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一個小時候見過或用過的老物件,證明你老了嗎?

小時說事兒


生活在農村,說幾件我們那個年代常見的物件吧!

1,鬥和升。

這是一個容器,也是舊時計量單位,小時候,生產隊給每家每戶分發糧食經常用鬥,比它小的是升,比較多在家庭使用。十升正好裝滿一斗。

2、水車。

天旱時,經常見大人用它"車水"抗旱。相對於人工挑水省時省力,那時候廣泛使用,如今已不多見了。

3、風谷車。

糧食收割加工後,用它清除糧食中癟粒和雜質。夏天,農村小孩也經常用它扇風消暑,當作玩具。

用過這些工具的人,現在大概已50開外吧?不知生活在農村的你,你們那裡還有哪些如今不可多見的老物件。






五里橋記事


今天向大家展示15種曾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老物件,如果說你見過超過5種,那麼說明,你已經老了。

一、風箱

風箱,在過去的時候,家家都需要準備的一種物件,在做飯的時候,因為都是燒木柴或者煤,為了控制火的大小,就需要用風箱來控制,那個年代的小孩子,應該都有過,媽媽在做飯,自己邊拉風箱,邊饞著美味的經歷吧,現在已經風不到風箱了,並且現在的小孩子更不認識這些東西,這絕對是70後最珍貴的回憶。

二、煤油燈

在曾經沒有電的日子,煤油燈是家家都用的一種日常必須品,就是後來有了電,但是為了節省,煤油燈也一直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但是,現在生活水平都好了,對於電也不是那麼節省了,煤油燈再也見不到了,但是,有煤油燈的日子也是非常令人懷念的,在煤油燈微弱的光線下縫補衣服的母親,提前煤油燈去田裡替我們摘果子和蔬菜的父親,畫面還是那麼清晰。

三、16兩秤

在過去的得量計量中,十六兩為一斤,與現在的十兩為一斤不太一樣,所以,過去的秤,都是經十六兩為進制單位的,所以,就有半斤八兩的說法,而十六兩的秤,可能70後可能記憶都比較模糊,因為畢竟都是很久以前的事兒了。

四、火柴槍

在過去物質比較匱乏的年代,小孩子們的玩具可沒有現在那和豐富多彩,那個時候,折一個紙飛機,都能玩上半天,而火柴槍,這種高端的,工藝複雜的玩具,可是很多小孩子夢寐以求的玩具呢,用自行車的鏈條,製作的火柴槍,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是現在這種玩具已經沒有人再製作了,也沒有人在願意讓孩子玩了。

五、軍用水壺

這種軍用水壺,是鋁製的,一般家庭可能不會擁有這樣的水壺,而如果有了這樣的水壺,那絕對是小孩子們炫耀的資本,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這種軍用水壺就是奢侈品了,現在,各種各樣,花花綠綠,色彩豐富的水壺,越來越多,這種軍用水壺,再也沒有人喜歡了。

六、手推子

在過去,出去剪頭髮,也是一種奢侈,一般家家都會準備這樣的一把手推子,當頭髮長了的時候,媽媽就用這種手推子幫我們剪頭髮,但是,可能對於這種手推子最記憶猶新的,可能就是那種拉扯頭髮的痛吧。

七、石磨

又叫石碾子,在過去的時候,想把糧食磨成面兒,就需要用到這種石磨,但是一般情況下,自己家擁有一臺這樣的石磨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般都是在村口,有一口大石磨,全村的人排著隊使用,這樣的記憶,你還有印象嗎?

八、錐子

最簡易的鐵錐子,媽媽卻用它替我們做出一雙雙溫暖的鞋,為我們納出一雙雙厚厚的鞋墊。

九、皮匠刀

看這把殺氣騰騰的刀,可不是用來殺豬的刀,而用皮匠用來做鞋的刀,用這刀,可以刮掉皮上面的殘留的雜質,可以把厚厚的皮子割開,製作,人見人愛的皮鞋。

十、老風扇

這種老風扇,是最早一批電風扇,在炎熱的夏天,吃著冰棍,吹著風扇,那是很愜意的事兒,現在,空調越來越普及,這種老風扇已經見不到了。

十一、收音機

這種老式的收音機,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在過去,結婚時候的必需品,三轉一響中的一響,通過這個小小的木盒子,讓人們與世界溝通,瞭解國家大事。

十二、篦子

在過去,物質條件不好,蝨子還是比較常見的,而想去掉頭髮裡的蝨子,就用這種篦子像梳頭髮一樣,來回的梳,但是那種拉扯的疼痛,成為了很多人難忘的回憶。

十三、暖水瓶

現在暖水瓶已經很少人用了,就算有人用,也是那種塑料殼或者金屬殼的,而這種竹殼的暖水瓶,已經很少見了,是不是非常具有年代感呢?

