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洲際導彈如此發達,為什麼還要發展遠程戰略轟炸機?

老海子2


中國雖然擁有為數不少的洲際導彈,其中像東風5,東風31以及東風41射程都可直達美國,但並不意味著中國的戰略核威懾能力,就能跟美國比肩。中國目前只擁有比較可靠的海基、陸基核打擊能力,空基這塊還有欠缺,達不到美俄具備的三位一體核反擊水平。所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中國還未達到人無我有的境界,談何發達?


勝利日閱兵式上的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

中國目前空基核威懾這塊主要由轟6負責。轟6原形是前蘇聯授權生產的圖16,首飛於1968年12月24日,於次年2月服役。最新改型轟6k, 被譽為“戰神”,相比轟6原型,外觀最大變化是重新設計前機身。全新設計的帶大型雷達罩的機頭,取代了轟6機頭透明的領航艙。駕駛艙實現“玻璃化”,改進了電子設備和人機工程,並大幅改善機艙內人員佈置和彈射逃生系統。
轟6k“戰神”轟炸機


此外,轟6k加大了發動機進氣口,增加了進氣量,用俄羅斯D30-kp-2渦扇發動機替代原來的wp-8渦噴發動機,推力有所增加。轟6k航程、載彈量相比轟6,都有較大提高,是目前解放軍執行空基戰略威懾的主要力量。分析認為,轟6k至少可攜帶6枚遠程空射巡航導彈,射程可達1500~2000公里。具備向關島和中南半島地峽發射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轟6k作戰半徑超過3500公里,打擊範圍覆蓋第二島鏈。
轟6k航程和載彈量較轟6有較大提升

咱們自己看,轟6k以上數據貌似很不錯,但要是跟美俄一比較,就會發現差距還非常大。轟6k在國內,雖被稱為戰略轟炸機,但其實它並不算戰略轟炸機,只是一款中型轟炸機。中國由於沒有遠程戰略轟炸機,所以只能趕鴨子上架,讓轟6k承擔起類似美俄圖160,B2,B1b等戰略轟炸機的任務。但無論是航程,攜彈量以及突防性能,轟6k跟以上三者都有較大差距。所以,中國發展轟20遠程戰略轟炸機,是勢在必行的。


俄羅斯圖-160遠程戰略轟炸機

另外,陸基洲際導彈一般只能起到戰略威懾作用,而遠程戰略轟炸機,既能執行戰略威懾任務,又能執行戰術打擊任務,在效能上高於陸基洲際導彈。而且遠程戰略轟炸機能重複使用,洲際導彈則用一次就沒了,從成本上算,哪一種更划算顯然不言而喻。
美國B-2隱形戰略轟炸機


中國傳說中的遠程戰略轟炸機轟20,是全體軍迷最翹首以盼的大殺器之一。只有轟20到位,中國才能稱自己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才能擁有比肩美俄的戰略核威懾力量,到時候咱們談和平崛起,才真的有底氣。


兵者詭道也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三個國家之一,但是從性能上來講我國的戰略核潛艇及潛射彈道導彈性能在“五常”中最弱,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質量與美、俄也有明顯差距,而空基方面目前還只有轟-6K這樣的遠程轟炸機平臺,還算不上真真正的戰略轟炸機。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需要發展的不僅僅是遠程戰略轟炸機,而是整個核戰略打擊和威懾體系,而相對來說發展戰略轟炸機的形勢最為迫切
下一代戰略轟炸機效果圖


現役戰略轟炸機一覽,轟-6K小的可憐,這也是我們為何要發展戰略轟炸機的原因之一!


