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新大風歌



cxL一顆善良心心態


農村俗語是集千百年來人們生活中的經驗和教訓總結淬鍊而來的寶貴財富,包括有勵志類、勸誡類、警世類、自律類等好多種,“富不離書,窮不離豬”就是其中很經典的俗語,而且在現實社會中更加適用。

“富不離書,窮不離豬”的本意是指生活富裕也不能丟掉學習,生活貧窮守住養豬行業,兩個不同的意思,咱們分開來進行分析。

富不離書

宋真宗趙恆《勵學篇》中“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經典名句,說出了讀書的重要性。

“富不離書”也就是講,人在生活中不能離開讀書、疏於學習,學習能提升自我、改變貧窮,約束自已、富不淫奢。

“讀書能改變命運”這是普通家庭中認準的唯一出路。鯉魚跳“農”門,農村孩子必須要走上學這條路,現在就業以學歷論薪酬,專、本、碩、博是不同的待遇,一份努力、一份收穫,學習會讓你上升到不同的高度、有些不一樣的生活。

誰說農民種地不用文化?在過去還真是用處不大。但現在的農民沒有文化,在農業生產中是寸步難行,田間管理講的是農業知識,優良品種、病蟲害防治、農藥配比、植物生長等都是以農業知識來進行科學管理,所以,農民要致富更加是“富不離書”。

“飽暖思淫慾,富貴生驕奢”,改革開放初期“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讓暴富衝暈了頭,掙來的錢沒有想著通過學習讓財富“再生產”,而是一味的揮霍,花天酒地、肆意豪賭,最後落得守富返貧。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有進入顯赫身份者,放鬆了學習、放鬆了對自已的要求,最後是身敗名裂、琅璫入獄。

富不離書,是人生中不斷提升自我永不退色的法寶,是不同層次人群皆可適用的。它能讓貧窮走向富貴、讓富貴更加長遠。

窮不離豬

過去農村家家都會養豬,豬在家庭經濟中就是“零存整取”。剩菜剩飯用來餵豬,豬的排洩場又是農家肥料,到了年底,豬又能給家庭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添新衣、辦年貨給家庭帶來優質的生活。

剛剛過去的豬年讓養豬戶發了筆“豬財”,新生出一大批“暴發戶”,再次驗證了“窮不離豬”守豬能發財的道理。養豬將會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成為養殖業中的熱門,豬肉的價格會再次產生出更多的富裕戶。

“富不離書,窮不離豬”的俗語,裡面即包含人生的哲理,又有創造價值的商機,細細品來是意味深長。

大家還有那些體會,不妨分享出來,共同分享,謝謝!


鹿塬農事


這句話說的太真切了,人一但富裕了,便會開始了精神層面的追求,於是書就成了富人們的愛不釋手的精神食糧,成為書香門第是富裕人家最期盼的事。


從古到今,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讀書多的人,無論在思想境界和遠見上都不是讀書少的人所能比的。他們從書中吸取營養,獲取知識,站得更高,看的更遠,這一切,當然為豐富自己的智慧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書中有黃金也就是這個道理。

窮人在財富的積累還沒有完成時,暫時還達不到對精神層面的追求,相對於富人喜歡書而言,窮人們更喜歡豬,因為豬能幫窮人實現財富夢想,在他們的眼中,豬被稱之為金豬,能幫窮人脫貧。


人所處的地位不同,各自的需求也不同,富人喜歡書是獲取知識,窮人喜歡豬是獲取財富,兩者都是一種智慧,知識改變命運,智慧創造財富,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富不離書,窮不離豬”,從字面上理解的話是在說“一個很富裕的人,他一定離不開書;一個十分貧窮的人,那麼他肯定成天都在與豬打交道”。如果只是這麼來看,其實這句俗語非常可笑,毫無道理。

但是它真的要表達的內涵卻沒有這麼簡單,他是在告誡人們:富裕的人千萬不能離開書本,這樣才能持續富裕,才不會做出有損道德的事情,要勤讀書;窮人如果要過好日子,最好去找與豬相關的行業。