十四、黑白電視機

電視機,在那個年代,可不是家家都有的,在村子裡,有一家有電視,那可以說是相當奢侈的,一大群人圍著電視,看電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可是滿是雪花,週二停播電視,已經深深的刻在記憶裡。

十五、打口磁帶

在任何時代,聽歌都是必要的娛樂活動,而現在聽歌,有手機,有電腦,可在那個時候,聽歌最奢侈的就是隨身聽,而打口磁帶就是那個時代的標誌,現在,打口磁代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是,相信,很多朋友家裡,還會有很多這種打口磁帶的身影吧。











豫見好時光


作為一個70後來說,家裡面見過或者用過老物件比較多,有一些可能現在的朋友都沒有聽說過,分享給大家,都是美好的回憶!

1:木炭熨斗。

小時候,媽媽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裁縫,還帶有學徒。所以我們家裡面一直都有縫紉機,鎖邊機。最讓我稀奇的是熨斗,那時候的熨斗是燒木炭的,一個鐵皮造型,上面有蓋子,燃燒的木炭放在裡面,冷了可以隨時添加,給衣服,褲子上面噴上水 就可以燙制了。

2:亮瓦。

南方的平房房頂是瓦片,屋中光線昏暗,一間屋頂就會安裝幾張透明的瓦片,就叫做“亮瓦。”

3:涼床棍。

一種夏天乘涼的工具,拇指大的小斑竹,2米長的樣子,大約百八十根,用結實的鬆緊帶像竹筏那樣編好。兩邊搭2根長凳,鋪在上面,中間懸空能夠透風,躺在上面很涼快。是爸爸專門託人從外地買回來的。

4:蜂窩煤模具。

家裡買來煤炭,加是泥,水。。。攪拌均勻,用專門做峰窩煤的模子,壓緊,一提一鬆,一個蜂窩煤就做好了,晾乾了就可以用了。

5:電視櫃。

八幾年電視是稀罕之物,是家家最寶貴的財物,買了電視的標配是電視櫃,老老實實的放在櫃子裡面看。記得爸爸單位上電視櫃還會有鎖,由一個人專門保管鑰匙和開關電視。

6:煤油燈。

用過的墨水瓶,蓋子上轉個孔。用火紙或者棉線做燈芯,外面用廢舊的牙膏皮裹住,穿過孔。一盞簡單實用的煤油燈就做好了。

7:郵遞員叔叔那綠色自行車。

小時候特別羨慕,郵遞員叔叔騎著自行車跑來跑去,送遞信件和書刊。

8:烘籠。

川北地區的一種獨特取暖工具,外面是竹子編制,裡面有一個瓦器,用來盛炭火,可以取暖。

老物件不計其數,都是童年滿滿的回憶。

朋友們,這些老物件你見過或者聽說過嗎?還有那些說出來大家分享一哈!







倩姐的生活日記


見過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度流行的柴油爐子,大都是找熟人利用一些廢料手工製作的,略顯粗陋。因此,燃燒效果不太好,往往冒黑煙,有明顯的柴油味。使用中還經常要用手進行調整,弄得滿手是油,所以,很快就沒人用了。可以說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不過,今天說的柴油爐子不是用來做飯的,是與類似下圖的工具一起使用,圖中是火鉤子,這裡要說的是烙鐵,形狀與火鉤子差不多,只是頭部是扁的,並且比較薄。將烙鐵頭放在柴油爐子中加熱到發紅,用來粘接塑料涼鞋。