目前全球範圍內裝備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只有美、俄、中三國(當然,印度也進口了3架Tu-22M轟炸機),其中美、俄兩國的戰略轟炸機規模和技術水平遠超我國,美國現役戰略轟炸機包括B-2、B-1B、B-52三個型號,俄羅斯則有Tu-160、Tu-22、Tu-95三個型號,而我國只有轟-6一個型號。從性能上來說,B-2處於絕對領先水平,Tu-160此次,Tu-22和B-1B再次,Tu-95和B-52在一個檔次,我們的轟-6系列位列末席。


已經服役20多年的B-2轟炸機,依然傲視全球B-1B戰略轟炸機載彈佈局

圖-160和圖-22轟炸機靜態展示

在戰略核打擊/威懾體系上,“東風”系列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體系完整、性能與美俄先進水平接近,只是核彈頭數量上差距較大;海基方面,094/094A型戰略核潛艇及搭載的“巨浪2”潛射彈道導彈性能雖然達不到世界先進,但是下一代戰略核潛艇和潛射彈道導彈的研發早已佈局;而空基方面的轟-6K雖然經過大規模技術改進,但9000公里的航程和15噸的最大掛載,實在是無法滿足“戰略轟炸機”的定位,也是我國“三位一體”中相對最薄弱的一環


“東風”系列導彈
Su-35戰鬥機伴飛轟-6K
F-15戰鬥機的載彈量高達14噸,直逼轟-6K

發展戰略轟炸機除了滿足國家戰略安全以外,對於整個航空工業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近些年隨著殲-10、殲-16、殲-20等先進國產戰鬥機研發、製造,軍用航空技術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在大型飛機(民用和軍用)方面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雖然目前運-20已經批量投產,但航空發動機暫時依然靠進口維持,研發戰略轟炸機對於整個航空工業能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從國家戰略上集中資源、資金以及政策扶持,突破航發、電子、材料、裝備製造等航空方面的關鍵學科,對於整個國家航空工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必要性不言而喻


未來新一代戰略轟炸機與殲-20編隊效果圖


威吶解析


▲俄羅斯目前空基核力量的頂樑柱就是圖160遠程戰略轟炸機(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有核國家的“三位一體”核打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轟炸機,特別是戰略轟炸機,一直以來在幾大核大國中的地位可以說基本上沒有被撼動過,而除了部分國家因為自己實際情況而不得不放棄這樣一種作戰裝備之外,基本上有能力的核大國都裝備有中程/遠程的戰略轟炸機,但在如今洲際彈道導彈已經十分成熟的今天,有人也提出了,這樣一型裝備似乎已經沒有了裝備的意義,然而事實上真的是如此嗎?

▲類似B2這樣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在執行對敵方縱深的常規打擊時,效果也是十分不錯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雖然說各種平臺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目前已經是非常成熟了,但有一點應該說的是,在平時用以執行對對手核威懾的最佳手段,還是戰略轟炸機的戰略巡航,這個道理其實也很簡單,畢竟洲際導彈平時肯定是無法被隨便使用的,畢竟,一旦使用,就跟潑出去的水一樣,無法收回了,而且也不會隨便把其藏匿的地方拿出來示人,而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在平時更是在水下待命,因此,如果目前來說,也只有戰略轟炸機巡航這樣一種方式是一種成本最低的可以讓對手看得見己方核力量的一種有效方式,其次,戰略轟炸機在目前來說,其也不單單是執行核打擊任務,在一些二戰後發生的多次局部戰爭中,我們可以看見,包括美俄英等國使用其戰略轟炸機對目標進行遠程常規奔襲打擊的任務,且效果往往非常的不錯。

▲從現階段來看,我國轟6轟炸機的改進型轟6K以及之後的改進型包括被稱之為海航版轟6K的轟6J,高超音速空地導彈載機轟6N都還將在我空軍作戰序列中服役較長一段時間,當然,下一代的轟20戰略轟炸機也已經在緊鑼密鼓的研製之中了,相信,在未來我們是能夠看到的

因此,綜上所述,雖然遠程洲際導彈目前已經十分成熟,但我們依然無法放棄轟炸機的研製。


軍武次位面


因為,洲際導彈主要的目得是威攝大國,它的最終目得不是使用。而為什麼要用運程戰略轟炸機;第一:全世界只有二個國家才製造運程戰略轟炸機,這二個國家就是美國和俄羅斯。第二:運程戰略轟炸機在萬米高空自由飛翔,他還兼代攝取風景圖片與間諜細圖的任務。第三:我們期待轟-20試飛前功,早日讓轟-6N退役。











白溪釣客


這個問題換種說法,世界最大幾個強國,為什麼一定要搞"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為什麼有了核導彈,還搞轟炸機?


