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隔離寶寶還未滿月……記者探訪西安隔離留觀定點醫院

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在10天左右,最長約14天,為安全起見,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接觸的人群都需要隔離,進行醫學觀察。西安城北醫院是未央區的一個隔離留觀定點醫院,目前共開設了2個留觀病區,安排了9名醫護人員進行24小時觀察與服務。1月29日,西安晚報記者走進城北醫院,探訪隔離觀察情況,並和在留觀病區與被觀察者同吃同住的醫生趙龍飛進行了電話連線。

要能收得進來還要住得住

最小隔離寶寶還未滿月……記者探訪西安隔離留觀定點醫院

進入城北醫院,整個院區十分安靜。醫院急診科護士長盧綵鳳說,疫情出現後,醫院就把所有患者撤出,將醫院完全作為隔離留觀定點醫院。現在醫院留觀病區裡進行醫學觀察的,基本都是與疫情原發地有關或是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接觸的。

病區裡的護士每天要對被隔離者進行體溫監測、血壓檢查等,一旦發現有異常,就立即報告給醫生,進行相應的處置和救治。"所有的醫護人員24小時與被隔離者同吃同住,嚴格執行監測和服務工作。"盧綵鳳說。

疫情本已讓人緊張,現又被隔離在陌生的地方,被隔離者內心難免不安,安撫情緒就成了醫護人員最大的困難。"要能收得進來還要住得住。"盧綵鳳說,隔離人群年齡不等,除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孩子,所有人都是單間隔離。隔離房間電視、桌椅等設施齊全,洗髮水、護膚品等個人用品也一應俱全,因為隔離病房不能配有空調,擔心溫度不夠,醫護人員還給房間內配備了電暖氣。

為了讓被隔離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溫馨,能冷靜平和地接受觀察。在留觀病區,醫護人員在為隔離者發放每日三餐的基礎上,還會盡可能滿足每一個人的生活所需。

小歡歡(化名)是隔離人群中年齡最小的孩子,至今還未滿月。考慮到歡歡媽媽產後需要營養,城北醫院更是給她做起了"月子餐",每日加餐將牛奶,雞蛋、魚湯等送進房間。歡歡媽媽笑稱,自己是住進了"月子中心"。

和小歡歡一樣,其他尚在哺乳期的寶媽媽及小寶寶,醫院也採購了奶粉、奶瓶、吸奶器等,還邀請婦產科護士指導母乳餵養及嬰兒護理。有時遇到哭鬧的小寶寶,醫護人員就買些零食、小玩具細心安撫。擔心老年人排便不暢,醫護人員便把每日所需的水果送去房間。"這樣他們也會焦慮,我們很理解,就安排了心理科醫生每天到病區進行心理輔導,瞭解他們的想法、疏導他們的情緒。"盧綵鳳說。

小年輕們當起了"臨時保姆"

最小隔離寶寶還未滿月……記者探訪西安隔離留觀定點醫院

留觀病區裡的醫生和護士基本都是"小年輕",剛踏上工作崗位,也沒有孩子,但是在疫情面前,那些平日也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輕人卻肩扛責任與擔當,成為"臨時保姆",照顧起了被隔離的孩子。

1991年出生的趙龍飛是其中一個留觀病區醫生,正月初一早上還在睡夢中的他接到醫院電話。來到醫院聽說要進病區,趙龍飛想都沒想,拿起牙刷和牙杯就說自己準備好了。"衣服也沒拿,其他物品都是後來由其他同事送進來的。"趙龍飛說,當時自己什麼也沒想,就覺得應該馬上進去工作。

趙龍飛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將被隔離者的體溫進行彙總,實時監測他們的身體狀況,對體溫異常的被隔離者進行會診。從進留觀病區到現在,趙龍飛已經5天沒有出來了,問他最辛苦的是什麼?他卻說不辛苦,經過幾天的相處,被隔離者都能理解他們的工作,只是一些老年人老想出去溜彎,每天都要問好多次"我什麼時候能出去"。這時候趙龍飛就哄著老人,和老人聊天。"有時候小孩子也會哭鬧一點,我就逗逗他們,小孩子也挺好玩的。"

最小隔離寶寶還未滿月……記者探訪西安隔離留觀定點醫院

記者去留觀病區隔著窗戶與趙飛龍和其他醫護人員打了招呼,看到醫院同事和記者過來,他們在一張白紙上寫下"我們很好,請大家放心",還畫著一個笑臉,貼在窗戶的玻璃上。在外的醫院同事們不停地鼓勵他們,讓他們休息好,照顧好自己。臨走時,其中一位護士隔著窗戶喊:"你們在外要做好防護,不用擔心,我們可以的。"

"防護服都是一次性的,為了不浪費,他們沒什麼事基本不脫防護服,僅有的一點休息時間也是和衣而睡。"說話間,盧綵鳳的嘴唇微微顫抖,淚水順著臉頰滴落在口罩上。她說,留觀病區的醫護人員太辛苦了,醫院現在共有239人寫了請戰書想要進去替換他們,醫院也安排了備班梯隊,準備擇期將第一批醫護人員換下來。因為只有保證醫護人員有充足的精力,才能更好地照顧被隔離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