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的農村人情味越來越淡了,為什麼?

豫南小平


大家好,我是小虎,針對這個問題我比較有發言權,因為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村90後,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我個人認為農村人情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傳統禮俗的丟失,我依稀記得在我小時候家裡各種親戚朋友都會來幫忙,平常誰家有事走動的也多,但是現在因為很多傳統習俗都慢慢遺棄了,各種人情世故和習俗能簡便就簡便了,對老人的尊敬和走動也漸漸省略了,而各類親戚的關係主要是靠老一輩在維持,隨著走動越來越少,漸漸的關係也就遠了。

第二點: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民們面臨的經濟需求越來越高了,比如孩子上學,家裡開銷,孩子結婚等都需要金錢的支持,農民們掙不到錢,那還會有時間用來走動親戚關係,基本上一年四級都在外打工掙錢了,好不容易回家一次,也是陪陪老婆孩子,忙忙農田裡的事情,所以隨著聯繫的越來越少,關係也就越來越遠了,人情味也就越來越淡了。

第三點:利益的區分,現在的農村遠遠不像以前一樣信息封閉了,隨著信息的流通,很多的農村人變得開始現實攀比了,都生成了一種思想,有錢親戚的多走動,沒錢的親戚少走動,但是有錢的親戚又看不上沒錢的親戚,久而久之關係也就遠了,人情味也就淡了,都是充斥這各種利益關係。

總結:以上三點就是我個人的簡單看解,如有的看法,歡迎下方留言大家一起詳細探討。


小虎走鄉村


只能說這句話說中了“一部分”,其實縱觀現代社會,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所謂的“人情味”都變淡了,人們總是回想起“兒時”的種種景象,逢年過節有很多民俗活動,鄰里親朋常常走動,所謂“一家有難八方支援”,在傳統的人情社會中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是個“人情”的一個分子,而且“人情味”也常常作為判定一個人人品或某個家庭家風的重要標準。

以前村廟和祠堂是人們議事的場所,村頭街角的大樹下是老人們“講古”和孩子玩耍的好地方,交通的閉塞,生活圈子的相對固定狹窄,都使人們更看重與珍視身邊實在的人際交往和人情關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即使在鄉村,風俗民情也在發生改變,有些是因為城鎮化的進程,比如從原來的通達小院變成了樓房,有的地方拆遷搬家,老的生活方式和交友網絡都不見了,以至於人們一時間很難適應。除去類似的客觀因素,還有就是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相應得改變,市場經濟與商品意識使人們比以往更注重時間效率與生存資本,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都出外工作,他們與鄉土的聯繫更加疏離了,加上互聯網的普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深入,也使不少“傳統”在慢慢消亡。

所以人們總說“人情味淡了”,其實是對“往日時光”的一種追憶,也是對現實中種種快節奏和“現代化”的不滿與反思。其實很多“傳統”也都是在社會發展中被“發明”出來的,人們往往喜歡將其打上某種“標籤”。在如今“人情味”並沒有消亡,只是其載體與語境發生了變化。用心體會,豁達生活。


Word隔壁王同學


農村人情味越來越淡,這點是不容爭議的事實,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是深有體會的,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生活壓力大,農村生活和城市差距越來越小,農民觀念發生了轉變,整天為生活而奔波,人情方面就看的不是那麼重了,人情味就變淡了。

二,傳統文化逐漸丟失,以前農村每到廟會,集會,農村人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一起看戲,逛廟會,都增加了人與人之間感情,現在越來越少了,也沒人去了。

三,常年在外,見面機會越來越少,對農村年青人來說,常年在外工作,只有過年才相聚,過完年又各奔東西,很少見面,這些人即使同一個村一年也見了幾次面,哪裡有什麼情感。

四,攀比之心,越來越強烈,以前農村思想比較單純,人與人之間都是坦誠相待,現在人們攀比心越來越強,左右鄰居都是用錢來衡量彼此之間的感情,窮人和富人沒話可說,這就是現實。


鄂北農村


不是吧!在農村的人情味沒有變淡吧!我是農村的,這樣的事情天天看到!沒有你們所說的那些事吧!

