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收到情報,得知日本暗殺計劃,為何仍執意坐“死亡專列”?

趙傑


說實話,張作霖雖然出身不怎麼好,也是個割據一方的軍閥,可是在大義面前,他做到了不出賣國家,哪怕是犧牲個人利益。而且我對那個時代的軍閥都沒有惡感,他們雖然為了個人權勢你爭我奪的,但是在國家大義面前,他們都沒有賣國。



張作霖本來是和日軍有利益合作的,他也想借助日軍的勢力,可是日本多次想要趁火打劫,向張作霖提出“滿蒙權益”的問題以及修築“滿蒙五路”的問題。之後日本駐華公使特意跑到張作霖的大元帥府,威脅訛詐張作霖。可是張作霖說“我們家中的事,不勞鄰居費心!”對於日本人的要求,他斷然拒絕了。

後來在張作霖離京前夕,日本駐華公使再次找上門來,脅迫張作霖和日本簽署《日張密約》。把張作霖氣得大罵日本人,他說:“我不能出賣東北,以免後代罵我張作霖賣國賊。我什麼也不怕,我這個臭皮囊早就不打算要了。”顯然,在這個時候雙方的矛盾已經達到了頂點,才讓張作霖放如此狠話。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作霖接到了一封來自奉天憲兵司令齊恩銘的密電,密電的內容說在奉天附近的南滿鐵路與京奉鐵路的交叉點老道口、三洞橋、皇姑屯一帶,日軍戒嚴,不讓行人通過。他特意來電,就是提醒張作霖要小心日本人。

張作霖收到密電後,一度想要改道走汽車回去,取道古北口,但是又因為汽車顛簸,所以放棄了這個想法,還是決定走鐵路。當然,張作霖也覺得該提防點日本人,所以他先宣佈要6月1日啟程,又來改為2號,但是2號出發的火車上坐的是他的五姨太壽夫人,他自己還沒走。一直到3號,他才放心的離開北京。

在6月3號的晚上,張作霖在張學良、孫傳芳等人的送別中離開了北京,當晚專列從北京出發,到達天津站,日本顧問下車,但是並沒有引起重視。

等車到了日本駐兵的山海關時,大家都很緊張,但是車站一切如常,沒有什麼情況。在奉天留守的黑龍江督軍吳俊升特地趕到山海關迎接張作霖,並且上了專列。

等到6月4日凌晨5點左右,張作霖的專列在皇姑屯車站稍作停留,這時候給張作霖發密電的齊恩銘趕來了,也登上了專列。

專列馬上就開往瀋陽站了,瀋陽站已經有上千名軍警在警戒,還有很多政界商界的大佬也都跑來迎接張作霖了。可是,就在列車開到京奉和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的橋洞時,預先安放在橋洞上的炸彈爆炸了。

張作霖所作的包廂連砸帶炸,全車粉碎,車身被炸出三四丈遠,只剩下兩個火車輪。吳俊升和張作霖的六夫人當場炸死,張作霖身受重傷,奄奄一息。齊恩銘慌忙跳下車,攔下附近一輛婚車,把張作霖拉回了大帥府。

可惜這個時候張作霖已經不行了,他在臨死前吩咐說:“我受傷太重……恐怕不行啦……叫小六子(張學良)快來瀋陽,好好幹吧!”幾個小時後死去,年僅54歲。

事實上,覆盤完皇姑屯事件的整個過程,我們會發現張作霖確實得知了日軍可能會有所行動,在山海關的時候確實很緊張,可是眼看著就要到大本營的時候,卻突然來了這麼一手,讓誰也沒有想到。幸好,張學良秘密趕回東北易幟,才沒讓日本人得逞。


邯鄲醉


張作霖想要從北京退守瀋陽,火車是最佳的交通工具

正常來說,從北京到東北在當時的話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坐火車,另一種是坐汽車,三四年前公司派我到北京去實習,坐的就是這趟火車,去的時候坐的臥鋪,回來的時候坐的是動車,因為我經常坐從瀋陽到大連的動車,兩者相比,從瀋陽到北京的這段動車穩定性不佳。

就這段路火車都這樣,汽車能穩定到哪去,要是道路好走,明朝末年的時候後金也不至於在遼西走廊這塊被明軍守那麼多年,最後還是吳三桂開了山海關讓清軍入關。

要知道,張作霖這次回瀋陽,不是常規性的回去,而是被逼回去的,當時北伐軍節節勝利,一路高歌猛進,張宗昌無法抵擋,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張作霖才急急忙忙的退守奉天。

可以說,張作霖要是走慢了,很可能都會被北伐軍抓到,所以,就正常情況來說,張作霖想要從北京回到瀋陽,火車在當時是最好的交通措施,相對於火車來說,汽車顛簸不說,能夠隨行的部隊也不是很多,更容易出現差錯。

張作霖沒有意料到,日本人會對其下死手!

