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水井在以前是怎麼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農友君


農村打井,最關鍵的技術就是找準地下水。畢竟地下水是賦存於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肉眼難以看到,古人又沒有測試儀器,即便科學發展的現在,也不可能百分之分地找準地下水源。所以,在過去人們依靠經驗找水打井的時候,經常出現誤判,打來打去同,打出一眼無水可用的廢井,或者鑽探出一眼鹹水井,無法食用。

地下水是埋藏在地下岩土的空隙之中可以流動的水體,其分佈、運動和水質,都要受到岩土的特性以及貯存空間特性的影響。所以,找到地下水,找到好的地下水,就要掌握地下水的賦存規律。但是,古人的科技知識沒有現在這樣豐富,找水打井往往憑的是經驗。傳說當初魯班找井的時候,判斷一個地方可能有水,就會在夜間把一個碗扣在那裡,早晨起來如果發現碗裡有水珠或者水霧,就說明這裡的地下水比較豐富。在民間,人們最常用的尋水法,是利用喜水植物的長勢來判斷地下水是否豐富,水草比較茂盛的地方,一會有地下水賦存。哪條溝渠柳樹長得旺盛,一般說明地下水比較旺。

在民間,還有一種常用的找水方法,就是選擇艾草茂盛地方,這和人們利用艾草根判斷天是否有雨一個道理,艾草根對水比較敏感。人們以為茂盛的艾叢下打井不但水旺,水質也好,一般是甜水。

在過去,有一種專門從事找水職業的人,大家都稱之為地理先生,這些人自以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專門行走江湖看風水也看水井,比如我們這裡上世紀70年代有個叫“痴祖”,看起來瘋瘋癲癲,但找水的水平卻比水利局的專業人員還高。其實,這些人真的是懂得一些地理知識的,並且在長期的找水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算是專業技術人才了。從和他們的交談中,發現他們其實都有一些找水口訣,主要是根據地勢的走向判斷地下水源,比較實用。這裡晏子就和大家分享幾個口訣。

簸箕地,找水最有利:通常來說,三面環山的簸箕地,也象圈椅地,是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地下水會順著山勢集中流向簸箕口,所以如果三面環山,在簸箕口的位置必是低窪賦水多的地方,在這裡打井,出水量一般較多,並且這裡的地下水往往都是控山水,經過山體層層過濾,水質較好 。

兩山夾一溝,溝巖有水流:在丘陵山區,兩山之間夾一溝谷,自然降水經過兩座山體過濾下潛,到山下彙集於溝谷岩層中,所以到溝谷平坦處,最容易找到地下水源。

兩溝相交,泉水滔滔:丘陵山區都是溝壑縱橫交錯的,而溝壑交錯的地方,地下水肯定會在這裡交集,地下水非常豐富,有時候還會自動冒出地面,形成泉眼。這一點,晏子自小在農村到處瘋玩的時候最有體會,口渴了經常到溝叉中尋找泉眼,那水又涼又甜。所以,農村灌溉用的機井,一般也會鑽探在溝叉裡。

山扭頭,有水流:因山的走勢轉變,山體突然轉彎而造成的山灣低處,會阻滯順山勢流來的地下水,在地下富集含水層,由於山勢阻擋,地下水不易外洩,所以水源一般比較充沛。

凸山對凹山,好水在凹間:如果兩座山體相對,一個山的山勢向對面凸出來,而對山的山山勢又向裡面凹進去,一凸一凹直接相對,那麼兩座山體過濾的地下水正好在凹進去的山下沉潛,凹進去的地方肯定水源很好,在這裡打井肯定沒錯。

另外,在丘陵山區找水,還有一些常用到的口訣,比如:“山嘴對山嘴,嘴下有好水”“兩山夾孤山,常常水不幹”“兩山相接頭,下有泉水流”“兩溝夾一嘴,下面有泉水”“大山低嘴下,打井水量大”“大山突一嘴,打井多有水”“灣對灣,水不幹”等等,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地理先生的經驗談。

當然,以上只是我們丘陵山區的找水經驗,對於平原地區,這些經驗不可用,要結合平原地區地下水的蘊藏特點,主要選擇地勢相對低窪的河流沿岸和回水窩。除了看地勢外,可以結合看土壤,一般來說,沙質土壤有可能是曾經的河流地帶,地下水蘊藏相對豐富。當然,現在科技進步了,找水打井和地質勘探一樣,可以採用一些鑽探取土法查看深層水情況。不過,農村過去遺留一下的經驗找水法,還是比較管用的,可以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分析使用。


