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貴妃比明憲宗大17歲卻為何極度受寵?她最終的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萬貴妃的經歷,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獨一無二。史上不缺戀母情結的皇帝,但比皇帝大十七歲,還能做到獨寵後宮幾十年,絕對沒有第二個。雖然礙於禮法,萬貴妃沒有被封后,卻事實上享有比皇后還要尊貴的禮遇,一直到五十七歲病逝,寵愛不衰。

朱見深與萬貞兒畸形的“母子戀”

萬貞兒本是犯官家屬,自幼被罰入宮中為宮女。因為長得漂亮,又聰明乖巧,深得孫太后喜愛。十九歲那年,她被分配給年僅兩歲的朱見深做保姆,開始了一段別樣情緣。

也就在這一年,爆發了震驚全國的土木堡事變,朱見深的父親明英宗,做了蒙古瓦剌部的俘虜,叔父朱祁鈺被擁立為新皇,朱見深同時被立為太子。

一年後,明英宗被蒙古人釋放回京,與朱見深的生母周氏,一起被代宗朱祁鈺軟禁於北宮,萬貞兒成了幼年朱見深的唯一親人。七年後的奪門事變,明英宗復位,十歲的朱見深才得以再次回到父母懷抱。此後八年間,萬貞兒已經從一名保姆的身份,變成了事實上的嬪妃。

十七歲的朱見深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想冊封萬貞兒為皇后。當然這個荒唐的提案,在禮法森嚴的封建王朝,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被同意的。無奈之下朱見深立吳氏為皇后,作為妥協的產物,萬貞兒被立為貴妃,從沒有名分的宮女,一躍為貴妃,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第二年,萬貴妃生下朱見深的長子,因此被晉升為皇貴妃。這一年萬貴妃三十五週歲,而朱見深剛剛十八歲。少年皇帝朱見深,面對花叢錦簇的後宮視而不見,獨寵年近四十的萬貴妃,以至於皇后又羞又氣,杖責萬貞兒。吳皇后的舉動觸怒了朱見深,他不顧反對,毅然廢黜吳氏的皇后之位。

不幸的是,萬貴妃的這個孩子命薄,雖然有父母出格的愛(朱見深允諾立孩子為太子),但僅僅一歲就夭折了!從此萬貴妃再無生育。

成化二十三年,五十七歲的萬貴妃病逝,朱見深傷心地說:“貞兒不在了,我也該走了!”果然,七個月後,孤寂寥落的朱見深駕崩,年僅四十歲。

色衰愛不衰的晚年

朱見深三十歲之前子嗣不旺,一共就三個兒子,兩個夭折,只有一個後來的明孝宗朱祐樘活下來。三十歲以後,他的兒子們“批量生產”,十年生了十個兒子,還有幾位公主。

很顯然,朱見深三十歲後,年近五十的萬貴妃已經年老色衰,朱見深出於子嗣需要,才開始逐步廣佈恩澤。而在此之前,萬貴妃幾乎是獨佔恩寵。

即便如此,朱見深對萬貴妃的愛卻未減,史書記載,幾年間朱見深多次提拔賞賜萬貴妃的諸弟,想方設法提高萬家的身份和地位。以至於本來在朝中無根無基的萬家,竟然也成了朝中一派勢力。

萬貴妃病逝,朱見深不久追隨,這種愛情故事,從來只在民間存在,如今卻發生在皇帝身上,發生在年齡差距巨大的少夫老妻身上,實在聞所未聞。

畸形戀情的背後

毫無疑問,朱見深對萬貴妃的感情不僅僅是愛情,還包含很深的“戀母情結”。究其根源,這一切都源自朱見深不幸的童年生活。朱見深兩三歲就遠離父母,自己一會兒被立為太子,一會兒又被廢黜,像一片風中落葉,四處飄零。

政治上的壓力,過早地落在了一個孩童身上,朱見深在擔驚受怕中,竟然落下了吃口的毛病。事實上,這個歷經坎坷的皇帝,生性懦弱,不善交流,這都是童年留下的病根。

在那個冷漠無情的世界,唯一給他帶來慰藉的就是萬貞兒,她以博大的慈愛,滋潤了朱見深乾涸的心田,讓他情感的沙漠有一塊希望的綠洲。這豈止是母愛?簡直就是靈魂的導師!

所以,我們不應該指責朱見深的荒唐,他就是被那個惡劣環境催生出來的畸形兒,萬貴妃是他的幸運之神,若非她的存在,朱見深還有未來嗎?