張作霖的這種江湖險惡不好就撤的作風,讓日本當局十分苦惱,從本質上來說,張作霖是日本在華利益代理人,張作霖的發家就是在日本的支持下完成的,沒有日本的支持,張作霖根本不可能短時間稱霸東北。

尤其在1925年郭松齡反奉之時,日本人的支持是張作霖最終取勝的關鍵。

然而隨著張作霖勢力的強大,開始越來越反感日本人,想要擺脫日本人的束縛,對於日本提出的那些不切實際的要求根本無法滿足。

由於張作霖在求日本人辦事的時候,話說得太滿,日本人對其抱有的幻想太大,所以當張作霖宣告下野,結束北洋政府的統治,退守東北的時候,日本人才意識到,張作霖答應的政治回報沒有實現多少。日本少壯派因此開展了這次刺殺活動。

但是張作霖並不是這麼想,張作霖本身就有點土匪的風格,空口說大話是天生的本領。這就好比,欠錢的就是大爺,欠的越多,反而越有恃無恐,你把張作霖殺了,那些政治許諾(很多都是口頭協議)就全部作廢了。

所以,張作霖根本就沒有想到日本人會下死手,反而還在回去的路上,打算讓日本人幫助其抵擋北伐軍。

在張作霖正式出發之前,已經收到了來自奉軍憲兵司令齊恩銘的電報,日本人在皇姑屯一帶建造工事,希望張作霖能夠提高警惕,當時楊宇霆和少帥都勸張作霖不要坐火車回去,張作霖沒有當回事,依然坐火車回去。

張作霖更改出行時間,沿途十幾萬奉軍把手,為何還會被炸死!

針對日本人想要刺殺他的傳聞,張作霖在出發前應該也是知道的,但是張作霖沒有害怕,一方面就是前面所說,張作霖沒有料到日本人會下死手,他始終不相信日本人能幹出這樣的事情;另一方面,從張作霖出道以來,面對的刺殺行動簡直是太多了,能夠活到現在,說明還是挺命大的,所以就有點麻木了。

當然,張作霖也不是傻子,不能坐以待斃,即使是傳聞,張作霖也有所準備,一方面是更改了火車的出發時間,另一方面是加強沿途守備。

張作霖在出發之前,三次變更出行時間,就是用來迷惑日本人,儘管張作霖更改了出發時間,但是卻並不妨礙日本人對張作霖的刺殺活動,因為張作霖的專列是22節車廂,而張作霖坐的那一節是慈禧太后曾經用的花車,日本人只要坐以待斃,不管你什麼時候出發,人家看到你的專列再動手。

張作霖加強了沿途守備,從北京大帥府出來的時候就乘坐英國製造的黃色大型鋼板防彈汽車駛向火車站。

只要到了火車站,張作霖就認為沒有危險了,因為張作霖對自己的行程佈置一道頗為壯觀的鐵兵護衛線,張作響的十多萬奉軍都被拉出來看守鐵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沿途中都佈滿了士兵。

然而這個百密一疏,張作霖的保衛工作當中還是存在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當時的三洞橋處,三洞橋是京奉鐵路與南滿鐵路的交匯處,京奉鐵路歸奉軍看管,而南滿鐵路則是日本人管理,由於是交匯處,只能是日本人看守,日本人就利用這個優勢,在橋洞上安置了250磅烈性炸藥,等到張作霖專列到達此處時,日本人就引爆炸藥。

儘管張作霖坐了充足的準備,還是被詭計多端的日本人設計炸死,皇姑屯事件對近代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史論縱橫


張作霖確實是一代梟雄。

張作霖最初只是個小土匪。後來,隨著他實力壯大以後,清廷無力剿滅,就詔安了他。之後,張作霖綁上了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他幫趙爾巽擺平了偏向革命的藍天蔚,鎮壓了東北新軍起義。

在這場鬥爭中,張作霖曾親自帶槍赴會。當時,革命黨人準備開會宣佈東北自治。總督趙爾巽都準備一死謝罪了。張作霖站了出來,陪著趙爾巽去開會。在會場上,當革命黨逼著趙爾巽投票表決自治的時候,張作霖掏出槍,往桌子上一扔:“我不贊成!我張某身為軍人,只知聽命保護大帥。倘有不平,我張某雖好交朋友,但我這支手槍它是不交朋友的。”革命黨見張作霖有備而來,城外又都是張作霖的部隊,草草散場了。從此以後,張作霖深的趙爾巽信任,一躍成為奉天最有實力的軍官。

