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春節為啥都往農村跑?兒子在城裡有房,父母為啥不往城裡過年?

鐵道老兵


我倒希望來我家過年,來嗎?我們臘月二十九才放假回去,自己小家要打掃,回去還要打打掃,頂多吃得二頓飯,如果來我這裡過年,我得省多少事?城裡媳婦過年回去有少部分是當苦力的吧!誰願意回去?


zmy247036873


多年前,我們就做父親的工作(母親是願意的)。希望父母去深圳弟弟家過年。

弟弟一家在深圳多年,想接父母來深圳,利用假期帶他們到處玩一玩。盡一盡孝心。最主要的是深圳的天氣晴好,不冷。

但我父親就是不肯,說家裡供著祖宗,過年燒香離不開人。說過年都是四散的兒女向父母靠攏,沒有父母投奔兒女去的……

想來父親有他固執的道理。

但在12年的春節,父親還是被我說動了——

我說他一輩子都呆在鄉里,趁腿腳還靈便走的動,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以後老了走不動就沒有機會了………

那一年父母被弟弟帶著遊玩了很多地方。父親卻說:沒看到一丘田,沒看到一座山,吃的都是從哪兒來的[呲牙],認為還是鄉里睡的踏實。

如今父母都80多歲了,雖然不再反對兒女接他們進城過年,但看他們的表情,還是喜歡呆在鄉里的老窩。只因老了,再也沒有年輕時的那份固執。這種向兒女妥協的轉變,讓人心酸。

父母還能活多久呢?為了讓父母年關過的安逸,當兒女的只有放棄城裡舒適的家,奔赴鄉里陪伴父母[祈禱]。


一葉草73


回農村才覺得的那是自己心靈的家,有的人是沒法回,族裡有個哥很遠那種,老的沒了家裡房屋常年沒人管理,屬於房倒屋塌沒法回,前幾年過年回家住到老丈人家,初二回家祭祖,家裡長輩留下吃頓午飯,然後返程回回工作地,這幾年也不見回家祭祖,也許故意躲開大家吧,大家心裡都有難處。但他孩子也大了,等他老了也想更自己父母埋在一起吧。回家見見夥伴父老鄉親,親朋好友,給先人燒個紙這個年也算過了,有些人是沒法,就像我一樣,常年無休,過年就安排4天假,提前和同事都商量好不回家多擔待點,我們回家多修天,同事也同意畢竟大家都輪替回家過年,但是領導是當地人不懂人事,堅決不同意,我大姑去年都說我爸爸好幾年沒見過我,就是4天假我也沒時間去看望我大姑,除夕回家,初一不能走親戚,初二祭完先祖然後給姥爺姥姥上墳,初三上午接待小舅子中午就回來上班。沒法啊 正式工不會把勞務工當人,春節連吃飯的地方都沒有,當地正式工到班說句話就回家打牌去了,我們真是一邊幹活一邊流淚。然後給別人裝作不就是一個春節嗎 像中秋一樣平常一天。連家裡電話不敢接,朋友圈都不敢看,那鞭炮聲就像刀子一樣扎一樣,真是歲數越大活得越窩囊,


小米手機好垃圾


農民不去農村去哪裡,農村是自己的老家,農村是自己的老窩,生我養我的地方,城裡我們只是暫住,相當於休閒玩兩天,長期根本不行,主要是適應不了,老家有我們熟悉的鄰居,還有很多至親,更多的親朋好友,所以過年回家就是理所當然了。

不是都往農村跑,城裡的一個也沒有去農村的,他們去幹嗎,回家的都是農民,農村好啊!可以燒地鍋,可以喝玉米粥,城裡能燒地鍋嗎?不能,城裡有熟悉的左鄰右舍嗎?沒有,所以還是農村方便。

孩子在城裡老人春節也不會和他們在一起,關鍵還要走親戚,很多老親戚,姑奶奶、舅爺、這可都是爸爸的至親啊,還有自己的舅舅、姑姑家,在城裡怎麼串門,很多人在城裡呆的時間長了,隨便回家看看老鄰居,老街坊,老人還是很有感情的,他們割捨不了親情。

即使城裡生活條件好,父母也不會留下來,他們有很多事情需要做,老待在城裡很多親戚不就斷了嗎?大家說對嗎?所以即使不常回家,逢年過節必須回家看看,大家對過年還是特別在意的,很多人說平時不去走親戚,春節再不去,不就完了嗎?大家說對嗎?

