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為何要喂武大吃藥,和西門慶做長久夫妻,就沒其他方法可想嗎?

做女人_要拽


潘金蓮當時起了毒殺武大的心,主要是因為王婆的攛掇,當時武大被西門慶踢倒,病在床上,動彈不得,見潘金蓮對他極為冷淡,就出言威脅說,已經和他們爭執不得,但是自己的兄弟武二回來時卻要和他們說話,也就是打架動武的意思。所以當時潘金蓮聽了以後就十分害怕,書中寫西門慶也是如掉在冰窨子裡一樣渾身發冷,兩人一時都沒有了主張,於是都向王婆來請教。

結果王婆問他們是想長做夫妻還是短做夫妻,短做夫妻就是讓他們在武松回來之前就斷絕關係,潘金蓮好好地服侍武大,讓他等武松回來以後不提這件事。然後等著武松再次出差的時候,他們才有偷情相會的機會,長做夫妻就是直接結果了武大,她讓潘金蓮弄來一副所謂的治心疼病的藥,然後再混上西門慶藥鋪裡拿來的砒霜,於是就直接把武大郎給毒死了。

當然從這一個完美犯罪的設計方面來說,王婆的見識還是比較差勁了,其實當時書中寫武大郎已經病得奄奄一息,只有一絲兩氣堪堪欲死。如果不給他看病吃藥,恐怕也不見得扛過去。是金瓶梅中李瓶兒的老公花子虛就是這樣被整死的。或者叫潘金蓮勾結西門慶派來一個庸醫,給武大郎下一些虎狼之藥,武大郎也活不到武松歸來,這樣就算是把武大的屍體保存到武松歸來,也找不出毒殺的證據,沒辦法說是潘金蓮毒殺了親夫。

其實應該說武大之死和他過分倚仗武松也是大有關係的,如果武大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潘金蓮私通西門慶的事情發生以後,就應該休掉潘金蓮,認她改嫁。所謂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看明代小說《三言二拍》中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之中,蔣興哥知道自己的妻子出軌後,卻並不聲張,只是把妻子送回了孃家,而且也沒有讓她淨身出戶,而是把妻子當年的嫁妝通通都送回去了。這樣的做法才是真正的男人氣度,而武大就像是偶然在街上拾了一個錢包,卻不歸還失主一樣,潘金蓮和他並不般配,也根本不會真正屬於他,那他還非得固守著這份婚姻幹什麼?武松的歸來讓武大有倚仗,他覺得有武松撐腰就可以霸住潘金蓮,所以他也有了捉姦的勇氣,這一切最終也斷送了他的性命,為了滅口,所以西門慶和潘金蓮就下了毒手,


江湖夜雨


這個要怪武松,不是他的出現,大郎也不會死。

潘金蓮和武大郎的婚姻一開始就是悲劇,潘金蓮不是武大郎的菜,而是毒藥。武松則是這副毒藥的藥引子。


潘金蓮天生風騷

武大郎長得太寒磣了,身高一米五,一臉褶子,有個外號叫“三寸丁谷樹皮”,現在的說法就是“矮窮醜”,但他卻意外的撿了個漂亮媳婦。他在老家清河縣住的時候,縣裡財主家有個丫鬟叫潘金蓮,外面傳說是財主看她妙齡美貌,對她性騷擾,潘金蓮就告訴了財主老婆,財主一生氣倒貼錢把她嫁給了武大郎。從潘金蓮經常勾引男人表現看,這個說法水分大,很可能是潘金蓮和財主偷情被發現,財主老婆為了發洩醋意,把她嫁給“矮窮醜”,這種懲罰方式是女人對女人的殘忍。

武大郎性格軟弱

潘金蓮看武大郎身材矮小,長得醜陋,情商還低,於是經常偷漢子。清河縣的小流氓們看武大郎好欺負,沾了便宜還宣揚,在武大郎門口喊:“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裡。”武大郎性格軟弱,惹不起這幫地痞流氓,只能惹不起躲得起,搬到陽穀縣。

西門慶可能花錢擺平武大郎

西門慶和潘金蓮勾搭成奸後,想成為夫妻。雖然武大郎把潘金蓮當寶貝,但非常自卑,加上性格缺陷,西門大官人可能一包銀子加威脅就搞定武大郎了,不行同意的話買通官府給武大郎定個小罪關幾天嚇唬一下,可能武大郎就會屈服,一紙休書甩掉潘金蓮這個妖孽。如果真這樣,其實是一個好結局,武大郎有了開店的本錢,風騷的潘金蓮有了好歸宿。