"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幾個國家都有,這是個世界範例。美國、俄羅斯現在就是"三位一體"——美國有400發LGM-30G型 "民兵-3"型陸基洲際導彈。水下有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空中8箇中隊78架B-2A和B-52H戰略轟炸機!

俄羅斯緊隨其後,3個導彈集團軍313枚陸基洲際導彈,包括PC-20、РС-24“亞爾斯”、PC-18"三稜匕首"、PC-12M2“白楊M”等型號。水下9艘戰略核潛艇,包括最新955型"北風之神"Борей級核潛艇。空中4個團共76架戰略轟炸機,包括TУ-160和TУ-95MC型戰略轟炸機。美俄核力量,還是當今世界排頭,硬實力還是槓槓的。



其實,歷史上其他一些國家也部署了"三位一體"核力量。比如英國,曾經擁有3V轟炸機機隊,即"火神"、"勝利者"和"勇士"轟炸機;另外還有4艘"決心"級戰略核潛艇,後來是"前衛"級。英國自己沒有陸基彈道導彈,但1958年8月開始,美國在英國部署了4箇中隊60枚導彈,根據美英之間協議,一些情況下部分導彈,可以由英國控制,相當於英國也算有。又比如法國,在1995年以前,還擁有著三位一體的核力量——海上是5艘"可畏"級和"不屈"級戰略核潛艇,空中是使用ASMP核導彈的幻影2000N戰機,而陸基核導彈部隊則包括S-3型中程彈道導彈,以及“冥王星”短程導彈。但是今天,英法國力、國勢都不行了,軍隊預算也根本供不起"三位一體",只能一兩種方式湊合了。




為什麼大家,都想要保持這種"三位一體"的核力量?為什麼非要既有導彈又有飛機?那我們打開大國的戰鬥條令,從核戰爭打法看,戰略轟炸機是重複使用的,而且攜帶核彈頭多,所以一次出動後,可對航線附近多個目標發動核突擊,很適合打擊線目標。而彈道導彈雖然突防能力強,但最早是單彈頭,只能打單一點目標。之後出現集束彈頭和分導彈頭,可以打擊面目標。但最終,彈道導彈也不適合打線目標。因為有這個分工,導彈和轟炸機還是各有側重,當然不能一概而論。



其他方面,導彈和飛機也有不同。彈道導彈,不是設置堅固的地面陣地上,就是設置在隱蔽在水下的潛艇裡,生存力很高。生存力方面,轟炸機當然不能比,畢竟轟炸機本身也不結實,而且機場場站佔地大,隱蔽也不行,防護也不行。但是,轟炸機打擊精確啊!不僅絕對值高,可以到幾米或幾十米的精度,而且可以打機動目標。比如美國B-2隱形轟炸機,裝備世界上第一批機載相控陣雷達,就是考慮要打擊蘇聯機動發射的PC-12"白楊"洲際導彈——隱形能力保證突防進蘇聯領空,相控陣雷達確認蘇聯發射車目標。這種能力,彈道導彈是不行的,蘇聯一個"白楊"導彈團活動範圍,用10發30萬噸當量的氫彈,也無法覆蓋上……


下為B-2轟炸機!




所以,各大強國只要花得起錢,核力量就要"三位一體",就是得既有彈道導彈,又要核轟炸機!我們當然也是這樣,而且尤其要這樣!