為什麼他們說隔壁村的人遇到了都認識,而在城市裡門對門的人都不認識!在農村,看不到城市的喧囂和工作壓力!這些在農村都得到緩解和釋放!(農村的發展本來就比城市發展要慢,競爭也沒有那麼激烈,心情也要好很多!)

去年過年下雪路滑,我們去走親戚;在半路,車子避讓行人,輪子掉溝裡去了;就來了好多人看,旁邊就有人出主意怎麼把車拉上來!我們當時不知道怎麼辦?我小叔在外面跑過,有見識!在車上拿了一包,在看的人中一個個去遞煙,說了幾句話(就是請他們幫忙的意思)!看的那些二話不說,一下子來了十幾個人,硬生生的把車從溝裡給弄上來了!事後說給他們錢,都說不要,說是本地方的人都有困難的時候,沒多大點事!我們過意不去,就在附近的小商店裡,一個買了一瓶王老吉。再遞了一次煙!謝過了才離開!

我們在家裡不管是紅白事,村裡鄰居都會過來幫忙,不要工錢,管飯管煙的那種!在城市裡誰會給你去幫忙,更別說是沒有錢的那種!

在農村,你去別人家去串個門,搬凳子,倒茶這些都是非常平常的事!去城市,有幾個天天去串門,再說回來,就是去看到家裡拖的乾乾淨淨,進門還要換鞋,也不好意思進了!

可能個別人會感覺人情淡了,不是!農村人也有思想,也想有發展,想和時代接軌,農村人也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奮鬥!





常德農村小趙


不可否認,現在農村的人情味卻實是比以前淡了。給我的感覺,這也就是從9o年代逐漸開始,且越來越明顯了。我感覺這幾方面比較明顯:

1,幫工的基本沒有了。我記得小時候農村蓋房子,不論是誰家只要你蓋,連召呼都不用打,到時候就有許多人去幫工,富一點的家管一頓飯,窮一點的家到了中午,幫工的人們都會主動離開。我在十幾歲就幫鄰居建牆了,這種無償幫工持到我退伍後,大約是九十年代就越來越少了。現在農村各家有活,也沒人找幫工了,都是直接找工夫隊,幹活給工錢。

2,朋友多了,親戚少了。在以前農村某家有借找丶為難著窄的首先要找的都是親戚,現在以變成找朋友幫忙了。親戚關係是建立在直系血緣關糸的親屬上,一些遠親和老親以淡出了人們視野。但富有的家庭親戚關係的建立以超出原有親屬關係的範圍,為關係需要與自己親屬有親屬關係次生親屬建立了親友關糸,時常走動。朋友是建立有平等互幫的基礎上的,無論貧富都有明友,只是富人要比窮人明顯的多。正所謂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現在應改為富在鄉間多賓朋了。

3,也是最要的一點,人與人之間處事的‘常面’不見了。什麼是常面?我們應該理解為一種為人處事的涵養,通俗一點就為人處事講情面。比如我們常說某人辦事不講情面,就是說那人辦不講人情。隨著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金錢至上,一些傳統觀念發生了顛覆。人與人之間相處更加直接,更加實際,缺少了包溶,突出了個人利益。也就經常會聽人埋怨,‘就因為這一點不好,平時的一百個好都沒了,這人怎麼這麼不好交',′說某人處事翻臉比翻書都快’等等。

以上3點是筆者對農村人情變淡的切實感覺和體會,不知深刻與否。


河北科技報市場信息員


我覺得沒有像想象的那麼淡,而是更現實一些。過去,大家在一個生產隊勞動。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幫忙去,沒說的。土地承包了,壟挨壟,地頭碰地頭。誰幹不過來,幫一天工,小意思。等我有事了,大家也都來了。小酒一喝,鄰里挺和氣。過去工種單一,互相能幫上忙。現在不同了,有的人家地多,靠種地過日子,有的人家地少,靠打工過日子,有的農戶乾脆不種地,進城打工去了。幫工說白了,也是換工。大家想一想,這工沒法幫。用工付錢,誰也不欠誰的。面上看,好像人與人疏遠了。不過,紅白喜事,全村人還是都到場的,蓋房砌牆之類大活,大家還是抽時間幫幾個工。農民幾代人生活的地方,俗話說得好,人不親,土還親呢。


