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嬪們的月俸祿有多少?如果放在現代是什麼水平?

野說趣史


我是吾盂,我來回答。

清朝的妃嬪分為很多等。從上之下依次是: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

不同等次的嬪妃,他們的月俸祿當然也是不一樣的。

清朝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1000塊錢。我們來看看清朝妃嬪的月俸祿放在現在是什麼水平。

以下是年薪:

太后:2000兩

皇后:1000兩

皇貴妃:800兩

貴妃:600兩

妃:300兩

嬪:200兩

貴人:100兩

常在:50兩

答應:50兩

這麼換算下來太后每年年薪2000000元,最末等的答應每年下來也有5000元。

除了每年的俸祿之外,後宮嬪妃們統一是住在皇宮中的,也是就是說皇宮是管住的。

其次,妃嬪們每日的膳食也都是有定數的,御膳房供養給妃嬪的膳食足夠她們吃,並且是怎麼吃也吃不完的。

其次還有皇帝太后及高位妃嬪的賞賜,這才是妃嬪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皇帝一高興就賞賜珠寶,還都是價值連城的哪一種,所以在古代當妃嬪還是很幸福的。

管吃管住有錢拿,還有皇帝不定期解決生理需求。


吾盂


皇帝的女人肯定是不差錢兒的。但後宮就是一個小社會,等級森嚴,自然有富的流油的,也有差強人意的。

清朝嬪妃們拿的那不叫俸祿,而是月例,簡言之就是零花錢。官員們拿的俸祿是要養家餬口的。嬪妃們的衣食住行卻是不需要花錢的。


清朝的嬪妃分為8個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還有最小的官女子,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過夜的宮女,不在等級之內。)這很好理解,就如同公司化運作,從高管到部門領導再到員工,他們之間的收益依次差異是很大的。

在宮中的膳食、禮節、冠服、頭飾、遇喜(生育)儀仗各方面都享有不同的待遇,但是這些都不包括在月例中。

她們的月例從高到低是這樣的: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當然皇太后不能算是皇帝的嬪妃,但她的收入是最高的,金20兩,銀2000兩。

通過大米價格換算的方法來考究銀子的價值,結果是1兩銀子等於200元。但是這樣的方式不嚴謹,那時候的生產力不如現在,自然災害多,糧食的價格會比現在高出許多。價值在二到三百元之間,我們以300元的價格計算。

皇后一年也就30萬,而等級最低的答應一年還不到1萬塊錢。看到這個結果,很多人不以為然了,這還沒我的收入高呢,搞什麼搞。我前面已經說了,這只是人家的零花錢,大頭在後面了。一年能有幾十萬零花錢的人,總收入肯定是過百萬的,那還咋地呀。



皇帝對自己的女人肯定是不薄的。除了月例之外,衣食住行不用花錢。各種名目的賞賜多如牛毛,只要皇帝高興,天天都有紅包雨。

什麼節日、生日、生孩子、滿月都有錢拿。就以皇后的生日為例,黃金90兩、白銀900兩、上等綢緞45匹、蟒緞9匹、寧綢9匹、緞9匹、宮綢9匹、春綢9匹、紗9匹、綾9匹。這些東西又價值幾何?

如果說給皇帝生了龍子,全都有大紅包。皇后白銀1000兩、幣300端、皇貴妃500兩、幣200端、貴妃400兩、幣100端、妃300兩、幣70端、嬪200兩、幣40端、貴人100兩、幣20端、常在100兩、幣20端、答應50兩、幣10端。所以說這些收入加在一起遠遠超過月例錢。

可以說皇帝的女人們一年的收入比那些辛辛苦苦奮鬥的官員俸祿還要高。再說皇宮裡真就沒個花錢的地兒。很多妃子都是將錢拿來進行宮鬥,給皇帝身邊當紅的太監行賄。她們的如意算盤也是打的啪啪響,只要太監到皇帝面前多美言,攏住了皇帝的心,財源自然滾滾來。

當然等級低的嬪妃們也就沒指望了,因為他們出手肯定沒有等級高的妃子們闊綽。


保守估算,妃子們得到的賞賜,是月例的幾倍甚至十幾倍。所以皇后年收入過百萬不是夢,就連等級最低的嬪妃,一年幾萬至十幾萬還是有的。這遠遠超過了我們現在的白領精英,普通職員連想都不用想。

