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日本遺孤,卻繼承了中國養母的善良,為中國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1932年,近衛文麿內閣扶持傀儡皇帝溥儀,在東三省建立了個偽滿洲國。裕仁天皇的意思是,滿洲雖說已成囊中之物,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應該在接下來的5年內,向滿洲地區移民100萬—500萬。只有大量日本人充斥的滿洲,才是一個穩定的滿洲。於是,據劉國強的《日本遺孤》一書記載,在裕仁天皇的授意下,大量日本人被組織起來,組成了所謂的“東北開拓團”。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東北大地上共出現了開拓團981個,團民32萬。

他是日本遺孤,卻繼承了中國養母的善良,為中國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據史料記載,在這32萬人中,有個叫福地正造的,於1943年時來到了黑龍江省訥河縣北學田。兩人在日本本就是老師,所以現在到了訥河縣後,也依然教書。不料,到了1945年,由於兵力不足,大量非軍人被應徵入伍。福地正造也未能倖免。20多天後,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福地正造也沒有消息。無奈,他的妻子只得帶著剛滿5歲的福地正博離開訥河縣,隨著難民們一起,去齊齊哈爾找關東軍。因為在那兒,關東軍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列車,允諾將這些開拓團成員安全運回日本。

他是日本遺孤,卻繼承了中國養母的善良,為中國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但這一路上並不太平,福地正博的母親患上了瘟疫,死在了半路上。兒子福地正博才5歲,也是飢寒交迫,高燒不退,甚至出現了呼吸困難。眼看這一對母子就要死在路上,一位名叫安淑卿的中國農婦路過,見到這一幕,母親的天性讓她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死在馬路邊,便將其抱回了家。據史料記載,他們夫妻本就膝下無子,如今收養了個小男孩,便十分高興,丈夫王玉山還給這孩子取了箇中國名字,叫王久德。

他是日本遺孤,卻繼承了中國養母的善良,為中國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據史料記載,這中國農婦見孩子高燒不退,甚至還將唯一值錢的冬衣當掉,用換來的錢給孩子治病。當然,他們知道這孩子是個日本人,為了防止別人發現其身份,從而傷害到他,所以這老兩口一方面讓他假裝特別內向,能不說話儘量不說話,另一方面,又親自教他說中國話。孩子8歲時,又將他送入了學堂。為了湊夠學費,安淑卿拖著病軀,到幾十裡外的牙克石給人家做飯,以換取收入。1966年,王玉山去世,臨死前,他將王久德的真實身份告訴了他,並鼓勵他去日本,找他的親生父親。

他是日本遺孤,卻繼承了中國養母的善良,為中國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但王久德卻表示,只要養母一天未去世,自己就一天不回日本。1989年,安淑卿去世,王久德也回到日本,並在日本尋親協會的幫助下找到了父親。據史料記載,福地正造此時已經重新組建家庭。當看到那個本以為已經死在了中國的兒子出現在自己眼前時,他激動得差點暈過去。福地正博(王久德)向父親講述了他被中國農婦收養的事情。講到動情處,福地正造老淚縱橫,他送給兒子7個字:“永誌不忘養育恩!”

他是日本遺孤,卻繼承了中國養母的善良,為中國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福地正博聽後當即對父親表示,自己雖是日本人,但養母對自己有再造之恩,他想回到中國去生活,那裡才是他真正的家。福地正造答應了兒子的要求,並深情款款地說到:“你的養母對戰敗國的遺孤這樣關懷備至,真是偉大啊……”事實上,據史料記載,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後,共有31批在華日本遺孤尋親團來到中國,幫助666人找到了親屬。2010年,福地正博(王久德)去世,享年72歲。當時《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上還刊登了一篇名為《憶王久德同志》的文章,文章肯定了他為中國教育事業貢獻一生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