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保健品都是沒用的嗎?為什麼老人們買得那麼起勁?

吳歌說事


保健品,屬於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但是這種東西並不能當做藥品來服用,更不能代替藥物來用。不是說市面上的保健品都是沒用的,而是很多保健品,都是被大家當成了藥品,來錯誤使用的。

老人們是保健品購買的主力軍,原因常見的因為這幾個:

第一:老年人缺乏這方面的知識,更容易被保健品的誇張宣傳所矇騙。很多保健品商家,拿出一些看起來很高大上的理論,來告訴別人自己的產品多麼多麼牛,缺乏科學知識的老年人,更容易上當。

第二:抓住老年人因為慢性病而擔憂的心理,很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個時候,有些保健品就打著“調理好血壓血糖”的幌子,為了擺脫疾病的困擾,很多老年人就上當了。

第三:老年人退休後,生活變得空虛無聊,很多保健品銷售人員打著感情牌,對老人噓寒問暖,經常關心,老人們很容易更加信任,於是紛紛掏錢購買。

不是說保健品都沒有任何作用,只是我們用的時候,需要明白,自己用的是保健品,不是藥,不要把治病的效果指望在保健品身上。對於家中老人,多關心,多理解,不要只顧著自己的工作繁忙,忘了常回家看看。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有個閨蜜的奶奶,有亂買保健品12年的光榮歷史了,最開始只為了免費的雞蛋。

大概06吧,她第一次碰到推銷產品的騙子,說有辦法可以幫她降血糖血脂,奶奶那個時候70歲,有糖尿病,最想的就是降血糖了,不過聽說當初去聽講座有免費雞蛋和鍋之後,好像降血糖這件事情不是那麼重要了。

那個時候雞蛋多少錢一斤就不知道了,不過奶奶花了好幾千塊錢買他們推薦的蜂膠,這東西吃了後血壓血糖降得特別快,但是反彈也快,家裡人把蜂膠扔了,奶奶又去撿回來。後來央視曝光了那家蜂膠,奶奶就不再吃了。長了經驗換了其他家的保健品🙈🙈🙈

家裡人檢查過她買的所有東西,有些是三無,有些根本就是糖,起不了任何作用,給奶奶看了很多打假新聞,但是轉身就忘。於是控制了奶奶的工資本,想著沒錢就不能買了吧🌚🌚🌚

但是並沒有,奶奶可以為了買這些東西各種省錢,之前有次花了五千偷偷買了個小型理療儀,為了不被家裡發現,放在店裡不敢拿回來。店員說做了之後無病無痛,奶奶堅持每天四五點起床,六點出門,雷打不動...


等等逆時針


有這麼多人回答了悟空問答,我大致看了一下,只有一人說此處講的“保健品”是指“保健食品”,可見有的醫生不懂,有的營養師也不懂,說明上頭條的人真正懂保健食品的並不多,可寫有關保健食品文章的人卻挺多,那含金量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見,國民營養素養較低是事實,今後有待提高。

一、保健食品到底有沒有用?

(1)國家已下文件支持發展

國務院受原衛生部(衛健委)委託,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等人民政府和各級醫療部門下發了《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文件,在該文件中明確指出,“著力發展保健食品和強化食品”,說明從國家層面肯定支持保健食品的發展,也說明保健食品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否則國家不會支持發展而是禁止生產和銷售。

(2)國家市場管理總局肯定保健食品的功效

前幾天,我觀看了原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總局有關保健食品的宣傳品,肯定了凡是經過國家批准的保健食品,都有無病防病、有病防復發的功效,都是經過動物或人體實驗過的,並不是像人們說的隨意生產的,都有一套嚴格的審查制度,大家可以放心購買食用,但必須選擇正規渠道購買,選準小藍帽標誌。

二、為什麼老人們樂於購買?

老年們購買保健食品是由多方面因素綜合決定的,現在有人認為老人購買保健食品是受賣保健食品者的忽悠或欺騙,那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是醫院治不好“三高”等慢性疾病,而其中的“藍瘦,香菇”,年輕人不能感同深受,而保健食品只要選擇得當,可以緩解慢性疾病帶來的“藍瘦”,不要總認為老年人買保健食品都是上當受騙了,老年人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米飯還多呢!而要站在老年人角度看問題,即換位思考,才能比較客觀全面。

事實證明,保健食品在疾病預防方面和緩解慢性疾病症狀方面起了較好的作用,不能把保健食品同藥品劃等號,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物,而藥物也不能代替保健食品,藥品對症治療,控制疾病症狀,而保健食品屬於營養治療的一部分,主要是補充病變受損細胞的營養,細胞好了,有活力了,那身體自然容易康復,也不容易出現併發症。總之,兩者既有區別也有聯繫,必須一分為二看問題,才是智者之舉。

萬水千山總是情,多理解老人一點行不行?!