詩卒


  今時不同往日,農民徹底告別了吃糠咽菜那種難兄難弟的日子,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為什麼說人情味卻越來越淡了,似乎和我們印象中農村淳樸的形象已經不沾邊了。就拿我這次去西南大山深處旅行的切身體驗來說,大部分村民看到遠方來客也沒了熱乎勁,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一,村子內部間與周邊村民間交流少了。

記得得兒時家裡種水稻,收割的季節親近的村民就會互相協助去收割,完了之後稻田要放水,抽水機從河裡抽上來,今天我家的田地要放水,明天到你家,那麼你家會過來協助我插秧,酬勞是豐盛的中餐和晚餐,大家歡歡喜喜共聚一桌拉家常。同時大家自己家田地都有人耕種,田地間幹活,這邊山頭吹牛能吹到那邊山頭,漢子們幹一陣活,就去旁邊的鄰居抽之煙話家常。今時今日是再也看不到這種景象了,大部分村民自家的田地都在荒蕪,或者由他人承包了,田地間同期都沒幾個人幹活。何來溝通呢?

  二、為了賺錢現在農村人聚少離多。那時農民除了在家種田種菜,圈養些牲口補助家用,農閒時刻比較多,閒暇時間就互相串門,一起打打牌,吹吹牛,眼看這到了飯點了,留下來吃個飯吧。這樣大家交情會越來越深。而隨著新時代經濟社會的到來,人們都忙於賺錢,在農村賺錢機會並不多,這樣便多數都出去務工了,那麼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偶爾回一次老家,隔壁門也不去串了,大家經歷不一樣,也沒有共同的話題可聊,濃厚的交情便慢慢淡化。

  三、新時代的到來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隔閡。近些年來,得益於政策的扶持、經濟的騰飛,村子裡出現了少數有膽識敢拼敢幹的人,這些人在時代的浪潮中賺了個盆滿缽滿。但是還有很大部分村民因為各種原因基本停留在原樣,雖然也能解決溫飽,但根本談不上富有,俗話說“人以群分”,富人整天高談闊論,窮人在說:唉,稻穀又起病蟲害了。而且,這種代溝目前看是越拉越大,還談什麼感情呢。這時候少數窮人會在背後中傷富人,看,那人在外面肯定幹什麼投機倒把,為非作歹的事情了,不然怎麼會發橫財。這正是:窮人不問富人事,富人不登窮人門。

  四、不借錢,不想欠人情。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繃緊著神經過日子,本身就有料理不完的事情,就更沒有閒情沒有精力也不太願意去維繫那些所謂的人情了。那個年代,家裡子女上學結婚,長輩生病,生意資金等特殊情況情況需要用到錢時,都是向親戚和鄰居借錢,一來二往這就是人情,雖然說借錢大家都比較忌諱,但從某種程度上確實能維繫大家的感情聯絡。而今天呢,基本上都是貸款,甚至高利貸。原因第一是可能人家不願借,其次主要的還是不想揹負人情債。這樣下去,即使有困難也不願意相互幫助與往來,關係能不淡嗎?

  

  五、重利輕義,攀比盛行。這些年來,社會已經是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城市都攀比成風別說農村了,在農村,這種現實表達出來可是毫無遮掩,赤裸裸的,這種攀比風讓和諧的農村甚至充滿戾氣。現在年輕人沒事打個電話回去試試,人就會跟你嘮叨哪家買了新車,找到一份好工作,又建了或者買了新房,誰家裡又生了個兒子。除了羨慕之外,我更是看出來仇視的味道。

六、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在數碼產品氾濫的今天,農村也和城市一樣,我們更沉溺於自己的小天地,每天就是玩手機,玩電腦,通過這些渠道來了解時局,經濟等等信息,網絡上應有盡有。我們沉醉其中樂此不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沉迷網絡的時候,現實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會越來越少。比如我在回覆這處問題的時候,一篇文章又耗費了一個小時,這期間本來我可以和朋友吹吹牛的。😄

綜上所述,人情寡淡似乎已經很難逆轉,曾經熱鬧和諧的鄉村也回不去了。不知道你是否認同,或者還有其它看法沒?





