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媚俗”書法?主要體現是什麼?

書法影響力


書法的媚俗,第一不靠古帖,二是多依自己的鋼筆字用毛筆來寫罷了,因不臨帖,大多數人入筆都錯了。字在外行看耒太美了,在內行人看耒什麼不是。現在常在頭條上秀書法視頻的,除書協主席或參加過國展及蕕獎人員,其他都是媚俗這類。有的媚也不夠,光剩俗了。




雲雪書畫


媚俗,好理解,即有些書家整天琢磨大多數人喜歡什麼,然後他就提供什麼,以最大化獲取名和利。

那麼“媚俗”書法的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書寫內容多是一些貌似高大上,實則不著調的口水詞

最常見的口水詞有:寧靜致遠、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天道酬勤、海納百川、惠風和暢;短文有《心經》、《陋室銘》等等,寫的人多了,掛的人多了,自然俗不可耐。

選擇大眾認知度高,審美門檻低,易學、甜膩的書體

書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流行的主流,滿眼都是王羲之,那怕寫得再好,也會什麼疲勞,更別說一個《蘭亭序》被當做書法聖經,被無數的擁躉視為圭臬,自己練也好,品鑑別人也好,一切以《蘭亭序》是問。

當然,由於大多數人的書法第一課都來自公立學校的統一教材,臨摹楷書的經歷或許就成為對書法的全部認知,這就造成公共審美的趣味雷同,即唯楷書是美,用句俗話說就是“俗”。

技法華而不實,筆觸誇張、用墨黑亮、章法恣意妄為

具體到書寫中的俗,各個方面都有體現。

筆法上,嫻熟流滑;連筆、映帶、飛白等小噱頭滿紙開花;那叫一個漂亮!只可惜這不是中國傳統書法審美的主流價值觀。

結字上最俗不過花哨,亂用各種小技巧;或者刻意把字寫的歪七倒八,重心無著,其實節奏紊亂、行氣支離,等等不一而足。

章法上故弄玄虛的書家也是大有人在,有的垂豎能拖好幾個字的長度;有的斜正、疏密十分誇張、做作,極盡搞怪之能事。

只寫早已臭大街的俗詞;書寫流滑爛熟,千人一面,萬紙雷同;或者玩弄技巧、作態搞怪;只求表面浮華,缺乏審美蘊藉;功利驅使,迎合受眾等等,大致都是媚俗的表現。


聞道深般若


我這是屬於媚呢?還是屬於豔布無骨?



天涯詩仙


金庸先生剛剛去世,在他老人家筆下,少林、武當是武術正宗,天下武功者出自此二門派。在武俠小說中,少林、武當是相互不服氣的,經常要在一起比劃一下,爭爭天下第一。

巧的很,書法中也有兩大書風,一是以王羲之為首的俊秀書風,一是以顏真卿為首的雄強書風。

此二書風各有所長,但也都有各自弱點。歷史上,對此兩種書風當然是以肯定為主,但歷來也不乏非異。



比如,有人認為顏字過於粗陋,如“叉手並腳田舍漢”。

而對王字,也有人認為過於纖瘦、媚俗,缺乏大氣。

尤其對二王一路的傑出代表趙孟頫,認為其字“因熟而俗”。


這種非識,都是因藝術理念不同而產生的。藝術不同於科學,只有原則,沒有標準,見仁見智,但不能因個人喜好而將其他風格一棒子打死。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與豔俗有一拼的,當數“媚俗”了。


”媚俗”可比作外遇“小三”;“豔俗”可喻為風塵女子。

且不論“媚俗”還是“豔俗”,卻都是吸引人的,也最迷惑人的了。

書法審美當中的媚俗,最主要體現就是一個“軟”字。不管寫的字是“肥”還是“瘦”,只要無骨、乍刺、軟綿且飄浮,都可謂“媚俗”書。

與“媚俗”對應的“豔俗”,乍一看,能為之震驚,但只限於遠觀,親近褻玩則俗不可耐。可看作“跑江湖”的藝人,雖然一味迎合眾人,但到底還是有些真功夫。



媚俗最容易使人親近,最使人迷惑。這是高級的媚俗。有人把趙孟頫的字稱為“媚俗”書,那是沒看懂“趙書”,誰人寫的字能媚上七、八百年?誰能惑人無數,耐俗千年?要“媚”到趙孟頫的水準;熟“俗”到趙孟頫的功力,千八百年來,恐還沒有人做到尼!


真正的媚俗,是技術上沒有堅實基礎;學識上沒有深厚修養,從來愛拉架勢唬人的。。。舉個實例:範曾的字就屬典型的“媚俗”範;田英章的字就是“豔俗”樣。



大道至簡,大俗至雅!要把“媚俗”做到了極至,遑不弱於“雄強”之美哉?

