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與相由心生

心理暗示與相由心生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人的外貌,30歲之前是父母給的,30歲以後是自己修的。你相信相由心生嗎?我們終將成為我們期待的樣子嗎?是的。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會變成我們內心深處認為的那樣。每個人都對自己有所期待,也許你小時候也會在某一瞬間憧憬過自己長大後的樣子。“期待”兩個字決定了我們未來的走向。Yoyo上心理學課的時候,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期待效應” - Expectancy Effect,也叫皮格馬利翁效應。

這個故事很浪漫,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年輕的塞浦路斯國王,同時他也是一位手藝高超的雕刻家。看看人家才華橫溢還是國王呢。一次,他為雕刻一個美女石像傾注了全部心血,把她刻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最後自己竟情不自禁地愛上了她。這種事情其實很正常,想想你自己冬天堆的雪人,是不是越看越美啊。因為是自己的作品嘛哈哈哈,這牽扯到另外一個心理學原理,下次再講。

接著說國王愛上雕塑這件事。普通人也就想想就算了吧,可是他不是一般人啊,人家是國王,然後他日思夜想,茶飯不思,最後感動了宙斯(天神的領袖),把這個石像變成了真正的美女,滿足了皮格馬利翁的願望。

心理暗示與相由心生

社會心理學老師告訴我們,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但是卻說明了一個心理學的原理:在人際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變化。類似於你誇你男朋友做飯好吃,他下次就會上癮一般的再做給你,然後還在網上搜索新的菜式,然後你驚奇的發現飯真的越來越好吃了。這就是期待效應的力量。

或者我再舉個例子,期待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羅森塔爾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他曾經做過一個教育效應的實驗。先是把這種效應用到小白鼠的身上,然後發現,當操作人員被告知自己分到的是更聰明的小白鼠時,這群小白鼠竟然也能如預料中那樣,更出色的完成任務。但其實真相是小白鼠是老羅隨機分配的,他也不知道哪隻更聰明。

只是動物驗證可不行吧,這個效應後來也被用到了學生身上,當老師被告知一部分學生在智力測驗中的分數較高,他就會寄予這部分學生更高的期望,然後這些學生在期末測試的時候分數果然更高。當然了,老羅又是隨機抽取的幾個學生,為了做實驗也真是拼了。

心理暗示與相由心生

這個效應能帶給我們普通大眾(單身狗或者學生黨或者工薪階層)什麼啟示呢?還真的不是讓我們天天去幻想比如祈禱。其實,正是“期待”的作用在引領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如果你想變成自己期待的樣子,比如笑容可掬,那就時刻保持微笑,久而久之大家會覺得你是一個經常帶著微笑的女孩,他們期待你有更多相關的品質比如微笑和樂觀聯繫在一起,笑多了你也就成為了一個樂觀開朗的人。沒錯我就是這麼騙自己的,然後發現經常微笑可以少很多眉頭川字紋,面容變得柔和了很多。呵呵呵。

請對自己好好的期待或者暗示,比如“我想變美”“我想變帥”“我要變得理性睿智”……如果你想讓別人對待你像對待淑女那樣,請先成為一個淑女。久而久之你也變優雅了。心理暗示與相由心生的關係,Yoyo希望你不是最後一個知道,加油吧,努力變成我們自己期待的樣子哦!

剛剛過去的光棍節可能讓你心生感慨,如果沒有對象的話,請好好的愛自己哦,給自己一個很好的期許,我們終將變成我們期待中的樣子,這一天,或早或晚,都在趕來的路上。我愛你。

心理暗示與相由心生

收下我冬日裡甜甜的笑,努力變成我們自己期待的樣子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