極道漁海


看到問題忍不住回答了,因為我就是農村人,頗有感觸。

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吃飯上就和現在不一樣

現在吃飯都是各種在自己家裡吃飯,小時候,吃飯都不在屋裡,都是端著碗去衚衕吃飯,特別是夏天的時候,一是因為衚衕口有風,比較涼快,最主要的是熱鬧,因為鄰居們都聚在一塊說說笑笑。或者在院子裡吃飯,院子裡有樹蔭,比較涼快,鄰居也會串門去。

晚上還會出去串門

小時候有的人家裡沒有電視,特別是年齡稍微大一點的人,不捨得買電視,晚上就串門到別人家裡看電視,或者去別人家裡打麻將,總之串門的比較多。

現在之所以覺得人情味越來越淡,是因為鄰里之間走動的少了,基本上都是關上門過日子,吃飯在家裡,看電視在家裡,有空調,夏天也不熱,外邊熱的難以忍受。

下面這張圖比較有意思,在冬天,農村人比較喜歡在外邊烤火,一是為了取暖,二是比較熱鬧,我小時候記得一烤火就到晚上十點多。


朱傳標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農村很熟悉。我的印象中,農民確實如有的文人學者說的,純樸善良、熱情好客,哪家有事只需要向村民們說一聲,村民們就會不計報酬的前去幫忙。

小時候的農村,農民是集體按工分記酬的年代。生產隊的倉庫邊有幾個地窖用來裝紅苕種。地窖呈罈子形,窖口很小,只能容一個人下去,地窖有三四米深。

下午,整個生產隊的男孩都在倉庫的壩子上玩耍,壩子上很熱鬧。放牛娃吳狗兒被壩子上的熱鬧場面吸引,就把牛牽到倉庫。把牛拴在地窖邊一墩石頭上,就加入到這群男孩中,就和這些男孩玩耍打鬧起來了。牛拴在石頭上,沒得草吃也不願意,就繞著石頭轉圈,一不小心後腳踩在地窖口,就掉進地窖裡了,在地窖裡傳來哞哞的叫聲著。

男孩們被牛叫聲吸引,就往地窖那邊看,這才驚奇的發現牛不見了。男孩們跑到地窖口往裡一看,牛掉進地窖裡了,於是就向大人求救。在地裡幹活的村民們聽說牛掉進地窖裡了,就扛起鋤頭跑過來搶救。

那時沒得挖掘機之類的機器,全靠村民們就用鋤頭挖。幸好地窖全是泥巴,挖起來不費勁,到晚上看不見了,就做了一根油筒照著挖,一直挖到凌晨二三點鐘才把牛救出來。忙了這麼久,村民們沒要報酬,就扛起鋤頭回家了,第二天早上,照樣扛起鋤頭下地幹活去了。

現在的農民不再是以前那個純樸善良,熱情助人的村民了,村民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情味越來越淡了。

出現人情味變淡漠的原因:一是受環境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村民們的經濟意識增強,做事要有報酬,無償的勞動是不會做的。譬如說年前從村裡主幹道到我老家門前的泥土公路要鋪成水泥路,其中需要人力參加勞動,這就要沿途受益的村民出義務勞動,沿途受益的村民見不給錢,一個二個的都躲了。我父母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平時很少下地幹活,施工隊找到我父母,我父母只好協助施工隊做一些義務勞動。

二是村民們常年不在家,好多都變陌生了。受打工潮的影響,青壯年村民都外出打工,一年裡,村民難得見上一面,只有過年才回來住幾天,過完年又走了,導致村民們變得陌生,有的不不認識,這些都是導致人情淡漠的原因。


燈下夜話品生活


現在農村人以變,有錢說話,出門要錢,乾點事又錢難請人,因為我在外十幾年了與家裡人,沒有來行和勺通回家過年就七天,回家忙沒有時間與他們談講,有點時間他們打牌我看見打牌有點反敢與他們和不到群,沒有別的愛好,再不去跳舞👯,過年忙那有時間去跳舞💃大部份回家親人傳門累死了,想安靜都難,一會打3板舞玩龍的玩地花鼓送財神總之不安寧,家裡人完全變了一個樣,不為雞不為豬不用才火做飯,孩子大了他們一天總之打牌,想他們為什麼不幹別的用作用事,打呀😊打,老了麼辦?現在不存錢老了睡整邊,我想回家之後辦個老年會所,讓他們自找自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