齊東晏子


農村常見的水井在以前是怎麼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農人父親想當年挖了好幾年的水井,純手工挖,今天就來介紹一下農村挖水井的一些趣事,還有給大家分享一下怎麼勘察出地下有水。

咱村第一口水井,就是我們家自己挖的一口水井,沒有挖這個水井之前,全村人都要去幾里外挑水喝,你能想象那個年代,南方水資源豐富的情況下居然還要去幾里外挑水喝的情況?現在回想起來,村裡人都覺得真是窮的不可思議,連口水井都挖不出來。

因為沒錢,挑了這麼多年的水喝,實在太累了,農人父親那時還年輕,心想幹脆自己挖口水井出來,於是就在屋後選了一個位置,去外村“學習”了一下經驗,就動手挖了。

挖這個水井,現在想想真是危險,當時挖了一個長寬1米左右的正方形,一個人在下面挖,上面一個人轉動木架,用鋼絲繩把泥巴搖上來,運泥巴這個時間段,下面的人得站在角落,因為沒有安全帽,怕掉落的石頭砸住自己。

就這樣,每天能挖2米,挖到10米的時候,一鏟子下去,嘩啦啦,就挖到了水源,糟糕了,因為經驗不足,這水漲上來太快了,潛水泵抽不及時了。

那時候根本沒想到水會漲的這麼快,水井還沒有用石頭水泥固定好!第二天,四處借潛水泵回來抽水,這抽著抽著,泥土就跨方了一塊,相當的驚險

驚險中把水泥沙子石頭沿著井底修建了上來,水井總算是固定好了,自打這以後的幾年,全村都來咱家這水井挑水喝,那水桶能排出去上百米

從這次挖水井的經驗上,農人的父親總結出了幾個經驗:1、先挖土在固定不可取。2、挖深不可預料。3、水源位置選擇很關鍵。4、只能冬天挖。

因為農村當時對水井的需求還很大,自此農人的父親冬天農閒就做起了挖水井的工作。還經過了改良,每天挖一米,自己還製作了一個模型,每挖一米固定一米,這樣就再也沒有塌方風險了,那時候包工不包料,挖一米120,兩個人就是60塊錢一天

再後來,有了打水井鑽機

,鑽頭、鑽桿、岩心管、鑽架,挖水井的效率大為提升,不過價格不便宜。

農人的父親以前是怎麼勘測水井下有沒有水呢?

現在挖水井有專門的探測儀器,能探測地下幾百米深,以前沒有的時候怎麼知道下面有沒有水呢?方法當然是有的(這裡僅限南方,北方沒挖過,可能情況不一樣)。

根據農人父親的描述,這水井位置的選擇就是找到地下河的走向

,怎麼找呢,比如一個村子,下面多少會有地下河的,然後村子的周邊看是不是有自然形成的塌陷,只要找出2-3個凹坑,連成一條線,就是地下河的走向,沿著這個走向上的點挖下去,十有八九是有水的,用農人父親的話說,挖了幾年的水井,從未失手

以上就是咱們挖水井的經驗,有不同意見的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農人解說


現在農村的水井基本沒人吃了,很多水質被汙染了的村子,也跟城裡人一樣吃自來水。地下水沒有被汙染的村子,農民們都會在自家院子裡打一眼水井,吃自家院子裡的水。再也不用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好多戶人家吃一眼井裡的水,不管春夏秋冬,農村人都要挑著水桶到井上擔水吃。記得那時候,我們村裡大概有200左右戶的人家,五六眼水井均勻的分佈在村子的東西南北。雖然說那時候的水井都是敞著口的,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衛生,但是村子裡的水井,水源都特別旺盛,而且水質很甜。在我的印象裡,那些年村子裡的水井從來沒有幹過。




過去沒有任何探測儀,農村的水井是怎樣勘察出底下有水?過去農村比較閉塞,想在村裡打井,首先是請風水先生在村裡轉轉看看,其實我覺得,所謂的風水先生,也是根據村裡的地勢地貌來判斷的,這些人一般多少懂得一些地理常識,根據每個村子的河流分佈來判斷底下水流。不過那時候沒有任何的儀器,偶而也會判斷錯誤,有時候打下去了十幾米也沒有水,然後再重新選擇方位。當然,打井首先都選擇地勢低窪,或者水草茂盛的地方。



