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月三不能回孃家?

dodo0328


三月三有兩種風俗:

  1,我們這邊說的呢是,三月三回孃家,死了丈夫塌了天。就是你不能回孃家,否則對你老公不好。

  2,三月三,好日子,家家戶戶接閨女”,碭山風俗。

  其實,有關“三月三”的民俗民風,全國各地都有記載。象“曲水流觴”、“祭祀宴飲”、“蘭湯沐浴”等都是它的內容。但“接閨女回孃家”,恐怕只是淮北一帶盛行,碭山猶甚。

  中國的農曆,一三五七九為單月,月份與日數重疊,為節。如一月初一,春節;三月初三,重三節(也有叫桃花節、潑水節的);五月初五,端午節;七月初七,鵲橋節(也有叫巧節、情人節的);九月初九,重陽節。

  至於三月初三閨女回孃家的來歷,在我們當地有兩種傳說:一說三月初三是“惡日”,應避之。據《宋書·禮志》中記載:“平原人徐肇,於三月初得三胞胎女嬰,至三月三日,俱亡。一村人引以為怪,從此,每逢此日,都相攜去水邊涮洗”或外出以避邪氣。另一種說法是:天宮中的王母娘娘,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去蟠桃園內賞花,七個閨女也都出閣隨從。早先本仙女思凡,偷偷飄落人間與董郎相配,就是在三月初三,被王母擊鼓招回天宮的。(所以,一過三月三,再下雨就有雷聲了)。如此遙遠的路程,都阻擋不住閨女回孃家,何況人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