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省份名字由來,都有什麼歷史故事嗎?

歷史紅塵


我國各省的名字很多是在古代沿用至今,有的省份是以地理的位置命名,有的是沿用古稱或由古稱演變而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因此各省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如果還有人不知道各省份名字的來歷,我下面為大家梳理一下,這對指導小孩也很有幫助,很方便記下各個省份的名字。

以地理位置命名的省份

河北,黃河以北

河南,黃河以南

山東,太行山東

山西,太行山西

湖北,洞庭湖北

湖南,洞庭湖南

臺灣,臺灣島,古時也有臺灣府;還有種解釋為,颱風的港灣。

雲南,雲嶺之南,還有一種說法是因漢時出現彩雲得名。

內蒙古,漠南蒙古

以山川河流命名的省份

浙江,因錢塘江而得名,古稱浙江。

黑龍江,因黑龍江得名

青海,因青海湖得名

沿用古稱或由古稱演變而來的省份

四川,宋時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合稱川陝四路,因而得名。

廣東,宋時屬廣南東路

廣西,宋時屬廣南西路

江西,唐時江南西道、宋時江南西路,因而得名。

安徽,從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蘇、從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

福建、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甘肅、從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

西藏,清朝時命名

新疆,清朝時命名

陝西,古時河南陝縣以西。

北京,明朝國都

天津,此名字說是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時,路徑此處得名,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津:渡口。

上海,元朝時為上海縣。

寓意為名的身份

遼寧,意為遼河地區永久安寧

吉林,吉林烏拉簡稱,滿語中為沿江地區的意思。

新疆,清朝時取故土新歸之意。

寧夏,為西夏地區安寧之意。

重慶,古時稱:渝。北宋改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後繼位,為宋光宗皇帝,稱“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因此得名。

香港,古時轉運香料的港口,還有一種說法是附近有一處泉水非常香甜而得名。

澳門,古稱濠鏡澳,原為蠔鏡澳。因當地生產蠔,海灣“規圓如鏡”而得名,後因地名不夠雅而改成濠。至於澳門的地名,澳為港口,門為十字門而得名。

(吃貨眼中的中國)

以上圖片純屬娛樂,並無任何地域攻擊行為,大家當做玩笑即可。上面的各省份名字的來歷中如有不對或者疏漏的地方,還請各位提醒,本人第一時間修改。


大國布衣


北京名字由來:1369年朱元璋下令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從此安寧平靜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時,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國成立,又將北平改為北京。

  天津名字由來:1399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1402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讚賞,認為是塊風水寶地,叫群臣獻名。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上海名字由來:名稱的由來目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這句話;另一種說法認為由於當時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

  山東名字由來:以在太行山之東得名。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

  山西名字由來:以在太行山之西得名。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

  河南名字由來:以在黃河之南得名。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

  河北名字由來:以在黃河之北得名。明設北平省;後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改河北省

  湖南名字由來:以在洞庭湖之南得名。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

  湖北名字由來:以在洞庭湖之北得名。明屬湖廣省;後置湖廣佈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

  江西名字由來:以在江南的西部得名。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

  安徽名字由來: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明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建國後為安徽省

  江蘇名字由來: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明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

  浙江名字由來: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明設浙江省;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

  福建名字由來: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

  廣東名字由來: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

  廣西名字由來: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

  雲南名字由來: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

  貴州名字由來:以貴山得名。明置貴州土司;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

  四川名字由來: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

  重慶名字由來: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趙接踵於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內禪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遂將恭州升格命名為重慶府,重慶得名。

  黑龍江名字由來:以黑龍江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

  吉林名字由來: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

  遼寧名字由來: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1929年民國改遼寧省;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年光復後仍改遼寧省

  內蒙古名字由來:以漠南蒙古得名。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設內蒙古自治區。

  陝西名字由來:以陝原之西得名。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

  甘肅名字由來: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

  寧夏名字由來:以西夏安寧得名。明屬陝西省;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銷併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

  青海名字由來:以青海湖得名。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

  新疆名字由來:以其為新闢疆土稱新疆。清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闢疆土而稱新疆;清末設新疆省;建國後改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臺灣名字由來:以臺灣府得名。清設臺灣府及臺廈道,並正式稱臺灣島,後改臺廈道為臺灣道;清末設臺灣省,後為日佔,民國收復,恢復臺灣省

  西藏名字由來:以清正式定名得名。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民國為西藏地方;建國後改西藏自治區。

  海南名字由來:以海南島得名。清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1988年升海南省。

  香港名字由來:有兩種解釋:一是相傳今日香港薄扶林一帶,有一條名為“瀧水”的山溪,由瀑布注成。傳說此溪澗湧出甘甜而帶有香味的水,附近航海者常到此溪汲取食水飲用,並將溪澗名為“香江”,更將溪澗出海處改名為“香港”,最後演化為整個島嶼的名稱。二是明朝時候東莞生產香料非常出名,因此又稱“莞香”。傳說香港於明朝時亦盛產莞香,因此時人稱石排灣一帶為“香港”,而港灣附近的村落則叫作“香港村”。

  澳門名字由來:名字最早記載於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濠鏡),此後還有“濠江”、“海鏡”、“鏡湖”等多個別名。約四、五百年前,澳門蠔產豐富,南北兩海灣,水靜灣圓,有如明鏡。後來澳門又稱作澳,即“泊囗,外國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又因為當時澳門地屬香山縣,也稱為“香山澳”。至於澳門現在的名字“澳門”,其由來則有多種傳說:

  一、“門”是中國內河通往海洋的海峽總稱,澳門內港的媽閣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海峽像門,故稱“澳門”;

  二、澳門南面對開的乙水仔、小橫琴、路環、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海水貫流其間,成十字門狀,所以亦有“十字門”之稱,故稱“澳門”;

  三、澳門南臺山(媽閣廟山)和北台山(蓮峰山),兩山相封成門,故稱“澳門”。






雲鷹qwe


中國各省的名字都是怎麼來的?

中國各省的名字都是怎麼來的?

