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孫二孃和武松僅有一面之緣,為何會對他這麼好?文化小說是如何描述的?

養花不迷路


《水滸傳》中,孫二孃和武松僅有一面之緣,為何會對他這麼好?文化小說是如何描述的?

這輕薄的衣服很容易讓人認為孫二孃是一個不遵守女性規則的女人。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孫二孃不僅對丈夫非常忠誠,而且在江湖上也有一種江湖道義。她願意給朋友付出一切,被認為是梁山泊的第一個女英雄。

許多人認為孫二孃對武松很好,因為她崇拜他,喜歡他。我承認是有這麼有一點原因滴。自古以來,美女喜歡英雄。武松八尺高,長得彪悍,一身肌肉那個女人不喜歡?

武松打了幾下,很輕鬆的制服了孫二孃,讓她動彈不得。這時張青回來了,看到了武松的方法,心想他一定遇到了硬茬。

武松報告了自己的名字後,張青和孫二孃都很驚訝。眾所周知,武松打老虎併為哥哥報仇的故事由來已久。自然,兩人也知道。

夫婦二人也是有原則的,有三種人不做肉包子,包括僧侶和道士、婦女和罪犯。他們也被認為是英雄豪傑。

她二人一直欽佩武松。好像粉絲遇到了偶像一樣。武松失去了哥哥,孫二孃也失去了父親。這兩個人處境相同,關係更加密切。

後來聽到孫二孃去世的消息,武松放聲大哭。那是因為他長期壓抑的情感終於爆發了。

武松看起來冷酷無情。他是一個無情的人,有著無情的決心,殺人如麻。他說話時甚至轉過臉。 在水滸傳組織的第一次菊花大會上,當他聽到宋江再次唱出和解的曲調時,他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人,他的話裡沒有留下任何表情:今天需要招安,明天需要招安,這樣就讓兄弟們的心不寒而慄!

要知道,武松是第一個讓宋江主動結拜的人,兩人原本的關係很不尋常 但是武松還是在該反對他的時候反對了。

然而,他的不滿是明確的,他對他真正的兄弟、朋友和幫助過他的人充滿感情。

尤其對孫二孃來說,有一種不同的感覺。

由於菜園張青的及時到來,兩人之間的尷尬局面得以解決。那時互感和友誼很深。武松和張青成了結拜兄弟,孫二孃自然成了武松的大嫂,這個大嫂是個真正的大嫂,不像潘金蓮,總是想和武松有些曖昧。 孫二孃對武松關懷備至。他非常小心。他形象的突然改變使他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這讓宋武在父母童年去世時感到溫暖。

讓武松感覺像一家人一樣溫暖的情況是,他在血濺鴛鴦樓後,又跌跌撞撞地走進了張青的一家酒店,孫二孃不僅為他精心制定了逃跑計劃,還為武松設計了一個行者的形象,陪伴他度過餘生。

當孫二孃親自給武松穿上皂布束腰外衣時,武松冰冷的心一定瞬間融化了...

孫二孃在宋軍和方臘的戰鬥白熱化時被殺。這時,梁山英雄幾乎每天都被殺,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

直到這個消息真的傳到了武松的耳朵裡,就像一根針扎進了他內心最柔軟的部分。即使他像鋼鐵一樣強壯,他也無法再支撐下去,放聲大哭...從那以後,世界上可能還會有朋友和兄弟,但永遠不會有任何親戚。

回答的不好請見諒,感謝大家瀏覽。


博而化易


孫二孃一出場,形象就是這個樣子:

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見那婦人如何?

這副輕佻的衣著很容易讓人覺得孫二孃是個不守婦道的女子,但是事實恰恰相反,孫二孃不僅對自己的丈夫十分忠誠,還頗有江湖義氣,為兄弟肯兩肋插刀,算得上梁山泊第一女英雄。

很多人覺得孫二孃對武松好,是因為崇拜他,喜歡他,我承認的確有這麼一點原因,自古美人愛英雄,武松身高八尺,相貌堂堂,這誰頂得住啊?

