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青雲:傷人的不是惡語,而是踩人痛處的誇獎

孤獨的時光,與您溫暖相伴

詹青雲在《奇葩說》裡就顏值是否應該收稅的問題展開了辯論,她說:

有很多營銷號的文章寫她,說不漂亮的女生也可以很性感,不漂亮又無趣的女生也會令人喜歡等,雖然知道本意是表揚她找到人生別的出路,但是難道僅僅因為她找到了其他出路就能忽視說她長的不漂亮這件事情帶給她的傷害嗎?

我們總說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但是很多時候自以為說出來的良言恰恰成了傷人無形的惡語。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別是女生,當大家都在表揚詹青雲長的不漂亮卻活成一道光的同時也踩到了她內心痛處,試想誰不想生來貌美,受人追捧,奈何容貌與生俱來無法改變,沒有先天優勢便只能退而求其次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鬥,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找到別的出路,彎道超車罷了。

這種誇獎本身就帶有一種歧視,歧視那些長得不好看沒有容貌加持的人,他們必須通過千百倍的努力才能找到別的出路,實現彎道超車,可就算他們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長得不好看的標籤還是深深的烙印在了別人的腦海和他們的心裡。

其實真正傷人的並不是那些捕風捉影的詆譭批判,更多是那些自帶上帝視角,踩人痛處看似溫暖實則傷人的金口玉言。

詹青雲:傷人的不是惡語,而是踩人痛處的誇獎

一、踩人痛處的誇獎道盡心酸

有機構曾在對600位單親媽媽進行調查,數據顯示:此人群中無就業的比例達到了33%,月收入在500以下的佔到24.3%,月收入500-1000的僅為7.5%,1000-2000的僅為8.2%。

由此可見單身媽媽生活不易,獲得社會的支持也不足。當我們面對一位獨自照顧孩子還事業有成的單身媽媽時,不無感嘆道:一個女人帶著孩子還能生活富餘,真是厲害呀。

這句話說出了女人堅強的同時更是道盡了滿滿的心酸,試問誰不想有一個完整溫馨的家庭,誰不想有人分擔生活的苦難與憂愁,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的平安富足。但未曾想,初嘗為人母的滋味卻迎來了生活的重擊,一個單親媽媽無依無靠,孩子嗷嗷待哺,生活困頓舉步維艱,只能狠下心來向生活討要些許補償,既然失去了愛情,只能努力爭取麵包。

有人誇讚她“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可女人這個身份何嘗不是她心裡的痛處,一個單親媽媽進入社會,沒有男人找工作的便利,沒有男人旺盛的體力和精力,更沒有社會對二婚男人再婚的寬容和接納。

這個與生俱來的身份給了她諸多不便,令她要付出異於常人千百倍的努力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獲得經濟的富足,只恨生為女兒身,受盡苦楚和欺凌。

她的拼命是別無選擇是身不由己,這種壯士斷腕的豪氣和魄力源自社會的重擔和現實的壓力,獲得讚美的背後付出的眼淚和汗水更是不計其數,這種雲淡風輕的欣賞看似滿是欽佩卻在不經意間踩人痛處,令人傷心難過,這種揭人傷疤的誇獎也化為利劍,字字誅心。

詹青雲:傷人的不是惡語,而是踩人痛處的誇獎

二、不公平的誇獎盡顯偏見

近年來,在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教育資源在城鄉地區和不同人群之間的公平日益失衡。

根據資料顯示:佔全國總人口60%以上的農村學生卻只獲得全社會5800多億元教育投資中的23%。

不得不說,即使在經濟發達,助貧攻堅的今天,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依然存在,家境貧寒的孩子要靠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城市孩子相同的教育機會,每當寒門出學子,大家總會感嘆道:這個小孩還不錯,家境貧寒卻事業有成。

或許大家的誇獎意在表揚孩子的努力勤奮,殊不知看似無意的話語也會刺痛孩子的心。因為這樣的表揚對這些寒門學子來說並不公平,這是在拿他們不可改變的家境與可以改變的前程做比較,家境窮富與生俱來,他們無法選擇,但是人生方向卻可通過努力改變,用他們沒有的資源來突出後天的勤奮,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不僅刺痛了他們自尊心,也強化了對窮孩子難有成就的偏見。