1 北京:

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2 天津:

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裡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裡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3 上海:

北宋初期,這裡已形成居民點,從這裡上海洋,所以稱上海。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當時漁民創造了一種捕魚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編成,插在水中),後來邕改為滬,所以上海簡稱滬。

4 黑龍江省:

由黑龍江而得名。因為江水呈黑綠色,蜿蜒地流著象條游龍。簡稱黑。

點擊查看大圖

5 吉林省:

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滿語吉林是『沿』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後來建省時,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簡稱吉。

6 遼寧省:

由於它在遼河流域,取遼河永久安寧之意,簡稱遼。

7 河北省:

相對於黃河為北。唐朝時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為河北道,1928年稱河北省。因古代屬冀州地區,所以簡稱冀。

8 河南省:

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簡稱豫。

9 山西省:

相對於太行山為西。明朝設置山西省,春秋時是晉國領土,所以簡稱晉。

10 山東省:

相對於太行山為東。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所以簡稱魯。

11 湖南省:

相對於洞庭湖為南。由於湘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湘。

12 湖北省:

相對於洞庭湖為北。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13 浙江省:

境內的浙江盤迴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簡稱浙。

14 江西省:

唐朝為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清朝時改為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贛。

15 陝西省:

是指現在的河南省陝縣西南陝陌以西的地區稱陝西。簡稱陝。古代時是秦國領土,又簡稱秦。

16 安徽省:

以清朝時的安慶府(今安慶)和徽州府(今歙縣)的頭一字組成。因境內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簡稱皖。

17 江蘇省:

是以清朝時的江寧府(今南京市)和蘇州府(今蘇州市)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蘇。

18 甘肅省:

是以古代甘州(今長掖),肅州(今酒泉)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甘。境內的六盤山又叫隴山,故又簡稱隴。

19 貴州省:

明朝設置貴州省。簡稱貴。因古代屬黔中郡,所以簡稱黔。

20 四川省:

唐朝初年現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東川,西川。這裡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宋代分設益州,榨州、利州等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元朝設四川省,簡稱川。三國時是蜀國領土,所以簡稱蜀。

21 雲南省:

因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裡,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簡稱雲。因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國,故又簡稱滇。

22 廣東省:

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是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23 福建省:

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24 臺灣省:

古代臺灣稱「夷州」或「流求」,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後來又改為「臺灣」,清光緒年間建立臺灣省,簡稱臺。

25 青海省:

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26 寧夏回族自治區:

這裡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27 廣西壯族自治區:

明朝初年建廣西省,1958年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簡稱桂。

28 西藏自治區:

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闢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置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0 內蒙古自治區:

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為內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所有簡稱中最長的一個。


紅色收藏家姜小平


1、河北省

戰國時期便有河北之名,指黃河下游以北地區。唐代有河北道,1928年改名河北省。

2、河南

戰國時期指黃河以南的韓、魏、宋等國。漢朝時設置河南郡,唐時設置河南府和河南道,為一級行政區劃之始。

3、湖北

因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宋初在洞庭湖以北地區設置荊湖北路,清康熙三年分湖廣左司為湖北省沿襲至今。

4、湖南

因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時設置湖南觀察使,清康熙三年改名一直至今。

5、浙江

浙江戰國時期指的是今富春江、錢塘江,以江流盤折得名。元朝時有江浙行省,明朝開始設置浙江省。

6、江西

隋唐時習慣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間西南東北向江流地區南岸稱為江東,長江以北、淮水以南為江西。元朝時設置江西行省,明清因之。

7、陝西

周成王將王畿之地以陝陌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陝陌以西稱為陝西。

8、山東

山東原來指的是崤山以東秦以外的六國地區,金朝時設置山東東路,山東始為政區名。

9、山西

山西原指崤山以西的地區。元朝時設置山西宣慰司,建立行中書省,以居元大都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10、黑龍江

因江水色黑,蜿蜒如龍而得名。

11、青海

青海原指古西海(今青海湖),清初蒙古厄特併入青海北部,被稱為青海厄魯特。雍正置西寧辦事大臣。1925年改稱青海省。

12、遼寧

趙國時期便有遼東、遼西郡,以後遼陽、遼東均作為政區出現。康熙四年改遼東將軍為奉天將軍,後改為奉天省,1929年取遼河安寧之意改為遼寧省。

13、吉林

清康熙二十七年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吉林市),吉林烏拉系滿語,“吉林”即“沿”之意,“烏拉”是“大川”之意,後設置吉林將軍,1907年置吉林省。

14、貴州

唐時在貴陽一帶設置羈縻州矩州,沿襲宋代。當地因“魚模、脂微”不分,故宋代很多中原人把“矩州”寫成“貴州”,明永樂年間設置貴州布政司,為政區之始。

15、臺灣

臺灣自漢至元成為夷州、琉球。16世紀有“大員”之稱,本指臺灣南安平鎮一帶。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臺灣包括今臺南一帶。光緒十一年(1885年)設置臺灣省。

16、福建

唐上元元年設置福建節度使,轄福、建、泉、漳、汀五洲,因首設二州而得名。

17、甘肅

唐置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11世紀西夏設置甘州監軍司,轄甘州、肅州。元朝時設置甘肅行省。

18、安徽

清初分江南為江蘇、安徽二省,以巡撫總督駐安慶府和徽州首字而得名。

19、江蘇

清初分江南為江蘇、安徽二省,以兩江總督住所所在地江寧府和蘇州府的首字而得名。

20、雲南

漢代置雲南縣於今祥雲縣,以傳說漢武帝時“彩雲”南現白崖,縣在其南而得名。

21、四川

唐置劍南道,分劍南西川和劍南東川節度使,加上山南西道,時人習慣稱為“三川” 。 宋在蜀地分置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稱為“四路”。宋人將三川和四路合併,稱為四川。

22、廣東

三國時有廣州之稱。五代時稱為廣南,以其地在三國兩晉為廣州之地,居中原之南。北宋時設置廣南路,後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

23、廣西

三國時有廣州之稱。五代時稱為廣南,以其地在三國兩晉為廣州之地,居中原之南。北宋時設置廣南路,後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

24、寧夏

公元五世紀,匈奴赫連勃勃在河套地區建立的政權稱為夏。北魏時夏國都為夏州。11世紀初,拓拔氏建立大夏政權,宋人以其居住西部稱為西夏。元時在西夏地置西夏中興行省,取夏地安寧之意,改寧夏行省。

25、西藏

元朝開始西藏為烏斯藏,“烏斯”為藏語“中央”之意,“藏”為“聖潔”之意。康熙五十九年平定準格爾叛亂,因其地處中央王朝的西部故名。

26、新疆

今新疆一帶在公元前一世紀設置了西域都護府,以後多收中央王朝的管轄。清朝收復天山南北二路後,設立伊犁將軍。對於清政府而言,這些地區是新開拓的土地,習慣上稱為“新疆”。