但這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江湖中混,出名要趁早

武松不會吹灰之力,便制住了孫二孃,令她動彈不得,這時候張青回來了,看到武松的手段,心裡想肯定是碰到硬茬了。

武松自報姓名後,張青和孫二孃都很吃驚,武松打虎和替兄長報仇的事早就傳的人盡皆知,這二人自然也知道。

張青夫婦做這個人肉包子,有三種人不下手,和尚道士、女子,還有就是受刑之人,也算自詡英雄好漢。

早就對武松十分欽佩,如今見到真人,自然十分高興,武松喪了兄長,孫二孃死了父親,這倆人算是同病相憐,更是拉近彼此的關係。

孫二孃本身對武松起了惻隱之心,看他受刑,想讓他落草為寇,免去刑罰,結果武松感念公差一路的照顧,竟然不同意。

這份義氣更是讓張青和孫二孃佩服,只能拿了10多兩銀子,又給武松換了新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又結拜成了兄弟,二人都引以為傲,這算是古代最早的名人效應了。


十點歷史君


十字坡的孫二孃不是龍門客棧的金鑲玉,第一次見到儒雅俊逸的周淮安就想立刻點蠟燭,完全就是一副生撲的架勢。孫二孃是和武松經過一番你死我活的較量後才不得不認栽,並從此以後對這個義弟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的。


能讓孫二孃這個殺人無算的女夜叉心悅誠服的人,肯定不一般。

恰好武松就不是一般人,他是把偶像特質和自身實力結合的最完美的人。他血液裡流淌著不安分的因子,有一顆狂野的心,從小到大就沒消停過。

經常性的打架鬥毆,酗酒滋事,讓哥哥武大頂缸,操碎了心的事就不說了。

探親路上還在景陽岡打死一隻老虎,說起來好像打豆豆那麼輕鬆,要知道,十幾個人的性命就葬送在它的口中啊!這個,無論怎樣也算是為民除害吧,還算有情可原。

可是,這次路過十字坡時,他還是一名被充軍發配的犯人的身份。一般的犯人此時都會小心翼翼,儘量低調,想想林沖吧!

武松沒有,在招是惹非的路上,他一刻也不停歇。明明知道“大樹十字坡”下的這家店是家黑店,卻主動撩撥老闆娘。


孫二孃一看,這是上趕著往包子餡裡鑽的姿勢啊,自己本不想接這單生意,可不行啊。

無可奈何,只好按照正常程序走,海海的迷子雙加料。

哪知道武松早就識破了她的伎倆,一頓操作猛如虎,把這個母夜叉放翻在地。

水滸裡的打架分為三種。

一種是打不過,被對方所殺。崔道成、邱小乙、西門慶、蔣門神就是這樣死的。

第二種是打不過他,就加入他。秦明、黃信、呼延灼、董平、關勝就是這樣上的梁山。

第三種是打不過就結拜為兄弟。很多梁山好漢之間就是這樣,比如少華山上的三兄弟和史進,比如李忠和周通,還有十字坡的張青和武松。

張青和武松都結拜為兄弟了,自己作為嫂子,照顧小叔子那是天經地義。


在孫二孃看來,這個小叔子不但威風凜凜,相貌堂堂,能徒手打死老虎,江湖地位非常高。而且,他信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原則,傍上這個靠山,倘若以後在江湖上有個馬高鐙短,絕對能夠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支援。

所以,孫二孃後來會對武松特別好,甚至做過武松的形象設計師——伴隨武松一生的頭陀形象,就是孫二孃一手策劃的。


田獲三狐


《水滸傳》中,孫二孃和武松僅有一面之緣,卻對武松十分好,其原因在我看來,是孫二孃對武松既愛又敬!