萬貞兒的黑白歷史

長期以來,一直說萬貴妃恃寵而驕,毒害後宮,勾結外朝,壞事做絕。其實都是扯淡,多出於不負責任的傳言。

民間傳言,萬貴妃毒害有孕的宮人,可信度不大,恃寵而驕也許有,涉及毒殺皇家子嗣,萬貴妃沒那個膽,周太后不會坐視不管。朱見深十幾年僅僅三子,原因其實就一個,他過分依戀萬貴妃,導致其她嬪妃得不到寵幸。

當萬貴妃後期色衰,朱見深的兒子們也多了起了,假如萬貴妃本就是毒婦心腸,為何不繼續作惡了呢?前後矛盾。

再說,萬貴妃也沒有毒殺皇子的動機,她的兒子是長子,皇后無子,沒人爭過她。她兒子死後,她更沒理由讓朱見深絕後。

所以,萬貴妃毒辣的面目絕不是真相,被黑了。至於原因很簡單,一個出身低賤的宮女,獲得如此僭越的寵愛,又是一段如此違背正統禮教的戀情,不黑她難道黑皇帝?鍋只能由她來背!


尋根拜祖


萬貞兒,一個最能給明憲宗安全感的人,一個能給男人最早的相關教育,以母親和妻子的雙重身份,成功地把從小歷經坎坷磨難的皇帝訓練成了娘寶妻控,這是明憲宗任何一個妃嬪乃至皇后都做不到的,於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戀情就這麼練就了。

明憲宗朱見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本來他是一個快活的太子,不過後來眾人皆知的土木堡之變後,他的父皇被瓦剌大軍抓了過去,他的叔叔朱祁鈺做了皇帝。

朱祁鈺做了皇帝后,自然不願讓這侄子繼續再做太子,於是後來在朱見深5歲的時候,就廢了他的太子之位,把他趕出宮去,立了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只可惜,他兒子第二年就病死了。

在宮外,年幼的朱見深度過了5年的艱辛生活,母親怕惹麻煩不敢認,皇親國戚文武官員怕惹事躲避,但只有宮女萬貞兒對朱見深不離不棄,時年22歲的萬貞兒彷彿久違的春天,給了朱見深格外的溫暖。

那幾年,萬貞兒對皇帝呵護備至,照顧的非常好,成了朱見深那幾年幾乎唯一的依靠。

朱祁鈺當了幾年皇帝之後,就病重了,於是一些朝廷官員為了野心,就策劃將軟禁中的明英宗放了出來,重新成為了皇帝。

緊接著,朱見深也回到了宮裡,並重新被立為太子。

復為太子的朱見深對萬貞兒念念不忘,就把她也接入宮中。

又過了8年,18歲的朱見深即位為明英宗,隨即立萬貞兒為皇貴妃,並將萬般寵愛都給了她一人。

在接下來的23年裡,整個後宮,就是萬貞兒一手把持的天下,在宮外的那幾年苦難生活,使得她對萬貴妃始終有著深刻的愛戀。

在明英宗即位後的第23年,萬貞兒去世,明英宗聞訊悲痛欲絕,說:貞兒已去,朕也命不久矣。

過了幾個月,朱見深也病重駕崩,隨萬貞兒而去。

明英宗去世後,他的兒子朱祐樘即位,為明孝宗,他的母親是孝穆皇后紀氏。

之所以後世對萬貴妃的評價不是太好,很大程度上是孝宗皇帝憤恨於父皇太過喜愛萬貴妃,對自己的母親不聞不問,不理不睬,於是下令在寫史料的時候對萬貴妃的評價稍微抹黑了一些,也是為母親出口惡氣。

不管萬貞兒人品如何,她能在朱見深最危難的時候雪中送炭,隨後得到皇帝幾十年唯一忠貞不渝的愛情,那也是非常了得的人生巔峰了。

而對於朱見深來說,這一生,唯有萬貞兒是給自己雪中送炭的,別的女人再美貌,生再多的皇子,也不過是錦上添花,在自己被天下人所負的時候,自己最卑微的時候,被萬貞兒溫柔以待,這種童年的特殊經歷,不是用常理就能理解的,萬貞兒整個人,早已融入他的靈魂之中,令他一世珍愛。

而其他的皇后和妃嬪,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把萬貴妃當成老大,死心塌地的伺候好,真心實意的逢迎好,忍氣吞聲地過日子,直到熬到萬貴妃去世,再找機會出頭。


雲中史記


1.萬貴妃比明憲宗大17歲卻為何極度受寵?

