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第十次軍事改革吹響號角,武裝力量從2006年開始新的建設


2006年,俄軍開始執行《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2006-2010年建設計劃》(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2005年11月9日公佈)。新的五年計劃體現了軍隊建設的新思路,即,以內涵式發展為主,逐步加大投入;以均衡發展為方針,突出發展重點;以自主的、適度的發展為目標,不與強國軍隊搞“對稱式”競爭;以循序漸進的、有計劃的發展為基調,以改革促發展。


俄軍第十次軍事改革吹響號角,武裝力量從2006年開始新的建設

俄軍2001-2006年6大軍區分佈圖


根據新的建設計劃,俄軍正在或將要實施的改革計劃有:

改革軍隊指揮體制

這是俄軍新一輪改革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項改革計劃。因為俄軍的編制體制雖然經歷了多次調整,但基本上沒有脫離原蘇軍模式的基本框架。目前,俄軍的體系是6個軍區、4個艦隊,三軍種、三兵種,各軍兵種總司令部(司令部)都是軍政、軍令合一的指揮機構。2005年12月26日,俄軍總參謀部在俄軍高層會議上提出了俄軍體制改革方案,擬對俄軍現有體制進行徹底的結構性改革。基本設想是:在2008-2010年,撤銷軍區和海軍四大艦隊司令部,按地域原則和戰略方向在俄羅斯全境內組建東方、西方和南方三個地區司令部,統管轄區內除戰略核力量以外的武裝力量所有軍兵種;同時,撤銷軍兵種司令部,成立三至四個職能司令部(戰略核力量司令部、運輸司令部、空天防禦司令部和特種兵司令部)。但這一“傷筋動骨”的改革方案,在俄軍內部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對。俄軍總參謀部被迫對原有的方案進行修改,放棄了撤銷軍區、艦隊和軍兵種司令部的計劃,同時將組建地區司令部的時間推後。

2006年5月29日,俄羅斯國防部召開部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後的地區司令部組建方案,並決定從6月1日起先在東部地區進行組建東方司令部的試點。11月16日,伊萬諾夫在俄羅斯武裝力量領導人會議上宣佈“已基本完成了東方地區司令部的組建工作”,並表示:要“高質量地完成東方地區司令部的試驗,使這個指揮機構在一年後能夠真正發揮作用”;根據“試驗中獲得的經驗”決定是否在南部和西部組建地區司令部。伊萬諾夫同時還進一步闡述了這一改革構想:組建地區司令部只是“進行從軍區指揮體系向地區多兵種軍隊集群指揮體系過渡的試驗”的一部分,通過改革使“軍事指揮機關的作戰指揮職能和行政職能分開”;在新的體制中,地區司令部今後將直接負責制定計劃和指揮部隊,而軍區將負責行政管理和全面保障工作。

俄軍第十次軍事改革吹響號角,武裝力量從2006年開始新的建設

普京與蘇霍伊航空集團領導在集團博物館前合影

改革部隊編制結構

1、壓縮部隊編制規模

由集團軍-師體制為主向軍-旅體制為主轉變。2006年1月份,俄軍總參謀長巴盧耶夫斯基談及俄軍隊體制改革時稱,為適應未來聯合作戰的需要,俄軍將實施旅級建制改革,取消原有的師級建制為主要作戰單位的結構,改為以旅為主要作戰單位。但在平坦的地區,仍將以師級建制為主。

2、改革部隊編成結構與編制數量

計劃徹底改變陸軍合成兵團和部隊的結構,使其編成更為靈活。依據俄軍戰鬥條例,摩步師下面有三個團,團下面有三個營,而改革後的摩步師則是混合編制即坦克摩托突擊團、自動火炮導彈團、綜合山地步兵團、自動化指揮和信息預警對抗中心組成。作為合成旅的基本戰術單位“模塊”營,俄擬先組建三種類型的作戰營,即重型營(坦克營)、中型營(摩步營)和輕型營(步兵營、山地步兵營、空中突擊營和傘兵營),在試驗的基礎上再逐漸擴大。計劃通過結構改革,使陸軍的師和旅能適應俄羅斯自然地理條件和未來作戰的性質,既能實施傳統的作戰行動,又能在武裝衝突中對付非正規武裝。

俄軍第十次軍事改革吹響號角,武裝力量從2006年開始新的建設

俄軍沃羅涅日預警雷達


未來陸軍主要採用旅編制,因為俄羅斯武裝力量在其18年的歷史中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併為部隊和分隊制訂了最佳編制。決定摒棄像師(摩托化步兵師、坦克師和空降師)這樣的編制,總體上摒棄兵團編制。