27、內蒙古

蒙古始見民族名,始於唐代。歷史上一般以大漠為界,以北稱為外蒙古,以南稱為外蒙古。1947年東北解放以後,正式成立“內蒙古自治區”。

28、北京

北京在歷史上曾稱為幽都、薊、燕國、幽州、燕山府、大興府、大都、北平等名稱。明永樂元年“以北平為北京”,為北京得名之始。

29、上海

宋代設立上海鎮,以地居海上而得名。元朝元二十九年,在今上海鎮基礎上設立上海縣,1930年設立上海市。

30、天津

天津古稱直沽,元朝時以“海濱津渡”之意改直沽為海津鎮。明朝時燕王朱棣為爭奪王位時曾率軍南下,故其當皇帝以後,改為天津,意思是天子經過的地方。

31、重慶

重慶古稱為江州、渝州、恭州等,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孝宗第三子封藩在恭州,同年又由恭州承嗣帝位,是為二慶,故升恭州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以後相沿。


沙漠孤狼2017


各省份名字由來自然是有其特別的寓意

中國歷史悠久,足有數千年。中國現在的諸省份也是劃分的很早很早了。雖然行省制度在中國出現的並不是太早,這是元朝的發明,但實際上元朝之前中國也有類似的一級行政區域,比如漢代的州,唐朝的道。而中國現有的許多省份在那個時候其便有了雛形,比如所謂河東道幅員是山西,而山南東道則類似湖北。

後來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具體定性,各省的名字也就成為了國家關心的事情

簡單的來說,中國各省省名之由來多與山河江湖有關。因山得名的,如山東、山西兩省以其在太行山之東西而得名。因河得名的,如河南、河北兩省以其在黃河之南北而得名。因湖得名的,如湖南、湖北兩省以其在洞庭湖之南北而得名,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因江而得名的,除了浙江省以浙江(現稱錢塘江)得名外,就是黑龍江省了。此外黑龍江省因黑龍江而得名。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大家好,我是HK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省份名稱的由來,其實說來話長,這裡簡明扼要說一遍。

1.黑龍江省

源自清朝的黑龍江將軍轄區,黑龍江將軍的駐地最初在黑龍江城——就是現在的黑河。黑龍江建省是比較晚的,東三省建省都比較晚,所以東北人經常說自己是東北的,很少直接說自己是東北哪個省的。

2.吉林省

源自吉林將軍轄區,吉林將軍駐地就在吉林市。


3.遼寧省

遼寧這個名稱出現的非常晚,是民國時才有的省名,有遼河安寧之意。在戰國時為遼東、遼西郡,在清朝前期為盛京將軍轄區,盛京就是瀋陽。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為奉天省,奉天的名稱來自於盛京奉天府——瀋陽。

遼寧省改變省名與張學良“東北易幟”有直接關係。在詹洪閣珍藏的1929年《中華最新形勢圖》及相關資料中可以發現,1928年12月,東北易幟,全國統一。由清朝延續下來的含有“奉天承運”封建色彩的奉天省進入改名之列。經一番斟酌後採用了遼寧省之名。 據1929年2月3日《盛京時報》稱:“奉方請改遼寧二字,蓋取遼河之東為遼東區域,遼河之西為寧遠河區域之義。”這是第一層意思。

據瀋陽文史研究館編著的《瀋陽歷史大事本末》介紹,1929年2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頒佈第91號訓令,將奉天省改名為遼寧省,自3月1日起實行。取遼域地區社會安寧之義,可以理解為遼河流域地區社會安寧之義。這是第二層含義。

4.河北省

河北一開始是地理名稱,還不是省名。河北地理名稱的出現是很早的事情了,比如三國袁紹佔據的主要地區就是河北。

河北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區劃是在唐朝,設立了河北道,宋朝為河北路,後分為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在元朝為中書省的一部分,明朝為北直隸,清朝為直隸,到民國時正式為河北省。

5.山西省

山西是位於太行山以西,明朝時最早設立了山西省。

6.山東省

山東這個地理名詞很早就出現了,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人將崤(xiao)山以東的諸國都稱為山東地區。而山東作為行政區劃名稱來自於金國。

金國滅了北宋後,佔領了今天的山東地區。之前的北宋人在這裡設立了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這個京東和劉強東的京東網電商平臺沒有一毛錢關係。當時的山東地區在東京開封以東,故名京東。

金國的京城不是開封,而是上京會寧府,於是就改名,改為山東東路和山東西路。

以為這個地區在太行山以東,所以叫山東。

7.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不是省,名稱當然是地理上的內、外,再加上民族的名稱而來的。

外蒙古就是現在的蒙古國。

8.寧夏

寧夏現在也不是省,是回族自治區。

寧夏省最早是蒙古人建立的,蒙古人滅掉西夏後,就建立了寧夏行省,寓意是夏國安寧。

西夏的城池很堅固,蒙古人從中亞調集回回國人(回回國就是花剌子模國),使用回回砲(就是重力投石機)攻陷了西夏都城,殺了很多黨項人,因此回回人就定居在寧夏地區,現在是寧夏回族自治區。

9.甘肅省

蒙古人建立寧夏省,一段時間改名為甘肅省。

甘肅最早是西夏境內的軍區,就是甘州(張掖)和肅州(酒泉)二地的合稱,特指河西走廊地區。現在甘肅和寧夏都有,而寧夏只包括黃河流域的賀蘭山一帶。


10.新疆

新疆現在也是自治區,名稱是來自於清朝稱謂的西域新疆。乾隆消滅了大小和卓叛亂,這個地方就成了清朝在西域地區的新的疆土,故名西域新疆。

但是,清朝在這裡一開始也沒有建省,而是建築了伊犁九城,設立了伊犁將軍轄區,位於現在的伊寧市。清末因為有沙俄、阿古柏入侵等事件,清朝才正式設立了新疆省。到了新中國時期,改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1.青海省

