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的祖先是東夷人嗎?如果是,是從哪裡來的?

山的東面有群狼


我認為,第一個問題應該表述為“山東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東夷人嗎”。若如此問,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請看我對兩個問題的如下回答和分析。



一、東夷人是山東最早的土著居民。

史書和考古發現證明,山東地區最早的居民是東夷人。東夷的“夷”字是個會意字,“從大從弓”,說明東夷人居於山海之間,是一個擅長使用巨弓的族群,漁獵曾是他們的強項。東夷人與華夏人、苗蠻人一起,構成了漢族的三大族源。一萬多年以前,他們就生活在齊魯大地和遼闊的北方,為中華文化的萌芽和壯大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居住區域以山東地區為核心,分佈於環渤海地帶。其中以山東地區人數最多,佔東夷人的大多數。東夷人主要生活于山東中南部丘陵地區和膠東半島丘陵地區——冰川期結束後,這裡氣候溫暖,空氣溼潤,森林茂密,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極適宜人類生存。尤以前一地區的經濟文化相對發達,考古發現可以做佐證。章丘市有座城子崖遺址,就是東夷人留下來的,面積達22萬平方米,距今已有4500年了。內中有圍牆和壕溝,出土了石器、陶器、蚌器及少量銅器。專家據此推斷,這裡曾是東夷古國的都城。日照市的東夷堯王城遺址,面積超50萬平方米,被認為是那個時代亞洲最大的都城。在我的故鄉濰坊的紀臺遺址,也發現了東夷人留下的吉光片羽——甲骨上居然有東夷人留下的符號,也許就是他們的文字吧。東夷人構成了後來春秋戰國時期魯國人、齊國人的主體,他們的後代也在當今山東地區居民中佔有最多的成分。



二、東夷人從東南亞方向而來。

東夷人來自非洲,來自東南亞,來自黃河中下游——此語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有考古學和分子人類學依據的。大約10萬年前,現代人類走出非洲;大約6萬年前,其中一部分人從西亞再出發,沿著印度洋海岸,到達東南亞地區。若干年後,在這裡誕生了一個操漢藏語、Y染色體以O2—M122單倍群為主的人群。這個人群繼續北上,先是進入華南,後又渡過長江,於3萬年前左右抵達黃河中下游地區,並向四方輻射擴張——這個人群就成了現今多數中國人的祖先。其後幾千年裡,M122的下游突變O2a—M324人群誕生於環渤海地區,也呈現出擴張趨勢。大約1.3萬年前,M324的下游O2a1c—JST002611人群已繁衍生息在今天山東的廣大地區——以這個人群為主,就形成了東夷族群。據統計,現在JST002611單倍群的人口約佔漢族的15%,數據很能說明問題。


三、東夷人在山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東夷人主導了山東地區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文明進程,帶來山東大地最早的一縷文明曙光,在中國歷史發展中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東夷人先後創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為齊魯文化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距今7千年左右的北辛文化時期,東夷人就告別了漁獵採摘為主的模式,進入農耕文明時代。他們已馴化出農作物粟,並以此做主糧。而6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以東夷人已進入父權制時代為標誌,出現了進一步的勞動分工和社會分工。東夷人發明了快輪製陶工藝,使產品更加精緻耐用。據有關專家意見,大汶口陶器上一種近似甲骨文的符號,實際就是一種象形文字。若如此,漢字的起源又往前推了兩千年。在距今約50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東夷人已能製造出精美的黑陶器物,使用銅製工具,這說明他們已經進入了銅石並用時代。早期城市的出現,意味著東夷人已進入文明的新時代,大大領先於其他族群。由此看來,東夷人從一開始就是先進文化、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東夷族群包括兩大集團——太昊集團和少昊集團,都是風姓。太昊集團活躍於魯南地區,曾建立了任國、宿國、須句和顓臾四個方國——孔子曾因為子路冉有幫助季氏攻打顓臾而大為光火。伏羲氏是太昊集團西遷的一支,伏羲被譽為中華文化的“人文始祖”。少昊集團活動區域略東,建有郯國、莒國和顧國,以鳥作為圖騰。郯國國君郯子是少昊的後裔,對職官曆史頗有研究,韓愈的《師說》裡提到,孔子曾拜他為師。該集團下還有一個部落,出了著名的戰神蚩尤,據說,春秋時期的邾國和小邾國就是他後代所建。少昊集團還誕生了一個氏族嬴姓——嬴姓遵奉皋陶和伯夷為祖先,西遷後建立了秦趙兩國,影響了先秦的中國,嬴政更是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漢高祖劉邦也是東夷之人,從而為後世中國的主體民族尋得最佳名字。中國東部的東夷族群與西部的炎黃族群相互碰撞,相互交融,造就了華夏民族和華夏文化。