其實過去農村的水井,更多的時候是誤打誤撞,反正地底下肯定有水,只不過是水源旺不旺而已。我記得小時候,我們這裡也不像現在旱情這麼厲害,村裡的水井都特別淺,只要蹲下身子,把胳膊和水桶伸進水井裡,就可以直接提上水來。夏天雨水多的時候,街上到處有小水流。想挖水井的話,挖不了幾米就可以看見水。有一年我父母剛搬了家,想在院子裡挖一眼水井,我老爹自己隨意掂對了一塊空地,就開始挖,剛挖了不到五米,就開始冒水,而且水流挺大。開始的時候,家裡那眼水井一直有水吃,最近這些年因為天氣乾旱,經常井裡沒有水。幸虧現在村裡都有自來水,井裡的水只用來洗衣服。



現在農村人都在自家院子裡打水井,在自家院子裡打水井,根本不需要風水先生來選方位。北方農村蓋房子,都是蓋坐北朝南的四間大瓦房。我們這裡有個講究,如果想在院子裡打一眼水井的話,就選擇衝著東第二間房子的梁頭位置,大體基本就在東數第二間房子的窗外。來我們北方農村看看,農民院子裡的水井差不多都在一個位置。至於為什麼都選擇在第二間房子的窗外,我也不太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個位置不需要任何人看,幾乎所有人家的水井,都在一個方位。


靈子


農村常見的水井是怎麼勘測出底下有水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得分地域等因素,就拿我們四川農村來說吧!以前在我們村民小組就一口水井,大家都在一口井裡挑水吃,而且不管是天氣如何幹旱,此井的水都不會乾涸,記得應該是九幾年吧那年我們遇上百年一遇的乾旱天氣,我們的古井依然可以供給大家的生活用水,當時還有好多附近幾里地外的其他村民都來我們這水井擔水。遺憾的是這口古井有多少年的歷史卻不知道,以前也沒有把這當回事。


然而後來隨著大家生活條件慢慢的變好,大家都開始自己以家庭為單位自己打井,買上一臺抽水機接上水管抽水吃了,這樣相比以前的挑水省了很多事兒。


那麼我們是如何來判斷地下有沒有水,有沒有好水的呢?1.大家都常年生活在本地,對於哪裡有(沁水)都比較瞭解,需要的只是找一個離自己家更近的有沁水的地方打井就好,一般三四米深就足夠了。2.找一個一年四季泥土都保持溼潤,有水益處的水稻田後坎挖水井,一般也很容易出水、能夠滿足一家人的生活用水(當年我們種地都不打農藥、化肥的)3.我們這屬於山區,很多人家房後就是山坡,而且有的山坡常年有水流下,只需要挖個池子積水,接上水管直通家裡水缸就好,這就是所謂的山泉水。4.一般農村都有專業吃機器打井這口飯的,請上他們花個幾千塊錢在院子裡打上一口水井。


其實在我們這裡找水還是挺方便的一件事,只是看你選擇哪種方法更方便更實用,我們打水井一般是不需要請風水先生的。


當年我們生產隊幾乎是達到了每家每戶一口水井的地步,那時候的地下水我們直接(喝生水),後面隨著人們開始使用農藥化肥以後,好多水井就不得不拋棄了,慢慢的改成用自來水了。但是說真心話,農村家庭用水量很大,而且自來水安裝以及水費單價都挺高的,讓很多老百姓叫苦不嚴。(我們的自來水將近5塊錢一噸,城裡也就3塊的樣子,而且農村家庭餵養的有家禽家畜,都需要大量的水。)自來水使用上的確方便了不少,但是也給農村人增加了一份負擔!


朋友們你們那裡是如何找井的呢?或者你們的自來水費用比城市貴還是便宜呢?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評論!


唐家二少爺


農村常見的水井在以前是怎麼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們村子就已經通了自來水,當然也是井裡的水,只是不用像以前那樣去擔水喝了。在我們這裡給莊稼澆地的水也是井水,但是會根據所分的大隊來打井。

記得在我十來歲的時候,我們大隊的井裡不出水了,一家便出了一個代表研究要新打一口井,因為每家的地畝數都不同,管事的把大家的地有多少統計出來以後,便找了打井隊來打井。記得有一天中午正吃飯呢,管事的突然來我家找爺爺說打井的打了二十多米還沒看到水,要找大家商量一下再做決定,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並不是所有的地方打井都能出水。後來在大家的商量下,決定將井深設置在35米,如果到了35米還沒出水便立即換地方,要不會耽誤大家澆地。還好在30米左右的時候順利出水。後來聽爺爺說,以前的老井是20米,當時大家都覺得新井在20米左右就能出水,結果地下水下降太嚴重只能加深了,雖然預算超了很多,好在順利出水了。現在估計我們這裡的澆地的井最少得50米才能出水了。


那麼打井隊是用什麼方法勘察出底下有水呢?