青海的名稱來源於青海湖。在清朝前期為西寧辦事大臣轄區。民國時期,1928年才建立了青海省。

12.西藏

西藏是有地理方位上的西,加上藏族的藏,才有的西藏。西藏目前也是自治區,不是省。

13.四川省

四川,最早來源於宋朝的川峽四路,元朝時合稱四川,並建立了四川行省,明清繼承了這一區劃設定。


14.雲南省

雲南省最早來源雲南郡,蜀漢時期在這裡設立了雲南郡,南北朝後期時,雲南地區進入了半獨立狀態,在唐朝時建立了南詔國,宋朝時為大理國,中原王朝這時候就封南詔、大理國王為雲南王。

蒙古人攻滅大理國,設立了雲南省,直到現在,一直如此。

15.貴州省

貴州省是明朝時才出現的,之前一直屬於四川地區。明朝時開始改土歸流,設立了貴州省。也成為流放地區,比如說王陽明(王守仁)就曾經被流放到貴州。

16.廣西

廣西現在是自治區,廣西的地理概念和行政區劃是北宋時期才有的,叫做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南是廣州+嶺南的合稱。

明朝時改為廣西省,清朝、民國也是廣西省。到了新中國,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

17.廣東省

廣東的地理概念和行政區劃是北宋時期才有的,叫做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明朝時改為廣東省,直到現在。

18.海南省

海南這個地理名稱是元朝時才出現的,最早叫海南海北道,一開始屬於廣西,到了明朝改歸廣東,直到1988年才建省!是我國目前建省最晚的地區。

19.福建省

福建省的名稱源自宋朝的福建路,福建源自這個地區的福州和建州(就是現在的建甌)合稱。

20.江西省

江西源於宋朝的江南西路,就是江西路。明朝為江西省。

21.湖南省

湖南源自宋朝的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明朝時為湖廣省的一部分。

22.湖北省

湖北源自宋朝的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明朝時為湖廣省的一部分。

23.河南省

河南這個地理名詞出現的非常早了,秦漢時有河南郡,唐朝設立了河南道,元朝設立了河南江北行省,明朝設立了河南省。

24.陝西省

陝西的概念是陝縣以西,這個概念是唐朝前後出現的,但是作為行省名詞,還是元朝才有的,元朝設立了陝西行省。

25.安徽省

安徽這個地名出現的非常晚。安徽在明朝是南直隸的一部分,清朝將南直隸改名為江南省。康熙年間分江南省為江南左省、江南右省,古人面南背北,以東為左,以西為右。

後來把江南右地區的兩大發達的府(類似現在的地級市)——安慶府、徽州府,各取其一字,命名為安徽省,跟甘肅、福建的命名方式完全一樣。

26.江蘇省

江蘇跟安徽一直在一起,江蘇就是江南左省,後來清政府把江南左地區的兩大發達的府——江寧府(就是現在的南京)、蘇州府,各取其一字,命名為江蘇。

27.浙江省

浙江的名稱來自於新安江或錢塘江,因為這條江拐了彎,折了一下,故名浙江。

浙江省的名稱直接來源於宋朝的兩浙路——就是浙東和浙西,明朝時為浙江省。

28.臺灣省

臺灣省源自於臺灣島,建立臺灣省還是在中法戰爭之後的事情,因為這場戰爭讓腐朽的清政府意識到了臺灣的重要性,故而建省。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我國地域遼闊,領土面積廣大行政區劃也非常多,僅省一級行政區就有34個,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華北五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華東七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山東省。

中南六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自治區、海南省。

西南五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五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自治區、新疆自治區

港澳臺地區:香港特區、澳門特區、臺灣省。



我國曆史久遠,文化源遠流長,每個省的名字也都有自己的來歷。我們一起看看。

北京:簡稱京。“京”是都城的意思。明成祖遷都北平之後,實行兩京制。原先的國都稱之為南京,新首都北平稱之為北京。雖然中途曾經曾經改過名字,但是北京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北京市的簡稱取自北京的京。

天津:簡稱津。1400年,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發起靖難之役,靖難成功之後,朱棣將此地改名為天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後來在天津築城設衛,稱之為天津衛。天津市的簡稱取自於天津的津。

河北省:簡稱冀。河北省原名為直隸,中華民國建立以後,因其位置位於黃河以北和河南省相對,因此改之為河北省。因古代冀州大部分位於現在河北省境內所以簡稱冀。河北省會原為天津,後遷至保定,現在省會為石家莊。

山西省:簡稱晉。山西省名字中的“山”是指太行山,因其位於太行山以西,因此稱之為山西省。山西省在古代主要位於晉國境內,因此簡稱為晉。山西省現省會為太原。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蒙。清朝將較早歸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後歸附的蒙古諸部稱之為外札薩克蒙古。以後逐漸演變為內蒙古和外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省會原先在張家口,現在在呼和浩特。內蒙古的簡稱取自其中的“蒙”字。



遼寧省:簡稱遼。遼寧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而得其名。遼寧在清朝初為盛京將軍轄區,清末改稱為奉天省,東北易幟之後改名為遼寧。遼寧的簡稱取自遼河的遼,省會在瀋陽。

吉林省:簡稱吉。吉林省的名字源於吉林市,吉林全稱吉林烏拉,滿語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國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吉林省的原省會為吉林。1954年長春由直轄市改為省轄市,吉林省省會遷往長春。吉林省的簡稱取自吉林的“吉”。

黑龍江省:簡稱為黑。黑龍江省的名字來源於黑龍江,原為黑龍江將軍轄區,後改為黑龍江省。黑龍江原省會為齊齊哈爾,現在省會為哈爾濱。黑龍江省的簡稱取自黑龍江的黑。



上海市:簡稱滬或申。南宋時期在上海一帶設立上海鎮,元朝時期設立上海縣,上海建城。此後以上海縣為核心發展為現在的上海市。原松江下游地區也稱為滬江,所以簡稱為滬。因在春秋戰國時期為春申君的封地,所以也簡稱申。

江蘇省:簡稱蘇。江蘇+安徽原為江南省,後來兩省才分開。江南省的東部地區為江蘇省。江蘇省的名稱源於江寧和蘇州,合稱之為江蘇省。江蘇省原省會為蘇州,江寧(南京)為兩江總督衙門所在地,現在江蘇省會為南京。江蘇的簡稱取自江蘇的蘇。

安徽省:簡稱皖。江蘇+安徽原為江南省,後來兩省才分開。江南省的西部地區為安徽省。安徽省的名稱源於安慶和徽州,合稱之為安徽省。安徽省省會原為安慶,經過多次搬遷之後,現為合肥。安徽的徽州改名為黃山。因安徽境內有一座皖山,春秋戰國時有皖國,故簡稱皖。