戰略火箭兵機動型“白楊”導彈師編制不能超過3個團。除重型轟炸航空兵團外,空軍航空兵團編制數量將由現在的3個航空兵大隊縮減為2個。

俄軍第十次軍事改革吹響號角,武裝力量從2006年開始新的建設

行軍中的白楊-M洲際導彈


繼續裁減軍隊員額

計劃在三年內將俄軍目前的113.4萬人減至100萬人。為了在不影響部隊戰鬥力的前提下完成裁軍任務,俄軍計劃一方面裁減現役軍人數量,另一方面減少徵兵的數量。從裁減涉及的人員來看,擬重點調整官兵比例,改善軍隊人員組成結構。通過人員裁減,解決俄軍目前存在的“官兵比例不協調,高級軍官比例太高,非戰鬥人員太多”問題。為此,準備裁減300個高級將領的職位,使將軍和士兵達到一比一千的世界性標準;同時將裁減3萬多名行政和輔助人員。從裁減涉及軍兵種來看,裁減重點將是陸、海、空三軍,戰略火箭兵的裁減幅度較小,航天兵則不在裁減之列。從裁減的方式來看,重點不再是簡單減少部隊數量,而是縮減部隊架子和相應的編制。另外,俄羅斯內衛部隊將由約20萬人精簡到14萬人。

俄軍第十次軍事改革吹響號角,武裝力量從2006年開始新的建設

2006年5月9日閱兵展出的51T6反彈道導彈


整合部分兵種部隊

這項改革主要包括整編防空部隊和組建特種兵。整編防空部隊就是將陸軍防空部隊與空軍防空部隊進行合併,這也是俄軍空天防禦一體化建設的一項內容。2006年俄軍已經在列寧格勒軍區通過演習進行了試驗。組建特種兵的計劃早在2005年就開始醞釀。設想是將各大軍區和艦隊下屬的特種分隊整合到一起,成立獨立的兵種,由空中特種部隊、地面特種部隊和海上特種部隊三部分組成,主要任務是參與特種作戰,包括防恐反恐。特種兵司令部負責部隊作訓的組織和作戰計劃的部署,直接聽命於國防部長和總統,並可以在未經議會批准的情況下在境外開展軍事行動。

完成兵役制度改革

按計劃完成第一階段改革任務後,從2008年開始進行第二階段的改革,即在所有軍兵種部隊中實行兵役制改革。計劃到2010年合同制士兵數量達到全軍士兵與軍士總數的70%。另外,計劃從2007年起,義務兵服役期限由目前的2年縮短為1年半,從2008年起縮短為1年。伊萬諾夫2006年3月表示:俄羅斯武裝力量合同兵役制轉軌工作正在加緊進行,常備兵團和部隊向合同兵役制轉軌的聯邦專項綱要一定要在預定期內實現。伊萬諾夫此前曾表示,俄羅斯向職業化軍隊轉變的過程將需要十年或更長的時間。但從現在進展情況看,這一進程有可能提前完成。

俄軍第十次軍事改革吹響號角,武裝力量從2006年開始新的建設

伊爾-78給圖-95轟炸機加油


加快裝備更新步伐

根據《2007-2015年國家武器綱要》,俄軍裝備從2007年起進入大規模換裝和技術現代化階段,將撥款5萬億盧布(約合1875億美元)用於俄軍裝備費用,其中80%用於採購各種現代化的武器和軍事裝備。計劃至2015年將現代化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數量由目前只佔全軍武器裝備總量的20%-30%提高到40%-45%(2010年提高到35%),將武器和裝備的信息化程度從目前的20%提高到70%。

經過3年努力,2009年年初俄羅斯武裝力量基本情況如下

總數102.7萬人

陸軍39.5萬人,6個軍區1個軍隊集群8個集團軍司令部1個軍司令部;3個坦克師16個摩步師5個機炮師10個獨立摩步旅9個特種作戰旅2個空中突擊旅16個炮兵旅2個火箭炮兵旅10個戰役戰術導彈旅12個防空導彈旅4個獨立摩步團3個反坦克炮兵團11個火箭炮兵團1個防空導彈團。裝備坦克2.3萬輛(含封存)、裝甲車輛2.8萬餘輛(含封存)、火炮2.61萬餘門(含封存)、防空導彈2465部、地地導彈200部以上

俄軍第十次軍事改革吹響號角,武裝力量從2006年開始新的建設

俄陸軍БМ-27型Ураган“颶風”16管220毫米火箭炮


空軍16萬人,下設遠程航空兵司令部(2個師)、運輸航空兵司令部(9個團)和5個空防集團軍(49個團),裝備飛機4400餘架-作戰飛機1828架(轟炸機206架-戰略轟炸機90架)、預警機20架、教練機980架、運輸機293架、直升機1338架,防空導彈1900部

海軍14.2萬人,艦船630餘艘,潛艇67艘(戰略核潛艇15艘)主要水面艦只61艘(航母1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15艘護衛艦17艘小型護衛艦23艘),海軍航空兵飛機621架-作戰飛機205架反潛機70架偵察與電子戰飛機7架運輸機37架直升機302架。

俄軍第十次軍事改革吹響號角,武裝力量從2006年開始新的建設

667БДРМ型核潛艇


航天兵4萬人

戰略火箭兵8萬人,3個導彈集團軍12個導彈師,430枚導彈1605枚核彈頭

空降兵3.5萬人,4個空降師3個獨立空降旅


俄軍第十次軍事改革吹響號角,武裝力量從2006年開始新的建設

2006年在梁贊州進行的近衛獨立空降突擊第31旅空降演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