過年回農村是因為那是自己的老家,所有人都有戀家情結,畢竟那是自己的出生的地方,更是自己成長的地方,回家就是對故土的留戀更是對家鄉的回味,我愛我家,所以我要回家。


大海傳媒


過春節為啥都往農村跑?道理很簡單,就是農村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這個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根源,就是仍然居住在農村老家的父母,父母用粗糙的雙手,製造著濃濃的年味,召喚著子女們的歸來!

人們常說:“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那些在城裡買了房,平時在城裡工作生活的,大部分人的父母輩都是實打實的農村人。我的兒女也在農村生活到十幾歲,我們一家才搬到鎮上居住。當時我的父母都在農村老家居住,他們根本不可能捨棄居住了一輩子的茅草房。鎮上距離我鄉下的家並不遠,只有六七公里。但到了春節,由於父母居住在老家,我們必然拖兒帶女回家吃年飯,年初一到鄉親們家中拜大年。如今我自己也步入老年,子女們到了春節,就會早早安排買好車票,回到我們身邊過年,這裡面沒有其它因素,關鍵因素就是父母的向心力凝聚力,把孩子們召喚回到自己的身旁。可以這樣說,如果農村的父母不在了,子女們還會不遠千里,不顧旅途勞頓趕回家過春節嗎?可以說答案十有八九是否定的。

這裡不要懷疑子女們的一片孝心,不信你們問問那些趕回農村老家過春節的年輕人,是不是都是奔著父母親回去的。這個答案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肯定的。

正是因為有父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那些在城裡居住、工作生活的年輕人,才會在春節前義無反顧地返回有著濃濃年味的老家。因為,那裡有兩鬢染霜的慈祥的父母在盼望著兒女的歸來,那裡有濃得化不開的親情和年味在等著他們的歸來。


老牛愛遛彎


過春節為啥都往農村跑?兒子在城裡有房,父母為啥不往城裡過年?

今天已經臘月二十五了,是農村老家的年集,本來打算今天就回老家的,可是兒子這幾天感冒了,一直沒有好,沒辦法,只能晚回去幾天。

每年春節前一過了小年臘月二十三,心裡就有些坐不住了,想著把手頭上的事忙完就回老家準備過年。

雖然最近幾年年味越來越淡,但是在農村還能夠感受到過年的氣氛,在城裡除了看到路兩邊掛的燈籠上寫著春節快樂外,年味其實已經很淡了。

在城裡過春節有點像國慶節七天假一樣,除了在家休息就是出門去商場公園逛一逛,要麼就是出去旅遊。出門兒轉了一圈,然後回到鋼筋水泥構造的樓房裡,樓上樓下有不熟悉,左鄰右舍可能回老家了,反而比往日還多了幾分冷清。

好不容易過個年,在家裡悶上幾天有什麼意思?還不如回老家痛痛快快的逛逛玩玩。回了老家到處都是親戚,小時候的小夥伴,回老家還能放鞭炮放煙花。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個團圓飯,守夜到12點然後放鞭炮,初一出門給大家拜拜年,一年不見了,坐下聊聊天。

初二就開始走親戚回孃家,然後還要招待親朋好友,在老家待幾天,天天都不閒著,雖然也是有點累,但是感覺這個年過的很有年味。

趁著過年假期比較長,帶孩子回老家和老人多親近親近,和孩子多出去走走,告訴他這是爸爸小時候待的地方,去農村地裡轉轉,告訴孩子這是麥苗不是韭菜,總之回農村老家過年,到處充滿了回憶。

如果讓我選擇,我肯定是願意回農村老家過年,因為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一輩子都不能忘卻的老家。


農村養殖新鮮事


出身農村的人,父母親以習慣了既安靜又見面後互相打招呼,熱情洋溢的街坊鄰居的農村生活。也習慣了天天到田間轉悠或勞作的田園生活。說實話老年人,他們不習慣城裡上樓下樓,更不願意整天窩在家裡。也不樂意思整天聽到城裡轟鳴的車輛聲。也不習慣城裡對門鄰居,見面不吱聲生活習慣。

因此歲數大的老年人,大部分還在農村老家生活。你想想又在外鄉忙活了一年的遊子們。趁著過年放假的機會。有誰不願意和家鄉的父母親,親戚朋友們,左鄰右舍們聚一聚呢?