浙江省:簡稱浙。浙江省名字來源於浙江,浙江是錢塘江的古稱。浙江省的簡稱取自於浙江的浙。浙江省省會為杭州。

江西省:簡稱贛。古代不僅有江西還有江東。江東和江西取名於長江下游的一點偏南北走向處,可以稱之為江西和江東,也可以稱之為江右和江左。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江西省古代為贛越之地,加上省內最大河流贛江,因而簡稱為贛。江西省省會為南昌。

山東省:簡稱魯。山東和山西相對。因在太行山以東,所以稱之為山東省。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位於山東境內,因而簡稱為魯。山東的省會在濟南。

福建省:簡稱閩。福建的名稱源於福建境內的福州和建州,合稱之為福建。宋朝的時候在此地設立福建路,因而得名福建。因福建原為閩越國所轄,所以簡稱為閩。福建省會為福州。



河南省:簡稱豫。河南省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因此稱之為河南省。河南大部分土地和古代豫州重合,因此簡稱為豫。河南原省會為開封,現在省會為鄭州。

湖北省:簡稱鄂。湖北省與湖南省相對,因大部分地區位於洞庭湖以北,所以稱之為湖北。湖北的簡稱來源於古代的鄂國和鄂州。湖北省會為武漢。

湖南省:簡稱湘。湖南省與湖北省相對,因大部分地區位於洞庭湖以南,所以稱之為湖南。唐玄宗時設立湖南觀察史,開始有湖南地名。因湖南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湘江。所以簡稱為湘。湖南省會為長沙。

廣東省:簡稱粵。廣東省和廣西省相對,取名於廣南東路,簡稱廣東。也有說法是位於廣信以東,稱之為廣東。廣東古代屬於越地,越和粵在古代一樣,所以廣東簡稱為粵。廣東省省會在廣州。

廣西自治區:簡稱桂。廣西和廣東相對,取名於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也有說法是位於廣信以西,稱之為廣西。廣西的簡稱源於古代的桂林郡和桂林。廣西原省會為桂林,現省會為南寧。

海南省:簡稱瓊。海南省源於海南海北道,簡稱來自瓊州。海南省會為海口。



重慶市:簡稱渝或者巴。1189年,宋光宗先被封為恭王,後即位稱帝。宋光宗自認為“雙重喜慶”,著即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重慶古代曾經名為渝州,所以簡稱為渝。因其曾在巴國境內,也簡稱為巴。

四川省:簡稱為川或者蜀。1001年,宋朝將四川一帶分為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設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撫使等官職,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省由此得名。 四川的簡稱取自其中的“川”。又因為三國時期蜀漢政權核心在四川,所以簡稱蜀。四川的省會在成都。

貴州省:簡稱貴。貴州省得名一說來自於貴陽境內貴山,一說宋朝皇帝的“惟爾貴州”。貴州的簡稱來自於貴州的貴,和貴山的貴。貴州省的省會為貴陽。

雲南省:簡稱雲或者滇。關於雲南省名的來歷說法很多。第一、“彩雲南現”說,雲南建縣時,縣城在彩雲之南稱“雲南” ;第二、“雲山之南”說,縣城在雲山之南稱雲南;第三、“武帝追夢”說,相傳漢武帝夜夢彩雲,遣使追夢,在雲南追到彩雲,設置雲南縣 。雲南簡稱來自雲南的雲。因境內有滇池,古代有滇國,所以簡稱為滇。

西藏自治區:簡稱藏。清朝時稱為西藏,並設立西藏辦事大臣。簡稱來自西藏自治區的藏,省會在拉薩。



陝西省:簡稱陝或秦。陝西來源於陝原以西,陝西得名。 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使,陝西開始轉化為政區名稱。陝西的簡稱來源於名稱裡的陝,又因其是秦國的發源地,所以又簡稱為秦。陝西省會在西安。

甘肅省:簡稱甘或者隴。甘肅的名稱來自於古代甘州和肅州的合成,元代時設立甘肅行省。甘肅的簡稱取自甘肅的甘和甘州的甘,又因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甘肅省的省會為蘭州。

青海省:簡稱青。青海省地名源於青海湖,清朝設立青海辦事大臣始得名。青海的簡稱來自於青海的青。青海省會為西寧。

寧夏自治區:簡稱寧。寧夏取名自夏地安寧的意思。寧夏簡稱取自寧夏的寧。寧夏的省會為銀川。

新疆自治區:簡稱疆。乾隆即位時,還有一些國土沒有納入清政府版圖,乾隆皇帝將最後由自己所確立的清政府統治的地區稱為新疆。新疆這個名稱,有另外一層意思。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給清朝皇帝的奏摺中稱新疆是“他族逼處,故土新歸”。於是以新疆為省名就有了一層新的意義。新疆自治區的簡稱來自於新疆的疆。新疆的省會在烏魯木齊。



香港特區:簡稱港。關於香港的名字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於這個港灣用於運送香料。一說這個港灣附近有一條香甜可口的溪水,所以稱之為香港。香港特區的簡稱取自香港的港。

澳門特區:簡稱澳。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所以稱“澳門”。澳門特區的簡稱取自澳門澳。

臺灣省:簡稱臺。臺灣源於居於今臺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 臺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並取全稱中的“ 臺”字作為簡稱。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正式啟用“臺灣”一詞。臺灣省會在臺北。


依稀說史


中國目前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分別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可能有些朋友都能將這34個行政區背下來,但各省區的名字你都知道怎麼來的嗎?