所以她們在用錢上是不用發愁的。但是一入宮門深似海,一輩子也就失去了自由。

而我們現代的女性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做自己想做的事,談自己想談的戀愛。只要努力也會掙到大錢。完全沒必要羨慕宮中的那些嬪妃們。


說史聽濤


作為皇帝的女人,在大家的心中應該是過著神仙般的生活,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今天就來算算賬。

基本工資

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清朝一兩銀子放到今天大概等於200—300元之間。也就是說,即使是皇后,一年最多也就拿到30萬元(按300算)。而最低的答應一年不過9000塊。看到這裡很多人肯定覺得也就那樣,最高的皇后才年薪30萬元,別急咱們接著往下看。



補貼工資

我們就拿等級比較低的常在來說:大卷八絲緞1匹,大卷五絲緞1匹,雲緞1匹,衣素緞1匹,藍素緞1匹,春綢1匹,宮綢1匹,紗1匹,綾1匹,紡絲2匹,棉花3斤。 每月:小牲口5只,羊肉15盤。 每日:豬肉5斤,陳粳米1升2合,白麵2斤,白糖2兩,香油3兩5錢,豆腐1斤8兩,粉鍋渣8兩,甜醬6兩,醋2兩,鮮菜6斤,茄子6個,王瓜5條,一兩五錢重黃蠟2支,一兩五錢重羊油蠟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我不說多了,就一天五斤豬肉,以現在的物價來說怕是要百來元了。這相當於什麼啊,不但每個月有高額的工資,你的古馳衣服、LV包包、香奈兒口紅、人參營養品也全包了。而這些都還是清朝後宮的儉省舉措推行後的工資和福利,很難想象前朝會有多麼的奢靡。看到這裡大夥有點羨慕了吧,別急,繼續往下看。


獎金和績效

當然除了這些外,每逢生日、節日、或者懷了龍種,都會有額外的補貼。即便把皇帝伺候得好好了,也會有額外的紅包。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嬪妃們的生活水平。居住在有錢都買不到的豪華別墅裡面、坐著頂級勞斯萊斯、吃著山珍海味,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有時還能陪皇帝到處訪問順便旅旅遊,每年還能領上萬工資,放在現代那絕對是過的人上人的生活。


雁城流浪僧


先以皇太后為例,從多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皇太后的年薪:金20兩,銀2000兩;

1兩金子等於10兩銀子,那麼皇太后的年薪共計是2200兩銀子。

通過大米價格換算的方法來考究銀子的價值,結果是:1兩銀子等於200人民幣。但是這樣的方式不嚴謹,那時候的生產力不如現在,自然災害多,糧食的價格會比現在高出許多。

所以我們將銀的價值稍稍提高,假設:1兩銀等於300人民幣。

那麼得出皇太后的年薪約:66萬元,月薪約:5.5萬元。

放在今天的一線城市,月薪5萬以上的不算少,但他得吃飯,得花錢養家生活。

皇太后的這份工作不僅包吃包住,從首飾到布匹綢緞,從豬牛到油鹽,全給你包了!一般來說最大的開銷就是給太監侍女發小費。

根據資料考究,皇太后的太監侍女約70名,分佈在各個部門,他們的小費收入往往超過了工資,這90名太監侍女的一個月的工資共計約3萬元。

這些小費當然不是由皇太后一人所付,但我想也並不少。

下面列出其他嬪妃的月薪,以1兩銀等於300人民幣計算。

皇后:2.5萬元

皇貴妃:6666元

貴妃:5000元

妃:2500元

嬪:1600元

以上所列,除去薪資皆有各色布匹綢緞和肉菜油鹽。

在清朝百姓無安寧的背景下,能有如此待遇,是這些女子們的幸運。

放在今天,你覺得值得嗎?