要說父母親為何不到城裡過年。前面已經說了不習慣城裡生活。主要原因是,父母親歲數大了。怕坐車來回勞途奔波受不了。所以孩子們回農村老家過年,是最好的選擇。


隨心所欲56417719350


城市裡太冷清,門對門的都不認識,不走動,鞭炮也不讓放,放了年假都關門了,還沒平時熱鬧,鞭炮也不讓放,沒有農村的有節日的氣氛,農村也熱鬧些,回家後童心都被喚醒了,到處串門,放鞭炮,年味雖然沒有小時候那麼濃,但也比城市強百倍,這麼多年了,每年過年必回農村老家。


何乎邏輯


過春節當然應該往農村跑,因為農村是你的根,是你的老家,過年就要回老家,城裡再好也不是你的老家。臨近春節的時候,大家相互寒暄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年春節回不回老家?沒有人問今年春節去不去城裡?假如過春節的時候,有人從老家往外跑,那讓人會感覺很奇怪。千百年來,過春節回老家早已經成了我們的習俗,不管離家多遠,不管工作有多忙,到了過春節的時候,都要放下手頭的工作,風塵僕僕千里迢迢的從外面趕回老家。



回老家除了跟父母家人團聚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祭祖。大年三十祭祖,差不多也是各地的傳統習俗。臘月二十九要掛宗譜擺供品,除夕這天大清早起來,要早早的撈聖飯,聖飯上要插上棗子、筷子和松枝,請祖宗們回家過年。傍晚時分,男人們要去上墳,去給祖宗們上香磕頭,請先人們早點兒回家過年。只要家裡有兒子的,大年三十這天必須要去上墳。如果住在城裡不回老家,怎麼去給祖宗們上墳?怎麼請祖宗們回家過年?


即使兒子在城裡有房子,甭管外面的條件有多好,房子有多大,父母也不能跟兒子住在城裡不回家過年,而是要讓兒子媳婦跟父母一起,都回到農村的老家過年。祭祖是我們一輩又一輩留下來的傳統,用我們農村人的土話說,如果活著的人留在城裡過年,那麼已故的先人們就會找不到家門,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回到農村老家。

今天晚上跟一個剛從北京回來的朋友在一起吃飯,他已經跟隨兒子在北京住了好幾年了,在北京居住的唯一任務,就是幫助兒子帶孩子。兒子在北京已經買了房子,老兩口常年跟著兒子在北京生活,但是每年春節的時候,等兒子媳婦放了假以後,必須要領著全家人一起回到農村的老家。今年也是如此,前天剛回來,今天幾個朋友為他接風。朋友說,北京再好,咱也不能不管老祖宗們啊。



靈子


問這個問題的人肯定不是農村人,不要把農村想的有多麼的有錢,我是一個農村人,在我們村裡,能在城裡買房的人寥寥無幾,那麼,這些中老年人回家不在農村過年,在哪過?

的確,有些家庭的日子過得很好,兒子也在城裡買了房,但有幾個是全款買房的,兒子住在城裡壓力也很大,還要還房貸,車貸,做父母的肯定不願意給孩子們添負擔。



我兄弟就是在城裡買的房,但是身負40萬的貸款,還不算平時的日常花費,掙的錢都給銀行還款了,當然現在的情況也有所好轉,一心一意還房貸,努力掙錢吧!

能一家老小都在外面生活的農村人的確很少,我對門就是一例,一年到頭不回家,過年了給家裡貼上對聯又走了,他們自然是不回家裡過年的,畢竟他們的生活條件很好,回來的時候也是看看自己的家裡東西有沒有破損的,用行動告訴村裡的人,這家有主人,不是廢棄的房子。其中更重要的一點是,當他們老了,去世以後,也想魂歸故里,一是城裡的墓地也很貴,另一方面祖祖輩輩都在這裡,這裡是他們的根。



如果說年輕人不回家過年還可以理解,但是這些當父母的,甚至當爺爺奶奶的,這些人基本上都在農村長大,對農村的感情特別的深,走到哪裡都認為自己是農村人,也很難融進城市,也許平時可以住在城裡和兒女們在一起,但到了過年一定要回家過年,對他們來說,城裡再好都沒有農村好。

別說父母要回家過年,我小時候爺爺奶奶是住在窯洞裡的,他們認為窯洞就是一個寶,即使後來我們蓋了房子,他們也不願意搬進去,毫不誇張的說,爺爺奶奶住在窯洞裡即使睡著也會偷笑,這也許就是感情吧!



當然,對於我來說,農村的感情相比父母要弱得多,父母在哪裡,哪裡就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