等到袁世凱上臺以後,開始投靠袁世凱,升任奉天督軍兼省長。1918年,張作霖又奪走了直系購買的日軍軍火,和皖系勾搭上,升任東三省巡閱使。

張作霖勢力增大以後,就進入日本人視野,日本人開始拉攏他。張作霖和日本“溫和派”犬養毅內閣關係不錯。有犬養毅在,少壯派也不敢跟張作霖明火執仗的幹。而且,張作霖也清楚,當漢奸是會時期民心的。所以,張作霖答應了日本人很多事,但是,基本上都沒有執行。

由於張作霖玩的好,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軍就發展到直隸一帶。也是在鼎盛時期,發生了郭松齡倒戈事件。張作霖最精銳的部隊在張學良手中,而張學良的精銳第三軍掌握在郭松齡手中。背信棄義的郭松齡,率領最精銳的七萬奉軍攻打張作霖部隊。雖然,張作霖藉助關東軍幫助,鎮壓了這次叛亂。但是,奉軍精銳損失也很大。

兩年後,張作霖就任北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並組建最後一屆北洋內閣政府。不就,北伐軍開始北上。日本人此時有個大膽的計劃,阻止節節敗退的奉軍撤回東北,武力佔領東北。

雖然,日本政府沒有同意這個計劃。但是,關東軍司令部高級參謀河本大作還是策劃了“皇姑屯事件”。

坐火車,是最好的選擇。

面對北伐軍的猛烈攻勢,張作霖準備離京回東北。在此時,張作霖接到密報:“老道口日軍近來不許人通行”,希望多加防備。為此,張作霖兩次更改出發時間。張作霖先宣佈六月一日啟程,後改在二日,最後決定在三日啟程。

六月三日晚6時,張作霖乘坐由奉天迫擊炮廠廠長沙頓駕駛的英國造防彈車離開大帥府,開往火車站。張作霖這次做的專車曾是慈溪的“座駕”,非常舒適。張作霖乘坐的那節列車,處於火車中間位置。而且,在專車前面,奉軍還特意安排一列壓道車作前衛。

從當時的情況看,適合張作霖的出行工具只有火車和汽車。飛機在當時非常簡陋,張作霖肯定不坐。而火車跟汽車比,也有很多優勢。一是,火車舒適,寬敞;張作霖也享福慣了受不了坐汽車的辛苦。二是,火車更快更安全,容易防範。而坐汽車需要繞遠,還要走深山老林,更不安全。

列車到達山海關時,黑龍江總督吳俊升上車,陪同張回瀋陽。火車上的氛圍很輕鬆,張作霖一行人打牌聊天,談笑風生。

6月4日清晨,當張作霖乘坐的專車駛入京奉鐵路和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日本關東軍大尉東宮鐵男按下電鈕。隨著一聲巨響,張作霖的專用車廂炸得只剩一個底盤。吳俊升當場死亡,張作霖重傷,被奉天省長劉尚清送往瀋陽大帥府。

到大帥府,知道大限已至的張作霖吩咐:“告訴小六子(張學良),以國家為重,好好地幹吧!我這個臭皮囊不算什麼。叫小六子快回瀋陽。”

日軍炸車不久,又安排多次炸彈襲擊和軍事演習,妄圖趁亂戰領東北。大帥府在五夫人張壽懿的主持下,隱瞞了大帥死訊。對外宣傳,張作霖“身受微傷,精神尚好”。同時,密電張學良趕緊回家。

日本人為了打探消息,派出瀋陽領事館的一名夫人到大帥府。張壽懿本和她熟悉,這次敵我相對,張壽懿鎮定自若的瞞了過去。日本人見大帥府沒有異常,以為張作霖還活著。

不久,喬裝打扮的張學良趕回大帥府,主持大局。當年年底,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張作霖坐上死亡列車前,已經收到了日本刺殺他的情報,為何還要坐呢?

我是三少,為你答疑解惑。

張作霖得罪了日本人

張作霖,字雨亭,漢族,今遼寧省海城市人。奉系軍閥首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叫“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

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賣過燒餅,當過獸醫,受父親的影響,他喜歡賭博,他的人生也在一次次賭博中改變。

1900年,貧瘠的遼西,乞丐難民遍野,散兵遊勇成群。張作霖在這個三不管的地方,成立了一支小小的自保武裝組織。這支小小的隊伍,就是後來張作霖手握大權最原始的根基。

1918年9月,張作霖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為奉系首領。也就是說,奉系是靠日本人扶植起來的一個派系!