武松一句話給大郎判了死刑

武松出現後,武大郎有了硬後臺,不再自卑,天天把他這個打虎兄弟掛在嘴上。人有了底氣,也就不會看重那包兒銀子,不會輕易屈服西門慶的淫威。

武松也不會讓潘金蓮出軌,在潘金蓮調戲他時,武松正顏厲色告訴他:“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的漢子,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並警告說:“倘有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得嫂嫂,拳頭卻不認得嫂嫂!”他在去東京出差前,再次警告潘金蓮“籬牢犬不入”。其實就是那句“拳頭卻不認得嫂嫂”讓西門慶和潘金蓮認定,武大郎可以收買,武二是收買不了的,而且會要了狗男女的命。這句話也等於給武大郎判了死刑,沒有兩選方案,只有在武松回來之前把武大幹掉,瞞過武二,他們才能比翼雙飛,成為長久夫妻。武松是繞不開的坎,因此大郎被毒死,武松的存在是主要原因之一。


聾王異史


從歷史到如今,因為言行不慎招致殺身之禍的事例不勝枚舉,《今日頭條》上就能搜索到很多,就不在這裡例舉了。

武大郎之死也是如此。

養生之道最基本的是要“管住嘴,邁開腿”,從哲學意義來看,這個“管住嘴”不單單是指吃,而是要謹言,關鍵時刻說話要三思而後行。一兩句輕言妄語,輕者可令人身敗名裂,傾家蕩產,重了就可能讓對方頓起殺機,最終死無葬身之地。

武大郎就是因為一番不加思考的話,導致了殺身之禍。

武大郎之死不僅是段故事,也蘊含了做人行事的道理。

武大郎捉姦不成,反被西門慶踢傷後臥床不起,那潘金蓮非但沒有一絲愧疚,奉湯伺藥,還整天介去西門慶處廝混,讓武大郎積恨難平,怒火愈盛。一日見潘金蓮回來換洗衣服,便說,別看你鬧得歡,早晚拉清單,待俺兄弟回來,且要你二人好看。

潘金蓮聽說,內心恐懼,就與西門慶商量對策,西門慶知道武松的厲害,找王婆問計。

王婆是啥人?蜈蚣見了都會繞道走掉的毒婆,不但前有三條成就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姦情,後面這兩條則送了武大郎的性命。

於是,就有了潘金蓮毒殺親夫,留下千古罵名。

假如武大郎隱忍不發,等待時機,而不是出言威脅,起碼能保住小命。

所以,“禍從口出”,武大郎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不歸路。


侯爵不喝二鍋頭


我回答這個問題,可能得捱罵,潘金蓮毒死武大郎固然惡毒,潘金蓮被武松所殺,也不值得可憐。但武大郎自己最後被毒死,也是活該。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不攔瓷器活,就是這個道理。世上萬物萬事要量力而行,自己沒有能力和財富,養一個嬌豔的女人,就該拒絕別人的贈予(張大戶為了和潘金蓮偷情方便,才賭氣把潘金蓮送給武大郎的)。

有位朋友,年近中年,妻子和他離婚了,朋友給他介紹一個年輕女子,也是剛剛離婚。朋友相親回來說,一眼看到就相中了,最後還是選擇放棄了。一是兩個人年紀差距大,自己比那女子大八歲;二是女子打扮太招搖,自己恐怕降不住;三是女子花錢大手大腳的,自己沒有能力養她。將來一起過日子,可以想象矛盾不斷。

武大郎不是這種狀況嗎?張大戶是財主,有錢養著潘金蓮。哪怕張大戶老了,起碼是一般人。武大郎一張樹皮似的臉,換一般女人,誰能受得了?何況潘金蓮?西門慶大老婆第一次看到潘金蓮,從腳看到頭,風流向上流。連女人都嫉妒她的俊。這樣的女子,怎甘心跟武大郎好好過日子。

還有最讓人生氣的是,潘金蓮嫁給武大後,對武大女兒迎兒,朝打暮罵,不與飯吃。武大郎眼睜睜看著,女兒受盡折磨,無動於衷。這樣的男人,有什麼值得同情之處?

