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喜歡三寸金蓮?裹腳布又臭又長,現在沒有聽說誰會喜歡的?

預知昊海


古人喜歡的三寸金蓮源自於纏足文化,起源於上層帶動下層的審美觀,最後蔓延為全社會大多數婦女的普遍風俗。

舊社會裹腳女性。

纏足起源於五代時期,那時宮廷有舞女用帛纏腳,使腳顯小而屈,翩翩起舞,迴旋優美,舞姿猶如凌駕於雲端一般,這種輕靈的風格得到了上層社會,特別是不出門、不勞動的富貴家女子的效仿,到宋朝時已成為女性閒人們的時尚之風。

裹腳布。

當然,助長這一風氣主要是男性文人們對“金蓮”、“弓鞋”的熱衷,恰巧也符合儒家禮教的觀念,於是加重了纏足風氣的盛行,纏到最後,都不是為了追求當初的輕靈美,而是為了讓女子不便出門,不能輕舉妄動的陰柔心理。

裹腳所穿的鞋子叫弓鞋,圖為實物對比。

由於纏足的方法是用布條一層層纏緊,再用線縫上,日久天長,女性雙腳的皮肉開始腐爛,在女性痛苦的背後有著“小腳一雙,眼淚一缸”的俗語,腳骨變形後,裹腳布條開始用藥水泡洗,久之雙腳會散發著血肉膿水腐爛的惡臭,有些女性為了達到裹腳效果不輕易拆洗,有的懶為省事,於是有了“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的歇後語。

這是一張時代碰撞的照片,圖中妻子傳統服飾,裹著小腳,丈夫西服皮鞋,中間的小女孩貌似從裹腳中解放出來,穿上了小皮鞋。

清朝時,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代君主都曾下詔,禁止女性纏足,但收效甚微,最後只能由禁止改為規勸。纏足陋俗與封建禮制相始,也伴隨相終,1928年民國政府正式發佈《禁止婦女纏足條例》,並派專人各地落實,纏足之風才得以消亡。而現代是看臉的社會,基本不把腳作為外貌的評判標準,除了極少數的戀足怪癖之外。


圖文繪歷史


我也說兩句吧。裡腳不是什麼古代,五四運動之前,女孩普遍裡腳,新文化運動後才開始放腳,有些人上世紀20年代末還裡腳,所以只能說近代。

同時現代也能見到。我岳母就是其中之一,她1919年生,5歲開始裹腳,幾個腳指頭都在一齊,給她洗腳也很弗事。她現在身體還可以,自己基夲自理,只是視力不太好,耳朵有點背,近年一直在我家住。頭腦清醒,能知第四代(十幾個)誰在老家(農村)幹活,誰在哪打工,誰在哪上大學,有時還和她開個玩笑。

但是近十年來已經在商場買不到她穿的鞋了(尖腳16碼),只好讓我女兒找人給她定做。


慢悠悠190700058


封建時代“男尊女卑”下的畸形產物,思想齷齪變態的男人認為女人三寸金蓮,盈盈一握,行動弱柳扶風,搖曳生姿,“女為悅己者容”的傻女人迎合了這種殘忍而愚蠢的行為,引以為時尚,遂得以興起且盛行上千年。

小的時候,“有幸”見到過這樣一雙小腳,它的主人是我的一個姥姥,她是爺爺的繼母,八十來歲,雙眼已看不清東西了,滿頭銀髮,精神矍鑠,說話慢條斯理,十分的和藹,每次到得我家,都是用竹轎抬來,她有專屬的座位,非常奇特,一個木製的圓桶狀椅子,我們稱之為“福桶”有時頑皮,我們也跳上去坐坐,就像坐了個皇帝寶座一般。她經常讓我們攙扶著到處走走,我們就注意到她那雙腳,小小的,跟我們的腳不一樣,卻沒有人去問是怎麼回事,等到她洗腳的時候,就完全看清了,腳的皮膚很白,長度只比我們的小手掌大不了多少,腳後跟跟常人一樣,腳板腳趾就變形的厲害了,大腳趾在正前方,其餘四個腳趾卻彎到了腳底,看著像個三角粽子,我們就問她:“姥姥,你的腳痛嗎?”她就微微揚著嘴角笑道:“傻孩子,還痛什麼?早就不痛了。”我們又去把玩她的鞋子,剛好放著一手掌,也是個粽子樣,鞋是布料做的,鞋頭尖尖,腳背處有個拉鍊,我們頑皮著把腳往裡套,卻怎麼也套不進,這個時候,爺爺奶奶就進來轟我們了,說這樣是不禮貌的,我們就笑嘻嘻的四散逃出。