軍事作家陳曦


導彈雖然性能好,但是很多時候還是無法取代轟炸機的,況且如今的轟炸機早已不是早先只能使用炸彈進行攻擊的轟炸機了。

首先就是成本。一枚彈道導彈的價格是十分昂貴的,而且屬於一次性武器,使用完就沒了,而且很多時候目標眾多,需要使用大量彈道導彈才能完成作戰目的。

同時,彈道導彈是一種十分敏感的武器,使用上有很多不便,往往會引起諸多麻煩以及受到國際公約的制裁。很多國家一旦發展彈道導彈,就會受到多個大國的制裁或者干預。

而轟炸機就不同了,成本上要便宜的多。轟炸機可以多次重複使用,而且航程很遠,基本能夠達到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而且相對來說,轟炸機不像彈道導彈那樣屬於敏感武器,使用上更加靈活,無論是執行戰術打擊還是戰略打擊任務,都是可以的。

同時,如今的轟炸機所使用的彈藥種類早已不是傳統的航空炸彈,從巡航導彈,空對地導彈到反艦導彈,無人機等等多種武器裝備,都可以由轟炸機運載進行投放,戰鬥效果也更高。比如彈道導彈的攻擊精度一般在百米左右,但是轟炸機搭載巡航導彈等武器甚至可以進行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打擊,儘可能避免附帶傷害。


戰爭之王


簡單地說:H-6,未來的H-20能夠繞著日本飛一圈,你讓東風-21飛一圈試試。

正經地說:戰略轟炸機的存在是國家戰略核打擊能力提高的重要標誌。如果對每個戰略目標都用洲際導彈打擊,那麼成本高的實在是受不了。

我舉個例子,冷戰時期,美蘇都制定過全面核戰爭的戰爭計劃,在這些計劃中,僅僅是開戰第一波就需要對1000-3000個以上的目標進行核打擊,這還只是第一波。而在冷戰中期的1970年,實際上美蘇都不具備完全依靠洲際導彈攻擊這些目標的要求,因為導彈不夠多。

美國從1970年開始,直到冷戰結束,其陸基彈道導彈都保持著1043枚的規模,算上海基彈道導彈,美軍總共有2500枚彈道導彈,而整個核戰爭計劃中前三波核打擊需要攻擊總共5000個以上的目標。

無論如何,憑藉彈道導彈都無法對這麼多的目標做到全面覆蓋。


畢竟,一枚射程15000公里級別的遠程彈道導彈,其成本超過一架大型轟炸機。

所以發展戰略轟炸目標其實很簡單:不做牛刀殺雞,大炮打蚊子的事情。


戰鬥機解說家


中國的洲際導彈技術發展要遠遠早於戰略轟炸機,東風系列導彈最早期型號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第一代東風1型導彈根據蘇制P2導彈設計方案製造而成,射程為600公里,屬於近程戰略導彈,此後逐漸發展完善,才發展出中程、遠程多個不同的型號。目前射程最遠的東風41導彈已經能夠飛行1.4萬公里,堪稱是真正的國之重器。而且中國還發展了海基版的巨浪導彈,能夠配備在戰略核潛艇上,作為重要的二次反擊力量使用。

雖然如此,但是發展大型遠程戰略轟炸機仍然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因為陸基洲際導彈、海基戰略核潛艇和空基戰略轟炸機是核三位一體的主要組分,中國目前已經擁有陸基洲際導彈和海基戰略核潛艇,但是尚未開發真正的洲際航程戰略轟炸機。在擁有轟6K等中遠程轟炸機的基礎上,中國將發展下一代大型遠程戰略轟炸機轟20,該型轟炸機不僅具備遠航程、大載荷的優勢,而且也將擁有出色的隱身能力,其隱形效果或類似於美軍B2“幽靈”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是三種戰略威懾力量中機動性最為靈活的投送平臺,也是真正可以深入接近前沿陣地的威懾力量。如果說陸基洲際導彈和海基戰略核潛艇平時執行的是隱蔽式的威懾任務的話,那麼戰略轟炸機很多時候執行的就是明面上的戰略巡航任務。俄羅斯派遣圖160等機型巡航歐洲和日本列島,就是為了實現正面威懾的作用。而美軍的B2和B1B等轟炸機常駐海外基地,也是起到戰略威懾的效果。

另外,戰略轟炸機並不一定總是執行戰略投擲任務,很多時候戰略轟炸機也是可以執行常規任務的,比如美軍的戰略轟炸機就經常用於常規轟炸,所以戰略轟炸機的任務執行能力實際上比洲際導彈更加多樣化。中國在擁有洲際導彈的同時繼續發展遠程戰略轟炸機,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在今後隨著轟20轟炸機的研發入役,中國的戰略三位一體力量發展將能夠得到進一步完善提升。這三種戰略威懾力量並存,將可以體現更強大的戰略威懾價值。