如果是在山區,打井隊會根據地形來勘察。一般在兩個山的中間位置,或者是在容易聚水的低窪地帶,或者是植物生長很茂盛的地方,這三種地方基本地下的水資源特別豐富。

如果是在平原地區,人們會先在幾個打井適宜的地方挖幾個坑,如果坑裡的土壤比較潮溼,那就證明下面有地下水,反之坑裡的土很乾燥,那麼可能要多打十來米深才能看到水。

現在打井隊在打井的時候不僅要看哪裡容易出水,還要選擇在距離化工廠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前段時間我們隔壁村子就因為井水汙染上了新聞,井在建廠前打的,一開始旁邊建化工廠的時候人們也沒在意,但是沒過多久發現井裡的水特別的渾,又過了一段時間井水裡的水還伴有惡臭,這下農民便坐不住了,去有關部門檢測後發現井水被汙染了,人們只能要求化工廠停工賠償農民的損失。

現在農村的化工廠越來越多,地下水汙染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所以大家在打井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


小馬話三農


以現在水源的使用狀況,我都擔心,會有一天,我們這會缺水吃。對於打井,我們這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地底下到底有沒有水。

1 根據地勢判斷水

這是我們打井經常用的方法,根據地勢的高低,來選擇打井的位置。如果是一塊地,我們會選擇在地勢低的一頭打井,這樣水更多。

我家的口糧地,是一個偏坡地,開始種旱田的時候,把井打在了高處。原以為這樣,好澆地,可一邊放水,水不用管,自己就流到另一邊。

這樣到是澆了兩年,第三年春天還可以。等到夏天出水就少了,後來就不出水了。我家有又在地的另一邊打了一口,這口井很好,用了10來年一點問題沒有。

我們村的地勢是西高東低,打在東邊的井,普遍比西邊水多。越往西打井越深,要不就沒水。這就是我們這根據地勢打井。

2 根據打井出水經驗打

我家附近都種水田地,在500米左右就有一口井。誰的井出水多,誰的井出水少,一目瞭然。奔著出水多的方向打,基本要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的井出水都不差。


也有例外的時候,出水多的井,打在坑裡。周圍都是高地,這樣的情況,你怎麼打都沒有坑裡的那個井出水多,打不好還有可能沒水。

我們在沙土地打井,就經常遇到沒水的情況。有時一連打3口井都不行,這時就不再看地的規劃,而是哪裡出水打那裡。不出水的井,與再次打的井間隔在100米左右。間隔太多了,就出地了,打別人家也不讓啊。

3 詢問村裡的老人

我們這是有名的北大荒,我聽爺爺講,他們小時候,村子周圍都是水。越往村子北,水就越多。大家夏天打魚,冬天打蘆葦,夏天的蘆葦蕩裡都是水。

現在是連年乾旱,魚沒了,蘆葦也沒了,只剩下一片片開發田。父親說,剛開發水稻的時候,打井就五六米深。胳膊伸到井裡一米處,能摸到水,遇到雨水大了,要用木頭塞子給井塞上,要不往出反水。


如果要打井,還不知道打在哪裡,可以問問村裡的老人。他們知道哪裡的水最多,在此地方打井必出水。我們就是這樣,越是蘆葦多的地方,井水越好。

農村打深水井,就是根據淺水井來打的。淺水井出水多,深水井也錯不了。再有打井的時候,打到水層後,還要再打半米深,來做沉澱層,好不影響上面的水質。


田俊超白


問過農村從事打井工作的人就說他們找打井位置的方法主要是觀察,有時候要通過觀察打井位置當地的地理環境以及四季變化來判斷;

1. 夏季太陽曬過的位置,通常溫度都比較高,但是如果有一個地方的地面相對潮溼,並且比其他地方溫度要低,那麼則說明這個地方下面有水;如果下雨過後,或者相對潮溼的季節,一個地方周圍其他的積水都容易散去,但是有一個地方的積水卻能保留得更久一點,則說明這個地方距離地下水源也是相對接近的;這些地方都是適合打井的地方;

2. 當然天氣較為寒冷的時候,特別是現在一些地區的溫度已經到了零度以下,那麼大家如果發現自家附近有些地方上凍的時間要比周邊地區相對較晚的話,而且上凍之後結的冰上還會有白霜出現,那麼這樣的地方十有八九就離水源地比較近了,因為這樣的地方通常春天化冰的時間也會比其他地方更早;

3. 當然有時候打井人員並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觀測這麼多詳細的情況,他們也會從這一地區周邊植被的生長情況來判斷;照理來說,水源豐富的地方,植被也是生長得更為茂盛的;然後是通過看地形等方法判斷;

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地區人們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判確定打井的位置的呢?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評論留言,謝謝大家!