我國的省份命名,大多是從古代沿用至今,有的是以地理位置命名,有的是沿用古稱演變而來。今天就給大家梳理一下,去發現省名背後的故事。

(一)以方位命名

東西南北常出CP

  • 河南省、河北省——黃河以南和黃河以北

河南簡稱“豫”,古傳夏禹將中華大地分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如今河南所在的地方便是“豫州”。

在隋唐以前,河南一直作為地理名詞實用。除了我們知道的河南河北、還有河東(今山西)河西(河西走廊、甘肅青海)。

到了隋朝,隋煬帝在洛陽設立東都,並設立了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河南這一地理名詞從這時起,升級成地名。

隋朝設位於東都的河南府


唐朝時,將東都洛陽所在河南郡改為都畿(jī)道-河南府,並在現在的豫東、皖北、蘇北和山東整個黃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區設河南道。河南作為省名,從唐設河南道開始。

唐朝設河南道


河北簡稱“冀”,同豫州河南一樣,冀州也是九州之一。

到了唐朝時,隨南邊的豫州一樣,改成了河北道,河北的省名自此也就定了下來。

唐朝設河北道


不過,在元明清三朝,因為都城都在北京,因此河北省做過中書省(元)、北直隸(明)和直隸(清),在清朝,我們熟知的李鴻章、袁世凱都做過直隸總督。

  • 山東省、山西省——太行山之東、太行山之西

山東簡稱“魯”,在周王分封為齊、魯兩國,常被人們稱為齊魯大地,在九州中屬於青州、兗州。

北宋覆滅後,金人佔領了淮河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在山東地區設置山東西路和山東東路兩路。

金朝設山東東路與山東西路


山西簡稱“晉”,春秋五霸之首的晉國便在山西,九州中屬於幷州。因為位於黃河東邊,因此常被稱為河東。雖然金人設立了山東兩路,但在山西,設置的則是河東北路與河東南路。到了元朝,蒙古人在山西設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山西之名才由此而出。明朝建立後,將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升級成山西行省,山西正式建省。

明朝山西行省下轄州府


  • 湖南省、湖北省——洞庭湖之南、洞庭湖之北

湖南湖北常被稱為荊楚大地,一是兩湖皆位於荊州,二是都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舊地。

宋朝設荊湖南路與荊湖北路


北宋時期,以洞庭湖為界,將荊楚之地分為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湖南湖北之名,由此開始。

  • 廣東省、廣西自治區

廣東與廣西和前面幾個省份不一樣,“廣”並不是某條或者某座山,而是一個叫“廣信”的地方。

宋朝設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


西漢武帝在平叛粵國後,設“廣信”,屬蒼梧郡,是嶺南的首府,東漢後,又將交趾分為交州和廣州。最後在宋朝,改嶺南為廣南,設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東與廣西之名,由此而來

  • 江西省、江東?

項羽、東吳孫王都稱自己是江東子弟,那“江東”和現在江西省有關係嗎?

唐朝設江南西道


實際上關係並不大。唐時,將江南地區分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西之名始於此。而秦漢時期廣大江南地區並沒有得到深度開發,當時並沒有江南的概念,而江東則是由於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折去,將兩岸劃分東西,吳越等地便成了江東,與宋時江南之東,還是有區別的。

  • 陝西省、陝東?

和江西一樣,有“西”而沒有“東”。陝西尤其是關中地區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底蘊最深後的地區之一,西周、西漢、西晉、隋唐等13個朝代在西安定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

元朝設陝西行省


但是陝西省省名的由來,確是隔壁河南省的一座小縣城。陝西這個名稱始於西周初年,據《國語》載,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陝縣境內)為界。陝原以東曰“陝東”,由周公管轄;陝原以西曰“陝西”,由召公管轄。陝西因此得名。

正式以陝西作為省名則是從宋朝設陝西路開始。

  • 雲南省

雲南有句很出名的旅遊廣告“彩雲之南”,而云南得名也來源於此。

元朝設雲南行省


西漢武帝時期,征服了西南地區,並新建24縣,雲南縣正是其中之一。建縣之時,縣治背面的山上出現彩雲,因縣治在彩雲之南,得名雲南。到元朝推行行省制,在雲南設雲南行中書省,雲南作為省名被正式確定下來。

(二)以江河湖海命名

  • 浙江省

浙江的錢塘大潮非常壯觀,而錢塘江在古時稱“浙江”,因此浙江這名字就這麼來了。

唐設江南東道


唐時,在江南設置江南道,唐玄宗時將江南道拆成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後來又將江南東道又拆分為浙江東道和浙江西道,浙江之名就在這樣拆拆合合中誕生了。

  • 黑龍江省、青海省

黑龍江和青海一眼就能看出來,省名分別是取自省內黑龍江、青海湖。

清朝滿人發源於東北關外,因此他們認為東北使他們的龍行之地,因此在東北設置了黑龍江將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管轄東北,黑龍江與吉林在後來便成了省名。

《尼布楚條約》後黑龍江將軍轄地


位於青藏高原的青海在古代被人誤是苦寒之地,清朝治理藏區後,分別在拉薩河西寧設辦事大臣,而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青海之名由此而來。建省則是到了1928年的民國時期。

清朝設青海辦事大臣轄地


  • 海南省

海南因南海得名,可以說說我國最晚幾個成立的省級行政區了。海南古時成為瓊州和崖州,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後,海南島還未解放,國民黨便在海南島設置海南特別行政區。1950年海南解放後,設海南行政公署,歸廣東管理。1988年,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將海南從廣東劃出,建海南省,設海南經濟特區。


(三)古稱、古制度演變而來


  • 四川省

我以前認為四川是以長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四條大川命名的,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宋朝設川陝四路


四川古稱益州或巴蜀,唐太宗時期將益州改為劍南,唐玄宗又將劍南改為劍南東川節度劍南西川節度,再加上漢中的山南西道,到了宋朝又新設夔(kuí)州,四地合成“川陝四路”,四川因此得名。

  • 安徽省、江蘇省、福建省、甘肅省

安徽和江蘇的前身是江南省,一直是明清時期最富庶的地區。清初時,江南一省的賦稅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因為尾大不掉,在順治朝將江南省分為江南左和江南右。再後來江南左取安慶和徽州的首字,建安徽省,而江南右去江寧和蘇州的首字,建江蘇省。

清朝拆江南省分江蘇、安徽二省


福建和甘肅也是一樣。唐玄宗時期,取自福州和建州之名,設福建經略史,福建之名由此而來。到宋朝,設福建路,成為一級行政區。

唐朝設江南東道,下轄福州、建州地區


甘肅的省名取自甘州和肅州,西夏設的甘肅軍司,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元朝設甘肅行中書省,甘肅正式建省。

元朝甘肅行省下轄的甘州、肅州


  • 西藏自治區、新疆自治區

西藏在唐朝時被稱為“吐蕃”;元朝時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中華大家庭的一份子;明朝稱“烏思藏”,設都司。到了清朝正式定名為“西藏”。西藏的“西”,即西域、西番的意思,“藏”則是“烏四藏”“衛藏”的意思,西藏就這樣從清朝沿用至今。