紅豆140904351


市場上保健品很多還是有用的。不然就不會眾多保健品生產廠家立足市場。

保健品,其作用概括大致以下方面:

1、生理作用:包括有正作用和副作用。中醫講陰陽、寒熱、五行、四時,一些保健品用對了,對許多疾病和虛弱身體,有明顯療效,譬如冬季服食羊胎盤類、淮山類保健品,對身體虛弱者就有很好滋補效果。用的不對勁,副作用就大了。譬如身體太虛弱之人,吃人參或要命。

2、心理作用:人體自身,對疾病有一套相當嚴謹並完善免疫、修補系統。許多保健品,本身含有或添加對神經系統起興奮作用成分。吃了後,會有立竿見影身體反映。使用者憑自我良好感覺,驅動身體免疫、修補系統工作,往往會使疾病狀態減緩或好轉。

3、其他作用:許多不正規保健品生產廠家,違規使用對人體有害添加劑。正常人或患疾人服用,往往會對身體造成極大損傷,重者甚至致命。

現時許多老年人為什麼非常熱衷於保健品:

一是年紀大了,生活好了,想通過服食保健品延年益壽,多活些享受日子,不願早死;

二是老年大多兒女不在身邊,又少有上門照料,孤獨感使他們把購買保健品及其附帶的“聽課”、“活動”作為生活打發時間依賴,有些甚至到入迷、著魔程度;

三是保健品銷售者用了一套非常親和並附加一些小恩小惠誘惑推銷方法,促使一些貪圖便宜的老人們因小失大,按說明書療程,有時一買一大摞,可用幾年甚至上十年;

最後說一點,許多保健品其實也就是及其普通保健品,其中不乏混雜打著保健品招牌假冒偽劣。由於許多老年人對現代網絡信息瞭解渠道不暢通,藥店或網上價格相當低廉保健品,被推銷者口若懸河、神乎其神一鼓吹、宣傳,往往翻出幾十倍、上百倍價格,上了大當還矇在鼓裡。



三千年玉兔


保健品不是一個法律概念,是所有與健康、保健相關的產品的統稱,而保健食品有法律概念,《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嚴格定義: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是經過國家註冊備案的產品,實施嚴格監管,在經銷過程中需要取得相關的經營許可。

的確當今坑蒙拐騙的商家和經營者大有人在,這些的確也不是啥好人!希望能夠得到法律嚴懲!只是時間問題。

但是,正正規規,也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批准的商家 ,沒有坑蒙拐騙的經營者同樣也有,所以,不能一棍子打倒一大遍!

國家明確規定,保健食品有以下27個功能(效果超過這張圖片裡面的 👇👇第七張圖片,就可能是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了)。 有些人沒有事實依據,信口開河,隨口亂噴。同理,這些人其實也給銷售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人一樣,它們甚至自欺欺人,盲人摸象!也不是啥好東西!相信時間能夠證明一切!









平安95285521558


非藍帽標誌的保健品,大多數作用比較輕微;藍帽標誌的保健品,基本上都是有效的,效果高低各不一樣,但是藍帽標誌的保健品大部分不在固定商店裡出現。

關於老人買得起勁大約有兩個方面,題主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個方面,推銷基本無效的保健品,大約有這麼幾個手段:一,小恩小惠,比如說送雞蛋送麵條啊,等等。年紀大的人,勤儉慣了,免費得幾個雞蛋、一兩斤麵條是非常高興的,於是警惕放鬆。二,銷售人員非常熱情,爺爺奶奶,叫得非常親熱。年紀大的人,在家裡面是倍受冷落,來到上課的地方,有一群帥哥美女圍著叫著爺爺奶奶,那場景可不是我們能想象的。老人平時在家備受冷落,而且常常因為做一些小事不合年輕一輩的意,被呵斥得不知道怎麼辦,心情很壓抑,和來到銷售現場的熱情相比,簡直一個天一個地。被爺爺奶奶叫得甜,處於一種樂滋滋的地位,說不定連自己姓甚名誰都忘記了,人家讓幹嘛就幹嘛了。

第二個方面,年輕一輩做得怎麼樣。現在是快節奏時代,年輕人都忙於上班,不上班也忙於看手機,是沒有時間來關照老人的,更談不上陪他們說話,所以年輕一輩和老一輩的感情非常之淡薄,這讓老年人很寂寞。而且,年紀大的人做的事情常常不符合年輕人的意願,所以經常被呵斥,非常鬱悶。老年人按自己的意願花錢,他會覺得很爽。


橋牌宣傳競賽部部長


其實保健品在中國盛行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個是由於中國本來就有自己的中醫體系,中醫的基本理論又來源於生活,這就給保健品有了一個很好的背書,當然這並不是中醫的錯。