懿頭牛


很高興能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解答您的疑惑。


引言

在2014年的時候,山東衛視《中國面孔》的現場公佈了5500多年前山東人祖先的樣貌的復原圖,這張臉酷似明星臉,什麼明星我就不說啦,放圖大家可以猜測一下。

關於山東人的祖先有兩種推論,一種是山東人的祖先是

東夷人;另一種說法是山東人的祖先是山西人。接下來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山東人的祖先到底是哪一個吧。


祖先東夷人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字,這不是蠻夷的意思。這個字是由“大”、“人”、“弓”三個字組成,也給我們腦海裡呈現了一個高個子勇士拉弓引箭的形象。他們是一個英勇善戰的民族,非常擅長弓箭。

據傳說東夷部落的首領就是曾射九個太陽的后羿,東夷人也是最早使用金屬兵器和弓箭的,很早就結束了使用木質工具的歷史。驍勇善戰的形象保存在山東人的血液裡,使得山東人具有身材上的優勢。

說起山東人的典型特徵就是高大威猛,並且號稱“山東大漢”,並且出土的大汶口遺骨也證實了山東人骨骼較大,個子較高。並且據史料記載到了夏王朝,東夷的首領后羿就曾經取代過夏王的位置,奪了夏王朝的天下,有了

夷夏之爭。所以“夷”和“夏”從來不是涇渭分明,而是夷中有夏,夏中有夷。

因此我猜想山東人的祖先會是東夷人。

祖先山西人

問我祖先在何處,

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里叫什麼?

大槐樹下老鸛窩。

現在的很多人認為山東人的祖先大部分是山西人,想要尋根修譜要去山西去續族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觀點呢?

在元末明初的時候,山東發生一系列的災禍,戰亂以及自然災害,使得山東人口急劇減小,明朝洪武年間至永樂年間,皇帝曾以朝廷的名義組織過遷民,直接遷入地就有山東。前前後後組織過18次的大型移民,這些移民通過和山東本地人的融合,或者山西人在山東繁衍生息,安定下來。

並且史料記載證實今天的山東有一部分人確實是從山西那邊遷徙過來的,是山西人的後代。


一家之言

其實山東的祖先不論是東夷人還是山西人,總之在民族融合的趨勢下,我們都是華夏人,我們之所以尋根祭祖,是為了尋求“我們從哪裡來”的心底的那份溫暖。


上國史鑑


探尋中華文明的過程中,為何當今專家學者們對東夷族及其史前文化窮追不捨?東夷曾經煊赫一時,為什麼漸漸消失?東夷文明到底有什麼比中原華夏文明更早?央視的記錄片給了一個簡要而準確的答案。

5000多年前---8000多年前,東夷族曾廣泛居住在今山東、江蘇、浙江的江淮一帶,學術界公認分為“東夷、徐夷、淮夷”三大支系,東夷為最強的一個支系。無論舊石器時代、還是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證明,東夷文明不僅是先進的文明,而且發生時間早。發掘的古文化代表遺址有3000多年前的,有4000多年前的,也有5000多年前的,也有6000多年前的,又有7000多年前的,還有8500年前的。在山東龍山文化遺址發現的黑陶,是有別於中原仰韶文化的彩陶的,上面所刻劃的圖畫符號,雖然至今未得到解釋,但專家們普遍認為那就是文字符號,且比殷商的甲骨文上推了1000多年。西方國家現在仍認為中國文明史是從有文字記載的商朝開始的,認為此前是無文明史的,理由之一就是無文字記載。黑陶文化的圖象文字雖然很原始,但就是文字的第一階段即表形文字。其他發掘證明,如陶罐工藝、絲綢工藝、農業、漁業、航海、兵器等,也是相當發達的,東夷文明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東夷作為一個名詞最早見於周代。東夷,即東邊的夷人,“夷”,古山東話中音同“人”,原意為“一人負弓”(《說文解字》),與華夏是同位語。東夷族在《後漢書·東夷傳》中所記載說:“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鳳夷、陽夷。”“九”僅言其多也。《竹書紀年》所載,夏代還有淮夷、藍夷;《尚書·禹貢》記載兩河之間的冀州有鳥夷;青州在泰山以東至海有嵎夷、萊夷;青州南部至淮河有淮夷;淮南與淮海之間揚州也有鳥夷(一作島夷)。《禹貢》成書於戰國,或亦保存了夏代民族的名稱。