當時,夏天人們穿的涼鞋基本都是塑料的,很容易出現斷裂現象,有點斷裂就扔掉有點可惜,就要修復一下,於是,街上就出現了專門粘接塑料涼鞋的手藝人。粘接時,先將斷裂處清理乾淨,拿起燒紅的烙鐵,前面說了,燃燒效果不太好,烙鐵頭上會粘上一層碳黑,會嚴重影響粘接效果,手藝人在地上放有一隻清理乾淨的舊的布鞋底,將烙鐵頭在鞋底上反正摩擦幾下,烙鐵頭就乾淨了。這裡用舊的布鞋底很巧妙,一方面舊的布鞋底很粗糙,能產生的摩擦較大,便於將烙鐵頭清理乾淨;另一方面布鞋底是熱的不良導體,傳熱很慢,不會將烙鐵頭的熱很快傳出去,使烙鐵頭保持較高溫度。然後將烙鐵頭放到斷裂處,斷裂處的塑料受熱熔化,就相互融合在一起,同時用力擠壓斷裂處兩側,等熔化的地方再凝固後,由於分子間距離的減小,分子間作用力增大,斷裂處就會重新連接在一起。為增加粘接強度,往往還在粘接處另外在粘上一塊同顏色的塑料片,經修正後,不仔細看幾乎沒有粘接的痕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塑料涼鞋越來越少,所以,粘接涼鞋的手藝也就消失了。



甜甜向上314159


作為一個90後,也快奔三了,童年的記憶還是很清楚的,那個時候房子還不是水泥磚瓦蓋的,而是土坯子做的,雖然條件很艱苦,但過的很快樂,除過上學課程外就沒有多餘的補課。暑假會幫家裡做農活,下河洗衣服,撈魚……等等。見到的老物件至今都記憶深刻。下面我就來列舉下:

1.掛鐘

我媽的嫁妝之一,裡面沒有電池,過一段時間需要上一下發條,鍾才能走,滴答滴答,到整點會報時。

2.老式手電筒

銀白色外殼,基本上家家必備,那個時候老愛停電,他就派上用場了,小時候比較好奇其發光原理,每次都把後蓋摳開,往往會被爸媽說。

3.老式稱

這種稱會帶個大坨,杆子很長,上面有刻度,現在基本上都是電子秤,那個時候家裡要賣糧食,都是用這種稱來稱,街上賣菜的也是用這種。

4.黑白電視機

我媽的嫁妝之二,電視機很小,還是黑白的,每次換頻道得撥一下按鈕,而且收到的頻道不多,小時候特別喜去隔壁家看電視,因為人家是彩色的。

5.老式自行車

我們叫二八大驢,小時候就做到前面那個樑上去趕集,到後來自己學著騎自行車也是用這個車子,腿從大梁下掏空過去,哈哈哈,太有才了。

6.縫紉機

我媽嫁妝之三,現在還在家,質量真的很好啦,衣服有問題就喊我媽用它縫補,我喜歡用它運動的聲音,而且不用它時,可以把它收起來,當個桌子用。

7.頂針和錐子

這兩個是配套的,小時候穿的鞋都是媽媽做的,自己做鞋底,鞋幫少不了用它兩,棉鞋冬天穿起來很暖和。

8.老式放映機

那個時候村裡有會或者其它大事,會用放映機和幕布放電影看,村民早早去佔位置,尤其是在夏天晚上看地道戰,好好看。

9.兒童三輪車

那個時候誰家有這個那就很羨慕了,我小時候沒有騎過,我弟後來有了,我和他搶著騎,哈哈哈。

10.算盤

小學時學校老師會教算盤,買的那種質量很好,撥起來特別響。

11.鋁飯盒

家家必備品,那個時候人們幹農活基本上都在地裡從早到晚,中午給我爸媽送飯就用這種。

12.籠子

我們叫蛋籠,用很結實的草編織的,尤其是在做農活的時候能派上用場。

13.鐵質鉛筆盒

盒子內部的蓋子上有乘法口訣,很實用,慢慢的從單層演化到雙次,好洋氣呀!

14.收音機

那時候收音機又大又笨重,但只要有就覺得很好,可以聽廣播,音樂等等。

15.風箱

小時候家裡做飯燒柴火,這個風箱功不可沒。飯熟了,炕也熱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分享的老物件,都是見證我們的回憶,雖然時間回不去了,但是看到他們,童年又浮現在眼前,過去的日子雖苦,但我們沒有煩惱,無憂無慮。每一件東西都有一個故事,有苦有甜,伴隨我們成長。

請大家多多關注,我是小君主在此謝過了








我是小君主


這就多啦,我來給你整理下我見過的老物件

1、縫紉機

昏黃的燈光下,媽媽坐在縫紉機前,熟練地打補丁。

2、黑白電視機

那時的星期二下午,是沒有電視看的。

3、磨

慢慢的推著磨,看著豆花漿慢慢的流淌。

4、兒童三輪車

當年若是有了這個座駕,感覺就達到了人生巔峰啊。

5、老式秤

小時候家裡還不讓玩,生怕給弄壞了。

6、算盤

小時候,學校還專門要教的,下課就用來玩推珠子的遊戲。

7、鋁飯盒

以前在外面蒸飯吃就用這個。

8、篦子

小時候怕頭上長蝨子,就用這個篦子梳頭,那個疼啊。

9、壓水井

沒有自來水的那個年代,取水它可是一個好手。

10、雙喜臉盆、老式印花被單

這兩件是那個年代的標配啊。


為了希望去奮鬥


下圖中,除了最後三個,其餘都是小時候俺家裡有的。

第一個鐘錶,俺家裡的雖然不用了,但還一直在那擺著呢!