看到潘金蓮和西門慶勾搭上,不如拱手讓出去。帶著女兒另尋門路,女兒也不會遭受折磨,自己也不會一命歸陰。

按武大郎的想法,潘金蓮若嫁給西門慶。武大郎仗勢兄弟武松武藝高強,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潘金蓮和西門慶才想著毒死他。


一串七珠讀雜書


首先我們把《水滸傳》中這一故事情節歸納一下:

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姦→武大郎發現姦情,被西門慶打傷,但是並未起訴→三人合謀害死武大郎→武松去官府告狀→官府置之不理→武松復仇→潘金蓮、西門慶被殺。

從這一故事情節中,可以看出兩點;

第一、潘金蓮的罪行是通姦罪;

第二、武大郎被打傷,但是並未起訴。

根據《宋代司法制度》的規定,宋代起訴的方式有四種:1.被害人自己起訴;2.一般人告發;3.罪犯自首;4.官府糾舉。

從潘金蓮這一故事情節可以看出,潘金蓮被起訴最有可能是第一條和第二條。

第一種是武大郎前往官府告發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姦。但是武大郎不一定願意打官司。

第二種是一般人告發。由於宋代的時候鼓勵他人告發犯罪,所以潘金蓮、西門慶身邊的人都有可能告發他們。但是礙於西門慶的權勢,一般人不會這麼幹。

為什麼說武大郎不願意打官司呢?因為武大郎相貌醜陋,並且出身貧寒、自幼父母雙亡,只能靠著賣燒餅過日子。

在封建社會,他這條件的人是很難找到對象的,更不用說找到一個如花似玉的老婆。這種情況下,武大郎是不願意起訴潘金蓮的。

另外一點,前面提到過武松告狀,西門慶以權勢壓下來了。武松的社會地位是遠遠高於武大郎的,西門慶連武松都能夠壓得住,想必應對武大郎的起訴自然不成問題。

西門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而武大郎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正常途徑下,武大郎不可能通過起訴處罰這兩個人。

退一萬步講,加入武大郎真的贏了官司。按照宋代的法律,處罰是這樣的:

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兩年。

可見當時宋代的法律對通姦罪處罰力度並不大,也不什麼大罪。

當然,從武大郎本身來說,他是不願意起訴潘金蓮的:

若肯可憐我,早伏侍我好了,歸來時,我都不提。

武大郎是對潘金蓮有幻想的,甚至希望以這件事情要挾潘金蓮,希望她能對自己好點,那麼武大郎就既往不咎。

只可惜潘金蓮年輕,聽信了王婆、西門慶的話,糊里糊塗的殺掉的武大郎。


歷史是什麼


我本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智戲功名,海斗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本人粗言淺見,以博眾位看官一笑。我們中華民族傳承的文化也好、世人看法也罷……等等。都說男的要有才能,大傢伙會敬佩你、喜歡你。女人要有漂亮的容貌,善良的心靈美,大傢伙才會喜歡你,愛護你。可在那個錯誤的年代,錯誤的封建制度下,潘金蓮錯誤的嫁給了武大郎。這在眾人的眼裡都是感覺她們生活在一起不般配,人們多數是同情潘金蓮的。武大郎在眾人的眼裡,他確實配不上潘金蓮。可是潘金蓮也有她的錯誤,那就是他不應該和西門慶通姦,更不該和別人合謀毒殺武大郎。其實潘金蓮毒殺武大郎也是迫不得已,他如果不毒殺武大郎,他怕武松回來後,武大告訴了他具體情況,武松會找他們算賬。因此,他和王婆西門慶定計毒殺武大郎。各位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希望各位老鐵給予批評、指正、教誨,鄙人在此謝謝了!











君發2019


按照現代人的思維,是沒必要用藥毒死武大的。在當時那個信息封閉的時代,找個私密的位置隱藏起來,誰還能找的到,在武松還沒有回來之前,完全可以逃走,再說武大也沒有什麼潘金蓮留戀的,無人也無財。

當然小說就是小說,如果不設計這麼多細節,故事還怎麼繼續呢,那還有跌宕起伏的細節吸引讀者呢?再說,西門慶也是一方地痞,想個辦法把她藏起來,成為她的一個姘頭也是不無可能的。

再說,西門大人遇到潘金蓮這樣一個尤物,長期私姘豈不美哉!為啥要去殺人呢?總之,殺武大是愚蠢的做法,當然如果不殺,也沒有武松後面的精彩演出。認同觀點的,請加關注。


大漠飛雪



詩文稗類


武大郎的死,跟武松有直接的關係,因為武大郎生性懦弱,無論是潘金蓮跟西門慶通姦還是他倆要武大郎休妻,武大郎都是不敢反抗也沒有能力反抗的,但因為武松的出現,讓兩個人有了顧慮,因此直接起了殺心


一根大黃瓜


就是因為武大說的那句,“待兄弟回來”,他忍住不說這話本可保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