的確,張作霖是個很圓滑的人。在1904的日俄戰爭中,他左右逢源,弄得無論是沙俄還是日本,都不敢得罪他。夾縫中生存的他其實得罪了沙俄,也得罪了日本。

雖然,張作霖一直都好像很巴結日本人。但張作霖對日本人的態度,有些土匪的氣息,一直都有些陰奉陽違。

這讓日本人很惱火,感覺張作霖很不聽話!

日本人也是大大地狡猾, 表面上堂而皇之地說"嚴守中立"。實際上偷偷地與郭松齡接觸。1925年,郭松齡倒戈。拉攏郭的計劃失敗後,日本人又去拉張作霖。

當郭松齡佔了錦州、新民等地時,瀋陽開始告急。張作霖惶恐!

他慌不擇路地與日本訂立了反郭密約!等危機解除之後,面對日本人提出的侵害國家主權的無理要求,張作霖斷然不答應!在利益和賣國之間,張作霖還是知道輕重的。

“一切親日的軍閥,我們通通抓住。有利用價值時就援助,不能利用時就設法除掉!

這是日本人的原則,於是,張作霖就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日本人第一次謀殺

日本人之前顯然輕視了這個土匪出生的梟雄,他們以為這個沒讀過幾天書的張作霖,不過是頭腦發熱的草莽英雄罷了。

張作霖斷然拒絕了日本的妄想,他們才知道這個血性的東北人,是日本進軍大東亞的絆腳石。

1916年5月中旬,日本軍方組成了“滿蒙決死團”,主要任務就是執行刺殺張作霖。

5月27日,日本天皇的弟第,閒院宮載仁親王從俄都回日本,要路過奉天。

張作霖,當然得去!

這次他親自帶領二十七師五十三旅旅長湯玉麟,乘坐5輛豪華俄式馬車,在騎兵衛隊的護衛下,恭恭敬敬地前往車站。卻在回來的途中,張作霖突然遭到炸彈襲擊。

這次襲擊,沒有成功。原因是刺客認錯了人,把湯玉麟當作張作霖了。

這個刺客可能沒有太多的經驗,看到目標靠近的時候自己卻會嚇死。

張作霖來到小西關附近,有些緊張的刺客,瞧見那個很氣派的人,就誤以為是張作霖,連忙就把炸彈丟出了。

立刻,小西門的大街上,硝煙瀰漫,人仰馬翻。而湯玉麟,也只受了點輕傷。

日本人第二次謀殺

話說去車站迎送日本人的張作霖,其實就坐在後邊馬車內。經過小西門的時候,突聞炸彈聲。

機警的他立刻跳下馬車,迅速地躥上馬背,同時又以最快的速度和衛兵互換了衣服,在衛兵的護送下,繞道從衚衕穿過大西門。

但是,在經過大西門的奉天圖書館的時候,圖書館的門洞裡,突然跑出一個人,手裡拿著炸彈,一看到張作霖,就把炸彈扔了過去。

這次的炸彈又沒有炸到!張作霖土匪出生,騎馬打槍非常嫻熟。一見這個人臉上的殺意,不等他手揚,張作霖立刻躥上馬背,逃之夭夭。

身邊的衛兵都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見張作霖的坐騎一溜煙的串了出去!

炸彈在張作霖跑過的身後瞬間爆炸,爆炸的氣浪炸飛了張作霖的帽子。反倒是丟炸彈的刺客被炸彈片擊中要害,當場在大街上就死了。

30年的戎馬生涯,一直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張作霖說自己遭遇的暗殺,不計其數。

可是這一次連續兩次密集地把炸彈丟向自己,幸虧他膽大心細,臨危不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驚慌失措的張作霖跑回了大帥府,才發現他的那匹馬,通身是汗,後腿正滴著血,馬肚子也受了傷。

此情此景,真是後怕得很!大帥府頓時如臨大敵,立刻封鎖了浙江會館、通天街等周圍地區。

日本人第三次謀殺

1928年開始,張作霖的奉系軍隊一直受到壓抑。4月,奉軍全線崩潰,張作霖被迫離京。

張作霖要離京回東北的確切消息,聽說是張作霖的六姨太無意洩漏的。

張作霖的六姨太名叫馬嶽清,出身天津“天寶班”妓院。日本人得知後,就派女間諜混入天寶班,接近並籠絡馬嶽清之前的閨蜜,最終與馬嶽清結交,而且逐漸取得六太太的信任。

一次,女間諜說:

“天寶班的姐妹喜歡六太太有空能多走動走動,萬一您與大帥回東北了,那見一面就真難了!”