在古代養豬比耕種帶來的收成更大,也更把穩一些。在那個年代,人們吃飯都是以素食為主,豬肉是一種奢侈品,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口。正因為如此,養豬成為了一種高端職業,除了需要豐富的知識以外,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不難理解換成今天來說也是一樣的,企業家永遠不能離開書本,那是意識形態管理;員工如果你是行政就離不開“表格”,如果是策劃就離不開“ppt”,如果是設計師那麼離不開的是“ps”。

古人的智慧是從生活經驗中觀察總結出來的,我們今天的社會依舊適用。“王庶文講壇”的意見是,這些俗語不要從形而上的角度去理解,應該走形而下的路線,畢竟中國古人時很樸實的,他們用樸素的價值觀給予人們生活的經驗,非常實用。

另外一點則是,“富不離書,窮不離豬”是在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給自己很好的定位,定位完成以後找重點,不要盲目的去追求一些虛而不實的東西。比如一個窮人,整天拿著本書讀來讀去,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可是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證,是不是有一點本末倒置了呢?

又或者一個有錢人,不讀書不看報不緊跟時事,整天待在豬圈裡那麼他的資產必將很快敗光。

您的問題回答完畢,“王庶文講壇”致力於文化領域的創作,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願意去了解、學習和闡述,如果您感興趣,歡迎關注


王庶文講壇


”富不離書,窮不離豬”,是舊時農村人的傳統思想,先人們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教育後人的。

”富不離書”是說,人一身奮鬥,勤勞致富後,更要努力學習,讀書明理,切不可貪圖享樂,玩物喪志,更不能為富不仁,趨炎附勢,欺壓良善,否則就會家道中落,一敗塗地。

”窮不離豬”是說,鄉村農戶,再窮也要餵豬,養雞。養豬餵雞,就得耘田種地,就得從事農業勞動。避免好逸惡勞,自由懶散。再說窮則思變,只要勤奮,日子總能好起來。

這些樸素的農村俗語,也是我國勞動的經驗總結,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山野苦樵


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這是千百年來老百姓對於生存經驗的精闢總結!話糙理不糙。

“富不離書”,意思是人富裕了以後對於文化知識積累必須重視,文化知識積累豐厚了,不僅提升看問題的眼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能提升我們處理問題的境界和手段。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我們的素質和氣質。否則有錢又能怎麼樣,也就是“土豪”一個。

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掙了一點小錢,開始膨脹,在裝飾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之時,接連跨兩個行業~餐飲和服裝。當時一個身份為中學校長的朋友見我膨脹如斯,毫不客氣也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你駕馭一條小漁船駕輕就熟,突然你就不知天高地厚蹦出來駕馭軍艦,你怎麼駕馭得了?弄不好就要觸礁沉船!

我當時根本聽不進他的意見,覺得我從一介農民,到今天進入裝飾行業,也是從不懂到了解到精通的。殊不知我頭腦發熱,竟然忘了那是我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用時整整六年時間!期間,不僅每天與一線工人摸爬滾打在一起,而且我幾乎是每天捧著行業的書籍睡覺。

幾乎是朋友的話音未落,我就被一樁外貿服裝生意擊倒,一夜回到解放前,幾乎到了萬劫不復的境地。可見知識積累對於我們來說有多麼重要!

“富不離書”,也就是說,你不論是一夜暴富還是富二代,你必須要學習,不僅要從實踐中學,還要從書本中學,掌握相應的知識,學會會運用所學知識,這樣才可以掌控你的財富,運作你的財富,否則你的財富就可能是昨日黃花。

這裡,我突然想起我的岳父,一個活了九十六歲的老農民常常掛在嘴邊的俗語:三代不念書,不如一圈×!這個話粗糙得不近情理,但也可見農民們不是不重視學習和讀書,而是對於文化知識有極度的重視與渴求,只是條件不允許罷了。

再說“窮不離豬”,這個只能說是窮人的無奈。而且這也是指當年那種境況下窮人的選擇。那時養豬可沒有現在這麼多講究,刷鍋水加米糠加農作物秸稈粉料,就是餵豬的飼料,完全是就地取材,幾乎不需要多少花費。因此,當年農村養豬,是主要的經濟來源。當時貧窮的農民養雞下蛋,然後賣掉雞蛋換來生活必需品油鹽醬醋,就被譽為“雞屁股銀行”。而養豬的收益,則遠遠大於養幾隻老母雞。在當時的農村,甚至娶媳婦都需要靠養豬來實現。不怕諸位笑話,當年我就是賣了一頭養了近兩年的大肥豬娶了媳婦的。可見養豬對於貧窮農家的重要性,也足見“窮不離豬”,是當年農民真正的有感而發。






老牛愛遛彎


我是愛茶者九號,一位來自湖北恩施地區的農民,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種養殖技術和農村趣事,請用您發財的小手點個關注!