明憲宗朱見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本來他是一個享受著榮華富貴生活的太子,有著錦繡前程。但,天有不測風雲,他的父親後來遭遇了土木堡之變,被瓦剌大軍俘虜了。從此,他的人生才開啟了跌宕起伏的模式。

朱祁鎮被抓走後,國家不可一是無主,朱祁鈺被擁立做了皇帝。他沒有讓侄子朱見深繼續做無憂無慮的太子:就在朱見深5歲的時候,朱祁鎮廢黜了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並把他趕出皇宮。又立了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可惜,天公不作美,他的兒子第二年就一命嗚呼了。


年幼的朱見琛在宮外度過了5年的艱辛生活。他的母親怕惹禍,不敢認他;皇親國戚在萬馬齊喑的大趨下也明哲保身,遠遠地躲避著他。空虛、孤寂、提心吊膽的景況下,只有時為宮女的萬貞兒對朱見琛不離不棄。對年僅5 歲的朱見琛來說,當時22歲的萬貞兒才是他的春天,有萬貞兒在身邊,他才有慰籍、歡樂與安全感。而萬貞兒對他視為己出,給予了他親生母親都沒🈶給予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可以說。在朱見深幼小的心靈中,萬貞兒是他唯一的依靠。

朱祁鈺做了幾年的皇帝后,得了重病。一些朝廷官員,就將軟禁中(已從瓦剌放回)的明英宗放了出來,復辟了帝位。朱見深時來運轉,又重新被立為太子。朱見深對萬貞兒念念不忘,也把她也接入宮中。這一年,朱見琛才10歲。


18歲的朱見深即位後,成為明憲宗。憲宗是知恩感恩的人,畢竟過去的歲月是難以忘懷的,隨即立萬貞兒為皇貴妃。並將帝王的寵愛都給了她一人,令六宮粉黛無顏色。在後來23年裡,萬貞兒享受著超越皇后的特權。

2.她最終的結局如何?

在明憲宗即位後的第23年,萬貞兒去世。憲宗聞訊悲痛欲絕,當時有“貞兒已去,朕也命不久矣。”的言語。不曾查,才過了幾個月,就一語成讖。朱見深也病重駕崩,隨萬貞兒而去。

朱見深的一生,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唯萬貞兒一人。此為回答問題,不涉及萬貞兒的人品。


希望星晨58298869


萬貴妃名叫萬貞兒(1430一1487),四歲進宮,年幼的萬貞兒十分懂事乖巧,深得孫皇后的喜愛。當萬貞兒19歲時,明朝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帝朱祈鎮被瓦刺捕去了,這時,已升任太后的孫皇后做出了二項按排,一、以朱祁鈺替代原皇帝,遙尊朱祈鎮為太上皇,二、立朱祈鎮2歲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由萬貞兒照料。後來朱祈鈺又把朱見深廢了,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直到1457年,“奪門之變”爆發,朱祈鎮重新當上皇帝,朱見深才又復立為太子,可見朱見深從小就經歷了人生的磨難,朱見深就是後來的明憲宗。


明憲宗對於萬貴妃就是現在“媽寶”式的戀母情結,萬貴妃做了一個母親對兒子能做的一切,要知道明憲宗10歲以前,並不是一直處在養尊處優的地位,被廢后而是時時受刁難、排擠,處於恐慌的境地,雖然那時還小,體會不深,但萬貴妃一定會把所受的屈辱告訴給他,萬貴妃充當的是母親扶養、保護兒子的角色,但她畢竟不是他母親,明憲宗由戀母情結轉化成愛情是很正常的事,我們為什麼非要把那麼多誹謗用在萬貴妃身上?難道不能把他們看作是愛情嗎?我們不必糾結於萬貴妃長的好不好看,漂亮也好,不漂亮也罷,明憲宗愛她、寵她是事實就夠了,我們也不要老是拿大17歲說事,明憲宗18歲即位時,萬貴妃35歲,35歲的女人是最靚麗的時候,明憲宗愛她是很正常的,不存在變態的問題。


至於說萬貴妃妒忌心強,當得知別的嬪妃懷孕就千方百計進墮胎藥湯,使其不能生子,我是一百個不相信,那怕真的記載在明史裡,我也不相信,首先藥材從哪裡來?太醫敢開嗎?沒聽說宮中自己可以煎藥的,還有,即使煎成了湯藥,又怎麼讓懷孕嬪妃去喝?,難道硬灌不成?這一切仔細想想,沒有一樣是可以輕而易舉完成的,如果都能順利完成,就近似於公開的行為,在明憲宗眼皮底下作案,那豈不拿皇帝當傻子了嗎?