矇在鼓裡的馬嶽清,惋惜地說道:

“哎!估計是沒空了,近日就要隨大帥回東北了!”

這是典型的說者無意,聽者用心!之後日本人做了周密的計劃。

河本大佐,日本關東軍高級參謀,一個極端的法西斯主義者,考察了許多鐵路地段,最後選擇了皇姑屯。

皇姑屯是個交叉路口,是張作霖回奉必經之處,恰好也是日本關東軍守備之地。

河本大佐將炸藥分別裝在30個麻袋裡,偽裝成護路的沙袋,安放在鐵軌左右。並且又準備了刺刀小組,萬一爆炸失敗,刺刀隊就衝上去趁亂刺殺張作霖。

其實在張作霖出發之前,已經收到了密報,說:日本人在皇姑屯一帶建造工事,希望張作霖能夠提高警惕。

當時身邊的人都勸張作霖,不要坐火車回去,久經江湖的張作霖沒有當回事 。

不過,張作霖再三考慮,還是決定坐火車。但是臨時三次更改行程,當天的專列依然按照原計劃開往奉天。車上安排了幾個僕人,用來擾亂日本人的視線。

這次的日本人,卻做足了功課!

除了暗地裡結交六姨太,還花重金在張作霖身邊安插了兩個線人。6月1日當晚,線人就把張作霖動身的日期和車廂號都秘報給了河本大佐。

當天,張作霖加強了沿途守備,他以為在去火車站的路上有埋伏。到了火車站後,見自己安然無恙,張作霖就認為危險已經解除了。

當時,張作霖在鐵路沿途中都佈滿了士兵,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然而,工作總有疏忽!

在京奉鐵路與南滿鐵路交匯處的三洞橋,只有日本人看守。日本人利用這個沒有中國人看守的空隙,在橋洞上安置了重磅烈性炸藥,等到張作霖專列到此,就引爆炸藥。

6月3日晚,張作霖坐上了開往奉天的專列。一路上,他們一邊說話,一邊打牌,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

6月4日5時,火車駛到皇姑屯附近的三洞橋,日本人引爆了預先安置的烈性炸藥!

立刻,南滿鐵路橋塌下,專車從四號到七號全部被炸翻,張作霖所乘的車廂只剩下鋼樑底盤。

爆炸發生後,吳俊升當場死亡。張作霖身受重傷,送到元帥府後就不行了。

臨死前,張作霖說對家人說:“讓小六子(張學良)趕快回來,叫他要以國家為重,好好地幹!”

這就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結束語:

張作霖,不虧是最有骨氣的軍閥。

不過,有人說張作霖,成也在日本,敗也在日本。

你,怎麼看?


三少yun


張作霖就算沒有坐上“死亡專列”,他依然逃不過日本人的暗殺。

換句話說,張作霖死定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張作霖本是貧苦農民出身,父親早死、母親改嫁,為了混口飯吃,他不得不想盡辦法謀生,他做過的活計有:獸醫、農民、木匠、士兵、保安隊、土匪等等,最後被清廷招安為團練長,正式走上仕途。

在東北那旮旯,北邊有沙俄、東邊有日本,對於當時的東北來講,這倆國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1905年,日俄兩國在中國東北境內大打出手,清政府誰也惹不起,只好乾脆不理。恰是這一段“空窗期”,給了張作霖極好的發展機會,使他迅速壯大,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不過,張作霖發展壯大,並不是無條件的,而是必須在日俄兩國中選擇一國,也就是俗稱的“站隊”。

張作霖選擇了看似強大的日本。

打這以後,張作霖與日本人之間,就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不清不楚”的曖昧期。在此期間,張作霖不時出賣國家利益,換取日本人的支持。日本人為了實現不可告人的目的,對張作霖一點都不“小氣”。

1925年,張作霖的部下郭松齡背叛,率七萬大軍倒戈殺入山海關,幾乎就要打入張作霖老巢了。

張作霖病急亂投醫,請來了日軍解圍。

當然了,日軍也不是白來的,它們解圍的條件則是:簽訂《滿蒙新五路協約》。協約內容包括:由日本政府承包修建下列五條鐵路,自敦化經老頭溝至圖們江線;長春至大賚線;吉林至五常線;洮南至索倫線;延吉至海林線。

這五條鐵路線,幾乎將整個東北包括。

簽下這個條約,張作霖也甭想什麼東北王了,因為有這五條鐵路在,日軍就能將東北牢牢控在手裡。

機智的張作霖耍了個“小聰明”,面臨郭松齡咄咄逼人的態勢,張作霖乾脆利落地簽下協議,將日本關東軍請進東北,剿滅了郭松齡叛亂。

郭松齡死後,張作霖是不是該“賣國”兌現了呢?

