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南京、杭州、武漢、西安的產業結構對比,誰的優勢好?

用戶96616567081


合肥,南京,杭州,武漢與西安恰恰是目前中國當代新產業結構與城市化規劃發展優化調整佈局最突出的幾座城市。

產業結構的城市產業劃分生產資料的第一部類和生產消費資料的第二部類,這樣,城市產業結構兩大部類之間的比例關係和結合狀況在實際經濟生活劃分,即區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城市產業部門對某種生產要素的依賴程度,可城市產業劃分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這樣就明白了,現代產業優化劃重點就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我給定義高科技技術型含金量產業!即以高科技技術研發為導向的服務業將成果有效的轉化成新興產業崛起!誰能搶佔先位拔得頭籌誰勝出!比如光電集成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這幾個城市均已佈局,又幾座城市均擁有中國的頂級學府!所以未來十年五座城市都會有爆發。

相信還需要3~5年幾座城市產業架構完成後會有個勝負:

No.1杭州:起步早,佈局完成,已經爆發!杭州的勝負看阿里。

No.2合肥:五座城市裡唯一國家科學技術中心城市,未來不可限量。歷史包袱小,領導們決心也大政府所在地置在一塊荒無人跡郊野,有點象三十年前深圳!經濟高速發展中。唯一瓶頸是轄區內國字號科學技術學府學院院體制陳舊,不改革或許拖後腿。

No.3武漢:巨無霸城市,坐擁所有的國有資源和中部地理優勢,不可限量!沒記錯的話,武漢芯片2009年就聽說開始建設,不知道為什麼2019年還在建,感覺有點黃鶴樓的風格。

No.4 南京:下一個直轄市,周邊的資源豐富,地位會越來越舉足輕重!歷史包袱比較厚重會有點影響。

No.5西安: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軍工企業厲害!



砂之船


就這幾個城市比較,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合肥是歷史最短的城市,南京、杭州、武漢、西安這都是歷史上非常有地位的城市,可以講是老牌名城,家底厚實,不知道為什麼要把合肥與他們對比。這裡主要討論的是產業結構,我就簡短的說明一下。

首先,合肥目前新興產業發展良好,集成電路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國聲谷產業、量子通信技術產業化等已有所佈局和發展,在這幾個城市中確實不落後。

其次,南京發展中聚焦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生物、人工智能等,提出了打造產業地標的目標,尤其國家級高新區江北新區的發展,未來的發展潛力很大。

再有,杭州的互聯網經濟已經名揚天下,阿里巴巴帶動的數字經濟讓杭州迅速的崛起,成為一座網紅城市。

最後,就是武漢和西安兩座城市,兩座城市產業結構完整,武漢作為華中地區的龍頭,而西安作為西北的龍頭,都有引領地區發展的重任,之所以將兩者放在一起討論是由於兩者是處於中西部,從大的產業結構講,更多的是承接沿海地區的一些產業,同時自身也有高技術科技的發展。但最前端的科技發展並不在這兩個城市。

所以,產業結構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城市有重疊的產業,也有不同之處,我想未來的產業結構不是這一座城市如何發展,幾座城市都具有一定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可能是形成各自的輻射圈,與一些衛星城市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而幾座城市之間可能更多的是競爭關係。


雨下青茶


衡量一個地方的產業結構的優劣,有幾個硬指標。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產業的前瞻性。誰走在時代的前列,誰就能代表未來!谷歌、英特爾、阿里巴巴和華為等的成功,哪一個不是抓住時代發展的脈搏,走在時代的前列,才有今天的成功?

可以說,中國沒有哪座城市能夠像合肥一樣,擁有眾多前瞻性,且能夠代表人類未來發展方向的產業佈局!智能語音,是智能機器人發展的切入點;人造太陽,是人類未來能源發展最具有根本性解決的必然;生物經濟,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趨勢;鐵基超導,是解決電能遠途運輸的基本手段;量子科技,是當前和未來解決保密通信最有效的手段,而量子計算和量子成像,更是人類社會未來必須解決的科技革命。

第二,產業的科技含量。這個問題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產業本身的科技水平;二是產業手段的科技水平。高科技產業,不可能通過低技術含量的手段來實現。這也是導致合肥對普通人才的吸引力不夠的直接原因——合肥更需要專業型人才,而不是普通的藍領工人!

相比之下,藍領工人在其它幾座城市更有用武之地!

第三,產業主體的完整性。合肥是世界著名的科學之城科技之城,但是,多年以來,誕生於合肥的科技成果,不是被拿到省外城市轉化,就是被省外城市山寨,究其原因,就在於合肥的產業主體不夠完整。

第四,產業配套的完整性。以最簡單的印刷產業來舉個例子,主體產業包括包括設備、印刷、質檢和裝訂等,與之配套的還應該包括:設計、製版、裝潢、運輸和金融等。以我國第一農民城,浙江蒼南龍港鎮為例,在這座以印刷產業為主的鎮上,一切產業都圍繞著印刷這個中心鋪開,配套設施齊全,以至於該鎮成為我國印刷產業最發達的地區!

合肥吸取了產業配套設施不夠完整的歷史教訓,建立一個產業的同時,不僅完善產業主體鏈條,也在完善產業配套設施!

以芯片產業為例,合肥的芯片產業規模在全國並不是最大的,但絕對是最全面的,而且擁有自主核心技術,是我國三大擁有自主芯片技術的基地之一!合肥的芯片產業包括:科研、設備、設計、材料、光刻、蝕錄、封測、解決方案和寫入等國內最完整的產業鏈!