參考文獻:清朝後宮嬪妃的開銷和俸祿;
清朝後宮制度;

三三得九呀


好在清朝時期關於妃嬪的俸祿有記載,不然當真不好解答。

乾隆年間編纂的《國朝宮史》記載:“清朝後宮的年薪分為九個等級,分別是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而這部分年薪是由三部構成,一是固定年俸祿;二是生活補貼;三是獎勵;”

他們對應的年俸祿如下:

皇太后——黃金20兩,白銀2000兩;

皇后——白銀1000兩;

皇貴妃——白銀800兩;

貴妃——白銀600兩;

妃——白銀300兩;

嬪——白銀200兩;

貴人——白銀100兩;

常在——白銀50兩;

答應——白銀30兩;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等級的宮妃,他們的相差是巨大的,俸祿是一個方面,待遇也相差極大,上面提到的是她們的基本年俸祿,也就是基本工資,另外根據每個等級還有不同的生活補貼(生活用品、綢緞、裝飾品、柴米油鹽等)、獎勵(年終獎之類的, 比如節日獎勵、生日獎勵,生育獎勵)。

所以摺合成人民幣也是非常可觀的,有學者推算,清朝時期的一兩黃金大約是3000元人民幣,一兩白銀是300元人民幣,由此可以得出:

皇太后——66萬元;

皇后——30萬元;

皇貴妃——24萬元;

貴妃——18萬元;

妃——9萬元;

嬪——6萬元;

貴人——3萬元;

常在——1.5萬元;

答應——9千元;

這樣一看,差距巨大,怪不得後宮爭奪如此激烈,各個都想往上爬,然而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清朝皇宮的開支非常大,尤其是後宮妃嬪的日常生活費就已經是高額支出,就連級別最低的答應,每天還要供給1.8斤豬肉。

那麼折算成月薪又是多少?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

皇太后——660000/12=55000元;

皇后——300000/12=25000元;

皇貴妃——240000/12=20000元;

貴妃——180000/12=15000元

妃——90000/12=7500元;

嬪——60000/12=5000元;

貴人——30000/12=2500元;

常在——15000/12=1250元;

答應——9000/12=750元;

這是直接換算成人民幣時,他們的月俸祿,不敢想象,這偌大的俸祿差距,換做是你在後宮,會不會拼盡全力努力向上爬,原來後宮也和公司制度一樣,人們都喜歡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古人亦是如此。

因為從答應到皇太后,他們的差距太大,這還只是俸祿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地位上的差距,達到皇后級別的還會在乎這些俸祿嗎?

而題中所問到的妃嬪的月俸祿和現如今的水平怎麼樣?

妃的月薪是7500元,嬪的月薪是5000元,當然對比現在,要看在什麼地區,倘若還是在北京,應該是有些低了,如果在普通縣城,這是很多人都達不到的,因為普通縣城底薪才1800元或者2500元,好一點的有提成制度。

注:以上推算全部根據“1兩黃金3000元,一兩白銀300元得出,而且金銀純度應該也不同,如數據有誤,請諒解”。


貓眼觀史


首先,在弄清楚清朝嬪妃的月俸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銀子在清朝的購買力變化。關於一兩銀子在今天的等價貨幣以及與今天的購買力比較。

關於銀子購買力的換算

一兩銀子,大約37.3克,大約等於1000文。明清時期普通人的年薪大概不到十兩白銀,好一點十幾二十兩。

因為購買力的不同,一兩銀子在明朝的嘉靖時期大概是相當於今天的500元,而在乾隆時期,則大概是267元,如何得到這個數字的呢

這是通過當時的米價來折算出來的。嘉靖時期的米價約為0.8兩一石,而乾隆時期的米價為1.5兩一石。因為度量單位的變化,一升米現在約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約12.5斤左右,=6.25千克,1石約62.5千克,也就是大約125~140斤。今天的米大概是2~3元/斤,一石也就是300~400來塊錢。

為什麼明朝到清朝會有一個白銀貶值的過程呢?如果要仔細追究它的原因,其中一個重大原因是,在明朝晚期以後瓷器茶葉的出口導致的白銀內流的過程,使得貨幣(白銀)貶值,購買力下降了。

一兩銀子能買些啥

以乾隆年間為例,換算白銀到今天,大概是一兩不到300元。有人說那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古人能生存得下去嗎?當然能,古代一個普通的小家庭,幾兩銀子就能滿足一年的支出了。

畢竟相當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男耕女織再加上房前屋後種點菜,一年到頭也確實花不多少錢。

而且那時候的物價水平也確實比較低。以房子為例。乾隆十三年,北京內城新簾子衚衕(長安街南,新華門與戰爭門之間),四間瓦房70兩。以如今的規範來計算,假定四間瓦房為70平方的話,一兩銀子就能夠買一個平方了。