清-藏衛喀木


新疆古稱西域,自漢同西域之後一直用到清朝。在經過康雍乾三朝努力,終於在乾隆手上擊敗了準噶爾,將西域納入統治範圍,而“十全皇帝”乾隆便將西域成為新疆,即自己收復的新領土,並設伊犁將軍管轄。不過當時有很多“新疆”,雍正皇帝時,貴州東南部新闢疆土也叫做“新疆”。當時,西域新疆和雲南、四川、貴州等地新納入清王朝統治之下的地域,統稱“新疆六廳”

清-新疆


最終確定實在清末的阿古柏在新疆叛亂,左宗棠在收復新疆之後。新疆的失而復得,借“故土新歸”之意,於1884年,設新疆省。

  • 貴州省

貴州之名,始於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不過當時貴州指的是現在的省會貴陽。

明-貴州布政使轄地


明成祖朱棣收復貴州之後,在此設立貴州布政使司,貴州才開始作為省名沿用下來。

  •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地區及現在的蒙古國地區在古代是北方遊牧民族的底盤,在秦漢時期稱“匈奴”,隋唐時期稱“突厥”兩宋時期稱“契丹”和”蒙古“,明朝稱“瓦刺”。這些中原地區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統稱,到了清朝最終以“蒙古”統稱這一地區,並根據各部落歸附中原時間的先後,將最先歸附的漠南三部成為“內蒙古”,漠北一部稱“外蒙古”。

清朝在內蒙古設的六盟、兩旗和察哈爾


在民國時期,因為民國政府的衰弱,不能對外蒙古進行有效管理,加上蘇俄的威逼利誘,外蒙古脫離中國獨立建國,而內蒙古則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我們第一個民族自治區。

  • 北京市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定都應天(今南京),稱京師。靖難之役後,燕王朱棣取得皇位,因為燕王封地在北平,便將京師搬至北平,但保留了應天的京師班子,因此位於應天的京師稱“南京”,位於北平的京師稱“北京”。

明-北京城


  • 天津市

自隋煬帝開通大運河之後,聯通海河和運河的天津便開始興起。因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役起兵時在此渡河,後來朱棣就將此地改為“天津”,意為“天子渡河的地方”。

  • 上海市

古代民間將吳淞江上游成為“上海浦”,下游成為“下海浦”,後來下海浦被摒棄,留下了“上海”這個地名。宋時,在此設上海鎮,元時設上海縣,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南京條約中》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

1927年國民政府北伐佔領上海,設上海特別市,1949年上海解放後,上海仍然作為中央直轄市,知道如今。

  • 臺灣省

三國時期,東吳曾派遣艦隊前往臺灣地區,當時稱為“夷洲”,因為遠離大陸,一直被認為是未開化的地方。隨著不斷的發展,在臺南形成了當時島內最大的市鎮,而臺南的安平港,又稱“臺窩灣”,住在臺南的少數民族為臺窩灣族,後來臺窩灣漸漸演變成全島的稱呼,明朝萬曆年間,官方正式啟用“臺灣”這一地名。

清朝設臺灣府,屬福建省


以寓意命名的省份

  • 遼寧省

遼寧省,簡稱“遼”,因遼河得名,古時稱遼寧地區為遼東,及遼河以東。春秋戰國時期,遼寧屬於燕國,燕國在此設遼東郡和遼西郡。元朝時設遼陽行省;明朝時設遼東衛;清朝建國是都城在遼寧,因此稱為盛京;民國時稱奉天。到了1952年,遼東遼西合併,去“安寧”之意,建遼寧省。

燕國-遼東郡、遼西郡大致範圍


  • 吉林省

前面介紹黑龍江省的時候,提到了清朝在東北設吉林將軍治理吉林地區。吉林是吉林烏拉的簡稱,在滿語中的意思是“沿江的地方”,吉林同黑龍江一樣,省名自清朝沿用。

清朝吉林將軍轄地


  • 寧夏自治區

寧夏在古時屬於塞北地區,長期被遊牧少數民族佔領,五胡十六國時期,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在此建立大夏國,北魏評定後,在此設夏州

元-甘肅行省-寧夏府路


到了唐朝,因党項族人平叛有功,被唐皇封夏州節度使,宋朝時,因不滿遼國統治,党項人李元昊稱帝建國,即西夏


元朝滅西夏後,取“安寧”之意,在此設寧夏府路,寧夏之名由此而來。


  • 重慶市

古時稱:渝。北宋改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正月,孝宗之子趙惇先封恭王,二月後繼位,為宋光宗皇帝,稱“雙重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

,因此得名。


南宋-重慶府


  •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

古時轉運香料的港口,還有一種說法是附近有一處泉水非常香甜而得名。


  •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門,古稱濠鏡澳,原為蠔鏡澳。因當地生產蠔,海灣“規圓如鏡”而得名,後因地名不夠雅而改成濠。至於澳門的地名

,澳為港口,門為十字門而得名


—— 手動分割 ——


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名稱的由來,到這裡就全部介紹完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省名都是在唐宋元三朝確定下來的,這其實和每個朝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有關。

秦朝首創郡縣制度,結束了夏商周的分封制度,建立中央集權政府,成為後世中央與地方行政管理的樣板。


秦朝三十六郡


到了漢代,因為疆域的擴大,在郡縣的基礎上,設置了州級行政,相當於現在的“省”,漢代州名多用古名,如我們熟悉的九州。


漢代設置的“州”


魏晉南北朝基本沿用漢代的地方行政制度,隋朝統一中國後,採用了和秦朝一樣的郡縣二級制(隋秦真的很像!)。


唐朝代隋後,由於疆域迅速擴大,為便於管理,依據山川河流和交通便利,設置了“道、州、縣”三級行政制度,我們現在一些省份名便從中出現了。


唐代設置的“道”


宋朝在唐朝的基礎上,將“道”改為“路”,大體沿用。元朝雖然是個短命王朝,不過貢獻了首創的行省制度,此後的一級行政區都稱為“省”,並貢獻了多個省名,沿用至今。


元代設置的行省


那麼,大家現在都清楚了各省份名的由來了嗎?最後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會經常分享一些地理和歷史相關的內容。


地史館


湖南與湖北,廣東北部一部分合稱湖廣省。後來在明清時期,將兩廣合稱兩廣。湖南與湖北仍稱湖廣,在清朝中期,由於湖廣省地域農業發展水平高,水域遼闊,內河航運以及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清朝忌憚大清腹地有這樣的地方,因此分裂了湖廣省,以洞庭湖為界,洞庭湖以北的地域為湖北(包括北洞庭湖)。洞庭湖以南的地方(包括大部分洞庭湖)稱湖北,湖廣雖然分家,不過作為清朝的封疆大吏,湖廣總督一直保留,總督府在湖北武昌,湖廣總督督湖南湖北,並有時候兼任湖北巡撫,另外湖南巡撫在長沙辦公,自此武昌(後來合併了漢口,漢陽成立了武漢市)成為了湖北省會。而長沙成為了湖南省會


莫忘難忘


關於我國各省份的名字由來,很多回答都很完善,筆者在這裡為大家重點解釋一下各省簡稱的由來吧!