白虎堂


雖然中國的洲際導彈已經非常的發達了,但是中國也必須要發展自己的遠程戰略轟炸機,這是因為在軍備建設上面,每一個國家都應當有非常完善和齊全的軍事裝備。

而戰略轟炸機機動地給其他國家構成直接的威脅。我們常常想起普京的響亮的聲音,一千次抗議不如轟炸機一次的飛行。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戰略性的轟炸機,那這個國家就談不上是世界性大國,更談不上是世界軍事大國。

中國有了戰略轟炸機,就能夠對其他國家構成直接的威脅,當我們的國家在與其他國家出現摩擦的時候,我們有飛機直接飛到這個國家,就能夠向別國展示我們的軍事實力,從而將這些國家一定的震懾作用,而不需要等我當許多的動口舌之辯。

美俄兩個超級大國都擁有著許多的戰略轟炸機,可見戰略轟炸機的世界上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遠隔千里萬里都能夠飛到你的國家的門口,對你的國家構成壓力,會對這個國家構成許多大的負面影響。當中國同樣擁有這樣的戰略轟炸機,也同樣會給對方造成相應的影響,這樣中國能夠有機會和美國和俄國在戰略轟炸機國家而構成戰略平衡的效應。

而洲際導彈卻只能夠在用的時候使用,而在和平時期也只能夠放在國內的基地中以作備用,並不能夠對別國的戰機轟炸機騷擾形成對抗,而我們有了戰略轟炸機就可以對來都形成全面的對抗。所以中國擁有了非常先進的洲際導彈之後,還必須要發展出自己的優秀的戰略轟炸機,以增強自己的國家力量,軍事力量。增加自己的威懾力,才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的國家,保護自己國家的各個環境不受侵犯。


幸福地帶2


洲際導彈是洲際導彈,戰略遠轟是戰略遠轟,不一樣,主要區別和作用如下:

第一,戰略三駕馬車,都有存在的必要。陸地上的洲際導彈,無論發射井,還是移動發射的,生存能力存在不高的問題。遠轟部署則更加靈活,生存力要比洲際導彈高一些。如果再加上水下的核潛艇,妥妥的三位一體,正能提高和充分保持足夠的核威懾能力。核反擊能力,正是大國壓艙石,目標反擊手段就這三個,缺了哪一種,都是不完整的,因此我們在有了洲際導彈,有了戰略核潛艇的情況下,很有必要再發展自己的戰略遠轟。我們知道,核彈頭數量,與美俄差距巨大,要提高核能力,唯有在投送手段上保證自己的威懾力,鍛造硬功,以提高和鞏固自身核能力。多種手段多口氣,著實大意不得。

二,威懾看得見。這些年,我們常能看到俄羅斯秀,在該國,有句非常有名的話,抗議一萬次,不如戰略轟炸機的翅膀搖一搖,的確是這樣。西方常自詆譭俄戰略遠轟的老舊,世人也常看到西方軍機寸步不離“伴飛”不休,心上分明刻意在意,嘴皮子卻沒閒著,經常口沫四濺,說什麼沒有用呀,一架圖-95如果實錘的話,所表現的能量,正能毀滅一箇中等軍事強國。美國雖有B-2隱身轟炸機,不也照樣裝備著B-52這種大古董飛機嗎?沒有誰比誰更古老,所謂威懾看得見,那麼一個大傢伙,多年來又把多少國家和地區裹脅在其威懾之下。我們不為此,可對覬覦我們的敵人,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

第三,核常兼備。現在的遠轟機,不只可以攜帶核彈頭,還可攜帶常規彈頭,一架出去幾十噸導彈和炸彈,可以幹更多的活兒,以隱身突防,可以隨時出現在想出現的地方,想防防不住,正能突出自己的高能量,可以說,它天生就是大國重器,也只有大國能造造得起,能用用得起,戰略遠轟為大國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