還有就是與事實不符,明憲宗和萬貴妃生的兒子11個月就死了,3年後和賢妃生了第二個兒子,活了三年,後來又生了朱祐樘、朱祐元等十一個兒子,其中還生了7個女兒,事實上明憲宗的生育就從未停止過,可見這是對萬貴妃的玷汙,為什麼要誹謗、玷汙萬貴妃呢?,主要是因為她出身太低,年齡又太大,這些都不符合常理,歷史又都是些受傳統觀念教化出來的人寫的,所以髒水、汙水都潑在了萬貴妃身上,而恰恰忽視了愛情這個最純真的情感,如果從愛情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得出明憲宗的確是真的愛萬貴妃,這種愛已經達到不能同生,但願同死的地步。


成化二十三年正月,58歲的萬貴妃病逝,明憲宗不禁嚎啕大哭,他哀嘆道“貞兒不在了人世,我亦命不久矣”,8個月後,鬱鬱寡歡41歲的明憲宗也駕崩了,在眾多野史和影視作品人,萬貴妃成了妖妃惡女,被世人唾棄,而明憲宗也成了被萬貴妃把控的傀儡皇帝,而恰哈忽略了明憲宗內心的真、善、美,和對愛情的一網情深,萬貴妃也因愛明憲宗留下了一世罵名。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無論當時還是現在,對於萬貴妃大明憲宗17歲,卻“萬千寵愛獨淋雨露”的原因,大多都認為是“心理追求安全感”的“戀母情節”。萬貴妃是和平的死去、死後雖有被追廢的危險,但明孝宗以“證據不足,不要聽風言風語”為由拒絕了。

(1)《明史》中的記載並非造謠也並非抹黑明朝,乃是萬貴妃活著的時候就有類似議論和記載。萬貴妃的心聲:自打我進宮以來,就獨得皇上恩寵。這後宮佳麗三千,皇上就偏偏寵我一人,於是我就勸皇上:一定不要雨露均霑呀

《明史》是近現代最被人詬病的正史了,但詬病的人大多都沒看過該史書。後朝修撰前朝的歷史,都有各種各樣的“抹黑”這很正常。

萬貴妃影視形象

但絕不可能像某些人說的從朱元璋開始就抹黑,一直抹到崇禎。作為封建社會皇帝,為了自身穩固,強調帝位的不可侵犯。後朝都不可能對前朝進行無邊無盡的抹黑。特別是皇朝的中前期。

針對萬貴妃段落,有些人比較不滿,說萬貴妃沒幹過《明史》中的那些話,例如:藥物給宮中人墮胎;殺害孝宗母親紀淑妃等。

但這些人似乎忘記了“後宮”是什麼地方?萬貴妃所面臨的是小17週歲(萬貴妃生於1430年;明憲宗生於1447年)的皇帝,面對的是後宮佳麗,比明憲宗還要小、比萬貴妃還要漂亮的妃嬪。

而實際上,如果沒有萬貴妃的某種手段,明憲宗也不會有14個兒子、6個女兒,被臨幸且有生育的后妃有八人以上,而且宸妃邵氏(嘉靖的奶奶)、德妃張氏就生了三個兒子。由此可見,以萬貴妃的資歷如果沒有手段、沒有對其他妃嬪的排斥是不可能“獨寵”的。

(2)《明史》是根據前朝的各種歷史資料,也就是明朝人的各種歷史記錄而成的。例如關於萬貴妃的記錄,就有與萬貴妃同時代的人、萬曆朝的人的觀點。

《明英宗實錄》的撰寫者尹直在其著作《謇齋瑣綴錄》就談及:憲宗聽說自己竟然有一個孩子在西貢,派人暗中打聽,並懷疑萬氏嫉恨——上心甚念之,然慮為萬氏所忌。後來,萬貴妃也同意了太監上報憲宗有孩子的事情。但她為何要同意呢?看看這個生兒子記錄就行了。

1466年,萬貴妃的兒子死了,結果日後不能懷孕;

1469年,萬貴妃強抱二子朱祐極,結果1472年病死;

