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自然河流,都流淌了千萬年,現在卻消失了呢?

順天農場


河流是地表徑流的一種,是指一定區域內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補給下,沿著狹長的凹地進行經常性或者是間歇性的流動的水流。與河流的形成和消失關聯度最密切的要素是“氣候”,主要是氣候中的降水情況,一個區域的氣候如果趨向於溼潤,降水量增多,地表河流數量也就會增加,會形成新的河流;而當一個區域的氣候如果趨向於乾旱,降水量減少,或者蒸發量增加,地表河流數量也就會減少,現有的河流就很有可能消失。

比如,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亞歐大陸的內陸地區,由於蒸發量增加,使得氣候趨於更加乾旱,那麼有一些內流河就逐漸消失了,我國塔里木盆地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另外,河流在流淌過程中,河道會發生不停的變化,在某些情況下很有可能發生“改道”現象,那麼對於曾經的河道經過地區來講,也是出現了河道消失的現象。比如我國的母親河“黃河”,由於河流含沙量極大,導致下游地區泥沙大量沉積形成地上河,一旦決堤,就容易發生改道,歷史上黃河下游河道在海河至淮河之間的廣大區域擺動。黃河改道示意圖

另外,河流在流淌的過程中由於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河道通常會變得越來越彎曲,最終在某一次洪水的過程中,河流可能衝破河岸,從而截彎取直,從而發生改道現象,那麼原先的河道就廢棄,成為了“牛軛湖”,也可以算是一種河流“消失”。最後,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人類因素的加入,根據人類的意願來改變河流的現象是十分常見的,很多河流在人類的手中“消失”了。彎曲的河流以及牛軛湖


地理沙龍


1.用水過量 上游的工農業灌溉 引用 抽取大量河水,或者水庫 大壩的建立,造成下游水量缺失。

2.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源過度開採,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河床乾涸。

3.汙染 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使小河變成臭水溝,由於環保局的嚴打,於是加個蓋子,河流就成了下水道。

4.降水量 河流沿岸地區降水的多少是否可以補充河流沿岸地區的消耗。降水過少就會造成河流季節性斷流甚至乾涸。

5.地形 我國地形為階梯型,如果河流泥沙從上游往下流失,或者上游發生地殼變遷,阻礙河流繼續流動

6.人為施工 水庫 大壩或者修路施工人為河流改道

7.河流源頭水源缺失

保護環境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引人關注呢?


農村大叔的生活


這樣的問題呀,不知在何處?近些年我國許多地方都出現瞭如此現象。我想原因主要有2點1.氣候變化,很多地方年降水量降低。2.人為原因,植被減少保水能力降低,許多小型水電壩的擋水。

2004年回下放山區,隊裡原來水量不小的溪流變成了小溝,2015年又回去了一次。20年的退耕還林,森林又回來了,小河水量恢復了大半。(丹江水庫上游山區)


蒼耳子78413762


平原地帶的沼澤溼地,小河小溝都填平了,涵養平衡氣候的環境變了。


西沽釣翁


謝謝🙏您的問題。我以為這主要是大自然發展變化的規律造成的。如果你瞭解了中國三個階梯是怎麼形成的,就會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具專家預測:渤海灣若干年後會乾涸,變成平原。我相信這個判斷。至於人力在這個發展變化過程中會產生一定影響,那是肯定的,但不會改變總趨勢。


思緒萬千65194097


這個問題大家都明白!不就是生態惡化的原因嗎!不然那些精英們也不會一股勁的往外跑!


山鷹9065


因為人太多了,水還不夠人喝


手機用戶4903109201


幾十年與天鬥與地鬥水斗沒了,霧霾來了。


紅衫樹16


最大的原因截流蓄水(如水庫)和過度開發,人為地改變了大自然環境,大量種植桉樹也是原因之一,桉樹象吸水機一樣把地下水抽乾,種植時過度練山、打坎,下中雨都無法見到坑水流,大雨時造成水土流失,如一片洪澇,從而造成淤積,漸漸地小坑變平地,河流成小坑直至消失。


手機用戶老糊塗


環境遭到大量的,人為的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