姥姥每年都來我家住一段時間,有她的日子很快樂,因為可以看她的“怪異”小腳,可以吃她經常分給我們的零食,遺憾的是,從沒有聽到過關於她人生的故事,包括她的小腳,我上六年級她仙逝了,更是無從得知。




兔子的八哥生活


“三寸金蓮”和封建禮教根本沒有關係

受一下歷史教育的影響,很多人想當然的覺得古代的纏足現象是封建禮教的壓迫造成的,事實上禮教和這一陋習本質上沒有任何關係,因為單從纏足本身而言它還是夠不著“禮教”這一標準的。

在中國古代社會,禮教最初僅僅是士大夫當中流行的一種性癖好,沒有任何理學家會容忍將纏足現象劃分到禮樂典章當中,所以現在如果有人還認為纏足是封建禮教的代表文化,那麼歷朝歷代的理學家恐怕抄起四書大全就是一頓胖揍。

從實質上分析,纏足是一種較為標準的亞文化現象,纏足文化的定位非常的隱私,所以即便是當時有這種癖好的士大夫也羞於在公開場合談論這些。

纏足文化的根本在於滿足部分人的私慾

有一個比較大眾化的說法認為女子纏足能從很大程度上限制她的行動能力,這樣就可以在封建社會限制她對外接觸的機會,剝奪她和其他男子認識的可能性。《女兒經》上說:“為什事,裹了足?不是好看如弓曲,恐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拘束!

但這種說法還是比較片面,纏足的根本目的其實吧就是為了滿足當時社會上某一些群體的私慾,後世很多學者認為女子纏足能夠滿足男子對女性官能的興趣及要求。

很多人認為女性的雙足正是性感地帶,古人認為女子的足小不盈握,惹人憐愛。由於足小,走起路來娉娉婷婷、扭扭捏捏,也會使男子浮想聯翩,可以“晝間欣賞,夜間把玩”

清末的中國學者辜鴻銘說:“裹腳能使血液向上流,這使臀部變得豐腴性感。”

除了辜鴻銘,清朝文人李漁竟將小腳的玩法歸納出了48種之多。如:聞、吸、舔、咬、搔、脫、捏、推等。而且他在得意之作《閒情偶寄》中公然聲稱纏足的最高目的是為了滿足當時男人的奇特慾望。

纏足文化退出歷史舞臺是發展必然

作為亞文化當中的一種畸形文化,纏足的流行邊際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深遠,即便是在清朝,纏足文化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衰老,即便沒有民國的革新運動,纏足文化也很難在歷史上生存下去。


船伕聊名著


對纏足一事,我沒有深切的體會,或者是年齡的原因,下面我以40多歲,對此事有深切認識的一位長輩朋友的身份,來談一下此事。

纏足是一種陋習,使腳畸形變小。女子幾歲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一,纏足起源

纏足開始於北宋而興起於南宋,明代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小至三寸。三寸有多大呢?就像是普通人手掌那麼大。

到了清代,不論貧富貴賤,平民百姓也紛紛纏足,同時,不同的聲音開始響起。

二,纏足原因

古人"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腳小走起路來,如弱柳扶風,婀娜多姿,好看。以此為衡量標準,腳小好嫁人。

這就如同”楚王好細腰”一個道理,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每天都只吃一頓飯,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牆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於車軾。誰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願。


因清朝道光崇尚節約,曹振鏞經常穿打了補丁的褲子,道光很高興,給了他四個大字:“恭儉惟德!”官員們上朝也穿帶補丁的衣服。因此,京城破衣爛衫的價格一路飆升。有些窮官買不起,就自己動手,把好好的袍子弄舊弄破,再讓人在醒目處打上大補丁。相同的故事還有 "晉文公好惡衣"和 "越王好勇士",“唐朝以胖為美”。

古人希望女人被禁錮在家庭裡,不拋頭露面。腳小就行動不便,那麼就滿足了這一需求。甚至還有把腳纏到更小,進進出出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這樣的女子在當時還很受歡迎。

我過世的姥姥和奶奶都是纏過足的,她們大約是1910年左右生人,姥姥的腳纏得小,就像是三寸金蓮;而奶奶的腳則纏得比較另類,就像十一二歲的孩子的腳。奶奶說自己的娘去世的早,是自己纏足,纏得有點晚,所以很大,很醜。



那時,女人出嫁一下轎,別人首先要看女人的腳。反之,就會說,“呀,那麼大的腳呀!”如果看到誰的腳很小,就會非常羨慕的說,“好看,那麼小的腳。”聽得我直撇嘴,“什麼事啊!”