1476年,沒有子嗣的朱見深很著急自己沒兒子兒,這時,朱佑樘出現,雖是老三但實際上卻是長子。萬貴妃仍然希望強抱,結果被太后抱回。

1476年7月,嘉靖皇帝的父親朱祐杬出生。

在當時,民間、官場就對萬貴妃有所懷疑,更何況一百年以後的禮部尚書于慎行、清初的毛奇齡等,毛奇齡在撰寫《明史》相關部分內容的時候,必然參考了于慎行(萬曆時禮部尚書)、王直等人的作品。

因此,萬貴妃在《明史》中形象不用質疑,只不過,其程度未必而已。例如“獨寵”你就不能理解為:就寵她一個人。可以理解為“寵之最深最愛”。


坐古談今


歷史上得寵的妃子數不勝數,但多以純粹的美色取媚,少有像明憲宗愛妃萬貞兒那樣的,歲月再老卻依舊得寵如初。

所以後世不少人將生活在明英宗和明憲宗時期的萬貞兒視為謎一樣的女人,大傢伙搞不明白,一個沒有驚人美貌,沒有顯赫家世,也沒有二八妙齡的女人,憑什麼獨受寵20年?

而且還是這種程度!

《明史》中有句話把萬貴妃受寵的程度說的很明瞭,“六宮希得進御”,有了萬貴妃,後宮三千佳麗統統看不上了,足見明憲宗對她的寵愛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要不是因為出身太低微,恐怕她早已成了皇后,這一點從她幾次從旁挑唆,“讒廢皇后吳氏”,最後明憲宗真的就把皇后給廢了,也可見一斑。

更不可思議的是她受寵之後的跋扈、惡毒,明憲宗居然一生視而不見。

萬貞兒曾為明憲宗生過一個兒子,憲宗非常高興,馬上封了她貴妃。

可惜不到一月,皇子夭折,此後萬貞兒就再也沒有懷過龍子。

按理說,這種處境應該是減損萬貞兒跋扈資本的,但到了她那裡,卻成了跋扈嫉妒,近乎明目張膽地作惡。她不僅霸道阻止其他嬪妃接近明憲宗,更有甚者,哪個嬪妃偶得明憲宗寵幸,有了懷孕的跡象,她便千方百計地逼令其喝下打胎藥。

如果此時明憲宗有了兒子,她是強勢皇后也就罷了,關鍵是弄的明憲宗沒有一個子嗣,憲宗亦不責罰她,相反還一再退讓。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也許曾經的苦難讓明憲宗成了一個軟弱的病人,萬貞兒餵給他的溫暖之藥徹底將他俘虜了。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明憲宗有強烈的戀母情結,而且一段苦難歲月將他的戀母情結無限放大了。

明憲宗是萬貞兒從兩歲開始帶大的,而且明英宗經土木堡之變被瓦剌囚困後,明憲宗曾遭受過一段被叔父廢掉太子之位的艱難黑暗時光。

那時,只有萬貞兒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兩人耳鬢廝磨久了便產生了複雜而真摯的情感,萬貞兒在他那裡,身份既特殊又重疊,不僅是母親,還是保姆兼情人。

被這種複雜的情感裹挾,萬貞兒可以說就是明憲宗的支柱,沒有萬貞兒,他的世界幾乎就是崩塌的概念。

所以,他才會對這個女人無原則、病態的依戀。

除了常人難以理解的情感外,萬貞兒善用心機,想法設法地綁架憲宗的情感心理也是她常年得寵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惡,這個女人的黑智商、黑情商卻很高。

舉個例子。

萬貞兒因為自恃受寵,每次遇到吳皇后都板著臉不給面子,吳皇后非常生氣。起初還能容忍,忍到二十多日後,實在忍不住了,免不了要斥責她目中無人。

可萬貞兒非但不知收斂,相反對吳皇后反唇相譏,大有要徹底激怒對方的意思。

果然,吳皇后被徹底激怒了,於是動用皇后威儀,命宮人將萬貞兒拖倒在地,親自取杖懲罰。

被杖罰後,萬貞兒回到宮中,哭泣不止。

明憲宗問她為何哭泣?