有錢人甚至隨便買個“瘦馬”做小妾,也花不了多少錢。比如說潘金蓮十幾歲的時候被賣給人家做丫鬟,也不過只收了30兩銀子。當然高級一點的瘦馬,長大之後,略微姿色出眾,擅長歌舞和琴棋書畫之後,也有可能價值千兩之多。

在清朝,捐官也是一項重要財政來源。乾隆年間,捐納道臺(正四品)的價錢為16400兩銀子,也就兩三百萬人民幣。我們熟知的雍正王朝中的李衛,在真正的歷史中正是通過捐官得來的官職。

清朝後宮中各品階妃子的年俸

那麼下面我們再看清朝後宮中各品階妃子的年俸,就好理解他們放在現代的水平了。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

皇后自然是最高的,起碼一年能掙個小几十萬,一個月也有好幾萬的收入,擱今天也是很不錯的中產了。答應則是最苦逼的階層,跟清朝的九品知縣的俸祿差不多,只有30兩。一年連個四合院都買不起。但是知縣(正處級)作為地方官,有養廉銀可以貼補使用,更何況腐敗的官場也常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之論,比不了比不了。


事實上來說,宮中妃子的年薪月俸只不過是一個象徵性的例銀,除此之外作為皇帝的女人,他們還會有很多免費的東西,包含吃穿住行,一應都由內務府進行提供,再加上皇上時不時的高興打個賞什麼的,那就很厲害了。那麼最差的答應一年也能在北京買好多好多70兩(兩三萬人民幣)一套的四合院,那麼這樣子對比一下,放在今天應該比誰都有錢,比房叔房嬸們強多了!


歷史好奇怪


在清宮劇裡面,後宮嬪妃們一個個不愁吃不愁穿,打扮得花枝招展,競相爭奇鬥豔,獲取皇帝的歡心。其實,這些後宮嬪妃,上到皇后娘娘,下至答應,都是要靠領工資過活的。



按照清朝的後宮制度,在康熙時期趨於完善,有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常在/答應若干(無定數,全靠皇帝喜好)。不同的等級,決定著不同的待遇。

等級最高的自然是皇后,為後宮之主,東西十二宮中可以任意選一宮居住,是為中宮。按例,皇后每年的工資為1000兩白銀。清朝1兩白銀的購買能力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0-3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皇后一年多工資大概相當於現在20萬到30萬之間,至少相當於中產階級了。

除了皇后之外,皇貴妃的年薪是800兩,貴妃600兩,妃子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按照這個工資,貴妃的年薪還能有個十幾萬,但是到了妃和嬪這個級別,年薪已經不足了十萬了。最慘的是答應,年薪已經降到1萬以下。

但是,這些年薪可以算是純收入了,因為這些後宮的嬪妃,都是包吃包住的。

皇后住的是中宮,皇貴妃、貴妃、妃這個三個級別的嬪妃,都可以住在東西十二宮的主宮之中,而嬪、貴人、常在、答應這幾個級別的嬪妃,雖不能住主宮,但是同樣可以住在東西十二宮的偏院中。

而每日的食物,也是按照各自的級別分發的 。比如說皇后每日可以領到豬肉16斤,羊肉1盤,雞鴨各一隻,米4升,面9斤,其餘蔬菜水果也是應有盡有。當然,像級別低的答應,每日就只能領到1.8斤百米了。


吃的有了,住的有了,接下來就是穿的了。以皇后為例,每年可以領到各種綢緞綾紗90匹、布60匹、貂皮90張,另外還有各種絲線若干等。而級別最低的答應,則只有絲織品8匹。

除了這些固定的收入,後宮嬪妃還能不定時的獲得皇帝的賞賜,最簡單就是給皇帝生孩子。比如說皇后生一個孩子,在嬰兒滿月時顆獲得白銀1000兩,衣物100匹;答應生孩子,嬰兒滿月時也有白銀50兩,衣物10匹的賞賜。

另外,在逢年過節,皇帝也會給嬪妃們進行賞賜。萬一皇帝心情一好,也會給嬪妃們進行賞賜。當然,所有的賞賜,都是和嬪妃的等級相關的。所以後宮的嬪妃們一個個想要往上爬,並不是虛榮心作怪,而是關係到她們的切身利益。