孫二孃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呢?《水滸傳》中第27回這樣描寫孫二孃的出場:

“門前窗檻邊坐著一個婦人,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著一頭釵環,鬢邊插著些野花。見武松同兩個公人來到門前,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

這段話生動地刻畫出了孫二孃的形象,尤其是“敞開胸脯”這一句,我覺得是作者施耐庵的神來之筆,一是寫出了孫二孃的“痞氣”,身為女人,卻完全沒有女人的那種溫柔矜持之態,甚至略帶一點故意挑逗男人的“色相”;二是寫出了孫二孃的“俠氣”,孫二孃雖然外表看上去沒有多少女人味,卻是因為她骨子裡就是豪爽的江湖俠義之士,是強權和封建禮教的對抗者。所以,封建社會里女人應該遵守的種種禮儀規範在孫二孃眼裡都如“浮雲”。


這樣的女人,能夠征服她、獲得她芳心的一定是要能在這些方面更勝過她的男人!而武松,恰恰就是這樣的男人!武松,是中國俠文化的象徵!

所以,《水滸傳》第27回寫武松和孫二孃第一次“交手”,就征服了孫二孃,孫二孃喜歡武松、對武松好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至善如水


《水滸傳》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有著很高的文學價值,被人們廣為流傳。

即便你沒有仔細閱讀過《水滸傳》這本書,但是提起它,讀者腦海中一定閃現出武松井岡山打虎的英勇畫面。

景陽岡打虎讓武松一戰成名,鬥殺西門慶更讓他坐擁眾多粉絲。

雖然他還是老老實實地走上了刺字充軍之路,但他比較幸運,遇上了兩位好相處的衙役。

這一天他們來到了十字坡。十字坡可是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唯一的缺點就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正當他們口乾舌燥之時,一個小店突然闖進視野。

遠遠地,武松便看見一位身材豐滿,身著大紅色下裙,張揚的妖嬈女子。武松走近一看才發現,這位女子的打扮真是風騷大膽。

頭上簪著野花,胸脯微露,紅紗裡的細腰若隱若現,長得也算標緻,只是眼神中似乎透露著殺氣。這位便是母夜叉——孫二孃。


原著對孫二孃出場的描寫:

見武松同兩個公人來到門前,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紐。

武松一行人進店後,衙役就體貼地去除了他的枷鎖。同時孫二孃也熱情地奉上了店內特色——包子。

武松雖是個粗人,卻也心細,一下就發現了饅頭餡內有幾根毛髮。求證無果後,武松居然開始調戲孫二孃。武松的這波撩妹操作簡直讓人直呼666……

武松問道:“娘子,你家丈夫卻怎地不見?”那婦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恁地時,你獨自一個須冷落?”

難道是武松此刻本性暴露了?非也,非也。而是武松一開始就覺得孫二孃和這個店有古怪,包子內的毛髮更是讓他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想想也有道理,荒山野嶺之中,正想歇腳之時,恰巧出現一家包子店,老闆還如此打扮。這與《西遊記》中各路妖精的出場套路嚴重雷同啊!讓人不得不防。

但武松沒有聲張,他想讓孫二孃自己露出馬腳。孫二孃在酒中下蒙汗藥後,武松將計就計,順勢暈倒。

孫二孃大喜,卻在抬武松時,被武松制服。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武松一露手,就體現了青銅和王者之間的差距。

然後就是武打劇裡的經典套路,“好漢饒命!”“敢問好漢尊姓大名?”“什麼?您就是xxx!久仰大名!”好一個不打不相識的場景就這樣發生了……

孫二孃與武松的相識也躲不過這個套路,二人就這樣相識了。那麼賣人肉包子的孫二孃怎麼和打虎英雄武松成了朋友?