再以生物經濟為例,合肥是全球第一個建立生物經濟實驗區的城市,合肥半湯將建成完整的生物經濟產業鏈條。具體包括,生物經濟科研、基因工程、生物科技應用、生物經濟實驗區遊覽、養生、治療和保健等產業。

綜上訴述,是本人看好合肥的未來發展前景最重要原因。工業立市、科技強市和創新主導,是合肥的發展規劃。

反觀其它幾座城市,都只是在某一方面或若干方面具有領先水平,但就產業的前瞻性、產業的科技水平、產業科技的自主性、產業主體和配套的完整性及產業的可持續性,在這幾座城市中,本人最看好合肥!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我國科技百強區,合肥下轄的四個區,全部入選!2018年全國科技百強縣市,合肥下轄的肥西縣和肥東縣,代管的巢湖市入選。2018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合肥下轄的四個區,全部入選!2018年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合肥下轄的四個區全部入選!而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的可持續性,更是高居全國第一!

特別提示:以上皆為2018年最新數據。就目前合肥綜合實力整體來說,還比較弱。例如,合肥下轄的四區,雖然全部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科技創新百強區,投資潛力百強區,綠色發展百強區,但是,排名還比較靠後。而合肥前瞻性的產業,絕大多數還處在培育中,需要城市的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和具體管理者繼續努力。


鄭瑞文2015


一般來說,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的比例越低,第三產業的比例越高,說明經濟越發達,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都超過60%;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西安的科技、旅遊、文化優勢產業等帶動城市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第三產業發展躍居前沿,獲國家中心城市、新一線城市,城市吸引力提升促進第二產業的發展;

1、西安產業結構:典型的三二一結構,第三產業所佔比重超過50%; 2016年佔比:1.9:32.3:65.8;

1)七大支柱產業: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航空航天、醫藥、食品加工製造、新材料與新能源;

2)特色產業:軍工企業、豐富旅遊資源、電力機械、石油設備、儀器儀表、汽車、製冷設備、通信3C、生物醫藥、航天航空

3)大型企業:陝航、西飛、西電、彩虹、陝汽、陝鼓、陝齒、比亞迪;醫藥:楊森、利君、步長、金花、浩天、綠谷、力邦,華為西安研究所、中興通訊電子、三星電子、吉利等

4)國家級實驗室:25家,分佈在大學及研究所;7家研究所從事醫療和藥物研究國家級生物要孵化器;

5)研究所:各行研究所幾十家;

中國科學院下屬的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7家研究所(202/203/204/205/206/212/213:)、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下屬5家研究所(603/618/623/630/631:603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中國飛行試驗研究所、西安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5家研究所(第4/5/6/16/771:中國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西安空間無線電技術研究所504所、西安自動化技術研究所、西安航天精密機電研究所、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下的705研究所(西安精密機械研究所);

其他還有石油、電力、建築、煤炭、航空、兵器、核工業研究所;

裡面的待遇都是很好的,還穩定,一般小於20W都是做的不好的;

6)科教:中國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有高等院校63所,研究生培養單位46家,兩院院士60餘人,985工程3所,211工程7所;

7)文化:西安市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資源多、保存好、級別高,目前有6處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興教寺塔址)


三三得九


毫無疑問,當然是武漢的產業結構最優,最合理。武漢的產業層次和產業結構遠遠領先於其它幾個城市。

武漢的產業結構,是三大產業合理搭配,第一產業主要分佈在武漢的腹地;第二產業中,重工業發達,現代製造業優勢明顯,部分產業領域全球第一;第三產業中,現代物流業、流通業、服務業還有立體交通傲視全球。更為關鍵的是,武漢的教育、醫療衛生、科技都是全球領先。所以,武漢的產業層次最高,從業人口素質最高,競爭力最強。

合肥的產業層次其實我可以,技術含量較高,但是比較薄弱,也沒有形成規模。

南京的產業比合肥還薄弱,一座陰氣很盛的城市。南京今天的產業總體還拿不出手。

西安的產業技術含量很高,航空航天軍工等都很發達,但是民用基礎產業嚴重不匹配。

杭州的優勢在於民營經濟在於互聯網,在於高新技術產業,但是一些基礎產業也十分薄弱。

如果對這些城市的產業競爭力和層次做個排名,那麼:第一武漢,第二西安,第三合肥,第四杭州,第五南京。


武大東湖


杭州,武漢,南京,西安,合肥這是我心裡的排名,看最優質的產業集中度。


張彥說房


合肥房價牛


螞蟻小志


合肥最差,去過,和鄭州,南京,杭州真不能比,市中心跟球一樣,城建連二線都到不了,環境也最差,反正去合肥給我的印象糟糕透頂


小郭62698


看了那麼多評論,鍵盤俠和噴子真多,無論哪個城市都是有優點和缺點的,在上述這幾個城市只要人有本事在哪都一樣!一般噴子和鍵盤俠都是現實生活中一群人慫的低端人口,只有在網絡中找點優越感的人!我就問問這些噴子和鍵盤俠你們在這些城市都生活過工作過5年以上嗎?沒待過就別搞得像專家一樣,對這些城市指手畫腳,你覺得哪裡好就去哪裡漂,別去總是去地域黑,如果總喜歡地域黑的人也沒多大本事和出息!


所有外國人都是鄉巴佬


每一個地方的人,都喜歡意淫!實事求是的說,和那幾個城市比,合肥真沒有優勢!單從教育說,就一箇中科大,人家西安3個985、武漢,南京各兩個,211就不要說了,再說科技實力,你怎麼也比不過,西安,南京武漢!合肥在成長的路上,還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