萬貞兒故意不說,最後勉強讓侍女說明原由。

轉怎麼一道彎後,明憲宗果然大怒,執意要去找吳皇后評理。萬貞兒卻在這個時候扯住了憲宗的衣服,佯為勸慰。

這就是聰明女人的反激。

見萬貞兒如此,憲宗又憐又恨,再解開萬貞兒的衣服一看,一道道杖罰的血痕歷歷在目,於是便發下廢后誓言。

萬貞兒則繼續反激,妾已年老色衰,不及皇后玉女天成,還請陛下命妾出宮,以免皇后生氣,妾也省得受那杖罰。

憲宗聽了,徹底成了木偶,當場撂下狠話,明天就廢那潑辣婦。

病態的人,在一端病態的軟,在另一端便會病態的硬。

第二天,對兩宮太后拋下不廢后,就出家的要挾硬話後,太后一服軟,吳皇后就真的被廢了。

因為特殊的情感,萬貞兒屢次得逞;因為黑情商,萬貞兒屢次得逞。

而無原則地一再滿足對方,屈從對方,最終的結果便會是跪在地上起不來。

這同樣是一種病態。

在萬貞兒那裡,別看明憲宗是天子,其實他是跪在這個女人面前起不來的病人。

人的情感有時候是最不能細說的。

最後說說萬貴妃的死。

59歲暴疾而亡。

囂張跋扈,因小事被宮女氣死的。


黑句本


明憲宗朱見深對萬貴妃“萬千寵愛於一身”,不是無緣無故。這還不得不從一段令人心酸的宮中往事說起,作為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一出生便被立為皇太子,堪稱大富大貴。說到底人家朱見深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朱見深兩歲的時候,蒙古瓦刺首領也先率兵進犯大明,他父親明英宗不聽朝臣勸阻,在親信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同時命他的弟弟朱祁鈺監國。



不料,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刺軍俘虜,明軍大敗,整個京城一片恐慌。為了穩定局面孫太后在大臣于謙的支持下,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改年號為景泰。為了收買朝臣之心,景泰帝繼續立朱見深為太子。但在打敗瓦刺後,朱祁鈺卻想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朱見深的 父親被擄,叔叔又對自己處處防範,他的母親周貴妃為避嫌,也不敢和他相見。幾歲的孩子生活在刀光劍影之中,其心理可想而知。這時候一個比他大十七歲姑娘,卻對他形影不離,呵護備至,處處給他溫暖,成為一個孩子安全的港灣。同時也使幼小的朱見深對她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這個姑娘就是後來的萬貴妃。



朱見深即位後,對萬貴妃寵愛有加,並不是像有人說的什麼戀母情結,什麼萬貴妃善於獻媚迷惑皇帝。他們必竟在一起經歷了景泰時期長達八年的血雨腥風,朱見深當時看似平靜的生活,其實無時不刻在提心吊膽中度過。那個時候如果沒有萬貴妃不離不棄在身邊陪著,估計朱見深有沒有信心活下去都很難說。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明憲宗為什麼那麼喜歡萬貴妃了。甚至明憲宗在臨死前都喊著她的名字。至於史書上說萬貴妃毒害憲宗的兒子,對有身孕的妃子墜胎,這個我們不能完全相信,盡信書不如無書。

萬貴妃先於明憲宗兩年病逝,終年五十七歲,算是壽終正寢了。明孝宗即位後,有大臣上書要求將萬貴妃的弟弟治罪,卻遭到了孝宗的訓斥。可見萬貴妃並不是史書上說的什麼蛇蠍心腸,慘害後宮十惡不赦。她不過是一般女人的爭風吃醋而已。


大漠漫談


因為萬貴妃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

萬貴妃和明憲宗,是場畸形的愛情

歷史上的萬貴妃,並沒有電視劇那樣徐娘半老,風韻猶存。《明史》這樣說她的外貌:

“貌雄聲巨,類男子”。

“類男子”,就是說她的長相和聲音,跟男人一樣。

而且還比明憲宗大17歲,明憲宗朱見深的審美得多低,才會愛上這樣一個女人呢?
所以,二人的愛情,跟長相沒關係。這得從朱見深的家庭背景講起。

朱見深的童年,是動盪的。在正統十四年,他的父親朱祁鎮被瓦剌給抓了。之後讓朱見深的叔叔朱祁鈺繼位,暫時當皇帝處理朝政。

那麼在朱祁鈺的眼裡,朱見深這個太子,當然是個眼中釘。

沒多久,他這個太子就被貶為了王爺。這樣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朱見深,是萬貞兒的出現,帶給了他一絲溫暖。

萬貞兒當年19歲,朱見深才2歲。他常年和萬貞兒生活在一起,反而形成了一種微妙的感情。在朱見深的心裡,是把萬貞兒當成了母親一般的存在。

所以當他親爹復辟又駕崩之後,朱見深成了皇帝,馬上就要給萬貞兒名分。

當她生了一個皇子之後,朱見深甚至想要封她為皇后。

但是一個宮女出身的女子,怎麼能夠母儀天下呢?大臣們以死相諫,才讓朱見深情不願地封了個貴妃......