首先,二人經歷相似。武松唯一的親人被潘金蓮殺了,而孫二孃的父母也是被仇人所殺。這讓兩人有惺惺相惜之感。


第二,孫二孃雖然是名女子,但她有著男子的豪氣,並且十分講義氣。結拜後,孫二孃更是把武松看作比親兄弟還要親的人,多次解救武松於危難之中。

第三,武松打虎早已名揚天下,孫二孃內心佩服武松。孫二孃早已耳聞武松打虎英勇之舉,今日教授果然名不虛傳。江湖人士總是豪氣沖天,義字當先。

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頭武松的便是!”

那人道:“莫不是景陽岡打虎的武都頭?”

武松回道:“然也!”

那人納頭便拜道:“聞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識。”

孫二孃這個江湖人物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敢愛敢恨,愛憎分明,在民間也小有名氣。而武松也是一個敢作敢當,愛憎分明的人。英雄間的惺惺相惜,讓孫二孃對武松好也很正常。


史之策


在《水滸傳》的各位好漢中,武松是施耐庵著墨最多的一個,全書總共一百二十回,武松個人的事蹟和經歷就單獨用了十回,從他離開柴進家裡,到景陽岡打虎初露崢嶸,一直到最後上二龍山。也可以說,這段個人描寫幾乎就是一個獨立成篇的武松傳,其中出場的人物也很多,比如潘金蓮、西門慶等,都是濃墨重彩的描寫了的。所以,這段通常被稱為武十回。

而在武松的這段描寫中,潘金蓮是當仁不讓的女一號,戲份是非常重的,作者也用了大量的筆墨。從武松跟著武大郎回到家中第一次出場,一直到最後被武松開膛破肚,剖心挖肝領盒飯,人物形象非常飽滿,性格鮮明,因此也給後人留下了寬廣的再加工、再創作空間,由此就誕生了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大奇書,《金瓶梅》。潘金蓮經歷的衝突和複雜性也給後人留下了無窮的話題,她和武松的愛恨情仇更是讓人遐想無限。

在武十回中,其他女性的戲份都不算太多,孫二孃只能勉強算個女二號,戲很少,人物形象相比潘金蓮來說,也比較單一,性格也比較簡單,戲劇衝突不明顯,複雜性不足,也就沒有太多可以挖掘和拓展的空間。不過,這不等於孫二孃這個人物多餘,恰恰相反,這個人物在武十回的結構中,非常重要。因為她的出現是用來反襯潘金蓮的,所以張青在這一段中只是一個龍套,真正的女主是孫二孃。

在剛一出場的時候,對潘金蓮和孫二孃的形象描述風格實際上都是相似的,但是相對來說,潘金蓮的風格是風騷,而孫二孃的風格是豪放。在與武松初次見面時,潘金蓮流露出來的是愛慕之心,孫二孃則是不打不相識的豪爽。武大郎和張青兩人的出場方式也完全相反,武大郎是和武松一起回家的,而張青在武松和孫二孃交手的時候並不在場,一直到武松已經將孫二孃控制住,張青才趕來,救下了孫二孃。在潘金蓮面前,武大郎和武松是有明顯的對比的,而在孫二孃這裡,並不存在這樣的對比。

潘金蓮和孫二孃對武松的感情也完全不同。潘金蓮看到武松的第一眼,首先是和武大郎對比,馬上開始嫌棄武大郎,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對武松的愛慕之情,而孫二孃對武松的感情首先是對英雄好漢的由衷欽佩,並沒有因此就嫌棄自己的丈夫張青,也就談不上對武松有男女之情。一個簡單的對比是,潘金蓮顯然比孫二孃更加漂亮,但武大郎卻比張青要更加矬,從讀者的角度看,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婚姻明顯不般配,而張青和孫二孃的婚姻則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從感情上來說,武大郎和武松是同胞兄弟,武松對潘金蓮是發自肺腑的尊重的,但是潘金蓮卻要情挑武二郎,武松和張青並沒有血緣關係,只是結拜兄弟,和孫二孃之間的關係也是擬血緣的叔嫂關係,但張青和孫二孃對武松是發自肺腑的愛護。即便是上了梁山之後,雖然張青和孫二孃都跟武松一樣,屬於二龍山一系,但孫二孃對二龍山的大當家魯智深並沒有特殊的感情,對武松則是時時處處都格外關照和愛護。