東夷族作為一個民族,後來隨著中原華夏族與東夷族之戰爭而逐漸消亡。在夏代400餘年中,夏與東夷的鬥爭劇烈,夏啟殺後益自立為王,傳至太康,即發生了有窮氏后羿“代夏政”的大變革。在殷商時代,商對東夷的征伐時間延續更長,規模也較大,遠涉淮河流域。強大的東夷族漸漸消亡,其後裔融入了華夏族中。據吳金鼎所作山東人體質研究,以津浦線為界,現代山東人仍舊比西邊的人,骨骼更粗壯,身材更高大,即一般人稱之為“山東大漢”。據考古發掘的人體高度比較,中原出土的男子平

均身高為1米68,而山東出土的為1米72。這就證實了現代山東本土人大部分為東夷族後裔。


唐僧說古今


東夷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存在,而且是東方大國他們開始所在位置並不是山東一代,當時的山東半島和朝鮮半島日本諸島都是連成一片的,後來地球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這讓居住在沿海地帶的炎帝部族西遷,精衛填海的故事就是炎帝部族遷徙中演化出來的,他們想填平大海返回自己的故土。

經過遷徙他們來到現在的山東半島,在此定居,他們以漁獵為生,因此發明了弓箭,“夷”拆開就是大弓的意思,後世帝堯和帝摯爭位聯合東夷的首領后羿打敗帝摯,后羿又東征西討為東夷國開疆拓土,但不久后羿被自己的盟國逢國偷襲所殺,東夷人的擴張勢頭被遏制。

在夏朝時期東夷的另一位領袖也稱后羿,再次打敗夏朝,將夏朝趕回西方,但他驕奢淫逸被大臣寒促所殺,而最後東夷部落被崛起的商人所打敗,再次退回山東一代,其後近千年的時間裡東夷一直是歷代商王征討的對象,商紂王時期,紂王派大將惡來討伐東夷諸國,這也導致商朝國都被周軍偷襲,商朝滅亡。

周武王分封東夷出身的姜子牙為齊侯,弟弟周公旦為魯侯出鎮山東,後來經過三監之亂,周公東征,又進行了二次分封,周朝終於控制住了東夷之地,從此山東的夷人併入中原,歸於華夏一家。






北極狼人


作為一個山東人,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山東人祖先是東夷人,應該是沒錯的。但是史料對此沒有明確詳盡的記載,所以,筆者所說不一定確切,一家之言而已。

首先明確一點,東夷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且東夷文化更是中華文明的一大起源,這是毋庸置疑的。歷史上東夷這個詞在不同時期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我在這兒說的,是指商周以前的東夷。

東夷的發源地就在今天的魯中泰沂山區。大約在8000多年前成為族群,期間有後李文明(山東淄博)、大汶口文明(山東泰安)、龍山文明(山東濟南)等等璀璨輝煌的古文明。可以說,東夷文明對中華古代文明的構建是有重大意義的。

東夷的主要活動區域就在今天的山東地區,所以說,東夷是山東人祖先是有一定道理的。

夏朝初期,東夷和中原文明的聯繫便已經很密切了,在這個時候,兩者開始互相融合,中華政治文明的開始成型。

大家很熟悉的有窮國,后羿便是東夷人。

至於後來衍化到周朝,伯禽治魯,把中原文明和東夷文明進一步融合,繼而影響到齊國。經過長時間的過程,中華文明中的山東文化成型。

題主所問的東夷由來,那就牽扯得太遠了,難以有翔實的史料支撐,所以眾說紛紜,難以定論。

張福祥先生有本書叫做《東夷文化通考》,基於考古來論證東夷,如果有對這方面知識有興趣的夥伴兒,可以去看一下。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相關內容浩繁無際,最終結果只有靠科學家們進行大量的基因測序研究,才有可能得出結論,在此只能道聽途說,信口開河了。