按協議來說,張作霖應該如此。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而是送給關東軍500萬現大洋,對於修鐵路的事情則隻字不提,似乎《協約》從來沒有簽過一樣。

如此一來,張作霖等於是跟日本人撕破臉皮了。

當時的日本可不是現在這般軟蛋,想當年揍大清、踹沙俄、勇闖一戰戰場,從來沒有糗過誰,現在卻被一個小小的張作霖給放了鴿子,這口氣能忍?

於是,日本人決定報復張作霖,報復的方法,就是暗殺。

直到皇姑屯事變之前,日本人已經組織了無數次暗殺,其中有兩場調用了軍隊,都被張作霖一一躲過。因此,張作霖存在一個幻想:“以奉軍的情報網,日本人很難通過暗殺來殺死他。”

殊不知,奉軍有情報網,日本人也有情報網,而且比奉軍更厲害。

1928年6月1日,身在北平前線指揮戰鬥的張作霖,因戰事不利、後方有變,不得不提前回東北。

根據奉軍的情報網顯示,日軍極有可能在大帥返程路上,實行暗殺。

於是,張作霖臨時起意,決定推遲返程時間。這樣坐,一方面是為了迷惑日本人,另一方面則是繼續監督前線戰事。

這一夜,日軍趴在窩裡非常安靜,那種靜,甚至讓人害怕。

第二天、第三天,皆如此。

對於張作霖來說,“皆如此”的靜夜,讓他覺得日本人“不過如此”。

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張作霖在第四天,也就是6月3日這天凌晨,張作霖的火車在重重戒備下,離開北平、前往東北。沿途,張作霖還派重兵把守鐵路沿線,用五步一哨、八步一崗來形容毫不為過。

一路上,張作霖都是提心吊膽,直到列車駛出山海關。

山海關是東北的門戶,當年皇太極就是從這裡殺入大明,最終一統天下。對於張作霖來說,過了山海關,就相當於到家了,誰敢在他家大院裡對他不測?

火車一路歡快地奔向瀋陽,張作霖卻無絲毫興奮。

凌晨一點,火車抵達距離瀋陽僅剩十里地的三洞橋時,坐在火車的車廂裡,就能看到瀋陽城閃爍的點點燈光,就在這時,連著兩聲巨響,張作霖所在的車廂被一股能量掀翻,張作霖也在爆炸中受重傷。

次日,報紙上鋪天蓋地的新聞都是“張大帥列車被炸,生死不明”。

這一切,都是一場精密的暗殺。

別說張作霖出發前三次變更出行時間,臨上車前,還用替身偽裝,就算再變更三次出行時間、來是個替身偽裝,都無法逃過此劫。因為,日本人早就在張作霖的身邊安插了間諜,他的一舉一動都在日本人的掌控中。

簡單來說,張作霖不論坐什麼出行,都會死。

不過,能把日本人逼到這個份兒上,張作霖真好漢也!


祗樹


對於張作霖的真實死因,迄今為止,似乎大家都認為張作霖就是死於日本人的暗殺之下。


當然,這種觀點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被推舉為官方觀點了。但是在21世紀初的一位來自俄羅斯名叫普羅霍羅夫的歷史學家撰寫的《張作霖元帥之死檔案》一文中稱,張作霖之死與日本無關,而是蘇軍情報局所為。普羅霍羅夫的這一觀點隨即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從而使張作霖之死有了另一種新說。不過,這個說法在普羅霍羅夫的證據支持下,似乎很是有理有據,但是經過多方專家的認證,此觀點還是漏洞百出、不攻自破。

我們今天所說,並不是來討論“張作霖之死”的真正死因(貌似歷史上每一位著名人物都會有令人爭議不休的輿論話題),而是來深究一下張大帥為何會“智者千慮,百密一疏”?如果僅僅是張作霖提前得知了日本人對他的“暗殺計劃”,那麼張作霖肯定不會再執意踏上這趟“有來無回”的死亡列車。只不過張作霖在提前得知之後,綜合考慮了“不坐火車”的利弊,最終還是依據個人想法踏上了火車,只不過不是原本安排的那趟專列。但即便是這樣,張作霖終究還是在劫難逃。

1928年6月4日5點的時候,正當張作霖專列行至皇姑屯時,日本特務瞬間引爆了提前埋伏妥當的炸藥,張作霖當即被炸成重傷。幾個小時後的張作霖被就近救往長春府邸時,最終不治身亡。一代東北梟雄就這樣隕落星辰了,後人在悲慟張作霖的慘烈下場時,更為疑惑一個問題。早在張作霖返回奉天之前,東北情報局就將“日本鐵路守備隊封鎖了皇姑屯交通口一帶,構築工事,情況異常,請大帥慎行”的重要情報告知了張作霖,但智者千慮的張作霖考慮再三後,卻依然獨斷專行。張作霖的“火車選擇”其實是不無道理的!