萬貞兒可不是什麼好女人,她自己的孩子夭折,便看不慣別的嬪妃有孩子。史書記載:

“掖廷御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

就這樣,朱見深的孩子,幾乎沒被萬貞兒給害死在腹中了。

當然,這些朱見深是不知道的。在他在位的幾十年裡,他專寵萬貞兒一人,對王皇后幾乎沒一起睡過不到10次。

這樣畸形的審美觀,連他的親生母親都理解不了。這場畸形的愛情,終於在成化二十三年正月結束了,萬貞兒暴斃,埋葬於現在北京的萬娘墳。


十點歷史君


萬貞兒的歷史結局。

萬貴妃即歷史上的萬貞兒,她是明憲宗的貴妃,比明憲宗大17歲,還是宮女出身,可是很神奇的是她卻得到了明憲宗的寵愛。為何會這樣了?因為明憲宗的朱祁鎮曾經被瓦剌捕去,暫時失去了皇位,明憲宗朱見深曾經被廢黜了太子之位,在淒冷的宮中,萬貞兒一直陪著他和朱見深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所以朱見深再次被封為太子,最後登基成了皇帝之後,就封她為貴妃,萬貞兒後來又因為生皇子被升為皇貴妃。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貴妃病逝,明憲宗輟朝七日大辦葬禮,悲痛欲絕的明憲宗沒過多久也去世了,明憲宗專寵了大他17歲的萬貴妃一輩子,可以說的確是很傳奇的一段故事了。

萬貞兒照顧年幼的朱見深。

萬貞兒的出身並不好,她的父親當時是被謫居霸州的,只是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前途,他把年僅4歲的女兒送進了皇宮。這一步走得非常好,因為萬貞兒乖巧懂事,得到了孫太后的喜愛。

正統十四年,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被瓦剌捕去,郕王朱祁鈺暫替成了皇帝,朱祁鈺做了皇帝之後就廢黜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這個時候的朱見深是孤立無助的。而萬貞兒剛好被孫太后指派去照料年幼的朱見深。朱見深和萬貞兒在朝夕相處中,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互相傾心了。

明憲宗
朱見深寵愛萬貞兒。

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再次做了皇帝之後,朱見深又被立為太子,並且在天順八年,明英宗崩後即位成了皇帝,也就是明憲宗。明憲宗朱見深做了皇帝之後,就想封萬貞兒做皇后,可是萬貞兒的出身太低,遭到了太后等人的阻止,於是朱見深就吳氏為皇后,立萬貞兒為貴妃,後來又被升為皇貴妃。吳皇后看不慣萬貞兒獨得寵愛,於是就找藉口對她動用了杖刑,朱見深大怒之下廢黜了吳皇后,再次立的王皇后很聰明,她非常尊敬萬貞兒也不招搖,幾個人倒也相處和諧。

萬貞兒病逝,明憲宗抑鬱而終。

萬貞兒和明憲宗的感情非常好,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58歲的皇貴妃萬貞兒病逝,明憲宗輟朝七日大辦葬禮,萬貞兒的葬禮如同皇后之例。明憲宗還傷心地說:"貞兒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果不其然,半年之後,年僅41歲的明憲宗就抑鬱而終,追隨萬貞兒去了。


湘西小木魚


在一個嚴整、刻板的社會中,偌男權至上,人們對兩性關係的理解,便會被一種教條、程式化的思維裹協,歷史上那些以執政成績而聞名的皇帝,留給後人的肯定不是什麼風流韻事,彼時的女人也只能作為生育機器依附在男性身邊,就好像女性作為國家領袖,人們會獵奇,一位皇帝選擇了一位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女性作伴侶,人們會嘖嘖論道,反之卻沒有人對富有四海的皇帝耽誤了眾多女性的青春而驚奇、指摘,這其實就是一種基於經濟基礎和社會結構形成的狹隘的偏見,我們大可不必對此過多地驚奇,接下來筆者就基於這一情懷,為眾位同學細細分析一下明憲宗選擇萬貞兒的具體緣由是什麼。

簡述事件

縱覽明朝世系的十六位皇帝,因為他們一直處在世人聚光燈以及歷史放大鏡下的緣故,被挑出有心理問題的皇帝就有好幾位,其中有一位叫朱見深的,是為明憲宗,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他一輩子惟一鍾愛的女人萬貞兒竟長他十七歲!即使擱在今天,這段戀情背後所存在的巨大年齡鴻溝也讓世人直呼接受不了,那麼,朱見深為什麼獨獨鍾愛萬貞兒一人呢?