[臨池管窺]謝謝閱覽!


臨池管窺



書法,在其基本精神的認識,首先必見於功力。所謂瘦硬通神,是指在書者功力深厚的基礎上,則是有可能見出或者是體現出書法的"神與韻"。所謂“神"正是指書法之中具備的,給人以崇高嚮往的精神體驗。

書法之中所謂的媚俗,是指既缺乏功力,又刻意於表面的所謂"漂亮"。因為缺乏功力而使用筆軟弱無力,又因為在這樣一種軟弱無力之中,嬌柔造作,以刻意的追求所謂"漂亮",就產生出書寫的“字"含有了低級趣味的精神追求。這就是所謂的“媚俗"。如果書寫者自知或不自知的進入這樣一種情趣之間,那麼,他所寫的字,處處都可見媚俗的用筆,在他的用筆點劃之間,要想擺脫都很難。所以中國傳統書法,以∥媚俗/,為最大毛病。認為,寫不好不要緊,只要苦練總會進步。而一旦得了“媚俗"之病,就無可救藥了。(書法自寫)。


乾得堂


媚俗書法,也就是王羲之,趙孟頫,文徵明一類的秀麗甜美行書和所有的唐楷,媚俗書法需要及其紮實的基本功和數十年臨帖的磨練。

所有稱呼這類書法為媚俗書法的人,他們學字時間不長,沒有紮實的寫字能力和堅韌的寫字習慣,他們求新,求怪,求醜,一切都為了掩蓋其不堪的書法技能,他不能把子寫的放平俊秀,就去辱罵方平俊秀字為媚俗





張一民先生


什麼是“媚俗”書法?主要體現是什麼?

凡是沒有認真的學習古人碑貼,又總想走譁眾取寵

的套路去搏人眼球,裝酷耍帥的書法就基本上可以

定義為“媚俗”書法了。👀👀👀

書法如果不向古人學習,不在傳統的碑貼中紮根立足,

就從根本上失去了書法藝術的基礎和根基,就脫離了

正確的軌道。🤔🤔🤔🎆🎆

一切想擺脫古人的法則而自由發展,無非就是想逃離

書法訓練所必須要經歷的常年孤獨的枯燥的默默苦功,

漫長的冷板凳不是一般人能耐得住的,想走近路搞

投機的行為也是一種無奈,可書法這門藝術來不了

半點兒虛偽和謊言,功夫不到,成績難出,你付出的

不是真情,那麼等待你的一定是“媚俗”。😎😎

所以古碑貼是醫治書法“媚俗”的最佳良藥。🎈🎈

附圖作品:北魏【龍門周慧壽造像記】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北魏卷)



素里布衣楊半


先看一下度孃的”媚俗”答案:

迎合於世俗,缺乏自我思想、自我理智,只知隨波逐流,芸芸眾生,出自明代 高啟《媯蜼子歌》:“不詰曲以媚俗,不偃蹇而凌尊。”在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重新出場,頻繁出沒於當代文學批評中卻有其特殊的文化語境。

這個特殊的文化語境是什麼呢?根據需求而生產的市場邏輯有力地影響了文學的創作與批評,文學從眾主義從中找到了經濟學上自明的合法性。

也就是說,迎合於世俗就是“媚俗”!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戲精”與“媚俗”現象,成年人如果能做到合理“媚俗”是一種智慧。

如賈平凹公開申明自己只是寫字而已,根本不是書法。賈平凹太聰明瞭,這麼一說絕對滿足了“書法”論者的固執己見。

殊不知,這種自以為高明的“書法”背後,正真“媚俗”所帶來的狂熱……



呂永亮


書法上所講的“媚俗”,“媚”是個動詞,是以卑賤的態度,刻意討好、曲意迎合的意思;“俗”,不只是長期形成的、大眾認可的,而是專指“趣味不高的,令人討厭的”。

“書”為六藝之一,它以漢字為載體,是對文字內容的深刻理解加上個人綜合素養、精神狀態的自我表達,具有先天性的表情達意功能和書寫審美意識,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之一。

喜歡書法,懂得書法,珍惜書法,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做的。

書法在傳統上,更多強調的是書寫者個人的性格品質、目的心態、學問修養乃至情緒的自然流露。

書法整體上所展現出來的,是筆墨背後所潛藏的文化,如“師法造化”、“陰陽平衡”、“順其自然”、“字外求字”等傳統文化意識,而不僅僅是西方概念的“藝術”和“審美”。

而當今的一些“書法家”,打著藝術的旗子,把書法徹底“美術化”了。他們認為古人講的“奇趣、險峻”就是要“變形”、“設計”、“造型”,於是書法的取法開始變化,這種對形式感、視覺感的過分強調,其實是完全損害了書法的核心精神,使現代的書法丟掉了格調和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