現在的農村依舊流傳著許多古時候農民所流傳下來的俗語,它們有的已經不適用於當前的時代,有的則可以為我們農民日常生活做些指導。題主所提這句“富不離書,窮不離豬”其意思是:咱們農民想要富裕是離不開豬的,想要貧困就得一輩子和豬等家禽打交道。當然也有人解釋為:農村富人之所以富裕是因為他們經常看書,貧困者則是因為只管餵豬才貧困。我個人覺得這句俗語可能在當前農村時代依舊十分適用,但“讀書”則要表達出其引申含義——學習。

俗語蘊含的道理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時候“士農工商”的排名充分說明了讀書的作用,讀書人可以通過讀書來步入仕途,成為人上人。讀書的過程其實是對他人人生經歷體驗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書本知識瞭解到以前所不曾瞭解的世界,掌握到許多以前沒有了解的知識,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的提升又可以讓我們更好得適應當前社會,進而獲取到發展的機會。

現在很多提倡“讀書無用論”的人會拿出比爾蓋茨輟學的事蹟,但其實這些人沒有明白他輟學的前提是能夠考上哈佛大學。也有很多人拿身邊沒有上學的人比上學的人混得更好的事蹟來舉例,但一方面這些只是小概率事件,另一方面他們不上學不代表就中斷了學習,中斷了讀書。

“窮不離豬”其實反映的也不是說窮人只知道餵豬,而是說貧困者一旦發現某件事情可以掙錢養家餬口的時候

,就會一直去做這件事,而不知道變通。就好比餵豬,只知道買豬崽回來餵養,卻不知道想方設法把豬場發展壯大。

實際的例子

在我的身邊就一位愛學習但又只上過小學的大老闆。他家在他小時候很窮,加上家裡兄弟姊妹較多,所以只上到了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但是他從小就好學,即使輟學了等到那些上學的孩子回家後,他也會跑過去讓他們教自己學習。就這樣斷斷續續到了十八歲左右,

他跟著同宗一個叔叔外出打工。

打工期間他依舊在不斷學習,有不懂的地方就請教那些讀書較多的工友,還跟著工地上的老師傅學習技術。結果就是每年回家的時候,他的工資和存款都是最多的。再後來他們那裡快遞開始招工,其他的工友都不看好這個新興產業,但他義無反顧地辭職幹起了快遞工作。依舊還是不斷學習,不恥下問,有一次正在看書時被巡視的老闆看到了,再瞭解到他的情況後,讓他當上了小隊隊長。

現在這位是快遞公司的區域經理,每年工資幾十萬,家裡也蓋起了小洋樓,城裡也有房子、小汽車。但是他還是再不斷學習,據說今年打算去國外考察和學習,瞭解國外的先進經驗。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對於咱們農民來說這句話還是很有指導意義的,它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得學習,現在農村相比以前有更多的機會,但是這些機會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農民的。


愛茶者九號


要想弄清楚這個說法究竟對不對,應該用事實說話。

所謂的“富不離書”說的是:凡是成為富翁的人,大多都是學富五車的人。他們是用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所謂的“窮不離豬”說的是:凡是窮人,都是不喜歡學習,只喜歡養一些豬羊雞鴨過安穩日子的人。

其實,這句俗語主要是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



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我們這裡的重工業企業非常多,什麼耐火材料廠、淨水材料廠、機械廠等等一應俱全。應該是全國非常有名的重工業基地。不過,這些工廠的老闆有90%的以上的人僅僅讀過初中;大約有5%的人讀過高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僅佔3%左右。其中,我們當地有三家非常有名的上市企業的老闆全部是初中畢業。