其一:汽車並不見得比火車安全


當時張作霖返回奉天有三條路可走:


  • ①乘坐火車走鐵路(最為便捷快捷)

  • ②西路:古北口~朝陽~阜新~奉天

  • ③東路:山海關~錦州~鞍山~奉天


由此可知,當時唯獨只有乘坐火車才是最為快捷方便的選擇,反觀另外兩條汽車道,行車路程長、道路顛簸等弊端就會顯而易見。更何況,如果日本人真的一心想要張作霖死的話,那麼乘坐汽車未免會比乘坐火車安全。

另外,當時由國民政府組成的北伐軍已經勢如破竹,南方的吳佩孚和孫傳芳都已經消失在了北伐軍的傷口之下。如今北伐軍的目標就只剩下了盤踞著東三省的張作霖了,面對著如此緊張之局勢,張作霖心急如焚,必須要儘快回到奉天老巢。如此心急如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張作霖選擇火車的重要因素。


其二:張作霖的僥倖心態和麻痺心理


電視劇《少帥》當中曾有這麼一幅場景:張學良苦口婆心奉勸老帥不要坐火車,但是老帥卻毫不在意地說道“奉天此行,前有張作相保證,後又吳俊升保障,如果不做火車的話,豈不是對他們二人的不信任嘛”?由此可見,張作霖對“返回奉天”的安全性還是充分肯定的。


另外,張作霖多年和日本人深有接觸,日本人如果想要伺機攝政於東北,還是要藉助張作霖的威望的。如此一來,日本人肯定不會輕易將張作霖殺害,這就是張作霖的麻痺心理。誰曾想,正是因為張作霖屢屢和日本作對,才致使了“皇姑屯事件”的爆發。


歷史總探長


這當然不是張作霖自大,或者認為日本人不敢對自己動手。

在張作霖重返奉天之前,就已經幾近和日本人撕破了臉。

所以才會有後來暗殺他的計劃,就是因為日本人終於發現,張作霖是個泥鰍,表面上看起來能為自己所用,實則他比誰都精明,根本不是日本人能掌控的。

而在之前的幾年裡,張作霖在日本和俄國人之間,不僅沒有被日本人利用,反而壯大了軍隊,成為了有名的東北王。

這才讓日本人痛下決心,想要殺了張作霖,以絕後患。

在上車之前,張作霖的確收到了手下的情報,但是情報沒有那麼厲害,並沒有告訴張作霖有人要埋好了炸彈要炸死他,否則他膽子再大,也不可能拿命去冒險。

情報上寫什麼呢?

寫的是最近日本人在火車站附近,行蹤很可疑,讓張作霖小心一點,可能要出事。

張作霖收到情報,心裡也犯嘀咕,但是還是上了車,在上車之前也做了點準備。

比如先後幾次改變上車時間,就是為了迷惑日本人,防止對他下手。

但是事情沒按照他想的那樣,張作霖還是被日本人的炸彈炸死。而張作霖此前改變的上車時間的人們,並沒有被炸。

所以張作霖難逃一劫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身邊有人監視他,並給日本人通風報信。


十點歷史君


張作霖乃綠林出身,後被清廷詔安做了體制內的官員,經過一番鑽營和打拼,最後權傾一時,成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張作霖在取得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於1927年6月18,春風得意在北京就任北洋政府海陸軍大元帥,由此成為了國家最高統治者。

“權力大責任也大”,張作霖當時面對的情況是:日本人咄咄相逼,南方政府以蔣介石為首的革命軍起兵討伐。

日本人為了達到侵佔東三省的目的,逼迫和誘惑張作霖出賣國家利益。張作霖雖然是個粗人,但不失民族大義,拒絕簽署賣國條約。

日本人惱羞成怒,決心要除掉張作霖。

到了1928年6月,張作霖的北洋軍被南方革命軍打得節節敗退,老張要收縮戰線,於是決定從北京坐火車回東三省。

日本人得知消息後,把蓄謀已久除掉張作霖的計劃進行了周密安排。

(張作霖)

張作霖久經沙場,看盡了雲詭波譎,是個典型的老狐狸,他早就嗅到了危險氣味。與此同時得到了密報:日本人要在鐵路沿線動手腳。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6月4日,張作霖仍然堅持坐火車回瀋陽,結果在皇姑屯被炸彈炸死。

問題來了,張作霖明知危險,為何執意要坐“死亡列車”呢?

