於明暉書苑


對不起,不認識。


故人掠影


真懂書法的不多呀!能懂徐先生的字就更難。徐先生的功底深厚自不多言,現在大家看到更多的好作品是他的行書,而且有明顯個性,有些同仁不太瞭解他的作品,稱沒有特點,甚至認為水平太差。我觀徐先生作品,有四字心得,險絕靈動。徐先生的字好看不好學。這是最難得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