親嫂子勾引武松不成,就去勾引西門慶,害死了武大郎,而只是結拜兄弟的嫂子孫二孃卻始終對武松關愛有加,超越常規,乃至讓人覺得有些曖昧。但從作者的本意來看,在這種對比之下,主要還是想要突出英雄好漢之間的結交,首要的在於一個義字。類似的情況還有李逵,李逵的親哥哥嫂子對李逵並不待見,但梁山的兄弟對李逵卻始終都很好。正是在這裡,突出了以義氣相交的梁山好漢們,這種擬製的親緣關係,比真實的血緣關係還要可靠。

而且,和現在影視劇裡的比較年輕、嫵媚甚至有些妖豔的孫二孃形象不同,《水滸傳》裡的孫二孃形象是沒有太多的女人味的,反而是和顧大嫂一樣的中年婦女形象,所以在原著中的孫二孃是不容易讓人對武松與孫二孃之間的關係有什麼曖昧的聯想的,就像不可能有人覺得武松和王婆之間有了什麼曖昧之情一樣。在原著裡,孫二孃對武松的感情是真正的比較接近所謂的長嫂如母的那種感情的,武松對孫二孃和張青的感情也是比較單純的。


蕭武


張青夫婦二人都對武松情深義重,但那都是兄弟之情。好事者妄加猜測,強行將武松和孫二孃湊成一對,簡直無聊至極!《水滸傳》主要寫兄弟之情,如魯達與史進的刎頸之交;寫了家國之情,如宋江的不負朝廷;寫了親情,如宋江的孝義,林娘子的忠貞;寫了姦情,如西門慶和潘金蓮之流……唯獨沒有寫愛情,扈三娘和王英之間沒有,孫二孃和武松之間更是連影兒都沒有。

你以為孫二孃是這樣的風騷婦人?

大錯特錯,電視劇版《水滸傳》“誤人子弟”,小說中的孫二孃“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錘似粗莽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 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髮。金釧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總結一下:孫二孃相貌醜陋,形象粗野,凶神惡煞一般,滿臉的胭脂欲蓋彌彰,敞開的胸脯也不可能激起男性的慾望。

武松是什麼樣的人,潘金蓮那樣的主兒都不能令他心動,更何況是不堪入目的孫二孃呢?武松不可能愛上孫二孃,孫二孃更不可能愛上武松,她的身後還站著張青呢,也就是說張青夫婦是哥哥嫂嫂,照顧武松就像照顧弟弟一樣——這一次,不會再有西門慶,不會再有嫂嫂通姦,不會再有哥哥慘死。此刻,讀者應該欣慰,敬畏,而不是去想一些烏七八糟的男女之事。

張青立下“三不殺”的規矩,孫二孃雖偶有違犯,但總體來說執行得還不錯。武松此時的身份是配軍,孫二孃起初也確實沒起歹心,“本是不肯下手。一者見伯伯包裹沉重,二乃怪伯伯說起風話,因此一時起意”。武松調戲孫二孃時,孫二孃心裡想的是“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孃!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倘若孫二孃對武松有意,也就不會想著要弄死武松了。

武松要喝熱酒,孫二孃自忖道: “這個賊配軍正是該死,倒要熱吃。這藥卻是發作得快,那廝當是我手裡行貨”——孫娘一心想讓武松死。武松假裝被麻翻,孫二孃按照工作流程,要將武松拖進去剁成肉餡——哪來的狗屁愛情!不打不相識,武松結拜張青為兄,孫二孃自然就成了武松的嫂嫂。古代長嫂如母,孫二孃雖然粗野,但絕不是敗壞人倫的惡女。