其次的原因在於,雖然中國經歷了長達40年的高速發展,但現代醫學的某些理論,其實並沒有完全向普通大眾所普吉,反而是那些虛假宣傳的言論和某些商家所編出來的知識,在民眾間廣為流傳。

而因為很多疾病在現代醫學看來,其實是很難治療的,不過很多保健品,抓住機會向患者以及消費者宣傳的時候,都會誇大其詞表示產品具有治療的功能,一時間給人們造成的印象就是醫院都不能解決的某些保健品,尤其是有秘方的保健品可以做成。

這其實是赤裸裸的欺騙,以及民眾對於醫療體系包括相關的治療辦法的常識性缺失。比如以癌症為例,很多癌症其實是沒有辦法完全治癒的,即便是在頂尖的美國梅奧診所,癌症死亡率依舊很高,畢竟這是如今最難治療的絕症。

但很多患者其實對於生存的渴望,就會讓其以及家屬都喪失理智,加上保健宣傳人員的閃爍其詞,讓某些患者以及老人往往就像抓住救命稻草,其實這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暗示,以及心理上的洗腦。

這也就不難理解了,老人們為什麼經常會購買保健產品,畢竟人的年齡越大,越渴望存在於世間那時間更長一些。除此之外,保健品的宣傳人員也是非常懂得人情世故,尤其是在誘導老年用戶購買方面有一整套的體系,再加上其服務熱情周到,老年用戶很容易就相信他們。


互聯網的放大鏡


如果我說市面上賣的保健品大多數都不會有多少功效,有的甚至還有副作用,不知道大家是什麼感受?其實,我只是說了一個事實而已。

我們知道,藥品是有針對性治療功效的,許多藥品是需要醫師開具診斷證書後才能購買,且多數藥品價格是有限價的。而保健品不會有這種問題,只要有錢,只要聽起來大致範圍對應,就可以購買,所以,很多保健品在宣傳時都是幾乎包治百病的。

但事實上是這樣嗎?顯然不是。我經常推薦朋友們吃一些藥食兩用的食材,即使是這樣安全性較高的食材,也需要長期小劑量地服用才能對人體產生作用。這些食材往往價格不高,適宜家庭長期食用。

而面上銷售的大多數保健品,由於花了大量的廣告費和宣傳費,往往銷售價格很高,這些保健品長期服用先不談效果如何,一般人是很難承受長期服用的。並且,這些保健品裡面添加了很多不明確的成分和附料,有些成分對人體的副作用反而很大,很可能不利於健康。因此,如果確實需要服用某種保健品,就不如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的服用膳食營養補充劑,這樣針對性強,輔料和添加物少,更有利於健康。

至於老人們為什麼那麼熱衷於購買保健品呢?實際上,老人們購買的是對健康的預期和渴望。還有些老人因為孩子在外面奔波,一些保健品推銷人員每天上門噓寒問暖,老人們出於感情因素而花錢購買,其實這不過是推銷員的手段而已。


保健生活錦囊


保健品在德國叫膳食補充劑,是全民保健品,而且從頭到腳都有,在超市專門有保健品專櫃,不同品牌按功效擺在那,經常有不同年齡的人去買各種保健品,說效果肯定是有的,關鍵是你要什麼效果,舉例來說護眼膠囊,對於天天刷手機的人來說,可以很好保護視力防止疲勞乾澀,但是你不能讓近視眼變成正常視力。大蒜精是可以降血壓,但是不能當降壓藥吃,魚油卵磷脂維護心血管健康,你不能用這個治心臟病,他們就是膳食補充劑,保證機體正常運行的有效物質,缺了就補





萊茵河畔金荔枝


市場上的保健品都是沒用的嗎?為什麼老人們買得那麼起勁?

據說現在全世界有幾萬家生產保健品的企業,這些企業肯定良莠不齊,有很差的,甚至有假冒有害的,當然也有品質極好的。買了差的,有害的,肯定是上當,還可能損傷身體,如果有幸買了品質好的,就可以改善身體情況,擺脫亞健康狀態。

年輕人都覺得自己身體沒問題,所以基本都不在乎,年齡越大,體質越差,再出現一些症狀,很多老人就感到了危機,想通過一些外界的方法讓自己健康甚至年輕,這種想法無可厚非,關鍵是買什麼樣的保健品才有用,沒花冤枉錢。只需要深入瞭解,不能只聽賣的人宣傳。

如果想買保健品,首先了解一下身體方面的知識,慢性病的原因,亞健康的原理,瞭解保健品廠家的背景,實力,公司團隊的基本情況,保健品起作用的原理,這些都瞭解了,在去購買,這樣上當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