第二個木箱子,現在家裡也還有,給俺奶奶裝衣服用著。

第三個水壺,小時候都用這種水壺,下地幹活就用這壺裝水。

第四個縫紉機,那個縫紉機一抬就能把它放下面去,那時候好像大多數家裡都有一臺。

第五個電視機,小時候俺家裡就是這種黑白電視機,一用就好多年,還經常沒臺!

第六個煤油燈,早不知道去哪了,小時候停電用過,後來就改用蠟燭了。

第七個也是煤油燈,在農村老家應該還有,而且可能還會一直留著,因為有人去逝就會用到這個燈,在最前面挑著照路。

第八個爆米花爐子,裝上玉米粒搖啊搖,到時間了一壓“砰”一聲響,小孩子們都跑過去撿炸到外面的。現在也還有,去年我們小區門口還經常有個來爆的。

第九個石碾,小時候經常幫母親推碾,我轉不了圈圈,每次幹這個都轉的我頭暈眼花的!但還經常幹,因為小時候都是去石碾上砝麥仁、碾玉米、磨豆麵。我兒子小的時候,我還回去和老媽去磨過小米粉,兒子兩個多月就添加小米粉了,他還挺愛吃!

最後還有一些其它的,那種老自行車,小孩子們夠不到大梁,都偏著身子照樣騎的溜溜的,還有那種小孩子用的竹編的推車,中間一塊板隔開,兩邊能各坐一個孩子。算了,還是不說了,實在太多了!這些你們講究看看吧!











兔子趙的日記


我小時候在姥姥家睡過那種老式床,現在只能在電視裡或者博物館裡才能看到了。

除了被單不一樣基本都一樣。

兩邊有個半圓的鉤子懸掛兩頭,蚊帳往兩邊一攏就掛在勾子上了,很方便。

比現在遲些的時候梔子花就開了,姥姥把梔子花掛在床頭的縫隙上,伴著我最愛的花香入睡。

再熱一點,姥姥就會拿那種老式蒲扇給我扇風或者驅趕蚊子。

還可能會用她的抓撓幫我撓癢癢。

很想念我的姥姥。





當年孤獨時


煤油燈。

在我小時候,家裡還沒有通電,家中照明就靠一盞煤油燈。一個燈坐,一個燈壺,燈壺裡倒一點煤油,泡一截棉花繩就是一盞簡易的燈了。每當夜幕降臨,媽媽在煤油燈下納鞋底,縫補破舊的衣物,我則爬在煤油燈下寫作業。

記得在油煙燻黑的窯洞牆壁上,我用手指畫過各種圖案,那是心中的寄託,那是兒時的夢想。鼻孔裡一挖全是黑油煙,至今記憶猶新!

煤油燈是一時代的記憶,好一點的就是馬燈。它們承載著陝北人民的智慧,訴說著陝北人民頑強不屈的精神。在艱苦的環境下創造美好的生活。

煤油燈是否能證明我老了!





三言兩語壹世界


小時候見過的許多東西現在突然看見也會勾起人們的許多回憶。在我的印象中有幾件記憶比較深刻的東西。

1、跛車還是啥來著,小時候秋收完的時候父母就用這個東西曬去穀子中的雜種。小時候還喜歡爬上去玩,現在人們還在使用。



2、算盤,以前沒有計算機的時候就用這個算數。小時候還調皮當滑板玩了一下😂😂😂

3、水壺

這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東西哦


4、瓷盆
家家戶戶以前都有好幾個,盛水洗菜洗臉都不可缺少。




5、老式手電筒

現在已經找不到了,有大的有小的。用的是大個的老式火車牌電池。燈泡老是被拆下來玩[捂臉]

這些老物件現在不多見了,希望我們能一直記得以前的歷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 我們不要忘記中華的文明,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強大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