一雙腳就能看出美醜來?無稽之談!

三,纏足對女性影響

古代女人纏足對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主要是那種鑽心的痛,特別是在纏的初期,要把骨頭生生的折斷壓在腳底,而且還要天天走路,一走一一痛。

奶奶由於纏足,腳疼了一輩子。她的腳除了大拇指之外,其他四個腳趾頭都被折斷墊在腳下。走路時間長了就疼,而且下面還長了腳墊與雞眼。

而且平時奶奶要經常用熱水泡腳,把腳下面的硬皮用剪刀剪下來。奶奶總是一邊收拾她的腳,一邊感嘆,是這雙腳禁錮了她一輩子,也讓她疼了一輩子。


四,現代人不纏足

現代人為什麼不纏足?因為我們不受那些陋習的影響,社會在進步。

母親到了古稀之年,腳很大。我總是笑話她的腳,說她如果早生幾十年,也會被纏足。但是母親說自己幸虧腳大,在六十年代,那個饑荒的時候,正是靠著這雙大腳推小車,幹農活呢!



但是,當代的女性,由於對美的追求,女性愛穿高跟鞋,在無形中對腳也造成了一定的傷害,這是不是另外的一種禁錮呢?比如腳下容易長腳墊,小拇腳趾頭被擠變形。

現在年過不惑的我,早已和高跟鞋說拜拜了,因為穿了高跟鞋,腳和腿都不舒服,為什麼找那個麻煩呢!

有著一雙大腳,我由著心性與大家一起爬山涉水,徜徉在祖國的大好河山裡。如果我有一雙纏著的腳呢?不敢想!

我想如果我生活在古代,即使不自主被纏了足,也會勇敢的放開的,生而為人不易,為什麼還要找罪受呢?

自然最美,健康最美!


歷史漫談君


這隻能說是變態的審美觀惹的禍,自中國宋朝起,男人們不知為何不知不覺的喜歡上了小腳,看,小腳女子,搖曳生姿,柔弱飄搖,小鳥依人,惹人憐愛,一時間小腳女人風靡全國。就像是現在的人大部分都喜歡大胸大屁股的,而有的女子為了更加的吸引男子就進行隆胸豐臀手術一樣。


一些變態的審美觀

有的時候一些審美觀無處說理去,像歐洲曾經有過女子束腰的風俗,腰給你束的就像是粗一點的胳膊那麼粗,似乎上半身稍微受一點外力,腰部就會折斷一樣。還有埃塞俄比亞蘇里部落的佩戴唇盤,這個更嚇人,在你的下嘴唇裡放一個大大的盤子,快趕上吃飯大的碟子了。與之對應的是長頸族,從小用鐵圈將脖子纏的一層有一層,讓脖子不能橫向生長,只能向上生長,長出一個類似長頸鹿一樣的脖子。這些習俗誕生的原因都是由於人們的審美,以此為美方可誕生習俗,可以說這些審美觀有些變態,中國的三寸金蓮也是如此。


中國纏足的發展歷史

纏足開始於北宋,興起於南宋,在明朝達到了頂峰。起初僅僅是皇家女子進行纏足,以此為美,日子久了,普通的百姓也進行效仿,逐漸的纏足之風,風靡全國。至此之後,直到中國近代,異國文化滲透進中國,纏足的陋習才慢慢消失。纏足就是在女子很小的時候,用布一層一層纏住女子的腳,不讓其正常生長,直到女子長大,腳不在生長之時方可將纏足布取下,其中成功者便是“三寸金蓮”。


中國男人為什麼會誕生喜歡小腳的癖好

這主要和當時的一些思想有關,隨著男權社會里男性的地位越來越高,隨之水漲船高的男性對女性的佔有慾望,小腳女人走起路來婀娜多姿,由於腳小,走路有些不穩,楚楚可憐的樣子,瞬間引起了男人的保護欲,所以漸漸的男人們就喜歡上了小腳女人。

無論是中國還是他國,東方還是西方,都曾經誕生過一些所謂的變態的審美觀,一些對人類身體本身有嚴重束縛的行為。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已經思想的解放,一定會慢慢的步入回正軌,這是大眾的審美觀,不是一個人一張嘴就能改變的,況且當初他們有這樣的審美觀,他們當時也不會覺得是病態的,反而會覺得很正常,只有時間才能說明一切。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在古代提起女性,就會提到三寸金蓮,畢竟大多數女孩子在嫁人之前都沒有見到過相貌,只有通過所謂的繡花鞋來看對方是否合自己的心意。

但是所謂的繡花鞋當真可以看出來美貌與否嗎?很明顯這都是白扯,可是為何古代這麼糾結於所謂的三寸金蓮呢?