俗語說三歲看老,一個人幼年時期的經歷或多或少都會影響他的一生,所以今天我們從

朱見深的幼年成長經歷著手,仔細分析,給出大家答案。

嬰兒待降生之後,對其性格塑造作用最大的角色就是母親,但由於明朝對外戚的提防,還有就是皇家的獨特性,故而皇子的母親與皇子實際上是接觸不多的,這就造成了在朱見深的成長經歷中,母親這一重要角色一直是缺位的。

而在兩歲之後,朱見深做上了太子,十九歲的萬貞兒被派給了朱見深作貼身侍女,古人的十九歲,差不多己經是成年人了,同時,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因為土木堡之變兵敗被俘,從而與孝肅皇后周氏一樣缺位於朱見深的成長過程當中。

我們可以想象的到,十九歲的萬貞兒對於幼年的朱見深來說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萬貞兒就是朱見深的母親、父親,長年的久居深宮,再加上政治鬥爭的波及,朱見深落下一個口吃的毛病,從這點來看,朱見深受到的刺激不會小,這也讓他形成了一種應激反應,心理上便有了些許的障礙,從而在成年後安全感不夠,這中間又有了萬貞兒這根唯一的“救命稻草”,朱見深肯定就會緊抓不放,即便在成年以後,朱見深依然對萬貞兒充滿著幼兒式的依賴。

參考紅樓夢中賈寶玉和襲人的關係我們就會發現兩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侍女對主人照顧的太好,束縛的也太緊,這個時候作為兒子角色的扮演者就會產生一種

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獨享母親的愛甚至把母親作為生命的唯一分享者。

故而對朱見深與萬貞兒的感情,我們不能淺顯地理解為除了愛情就沒有別的感情了,兩個人要想長久,除了有愛情之外,還必須有親情的牽絆,朱見深與萬貞兒就是典型的戀人關係以及倫理層面的母子關係。

並且憲宗在政治上的成就告訴我們,緣於幼年時期的這場波瀾反而使成年後的憲宗進入了一種良好的生命狀態,即不重視幼年時期命運強加給自己的苦難,只將其視作一種警示,力圖日後不再重蹈覆轍,我們知道,人有兩個我,自我與本我,有意識(自我)與無意識下的潛意識(本我),什麼叫有意識?有意識就是你能控制的,並且可以意識到的,前者是動詞,後者是名詞,呈一種因果關係,而無意識下的潛意識則順序相反,是名詞,意識不到,但替藏的意識己經替你做了,朱見深對萬貞兒的選擇,就是緣於一種潛意識,在政治上他還是有意識的,但在感情生活中則是恰恰缺乏控制力的。

這其中就存在著一種選擇的必然性,先是角色認定,朱見深將萬貞兒視作母親,便有了依賴上的需求,將萬貞兒視作伴侶,便有了生理上的需求,而且傳統文化中的母親,對孩子來說就是生活物資的供給者,進而母親便對孩子有了權利性的束縛,再加上萬貞兒又是朱見深的性啟蒙老師,如果單是伴侶,朱見深隨時可以因為自己的戚權從而疏離萬貞兒,如果單是母親,朱見深也可以疏離萬貞兒,但恰好兩者的條件都具備,朱見深與萬貞兒的生命便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講了這麼多,其實筆者覺得,我們不必因為兩者在年齡上有著巨大的差距就抱著一種獵奇的心態去看侍,因為一個社會必須具有它完備的包容性,朱見深與萬貞兒的感情不僅是愛情,而是愛情與親情交雜的複雜感情,萬貞兒的一生,似乎除了善妒、宮鬥之外並沒什麼好說的了,就好像白居易對李隆基和楊玉環的看法一樣,並沒有什麼譴責的意思,拋去政治引申到這裡,朱見深與萬貞兒的故事雖不具有悲劇的毀滅性,但細細想來,依然可以令後人品味出更多、更廣闊的生命範式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