小鎮月明


做皇上的嬪妃是有月例錢的,因為雖然她們吃飯穿衣都供著,房子也免費住著,但是平時也需要零花錢,比如打點身邊的宮女,太監,買點自己需要的小東西。

清朝的嬪妃們月俸祿有多少?他們的年俸祿除以12就行了。下面是清嬪妃級別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年收入。

皇帝身邊的女人,從皇太后到妃的最低級的妃子”答應”共有九級,級別不同,年收入也不同,皇太后是20兩斤加上2000兩銀,皇后是1000兩銀、皇貴妃是800兩銀、貴妃是600兩銀、妃300兩銀、嬪是200兩銀、貴人是100兩銀、常在是50兩銀、答應是30兩銀。

對比清朝一品大員,他的年俸在一百八十兩銀,只是相當於後宮中“嬪”的年俸,甚至還不夠,還差一點。



當時清朝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200—300元之間,皇太后年收入最高大約在100萬左右,皇后在30萬元左右,皇貴妃年俸是24萬,貴妃是18萬,妃子是9萬,嬪6萬,貴人3萬,常在1萬5,而答應只有9000塊。

皇帝身邊的女人也分一個三六九等,特別在工資的體現上,所以除了身份的象徵之外,金錢上也是有巨大的區別。所以清朝妃子在皇上翻綠箭牌的時候,也是拼命的打點太監,讓太監把自己的綠箭牌放在上面,以獲得被皇上選中的機會,雖然打點太監要花錢,但是如果得到皇上的雨露,能誕下皇子,那麼錢就更多了,級別也會往上走。

當然,妃子們的吃穿用度都不用花錢,還有實打實的物質的收入,皇后每年可的布品如下:

蟒緞2匹,補緞2匹,織金2匹,妝緞2匹,倭緞4匹,閃緞2匹,金字緞2匹,雲緞7匹,衣素緞4匹,藍素緞2匹,帽緞2匹,楊緞6匹,宮綢2匹,潞綢4匹,紗8匹,裡紗8匹,綾8匹,紡絲8匹,杭細8匹,綿綢8匹,高麗布10匹,三線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線20綹,絨10斤,棉線6斤,木棉40斤,裡貂皮40,烏拉貂皮50。



皇后每日肉品有如下標準,豬肉16斤、羊肉一盤、小牲口2只。當然青菜也少不了,連蘿蔔、白菜等等,都有具體的數目。

即使一位妃子一天的豬肉的供應量也有9斤之多,按如今15元一斤計算,一天就是豬肉消費135元,一個月也要4000元。

宮妃們還能收到各種的“例錢”、“賜俸”。 逢年過節工,產子、祭祀、生日這些特殊的日子裡,皇上也會賞賜。 如皇后的生日,可得到如下的賞賜,

皇帝會“恩賜皇后金90兩、銀900兩、上用緞紗等45匹、蟒緞9匹、緞9匹、寧綢9匹、宮綢9匹、紗9匹、春綢9匹、綾9匹”。

皇后生日這個賞賜可真不少,光90兩金子就是年工資中金子數量的4倍還多,值150萬左右。

平常,皇帝心情高興時,也會賞賜給嬪妃們精美的衣料、珠寶,甚至是金瓜子,這些就是“賜俸”。

特別是后妃生孩子,皇上龍顏大悅,更會發紅包:皇后白銀1000兩、皇貴妃500兩、貴妃400兩、妃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100兩、答應50兩。她們得到的紅包的數量也是從上往下逐漸遞減,和個人年收入相差不是多大,基本持平。




但是即使這麼多錢,大多數人還是囊中羞澀不夠花呀。因為在後宮裡要想額外買點東西,那價格是非常的貴,有統計一個雞蛋要10兩銀子。而且主要服侍自己一屋子的宮女和太監,打點他們,花費也特別的多。

有些貪官就是想法設法的去賄賂皇帝身邊的女人們,甚至皇后也被賄賂,比如盜墓的那個傢伙,後唐節度使溫韜來賄賂後唐開國皇帝李存勖的皇后劉玉娘,所用的都是盜來的寶貝,價值連城。