其實這一切的原因只能說走歪了,最初流行三寸金蓮還是後主的李煜。

當時的李煜一心只想到了情與愛,什麼國家大事一概不管,然後就把自己後唐江山全部給葬送了。

可就算自己成了宋朝的俘虜,依然不忘初心,對美女的要求還是居高不下,而三寸金蓮這種東西其實就是他發明出來的。

然後宋朝也發現這種特殊的愛好,於是三寸金蓮就開始流行了起來。

但是大家可能都想錯了一點,雖說後主李煜發明了這種愛好,可是李煜所喜歡的三寸金蓮是原裝的,也就是天生就是如此小巧玲瓏的腳。

而非那種後天改造而成的畸形三寸金蓮,真正的三寸金蓮就是普通腳縮小之後的版本,這是天生,屬於萬有求一。

雖說看起來小巧玲瓏,但是走路還是跳舞都不耽誤,只是看起來小巧而已,不影響正常生活。

很多時候,有市場就是因為有需求,這種萬中得一的幾率實在是太小了,大家都喜歡,可是一萬名女子當中才有可能出現這麼一個真正的三寸金蓮。

於是所謂的三寸金蓮就開始彪出了高價,哪怕這個所謂的三寸金蓮有一些瑕疵,大家也可以接受。

反正很多人只是跟風而已,是不是真正的三寸金蓮也就無所謂了。

然後就有人開始偽造所謂的三寸金蓮,比如說讓女孩子從小就開始壓縮腳的大小,於是裹腳布就出現了,在這樣的壓縮之下,還真得出現了所謂的三寸金蓮。

當這種冒牌貨出現在市場上面之後,瞬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於是裹腳布開始流行了起來。

最初的時候,大家為了體驗效果好,所以在三寸金蓮的培養上面很是下了苦功,這些生長的有些畸形的三寸金蓮雖說是後天形成的,但並不是很影響女性的正常生活。

可是隨著這種特殊的愛好流行之後,大家都開始了各種仿造。

以前都是大戶人家弄這種三寸金蓮,成本高,但是效果好,等流行起來之後,貧苦人家也開始了這種所謂的仿造,但是窮人家的孩子,只能用最節省的辦法,於是造出來的三寸金蓮,就真正的成為了畸形。

也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那種古怪的三寸金蓮,再加上窮苦人家裡生活條件也不好,也沒有那麼多的裹腳布可以隨時更換,所以就成了又臭又長。

而真正的大戶人家弄出來的三寸金蓮就不一樣了,幾乎還保留著人的腳形,只是全方面被縮小了而已,並且裹腳布的通風透氣效果也很給力。

只能說所謂的三寸金蓮從古代到現代已經走歪了。

現代人為何不喜歡三寸金蓮,並不是不喜歡,而是沒有資格去喜歡,在男多女少的情況下,有一個老婆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還想著對老婆挑三揀四,如果真有這樣的想法,除非你是高富帥,不然的話就一定是沒有老婆的人。


虎頭山小妖


記得聽過一個故事,大概是民國的時候有一位女子說古代的女人太悲慘,一雙小腳走到哪裡都不堪入目,小畸形,有不實用;然後就有人回答她說:你穿著高跟鞋不也是走到哪裡都不方便嗎,時間久了,腳不也是畸形;怎麼沒注意到自己的悲慘。

每個時代形成的審美觀點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對於美的追求總有那麼些相似的感謝,確實;穿高跟鞋不也是追求的一種小巧輕盈嗎;跟古代的小腳女人凌波微步,搖曳而行的姿態有多大分別,而且從生理上來講,都是會造成不舒服的感覺;

所以,與其如今考慮女人裹小腳的問題還倒不如考慮下女人穿高跟鞋的問題比較實際吧。


說文與物


有句歇後語,叫作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農村老太太,一個月也不洗幾次腳,那個酸爽,保管讓你聞一次,記著一輩子。

三寸金蓮,起源於北宋,流行於南宋,延續至明朝,清朝入關之後,除了留頭不留髮之外,還頒佈了禁止纏足的法令。


哪知道,漢人寧願剃髮,也不願自己的女人是大腳,因為大腳實在太醜了。

後來,清朝妥協了,既然喜歡纏,就繼續纏吧,只要你們乖乖的聽話,乖乖交稅就行了。

到了太平天國時期,在統治區頒佈了禁止纏足法令,曇花一現之後,到了辛亥革命時期,又頒佈了禁止纏足法令。

但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女孩仍舊偷偷地纏足,因為大人告訴她們,如果不纏足,長大就嫁不出去,因為沒有男人喜歡大腳女人。

纏足真正消失應該是在解放以後,這時候婦女思想得以真正解放,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纏足這種封建毒瘤也被徹底丟入了垃圾桶。


裹腳的女人是怎麼走路的呢?

