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一女生,每月要求父母給我4500元生活費,過分嗎?

老徐聊生活


讀大學的女生,向父母要多少生活費,沒有定數。一般父母不會讓孩子走到“伸手要”的地步。你一個月要4500元,我先不說這多不多,先問問你,你值不值這個價。

我認識一個大學女生,你自己捫心自問一下,能否與她攀比。她每個月的開銷不低,據我估計,她一個學期的花費應該會超過5萬。光她提的各種包包,單隻有超過2萬的。然而,(1)她的銀行卡里有8位數以上的現金,(2)她從不花卡里的錢,(3)她學習非常拼。同時,她言行舉止非常得體,她待人接物也非常老到(成熟度遠超出她的實際年齡),她對父母和師長真心地尊敬。

如果你是隱形土豪,而且懂事的話,就不要網上炫富了。相反,如果家境一般,就要加倍體諒你父母的艱辛。(據說不少大學月生活費1500元足夠,特別節儉的,1000元就夠)

也許你會問,上面那個女孩的花費那麼高,從何而來?一是她父母給的生活費,二是她自己賺的。當然,有錢人的賺錢方式,就不是懵懂窮人們想得到的。

我的思維方式是比較親老百姓的,尤其欣賞人窮智不窮的人。你說,你向你父母伸手要4500元/月生活費,我覺得,僅此一句話,就顯露出,你迄今沒有找準你人生的正確定位。這不能怪你,也許你沒想過這方面的事情。從現在開始,你想想吧,你的言行舉止,你的努力方向,你的孝悌定位,你的奉獻與索取……

拿我中華人來說,言行舉止是有規範的,不孝不悌是大問題呢!

總之一句話,沒有哪一個父母會有意降低孩子的生活標準。如果錢不成問題的話,花錢就不是問題。讀大學的孩子,伸手問父母要錢,一般出於兩種情況,一是家裡確實窮,及時支付遇到了一些困難。二是孩子的開銷確實超出了父母想支持或能支持的範圍。而且,絕大多數是第二種情況。


金融球藝


誒,按我說一點都不過份,對吧?

拿四五千塊算個啥?

我還見有的人上學開名車,穿名牌,用名牌,出入高級場所,所都是父母給的。

那為什麼別人可以有,我就不能有啊?

爸媽既然生了我,就應該對我負責。

我每月要求給4500的生活費,別的也沒要,我的要求真的不過分啊!你說對不對?

哈。

……………………

我是一個當媽的人,我知道“母親”一詞代表什麼?我也清楚作為母親對孩子的愛有多深多重。我希望將所有這世上最好最好的東西都給予自己的孩子。

可,有時候有些事情,不是我想,我希望,我要求,就可以實現的。

比如:我曾見過有人在網絡上問過,“我有30萬,做什麼投資或理財可以每天有300收入。”

其實,我也想每天能給孩子一二百元的零花錢,又或者直接給個銀行金卡給孩子,讓他可以“隨便花”。

可現實是我也沒辦法,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也沒有什麼特長,也沒有什麼外塊,更沒有什麼副業。如果靠著工資,還要給孩子供書教學,若要再給太多可能真有些難了。

…………………………

話又說回來了,若你的父母收入比普羅大眾都要高的話,給你四五千,甚至過萬,都不算什麼。你說是吧?

你也不可能在這裡問出如此的問題了。因為你可能是富二代,你對生活沒有“擔憂”。也不會說什麼過分不過分了。(我是推測,有誤的話,請見諒!)

…………………………

其實,與其向父母伸手要,不如自己賺。

在現實生活中,聽到很多的勤工儉學的故事,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之後,反而更讓自己更自信更開心。

想想吧,父母也許己經盡力,也許父母自己也有困難。作為父母的孩子,你有沒有去看看你的父母,有沒有去探尋一下父母工作的情況,收入的情況,以及支出的情況。

也許當你知道父母以及家裡的情況,你就可知道你所提的要求是否過份了。

……………………

  • 最後,我覺給你一個建議:
  • 常懷感恩之心。
  • 有了感恩之心,
  • 你會覺得很多事情都會很美好的。
  • 你會覺得父母對你的愛是那麼的偉大。
  • 你會覺得有些事情有錢並不能解決。
  • 你會覺得簡單會令你快樂!
  • 你更會覺得……

願你天天開心快樂!