鄉村鄉土鄉情


農村常見的水井在以前是怎麼勘察出底下有水的?

如今農村裡基本上是家家戶戶都通了自來水了,只要水龍頭一打開,就會有水嘩嘩的流出來。而在過去,農民都是要去井裡擔水的。絕大多數的農村都是一個村子共有一口水井,不過也有些人家會自己打一口水井。這樣在房前屋後打水井,用水還是要方便很多的。那打水井,怎樣才能勘察出地下有沒有水呢?

在過去打水井,一般都會先找風水先生看一下地形的,畢竟這些人在這方面的經驗還是比較足的,一個地方有沒有水,他們往往幾眼就能看出來。其實地下都是有水的,只是離地表的深淺不同而已。在農夫的老家這邊,因為地理位置偏高,而且是在山頂上,所以要挖井的話,往往要挖很深的地方。

在2003年的時候,家裡也挖了一口井。但是當時是採用機器挖的,那個打井的師傅說了,無論在哪路但是可以打井的,只要你說出位置,然後鑽頭往下鑽就可以了。鑽到20米的時候還沒有水,30米依然沒有,後來鑽到了40多米就出水了。這個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地下肯定有水,只是離地表的深淺不同而已。

不過再往前幾年,我的舅舅家裡打井,那就是純人工挖井了,所以還是需要找一下位置的。聽我舅舅說,他當時的方法就是看那個地方比較潮溼,如果經常有積水,或者是地表一直比較潮溼,那地下往往不深處就有水。舅舅就是依據這個經驗,在自家的屋門前,挖了一口5米多深的水井。而他的鄰居家,挖了七八米還沒見到水。

農夫的觀點是,只要不斷往下挖,一定會挖到水的。就像下面這張漫畫所說的道理一樣:


農夫也瘋狂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小時候一直很好奇水井當中的水是從哪裡來的,那時候絕對應該是隨便找一個地方挖下去就能夠找到水源,後來才知道原來挖井也是一門學問,水井的位置選的好不僅容易出水,水質還好。這裡我們就來看一下關於水井的一些小知識。

如何勘察地下水源?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都很熟悉水井,農村人家過去的生活用水一般都是依靠水井的。小時候自己家也有一口水井,最喜歡的就是夏天的時候將西瓜放在水桶當中然後放進水井當中,等到吃的時候把西瓜撈出來,西瓜的口感非常的冰涼。並且那時候水井當中打出來的水味道非常的甘甜,不像我們自來水當中的水有一股消毒劑的味道。那麼水井的位置都是如何選擇呢?

打井是一件非常耗費人力的事情,所以說選擇好的打井位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經驗的打井人在選擇水井的位置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些技巧。尋找水源好的位置需要仔細的觀察當地的地理環境已經四季的變化情況。

夏季的時候,在尋找合適的打井的地方需要觀察地面的情況,如果地面潮溼,太陽曬過之後地溫低於其他的地方,說明這個地方地下有水源存在,比較適合進行打井。

下過雨或者比較潮溼的季節,四周的潮氣和積水都比較容易散去,但是隻有一個地方的積水經常是最晚散幹,並且排水的速度非常慢的話,說明這個地方距離地下的水源比較接近,也是很適合進行打井的。

如果一個地方經常會有潮氣,並且冬季上凍的時間比其它地方晚,並且地面結冰的地方會有白霜出現,春節冰化的時間又比其它地方早的話,說明這個地方也是距離地下水源比較接近的地方。

秋季出現霧氣天氣的時候,如果哪個地方的霧氣比較多,說明這個地方距離地下水源會比較接近。夏季蚊蟲比較多的時候,如果蚊子經常成群的聚集在一個地方,也說明這個地方的地下水源比較充足。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方法之外,還有些朋友會觀察當地的植被情況,如果一個地方植被豐盛,並且早春的時候草芽萌發的時間早,天氣乾旱的時候這個地方的草也很少枯萎的話,也說明這個地方的水源比較足。還有一些有經驗的朋友還專門總結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知識,比如“兩山夾一溝,溝巖有水流”、“兩溝相交,泉水滔滔”、“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等等,看來處處留心皆學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再進行一些深入的研究。(三)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中國古代有一本名著叫做《水經注》。

記載描述了很多治水看水的知識經驗,

比如看草,看花,看樹,看螞蟻,看山型,總之就是看水脈,懂行的人,就能看出在哪裡打井容易出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