而光緒皇帝的珍妃後期也通過賣官來發財,一次賄賂就收4萬兩白銀。

清朝妃子們的,雖然有年收入,但是有的還要幫助孃家人,所以他們的日子並不是過得多麼舒服,對於一般的妃子來說,也就是能過得去吧。


歷史漫談君


據網上資料,清朝妃子年收入,按照品級,從上往下,分別是: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


清朝一兩銀子放到今天大概等於200—300元之間。也就是說,即使是皇后,一年最多也就拿到30萬元(按300算)。而最低的答應一年不過9000塊。

哇,這麼一看,妃嬪們的工資不高呀。連後宮之主皇后,一年才30萬,這比現在的我當然好點,但是!隨便一個開餐館的收入都要超過清朝堂堂皇后。

但是,妃嬪們雖然工資不高,但人家工資基本不動!吃的穿的住的都不要錢!淨收入!

而且,妃嬪們除了基本工資,福利更多!

各種節假日、生日、生孩子、滿月,按照慣例,皇上都會另行賞賜。例如,皇后的生日,皇帝會賞賜,黃金90兩、白銀900兩、上等綢緞45匹、蟒緞9匹、寧綢9匹、緞9匹、宮綢9匹、春綢9匹、紗9匹、綾9匹。

生孩子或者是孩子滿月,皇帝會發紅包:皇后白銀1000兩、幣300端、皇貴妃500兩、幣200端、貴妃400兩、幣100端、妃300兩、幣70端、嬪200兩、幣40端、貴人100兩、幣20端、常在100兩、幣20端、答應50兩、幣10端。

除了這些固定工資與福利,誰如果把皇上伺候舒服了,龍顏大悅,隨時都會得個大“紅包”,這些可能是年例的好幾倍呢。

當然,品級高,除了工資多,也會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誰會嫌待遇好呢?自己沒處用,不還可以拉拔一下娘屋裡麼?


所以,妃嬪們還是會爭的,尤其那9000一年的答應,為奔小康也得使把勁兒。


錢多多讀文史


今天金兔來聊聊清朝妃子們的待遇。


清朝的嬪妃分為八個等級,不同等級之間的人數、待遇、薪酬都有較大差異。後宮的嬪妃們實行年薪制,換算成月薪的數據會比較雜亂,這裡就以她們的年薪為例。清朝嬪妃們具體的年收入如下:

1.皇后:年薪白銀1000兩

2.皇貴妃:年薪白銀800兩

3.貴妃:年薪白銀600兩

4.妃:年薪白銀300兩

5.嬪:年薪白銀200兩

6.貴人:年薪白銀100兩

7.常在:年薪白銀50兩

8.答應:年薪白銀30兩

這些只是底薪,不包括皇帝平時賞賜給嬪妃們的金銀珠寶。那麼,清朝嬪妃們的收入換算成人民幣,又是什麼水平呢?


不同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是不同的。以康乾時期為例,按照《清會典》的記載,當時一兩銀子是1000文錢,而每升大米的價格為10文錢,清朝的1升相當於1.5斤,1兩銀子能購買100升大米,即現在的150斤大米。

按照1斤大米2元計算,康乾時期,1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300元左右。

再說回清朝嬪妃們的收入,皇后年薪大概是30萬人民幣,月薪差不多有2.5萬。最慘的是答應,年薪只有1萬左右。

而如果對比同時期大臣的收入,那麼入宮當妃子實則是高薪職業,也可以理解為當妃子其實就是成功嫁入了豪門,只是豪門中的競爭太激烈。我們來看看同時期大臣的收入:

除了年收入,清宮中妃子們其他方面的待遇也不錯。當然,待遇的好壞同樣和妃子們的等級有關,等級越高待遇自然越好。

比如:


這裡資源的分發量,不僅僅是某個嬪妃一人使用,而是包括了伺候她的宮女太監。每名嬪妃有14個伺候她的太監,其中,12個太監負責幹雜活,兩個是首領太監。

而宮女的數量則和妃子的等級掛鉤,等級高的嬪妃伺候她的宮女自然更多。比如皇后有10個照料她的宮女;而皇貴妃和貴妃都有8個照料她們的宮女,到了答應則只有2人。

總的來說,嬪妃是一種高風險、高回報的“職業”,需要各種心機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