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總是一句俗話,晴帶雨傘,飽帶乾糧,這段俗話含義是什麼?重要嗎?

農家樂786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鄉農小子”,我來回答問題!

農村總是一句俗話,晴帶雨傘,飽帶乾糧,這段俗話含義是什麼?重要嗎?今天“鄉農小子”就和大家講解一下吧。他說的是未雨綢繆的故事,同時也表達了過來人對未處事人的指導關心。

記得小時候上學,中午還是晴空萬里,下午就烏雲密佈了,慶幸那一天,奶奶叫我帶傘了,後來才知道,是奶奶關注了天氣預報。有時候天氣漸變寒冷,奶奶就叫我多添衣,以防感冒,才知道奶奶脛骨因為受寒疼痛.......

當時可能不以為然,當時間過了,事情可能就發生了,後悔也來不及了,做有準備的事情。

我是“鄉農小子”,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留言,謝謝!


鄉農小子


謝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備無患。也是老輩莊稼人長期積累的經驗。

年輕時在生產隊裡幹活,當時有一位老人,按照輩份我叫他爺爺。老人多少有些怪怪的脾氣,進入夏季,本來晴朗的天空,而他卻偏偏帶著沉沉的蓑衣和斗笠,(我們這裡叫雨簾)。而且天天如此,大夥不免對他有些笑談。

一天下午,晴晴的天空,霎時佈滿了陰雲,緊隨其後就是電閃雷鳴。由於離家遠,避雨已經來不及。不一會,暴雨傾瀉,大夥都被淋成落湯雞,唯獨他老人家,戴著斗笠,穿上蓑衣,站在那裡,彷彿一棵蒼松,任憑風吹雨淋。

最讓我佩服的是,他從經說過一句話:有錢難買回頭看。當時不解,不得已我就纏著向他討教。由於平時我對他很尊敬,從來不像別人那樣譏諷嘲笑他的言行。不得已他細心的講給我聽:做人做事一定要回頭想想看看,自己走過的路,辦過的事,說過的話,是否正確?就是最普通的道理,我們不論走到哪裡,休息和吃飯,抬腿走的時候,一定要回頭看看,有沒有丟下的東西。

他老人家的一番話,細細回味,意猶深長。我在平時生活中,由於粗心大意,丟下的東西太多太多⋯


老於52080


“晴帶雨傘,飽帶乾糧”,看起來有些累贅,明明天氣晴朗,帶什麼雨傘?明明肚子裡吃的飽飽的,還帶什麼乾糧?不嫌重,不嫌累嗎?



上初中的時候,姐姐是走讀生,學校離家足足有12裡地,那時候沒有自行車,步行著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每一天出發的時候,奶奶都要叮囑“晴帶雨傘,飽帶乾糧”這句老話,三年下來,真的體會太深了!


常常放學往回走的時候,剛剛還是太陽當空照,可是一會子烏雲密佈,狂風飛舞,下起雨來了,這個時候就從書包裡拿出早已備好的雨衣來,頭上身上都不會被淋壞了!這樣的經歷都記不清多少回了!然後小孩子餓的快,走在上下學的路上,總有肚子咕咕叫的時候,這個時候從書包裡拿些吃的出來,那飢餓勁就過去了。

“晴帶雨傘,飽帶乾糧”姐姐是身有體會,太有道理了!



然而隨著長大之後的各種經歷,覺得這句話的含義遠不止這些表面意思,它更有在生活中啟示我們要注意未雨綢繆和防範於未然,也可以叫“閒時備下忙時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對生活中的事情,我們早一些思考,早一些準備,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從容不迫,更加容易取得成功。

你在生活中的一些儲備和經歷,暫時看起來或許沒什麼用,但總有一天,就會像爆發的小宇宙一樣,撼動整個世界。這就是這句老話給我們生活中最大的啟示和用途!

你認為呢?


村姑說村事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農村俗話裡蘊含著多少代農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和智慧。題主的問題是晴帶雨傘,飽帶乾糧是什麼含義,重不重要。

咱們先來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然後說一下這有沒有道理和重不重要。

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句勸人早做準備的話。同樣的話還有:餓不餓,帶乾糧,冷不冷,帶衣裳。

整體意思就是說,雖然天是晴的,但要外出時也請帶上雨傘,因為天有不測風雲,說不定剛出去天就會變,然後傾盆大雨下起來,如果帶著雨傘,就不至於被雨淋得狼狽。

而飽帶乾糧的意思其實也差不多,就是說你雖然吃飽了,但在你出遠門時,也仍然要帶上一定的乾糧,預防路上有突發事情導致不能按點到吃飯的地方,而自己帶著就可以隨時拿出來吃。

整體來說,這句話有未雨綢繆的意思,事先把一切都準備好,事情臨頭時就不會慌亂。

二、這句話重要嗎

這句話可不只是能應用在出門上,往深了思考,其實可以應用在任何地方和任何一件事上。打個簡單的比方,拿學習來說。

雖然你覺得你知識點都已經掌握了,但也需要多多看書和多多溫習,這樣的話,等到考試或者突然用到時,出現別的題自己也不會害怕,因為自己看到過,掌握過這樣的知識點。

未雨綢繆是個讓人早做準備的成語。而農村不會那些虛頭巴腦,文縐縐的成語,就直接用大白話來形容,來讓人早做準備。

雖然字詞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相同的。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當然是很重要的,學會貫通,以後在人生路上也不至於吃大虧。