武松是大英雄,張青夫婦亦是好漢,雙方一見如故,相處甚歡。血濺鴛鴦樓後,武松在樹林裡被張青手下人捉住,原來張青一直在牽掛著武松,怕他有什麼閃失,因此吩咐手下人劫道時不拿刀仗,只用撓鉤套索,捉住後先看是不是武松。歇息了三五日,公人緝捕得緊,張青和孫二孃便提議武松去二龍山安身,並給他換上了行者的裝束。

孫二孃和武松並非一面之緣,結識後他們在一起相處了三天,血濺鴛鴦樓後又在一起相處了三五日。一見如故,英雄惜英雄,患難之交,生死之交,都可以拿來形容張青夫婦和武松之間的親情關係。後來張青夫婦也上了二龍山,最後三人又一同上了梁山,再後來,小說的架構發生了變化,不再寫特定好漢之間的情義,然而我們相信張青夫婦和武松之間的感情必定有增無減。


上頭派掌門


十字坡的孫二孃不是龍門客棧的金鑲玉,第一次見到儒雅俊逸的周淮安就想立刻點蠟燭,完全就是一副生撲的架勢。孫二孃是和武松經過一番你死我活的較量後才不得不認栽,並從此以後對這個義弟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的。

能讓孫二孃這個殺人無算的女夜叉心悅誠服的人,肯定不一般。

恰好武松就不是一般人,他是把偶像特質和自身實力結合的最完美的人。他血液裡流淌著不安分的因子,有一顆狂野的心,從小到大就沒消停過。

經常性的打架鬥毆,酗酒滋事,讓哥哥武大頂缸,操碎了心的事就不說了。

探親路上還在景陽岡打死一隻老虎,說起來好像打豆豆那麼輕鬆,要知道,十幾個人的性命就葬送在它的口中啊!這個,無論怎樣也算是為民除害吧,還算有情可原。

可是,這次路過十字坡時,他還是一名被充軍發配的犯人的身份。一般的犯人此時都會小心翼翼,儘量低調,想想林沖吧!

武松沒有,在招是惹非的路上,他一刻也不停歇。明明知道“大樹十字坡”下的這家店是家黑店,卻主動撩撥老闆娘。

孫二孃一看,這是上趕著往包子餡裡鑽的姿勢啊,自己本不想接這單生意,可不行啊。

無可奈何,只好按照正常程序走,海海的迷子雙加料。

哪知道武松早就識破了她的伎倆,一頓操作猛如虎,把這個母夜叉放翻在地。

水滸裡的打架分為三種。

一種是打不過,被對方所殺。崔道成、邱小乙、西門慶、蔣門神就是這樣死的。

第二種是打不過他,就加入他。秦明、黃信、呼延灼、董平、關勝就是這樣上的梁山。

第三種是打不過就結拜為兄弟。很多梁山好漢之間就是這樣,比如少華山上的三兄弟和史進,比如李忠和周通,還有十字坡的張青和武松。

張青和武松都結拜為兄弟了,自己作為嫂子,照顧小叔子那是天經地義。

在孫二孃看來,這個小叔子不但威風凜凜,相貌堂堂,能徒手打死老虎,江湖地位非常高。而且,他信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原則,傍上這個靠山,倘若以後在江湖上有個馬高鐙短,絕對能夠給自己帶來巨大的支援。

所以,孫二孃後來會對武松特別好,甚至做過武松的形象設計師——伴隨武松一生的頭陀形象,就是孫二孃一手策劃的。




遊戲人超超


舊社會講究男女授受不親,武松和孫二孃一番激鬥都摟著打了。況且武松是大好漢,她豈能不心生歡愛慕!



大嘴黑鍋


關鍵就在於這個“緣”字,有緣千里能相見,無緣對面不相識;不相識,不相識,好漢不打不相識,相識以後成摯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