(疫情當前,不動才是最好的選擇。)

我是沐沐,關注 ,與你一起探討孩子成長之道


沐沐教育芝道


我認為「過分」我上大一時,因為爸爸媽媽不在一個地方工作,一學期兩頭蠻這要了1萬多塊錢,放假回家我媽給我來了個三堂會審,問我是去旅遊的,還是上學的。我說新地方新環境,看什麼都新鮮,所以我也不知道盡然要了那麼多。我爸說,女孩子多花咱們的錢是對的,總比花別人的錢讓咱們放心。我媽連我爸一起給罵了。我和我爸被罰晚上不許吃飯,我爸半夜起來給我煮的方便麵。還說別聽你媽的以後缺錢說話。第二學期開學的時候我媽給了我三千,說是這學期的生活費,中通不許要錢。上車時爸爸又悄悄的給了我2000,等放假回家時發現盡然沒花完,就去給爸爸和媽媽一人買了一個外套。大二時一學期2000就夠了,到大學畢業爸爸悄悄給的錢有小一萬。後來媽媽又給加了點說是當我人生的第一步啟動資金。


迷糊S


我認為「過分」這個我也不能說過分,也不能說不過分,但我還是給你點了過分。因為我覺得吧這個不一樣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就按照我的話是不能跟家裡要錢,提都不能提,因為我是農村的嘛,家裡也挺困難的,我也很早就出來打工了,所以每個家庭都不一樣的,城裡和農村就更不一樣了。當然城裡不要錢的我覺得還是有,家庭比較困難的那種我覺得還是有不跟家裡要錢的。這個我覺得主要是看自己家挺好不好,如果自己家裡父母都挺有錢的話我覺得也沒什麼過分的。


浙漂小馬


我認為「過分」94年讀的大學,開始每月生活費250,畢業時漲到350。男生,只是飯費和日常公交月票飲料啥的費用。

現在我覺得女生2500也夠了,4500太高了,我居家過日子和閨女倆人的生活費含水電通訊等也不用4500,吃的還不錯。座標北京


忘不了2017


我先不判斷你每個月4500元的開銷是否合理?但作為一位大學老師,容我以我們學校大學生的消費情況先給你算一筆大學生客觀的生活帳看看:

1、餐費:早餐普通版5元,午餐普通版10元,晚餐普通版8元,一天是23元,這可是不敢吃大魚大肉的情況,稍微吃點好的,一天30元很正常,畢竟現在一袋純牛奶都得3.5,一份沒有啥牛肉的牛肉湯都得8塊錢了。這樣還沒有算夜宵,如果算上偶爾的夜宵,一個月基本伙食費1000塊錢是需要的。

2、零食費:女孩子還是經常要吃一些水果的,現在水果又特別貴,偶爾還會買一點糕點零食,一個月200塊錢是差不多的。

3、生活費:大概來說,話費一個月需要30,公交費60,洗澡費80,女生用品20,有時候可能還有換鎖啊,修包啊,修傘啊,補衣服啊,修鞋啊,買洗衣粉、洗髮水、護膚品、偶爾還需要一點普通化妝品,平均算下來一個月300塊錢不算多。

你看,基礎花銷大概需要1500,如果有一些同學聚會、朋友生日、出門辦事、購買書籍服裝等開銷,一個月2000元是比較合理的。即便是開銷大一些,2500元也是足夠了。

你要知道你是去上學學知識的,不是去享受的。希望你把心思多放在學習上,也可以多走進社會底層,多瞭解瞭解很多人的辛苦和不容易,也可以自己嘗試著做做兼職,你才會明白錢不是大水淌來的。花錢很快樂,享受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記住,花自己努力賺的錢,而不是花別人的錢(哪怕是父母的錢)才能真正花的心安理得,驕傲自豪。

希望我的回答沒有冒犯你!



炎師心語


說實話,一點都不過分。我覺得還少了,例如買個lv包包,一瓶香奈兒。一隻名牌💄,還沒算衣服。蘋果肯定要13的。不賣房是不夠的。可以的話把父母的腎也賣了。可能還可以讀兩年大學。再回家刨祖墳看看有沒有埋個拳頭大的夜明珠,有的話估計可以連研究生一起讀了。所以每月沒45w你千萬別讀大學。好自為之吧


饅頭247407700


如果你的父母一個月收入萬八千塊錢就過分了,如果你父母一個月收入百八十萬就不過分。過不過分的界限不是大眾點評的,而是根據你家庭的收入,家庭生活的階級決定的。比如一個豪門上貴族國際學校是理所當然,但一個貧困家庭就不應該。


Z小槑


大一女學生每月4500元消費多不多要因人而異,如果你父母是億萬富豪我覺得四千五百元太少了,因為你從小生活在這種家庭高消費陪伴你二十多年了,比如,你喝的水要進口的,穿的衣服必須是國際大牌,洗澡牛奶浴等等,四千五有點委屈你了。如果你父母是個普通人,建議你為父母想想他們容易嗎?請了解一下他們每月消費是多少?好好學習,不要攀比。是我對你的忠告。


老海手工制漂


我認為「過分」很多在廠裡上班的工人月薪都是3,5千,自己要生活費,要養家。你一個人就要4500元,人家那麼辛苦上班,加班加點,還省吃儉用,你上大學是讓你去讀書的,不是讓你去享受的!拿著父母的血汗錢亂揮霍,良心何在?像你這種不懂體諒父母,只顧自己享受的人,就算讀再多書也沒用!除非你家很有錢,幾千萬以上,你父母也樂意讓你享受!那就不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