老胡曾經在某耐火材料廠供職,與另外一個耐火材料廠的李老闆相識很久。據李老闆自稱,因他上學期間不喜歡學習,愛打架,竟連初中都沒有畢業就輟學了。輟學之後,先在社會上游蕩,後來,跟著別人去賣耐火材料,慢慢的積攢下了一筆財富。當有了一筆財富後,開始“野心”膨脹,想到了自己辦廠。當然,辦廠的過程很曲折,有諸多困難。譬如,要尋找場地啊!要貸款啊!什麼的。但這些困難都沒有難倒他!他咬緊牙關,一步步克服困難。最後於1990年辦廠成功。如今,他的耐火材料廠的年產值在千萬元以上。

我們鎮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企業家,創辦了我們當地第一家特種鋼材企業,是一家上市公司。而這個企業家竟然只有小學文化,是街頭上賣瓜子的小販出身。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我在散佈讀書無用論。其實,我不一味的否定讀書,如果作為人類來說都不去讀書,那麼,就不會有科學創造,就不會有社會進步。因此,讀書還是很重要的。只不過,不能過於強調讀書的重要性,不能說不喜歡讀書的人就會是窮人!

其實,縱觀這個社會你會發現:富人的特質不在於知識的多寡,而在於野心的大小和行動力的強弱!如果自己讀了很多書,但缺乏野心和行動力,那麼,自己到老都是窮書生一個!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這句俗語有失偏頗,老胡是不贊成的。不過,老胡也贊成多讀書,用知識豐富自己的大腦。如果自己的知識豐富了,再加上自己有雄心壯志的話。那麼,自己一定會走進富人的行列!否則,縱使自己知識豐富,恐怕連豬都不會養。


老胡說三農


農村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這話有道理

大家可能覺得這句話說的太片面了,2019年不就打臉了嗎?富的不是養豬人嗎?

  •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待的,這句話分析有錢人是讀書人,窮人都是在農村的人。看似這句話有點以偏概全,但我覺得細想的確有道理。有財富的人除了運氣好的暴發戶關係戶,大部分都是靠知識力量去創造財富機會的,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知識就是財富,讀書的作用特別明顯,那些學習能力強的,能變通的,在社會上混的比大部分不愛讀書不愛思考的人好這個是不爭的事實!
  • 而窮不離豬這句的意思我理解,能跟豬一起有關聯的也就是農村,在農村才能養豬,而在農村能發家致富的相比在城市發展的人相對來說會少很多!可能有人會說不是很多富豪不都是農村的嗎?今年養豬的不都是農村的嗎?的確很多有錢人也是農村出生的,今年養豬的的確賺錢了!但這些能賺錢的人肯定是喜歡學習喜歡讀書習慣思考的人,養豬賺錢也是大企業規模式的養殖場賺錢!當年有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的養豬還給大家嘲笑若干年後這位大學人才成為了養豬領域的佼佼者!

嚴格的說這句俗語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認為總的來說它說的大方向大趨勢是對的,在將來科技發達,社會進步飛快的時代,能富裕起來的人,一定是喜歡讀書喜歡學習喜歡思考的人!知識就是最寶貴的財富!


廣西阿水


在農村裡,老一輩常常對年輕人說一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農諺俗語,其中有些是為人處事的,有些是地方風俗的,還有些是關於生活禁忌的,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在外地工作,回到家找村裡老人聊聊天,經常說到一句俗語“富不離書,窮不離豬”,那麼這句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呢?

有些人認為,有錢才要多讀書,而沒錢的只能是養豬。其實這樣理解是錯誤的,這句話是告訴人們要想過上富裕的生活一定要多讀書,而要想拜託貧窮的日子就要多養豬,因為養豬可以賺錢。

在古代,農民想要過上人上人的生活,也只有多讀書求取功名這一條路,老話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這個道理。而古人種田基本都是靠天吃飯,幾畝薄田僅僅能夠養家餬口,想要富裕起來,就要多做諸如養豬之類的活計來增加收入。

現在我們回頭看古人的這句老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說絕對。現在的社會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很多沒有多大文化的孩子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財富,今年豬肉價格很高,養豬同樣可以發家致富,總之一句話:勤勞的人總是有飯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