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01

前不久,因為《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檀棋一角進入大眾視線的新疆女演員熱依扎被曝出一組機場照,然後被刷屏。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素顏,黃色的皮膚,自信的微笑。

可沒想到,一件吊帶把熱依紮帶上了微博熱搜。

“吊帶”事情一出,網友很快分了陣營。

不在少數的人表示小姐姐穿吊帶的照片很漂亮,身材很好。

但更多人還是走進了偏見的泥沼裡,開始對熱依扎進行苛刻地人身攻擊。

“這身材,簡直了......不減肥嗎?”

“肚子太肥了好醜,太辣眼睛了,如果瘦就可以...”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最後,熱依扎還為自己穿了吊帶一事公開在微博道歉。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不僅如此,在這些對她進行人身攻擊的人當中,還有一部分是針對她的穿衣“暴露”的。

“穿成這樣,不知道想被哪個導演睡呢”

“這女演員我不認識,也太不注意穿著了吧,胸都要露出來了...”

“現在的人都這麼開放的嗎?”

翻看熱依扎微博,人家穿衣風格向來如此,一件吊帶而已,有必要說成這樣子嗎?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男生夏天太熱可以光著膀子,女生穿個吊帶就要被這麼惡意抨擊?

果然,骯髒的人心裡想什麼都是骯髒的。

他們把吊帶和勾引劃上等號。

看見女生穿超短裙,就自我意淫。

看見女生穿露背裝,就覺人不純,想入非非。

看見女生紋身,就給人貼“浪女”的標籤。

時代進步的今天,難道都沒有穿衣自由的嗎?

02

一切都是“偏見”惹的禍。

還記得那個被貼標籤“靠胸上位”頻頻上熱搜的柳巖嗎?

可笑的“流言”“偏見”中傷了她太多次了。

早年柳巖關於穿著暴露問題在訪談節目時談道:

“我五年前就這麼穿了,為什麼那個時候沒人拍我、指責我?現在反而是眾矢之的,很不公平。”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一路以來,“借胸上位”“靠出賣身體贏得娛樂圈資源”“賣胸上癮”這些空穴來風、毫無道理的偏見一直伴隨著柳巖的演藝生涯。

以致後來,柳巖戲沒火,卻藉著好身材火了,

公司也強硬要求她維持大眾印象上的“好胸”“靠胸火”的人設。

柳巖說:

“這些年在偏見中被誹謗詆譭,我已經練就了自動過濾負面消極東西的本事了”

但誰又不是嘴上說著不介意,心裡卻偷偷難過的呢?

長得好看點被人說成是不中用的花瓶,

長得胖不配得到真愛,

30歲沒嫁出去的優質剩女,

被形容成一路跌的股票,只會貶值。

你可以不欣賞,但至少保留一些對人的尊重。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偏見有時候,輕則傷其心靈,重則要人命。

之前有個「高校教師罵化妝女生像站街」的視頻。

女大學生上課戴耳機,老師就怒罵:

“你的臉蛋一臉世俗!和站街的差不多!”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不只是國內,偏見也不分國界,只分人的素質。

韓國一個美妝博主裴琳娜,小時候做過腫瘤切除手術,身材發胖。

結果有人對她說:“胖子,看到你辣眼睛。”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更有甚者詛咒她去死。

你不喜歡可以選擇不看,為何要讓人去死?語言暴力一旦形成大風暴,你將毀掉的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就連我朋友小慧,和前男友回家見家長時,無意間聽見他母親這樣評價她:

“她穿個黑色吊帶成何體統,這不是搔首弄姿麼,一看就不正經,配不上你!”

“你選擇和她在一起,不會是因為容易得手吧,兒子?!”

原來,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一直都沒有停下,包括女性對女性。

03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女孩的一生要受到多少的偏見?

其中最高贊回答是:

剛出生就因為長輩的重男輕女受偏見

青春期因為外貌受同齡人偏見

工作時因男女性別受公司偏見 婚嫁年齡大了受父母、社會偏見

就連結婚了,女生不善於做家務也會被指責不賢惠,不是個好妻子、好媽媽...


當我看著這些話語時,感到有些可憐又可悲。

熱愛生活,想要展現獨一無二美麗的女生們,為什麼要為了別人的“偏見”活著?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為什麼她們明明什麼都沒做,卻無端受到這麼多質疑、謾罵的聲音?

金星在節目中說過:

“社會對女生的偏見遠不止是穿著暴露=騷,長得好看=被包養,還有女強人=母老虎。”

“穿吊帶的女生,都很好睡?”


在那些人眼裡,女人就得穿著嚴實,相夫教子,他們不認可的美,就是出格、不要臉。

我一個女性朋友小小,一天和姐妹逛街,穿的很貼身的旗袍短裙,沒想到被姐妹說:

“你穿這樣你男朋友不會生氣啊?我男朋友絕對不允許我穿膝蓋以上的裙子,他說這是愛我的表現。”

小小頓時無語。

“愛難道是你放棄自己所愛,迎合他的審美標準?”

愛情裡,包含了審美碰撞。

一個人好與不好,絕不是一眼看過去就能識別的。

沒有人給“渣男”“渣女”貼上明確的外在“標籤”,

對於那些偏見,不是你得退縮,而是他們得學會尊重。

別讓他人隱形的偏見成為禁錮你的牢籠與枷鎖,

你的人生,應為你自己而活。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