這是許多人擔心的問題,其實小腳女人走路不成問題,但要是跑步估計就不行了,極容易跌倒!

《水滸傳》裡潘金蓮就是小腳女人,因為腳裹的好,裹的漂亮,才成了眾多男人垂涎三尺的目標。

王婆貪賄說風情那集,西門慶到了王婆的裡屋,不一會兒,潘金蓮也來了,王婆藉故離開了,給他們製造私人空間。

二人就在裡屋,你一杯我一杯地喝開了,不知不覺,三杯酒下肚,潘金蓮有幾分醉意了,這時候西門慶故意把筷子弄掉到了地上,然後裝作撿筷子。

這時候,西門慶瞥到了潘金蓮三寸金蓮,再也按捺不住,捏了一下,潘金蓮趕忙縮回了腳。

這時,西門慶急了,輕輕地說了句:“娘子,成全小生則個!”

潘金蓮羞怯一笑,點了點頭,於是二人就好上了!


說了這麼多,古人為何喜歡小腳呢?

這是一種病態的審美觀,裹了小腳的女人,走路顫顫巍巍地,弱柳扶風,楚楚可憐,能激發男人的保護慾望。


一半秋色


有人問,古人為什麼喜歡三寸金蓮?裹腳布又臭又長,現在沒有聽說誰會喜歡的?下面就來詳細的解釋一下。

戀足癖古今皆有,但尤以纏足之風最為害人。纏足亦稱裹腳,指女性自幼便用狹長的布帛將雙腳纏繞、勒緊,從而束縛雙腳生長,令其長得較小。由於骨骼和肌肉受到嚴重的壓迫,會導致雙腳畸形,最終呈現出一種纖細、彎曲的形狀,被稱為“三寸金蓮”。

關於纏足之風的源頭,學者們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多傾向於認同元代陶宗儀所著《南村輟耕錄》中的觀點。按此說,南唐時後主李煜有一位叫做窅娘的妃子,不僅相貌姣好,而且身材纖細,擅長歌舞。李煜寵幸窅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天生有一雙纖纖細足。

按陶宗儀之說,李煜曾專門做了一座金蓮臺,臺高六尺,上面裝飾得十分華麗。李煜常常讓窅娘以帛纏足,使其雙腳看起來成新月狀,然後再金蓮臺上翩翩起舞。李煜的這種雅好,很快引發了宮中其他妃嬪的效仿,裹腳的做法就這樣在南唐的貴族階層流行起來。

北宋滅南唐後,李煜雖然淪為了階下囚,但此前因他而流行起來的纏足做法,卻影響著南方的士大夫階層。北宋前期,纏足之風雖然還沒有後世那麼普及,但一些文人騷客還是深受影響。比如,連蘇軾這樣的大文豪也都曾不吝筆墨來飲用纏足: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菩薩蠻》

大約到了宋神宗時期,纏足之風開始在民間流傳。據《袖中錦》的描述,在北宋末年時,女性纏足、洛陽牡丹和建州茶,已經被並列為“古所不及”的近世三事。這樣一來,廣大女性便開始深受纏足之風的荼毒了。

經過數百年的風行,直至清末民初,女性纏足之風依然盛行。比如,晚晴名仕辜鴻銘,原本是個學貫中西的大博士,卻是個倡導女性纏足的知識分子。辜鴻銘曾娶一妻一妾,而他的正妻便是個小腳女人。

以今人的視角來看,古代的纏足無疑是難以理解的,尤其是不少知識分子,經然對纏足女無比追捧,更是令人大跌眼鏡。可是,文化心理就是這麼令人琢磨不透。從某種程度上講,纏足之所以能迅速普及並盛行數百年,應當是統治階級的“雅好”所影響的。

自南唐後主李煜開始,不少帝王、朝臣和貴族們都附庸風雅,以歌詠三寸金蓮為時尚,而正所謂上行下效,民間自然也隨之模仿了。另外,在男女極不平等的封建社會,女子被視為男性的附庸,又以服從為美德,纏足也成了一種溫順的象徵。如此一來,荼毒女性的纏足之風,自然就久經不衰了。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