況且這句話是無意站在了上帝視角,帶著三分驚訝,三分認可,三分王者般的俯視撥動著他們敏感的神經。只有家庭環境比他們優秀的人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話裡隱射的意思是:窮孩子雖然與生俱來沒有資源上的優勢,卻付出超於自己千百倍的努力一戰成神,原本佔有優勢的自己卻意外的摔下神壇。

這其實是對窮孩子這一群體特質的偏見,是對本就資源匱乏的他們認知的不公,這些不能改變的自帶屬性才是令他們自卑的源泉。窮孩子們獲得的資源本就缺少,步入社會後有不少工作也是偏向有資源之人,娶妻生子也要看其家庭條件,這無不是對於他們的掣肘及偏見,而且難以通過後天的勤奮和努力改變。

有時不經意的話語實則暗含深藏的罪惡,或許原本並無此意,但是經過一顆顆敏感的心總是會體會衍生出無法言明的傷害和痛苦,真正傷人的從來不是惡語,而是刺痛內心的誇獎。

詹青雲:傷人的不是惡語,而是踩人痛處的誇獎

三、誇獎的方法

英國作家塞.約翰遜曾說過:魅力是為遠處的讚美而存在的。

可見誇獎的作用和意義,那麼應該如何誇獎才能在表達自己欣賞的同時又避免觸碰他人敏感的神經呢,有以下幾種方法值得借鑑:

1、誇獎可以改變的東西

容貌也好,家境也好,性別也好,都是與生俱來的自帶屬性,這是無法改變的,就像上文所說的拿這些不能改變的屬性與後天的努力作比較的誇獎是對他人的不公平。而真誠誇獎應該是將重點集中在當事人改變的東西上。

例如誇一個孩子,儘量避免誇其長的漂亮,而應表揚他的修養和禮貌,這樣的誇獎才能令當事人放大自身的成就感,通過自己努力改變的事情得到他人的認可,這比誇讚其自帶的優勢能量大的多,能使其更加關注通過自身改變的事情,進而越發相信人定勝天的道理。

2、誇獎要具體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泛泛而誇,自然也會給人言不由衷的感覺,要讓別人相信我們真心的讚美,就應該誇的越具體越好,例如說女生的裙子好看,可以說這個裙子真漂亮,紅色的格子襯得你容光煥發。

越是具體的描述,他人越會感受到你的用心與誠意,越能從誇獎中享受愉悅感,只有將此人放在心上,才會看到他每日的變化與不同,才能說出真心實意的欣賞話語,而被人關注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隱隱期盼,這種具體的誇獎正好滿足了他人內心深處的虛榮感。

3、換位思考,選好視角

如上文提到的自帶上帝視角的誇獎,這樣的誇獎總給人帶來了居高臨下的俯視感,裡面的驚訝多於讚賞,輕視多於真心。在誇獎人時,要事先換位思考,體會其內心活動及真正的痛處,切忌將他的不足烘托優點,用其傷痛對比其努力。

夸人應當切中要害,踩到其需求點,讚賞其最在意的東西,最希望得到肯定的內容,站在平等或者仰視的視角,誇讚其內心深處的原始渴望,才是誇獎的最高境界。

詹青雲:傷人的不是惡語,而是踩人痛處的誇獎

四、結語

言語得當且真誠的誇獎才能令人春風拂面,倍感溫暖,而不當的誇獎不僅令人難過生氣,更會刺痛他人的自尊心。我們總以為但凡誇獎就能維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得到他人的友誼,殊不知,踩人痛處的誇獎比直截了當的惡語更加傷人。

在誇獎他人時應多思考,多斟酌,脫口而出的話語多有不適當的表達,往往刺痛了別人還不自知,當然,不管會不會誇獎他人,有一顆真誠且平等的心才是與人交往、與人相處的長久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