總結:當然了,我們也不可否認,一些俗話是會過時的。但教人學習和教人向善的這類俗話不會過時,因為不管怎麼變化,學習和善良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素質。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晴帶雨傘,飽帶乾糧”,在我們家鄉是常用的一句警告語,當然也是生活中的經驗總結,意思是警告大家“未雨綢繆”,不要忘乎所以。

“晴帶雨傘”通俗的講是,看著晴天無雨,也要把雨傘帶上,因為夏天的天氣多變,無法預測什麼時候就是烏雲密佈,大雨滂沱,有了傘,當然就可以避免淋成落湯雞了。


“飽帶乾糧”,乾糧,在現今這幾輩年輕人中已無法理解這個詞了,但是可以這樣類比一下,比如,你去旅遊,身上揹包裡的礦泉水、飲料、麵包、餅乾,那就叫“乾糧”,古時候,背上褡褳裡裝有火燒饃、鍋盔等食物,它含的水分少,經放不壞,等肚子餓了,拿出來,喝點路邊的山泉充飢,補充體能。

在城市裡生活,什麼時候都可以買到東西,下雨了,可以到超市、酒店、酒吧等地躲雨,實在不行,可以叫出租車回家,肚子餓了,各種飲食店應有盡有,有錢付現金,沒錢掃微信,實在沒有了,給家人、朋友發給微信,發個紅包就可解決,但這是正常的城市生活。在山區,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拿上錢也買不來東西,肚子餓了怎麼辦?遇到大雨了怎麼辦?所以,出遠門——到旅遊地,到經濟不發達的地方,到山區,揹包裡最好裝上一些吃的喝的,以備不時之需。看看那些堵在高速公路的人們,恨不得吃土喝泥漿,人為了生存,被逼到那一步,就顏面尊嚴無存。

“晴帶雨傘,飽帶乾糧”是告訴大家不打無準備之仗,不要在肚子飽脹的時候忘記還有飢餓的時候,不要再萬里無雲的時候就忘記了“暴風驟雨”突然而至的時候,不要怕麻煩,怕累贅,關鍵時候起大作用!

所以,家有存糧,心中不慌。

故此,忘戰必危,也是這個道理。


見腫消世界


請點擊關注【鄉村關中】, 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精彩。

農村老俗話是我們的先輩們千百年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這些俗語世代指導著後輩們遵循生活規律,尊重生活常理,從而避免走彎路,教育和啟發後輩們不斷學習,從實踐中總結規律,然後應用於實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從實踐中,又回到實踐中去”。無數的老俗語指導著我們的生產生活和做人做事,如同真理一樣給予我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心和力量。那麼,題主所說的第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應該如何延展並吸收其精華,拿來我用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生活實踐,與大家分享生活所悟。

第一,晴帶雨傘,飽帶乾糧的本意理解。

這句話的本意是指,天晴時 ,我們要出門遠行,就必須帶上雨傘,還要帶上其他衣服和生活用品,才能方便自己使用,也就會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並不是說天下雨時才帶傘;而“飽帶乾糧”的意思同理,就是我們出門遠行,或者田間幹活時,即使肚子不餓,也要帶上乾糧,以備肚子餓時,有食品可以充飢,也才能不耽擱事情。其本意還是要我們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工作,要做好防預準備,才能更好的方便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第二,其實這也是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具體細化。

我們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工作方面,還是生活方面,我們隨時都要具有防患於未然的意識,不能因為我們今天的工作很安穩,生活很美好,我們就夜郎自大,就無視一切,懷抱這種態度生活的人們,遲早有一天就會彈盡糧絕,露宿街頭。因此,我們在安穩時,要更加努力,懷有居安思然的思想意識,行事前要做好周全的準備,預備各種不測,才能更加久穩的生活,也才能遇到困難時一一破解,而不至於出手無策。

第三,物質生活充足依然要具備這樣的思想。

雖然,現在物質生活高度發達,下雨天我們可以立即購買雨傘,肚子餓了立即進飯店填飽肚子,我們不能立足這句話本意理解這句話,而必須具有擴散思維,延展這句話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看到,這句話的啟發意義仍然意味深長,我們不能因為現在物質生活充足了,就把傳統摒棄。要知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一蟻之穴而潰千里之堤。沒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識,沒有做好各方面防備而匆忙出戰,必將功虧一簣。所以,我們不管幹什麼,都要具有萬全之策的意識,都要把問題的各方面考慮周全,這才能為事情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因此,我們平時生活中,在物質生活滿足後,依然要考慮明天怎麼樣,後天怎麼樣,未來怎麼樣,只有這樣的長遠思想和生活方式,我們的幸福生活才能更加持久,也才能更加美好;如果我們總是丟三落四,連最基本的生活預防防判都做不好,那以後如何生活呢?這句老俗語延展出來的思想意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從中吸取教訓,也值得我們每一個從中有所感悟!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何高見,歡迎留言分享。


鄉村關中


窮家富路,我的回答,怎麼樣?小編滿意嗎?


貽生


重要。天有不測風雲。


手機用戶5994689473


抱歉!問題己回答一次,不能重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