①:以地名為簡稱:

北京:京

中國有三個大一統王朝定都北京,北京又是我國的首都,雖然歷經了燕京、大都、北平、北京等名稱的演變,但京的簡稱非北京莫屬。


天津:津

天津又名津門、津沽。一代宗師霍元甲被成為“津門第一”,也就是天津第一。天津作為明成祖朱棣的天子渡口,有皇帝賜名。簡稱津也是順理成章。

江蘇:蘇

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江蘇,古時分為江寧、蘇州,合併後取名江蘇,簡稱蘇。

②:以自然景觀為簡稱:

黑龍江:黑

因地取名。因境內有黑龍江,黑龍江省亦稱之為黑省,簡稱黑。

吉林省:吉

吉林省與我國少數民族滿族有很深的淵源。在滿語中,“沿江”為“吉林烏拉”,這條江指的就是松花江。設立身份之後稱之為吉林,簡稱吉。

遼寧:遼

遼寧同樣是與一條河有關,即遼河。建省份之後成為遼寧,也稱遼省。簡稱遼。

湖南:湘

以湘水(湘江)為名,簡稱湘。

重慶:渝

古代嘉陵江為渝水,隋文帝楊堅因地制宜設立渝州,簡稱渝,沿用至今。

安徽:皖

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因地取名建立皖國,簡稱皖,沿用至今。

浙江:浙

古水名。浙在古代為錢塘江及其上流的總稱,因全境水資源豐富,水系發達,取浙江二字,簡稱浙,沿用至今。

江西:贛

江西省被贛江全境穿過,因此簡稱為贛。

青海省:青

以青海湖為名,簡稱青。

③:以歷史淵源為簡稱:

上海:滬

“滬”本是一種捕魚的工具,古時候上海居民以捕魚為生,對捕魚工具使用頻繁。滬的前身也叫做邕,是同一種捕魚工具。後來上海設市,滬也成為了上海市的簡稱,算是一種緬懷。

廣東:粵

古地名。春秋時期廣東為粵地,粵沿用至今。

湖北:鄂

古代爵位名,在湖北境內冊封過楚王、鄂王。鄂王共冊封八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岳飛。

河北:冀

古地名。古代冀州所在地,簡稱冀,沿用至今。

山西:晉

古地名。春秋時期為晉地,簡稱晉,沿用至今。

福建:閩

古地名。秦朝時期設立閩中郡,唐末五代十國時期的閩地所在。簡稱閩,沿用至今。

山東:魯

古地名。春秋時期齊魯大地所在地,簡稱為魯,沿用至今。

陝西:秦

古地名。春秋戰國時期為秦國主體所在地,簡稱秦,沿用至今。

河南:豫

古地名。古代時期豫州所在地,簡稱豫,沿用至今。

海南:瓊

古地名。唐朝時期設立瓊州,簡稱瓊,沿用至今。

西藏:藏

西藏古名烏斯藏。藏為民族名稱,意為聖潔。“烏斯”意為中央。康熙時期擊敗準葛爾部,徹底收回烏斯藏,取名西藏,西是指藏地位於大清國土之西。簡稱藏。

廣西:桂

古地名。古代設立桂林郡,簡稱桂,沿用至今。

內蒙古:蒙

蒙古為民族名稱,為區別外蒙古而成為內蒙古,簡稱蒙。

新疆:新

早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後,新疆便成為了我國領土,舊事設立西域都護府,泛稱西域。清康熙時期,準葛爾兵敗,新疆地區成為新開拓之疆土,取名新疆,簡稱新。(其實很早就是我國的了)

寧夏:寧

寧夏古稱夏地,1928年取“夏地安寧”之意,取名寧夏,簡稱寧。

四川:川或蜀

“川”字由來:宋代在成都平原一代設立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簡稱“川”。

“蜀”字由來:春秋戰國時期,巴、蜀所在地,因此得名“蜀地”,簡稱蜀。

甘肅:甘或隴

“甘”字由來:甘肅取甘州(張掖)與肅州(酒泉)首字命名,元朝時期設立甘肅行省,簡稱甘。

“隴”字由來:唐朝時期設立隴右道,因六盤山古時候稱之為隴山,故得簡稱為隴。

雲南:雲或滇

雲南的簡稱由來與它的地方一樣美麗。

關於雲南省的名稱由來,有四種說法,其中兩種為具有神話色彩的故事。一是漢武帝夢見彩雲,便一直追隨,一直追到祥雲縣,醒來後遂將祥雲縣改名為雲南縣。二是漢武帝時期,雲南地段傳來彩雲南現的說法,漢武帝取“彩雲之南”,設立雲南縣。三是現賓川雞足山雲起環繞,取“雲山之南”,而設立雲南縣。四是取“雲嶺以南”為名,故名雲南。不管是哪種原因,不得不說雲南這個名字來的真美。

雲即為雲南簡稱,取首字。

“滇”字由來:“滇”為古族名,生活在在今中國雲南省東部滇池附近地區,古代滇國亦為於此地,故將雲南簡稱滇。

特別行政區:港、澳

香港:古時為一港口,因農耕欠發達,向來貧瘠,在我國古代並未設立過獨立行政區劃。明清時期隸屬於廣州府新安縣。港字則是為了凸出其港口特性。

澳門:古代隸屬於南海郡,稱之為濠鏡澳,因為與香山聯繫緊密,又稱之為“香山澳”,簡稱由此而來。

結束語:不得不說中華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筆者在以上的總結並不代表所有成因,畢竟以筆者一人之力,難以參透古代祖先之取名奧妙。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最後補一句:湖光山色鳥語花香,江山永固中華永昌!

【若有觀點,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