首先遠古中國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都是由小部落分別從中國西北方遷徙而來(以非洲人類起源學),經過漫長的繁衍生息,人們便開始了為爭奪生存地域的戰爭。中原地區是天然的農墾區,是人們爭奪的重點。而山東因海岸線圓長,物產豐富,遠古的人們以漁牧獵為生,與中原人就有了差異化發展;同理,長江以南地區水草豐美,自然食物眾多,人們也不需要發展農業文明。這個平衡不斷因氣侯災難而打破。中原氣象基本上是旱三年,澇三年,不旱不澇又三年。當中原出現災荒時,人們必然向欠發達地區的地域發動戰爭,以獲得更多的食物來源;同理,中原周圍地區的人們也要向中原發動侵略,以得到更多的糧食。最終,到了三皇五帝時期,達成聯合酋長國制度(即所謂的禪讓制)中原的華夏民族與東夷、南蠻、北狄、西戎達成一定的平衡關係。但是,夏朝的建立,平衡又被打破。這時的戰爭主要發生在華夏與東夷之間,可以講是時戰時和,弄的民不聊生。夏朝尚無文字記載,只有傳說。就從古老的傳說裡,就能窺見華夏與東夷戰爭的概貌。后羿射日,這后羿就是東夷有窮氏,率部佔領了夏朝的都城,俘虜了夏禹的孫子太康。傳說其中后羿先後用神箭射殺了九個太陽,可見戰爭的殘酷與血腥。後來,后羿的宰相寒浞聯合有窮氏嫦娥(白孤)殺掉了后羿,同時又殺死太康族,代政華夏,遷都寒亭,歷史才有了“嫦娥奔月”之說。因為寒浞是東夷泊明氏族,以寒為姓,崇拜月亮,其都城宮殿為大寒宮(又廣寒宮)。由於這次歷史上的大遷徙,是從今河南一帶,遷至今山東濰坊地區,同時,還把華夏的其他族人一同遷到寒國都城周圍,加以監管(斟灌、斟潯國分別在現坊子區和壽光市境內)。由於當時的信息傳播困難和人們普遍迷信,所以才留給後世這麼美好神話故事。

先寫到這裡,未完待續。


琴簧汗舞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說大家先參考一下博物館,比較出名的青州博物館就很明確的說山東東部以及江蘇沿海地區都是東夷人,這個是明確的,后羿、蚩尤都是東夷人首領(朝鮮、韓國至今認為自己是蚩尤的後代)。隨時間推移,一次五胡亂華、一次大遼、元朝讓山東地區人種發生了複雜變化(部分當時的山東名門望族都南遷了,包括王羲之家族、李清照等全部南遷了),多數是少數民族與原居民的融合。到了明朝,山東因戰亂和災荒導致人口急劇下降,所以明朝再一次進行了人口遷徙,這次遷徙主要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集合地)、河北(直隸)棗強縣、雲南等幾個地區過來的。再一次和原居民進行了融合 ,形成了現在的山東人。


王國棟161


山東人的祖先是華夏始祖黃帝部落的後裔,它們都是華夏集團的一份子。山東人民心底善良,厚重樸實。勤勞奮進。是祖國大家庭中的勤奮民眾,它們智慧超群,敢於拼搏,砥礪前行,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奮鬥計劃!⛳


青春年華187925332


東夷人的後裔是苗族,他們的祖先是蚩尤,都城位於山東陽穀縣境內。在逐鹿中原戰爭中敗於炎黃聯盟後,便舉族南遷至南方山區,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苗族!而現在居住在山東境內的人,全都是炎黃後裔,與古代東夷人沒有一點兒關係啦!


氣吞萬里如猴


山東的祖先來自於遼寧,據考古發現,遼寧營口金牛山古人類遺址出土文物表明,在三十多萬年前,這裡活躍著大批古人類,這就是為什麼山東人說話像遼寧人的原因,考古還發現了遠古時代金牛山猿人已經會做九轉大腸,蔥燒海參,看來魯菜之根也在遼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