當初張作霖得到日本人要加害他的密報後,原本打算放棄坐火車,改乘汽車回奉天。

無奈北京距離瀋陽路途遙遠,加上連年戰爭,“京奉”公路年久失修,坑坑窪窪。

老張心想:“這要是坐汽車回瀋陽,還不把我這老骨頭顛散!”

出於這種心理,老張放棄了坐汽車回奉天的打算。

(張作霖影視形象)

張作霖執意坐火車基於自信的心理。老張過慣了刀口舔血的日子,有一定的防範能力,他自信能掌控全局,也許是自信害死了張作霖

另外老張也做了周密佈署和安排,從這些安排來看,在當時可謂滴水不漏,萬無一失。

首先他公開返回瀋陽的時間,然後出其不意提前乘火車離京,這“煙幕彈”招數叫做“聲東擊西”。

這還不算,頭天先行乘車的是壽夫人和一些高級將領,張作霖這招叫做“投石問路”,結果一行人順利返回了瀋陽。

在京的老張一看沒有出現意外,他這才在第二天乘火車離京。當時張作霖心想:“也許是自己過於小心了,也許日本人根本沒這麼冷酷無情。”

其實老張想錯了,日本人在他身邊安插了無數眼線,他的一舉一動盡在日本人掌握之中。

(皇姑屯爆炸)

在專列行進過程中,儘管老張覺得自己有點風聲鶴唳,但鐵路沿線的防範並沒有鬆懈,老張長長舒了一口氣。

但百密一疏,在離瀋陽不遠的皇姑屯車站,本是日本人管轄的地方,誰也想不到這裡是危險之地。

皇姑屯是和“京奉”鐵路交叉的一個站點,東北軍沒有管轄權,即不能在此安排巡邏士兵。

東北士兵事先用望遠鏡進行了觀察,除了發現鐵路旁有防洪沙袋外,並沒有其他異常情況。

其實日本人早就安排好了,講真謀刺張作霖不是一天兩天才醞釀好的,是蓄謀已久的計劃,日本人準備了至少三套“殺張”方案,必欲置張作霖於死地。

親們看到了吧?張作霖的防範可以說是很周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日本人比張作霖想象的要狡猾許多。

張作霖太自負了,執意坐火車回沈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誤。

(張作霖被炸影視資料)

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當張作霖專列到達皇姑屯附近的交匯處橋洞時,接連幾聲巨響,專列被關東軍預埋的炸彈炸燬,張作霖當場被炸死,享年53歲。

張作霖一生行走江湖,屢次逢凶化吉,最後竟在皇姑屯小陰溝翻車,難道是天意?


秉燭讀春秋


張作霖是民國時期一個重要的軍閥,當時被人稱作是東北王,他可謂是完全從一個平民底層起家,最後創下了如此之大的基業。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作霖打敗吳佩孚和曹琨,成功來入主了北京,任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成為當時北洋政府的實際統治者。

張作霖的發家和日本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因為當時日本對中國的東北的影響力非常的大,如果沒有日本的支持,張作霖是不可能成為東北王的。因此張作霖幫日本人做了不少事,但是作為一箇中國人,在很多事情上還是堅持一定的原則,並沒有如日本人所願。所以日本方面有時候對張作霖也感到非常的惱火,很多比較激進的人甚至揚言要殺死張作霖。

但是其實日本人中也分為強硬派和緩和派,雖然強硬派的人對張作霖不滿,但是還有很多中間派的人願意和張作霖談判,並且他們也理解張作霖的苦衷,認為張作霖如果完全答應日本人要求,恐怕對張作霖更加不利。這些人主要是文官為主,但是當時日本的情況卻是少壯派逐漸強大起來,並且佔據了主導的地位,而且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強硬派。

張作霖平時估計也聽到很多人說要對他不利的消息,但是作為一國之元首,不可能光聽到有人對他不利的消息,就如此害怕。而且張作霖的陣地那麼多,估計很多人也想殺他,所以張作霖不可能光聽風就是風,聽雨就是雨。而且作為國家元首,張作霖的安保還是比較嚴密的。至於張作霖日本人說要暗殺他,但是並不知道日本人會採取什麼樣的動作,也有可能是恐嚇而已,因為之前張作霖收到類似的情報是非常多的。

雖然張作霖和日本人之間確實有矛盾,但當時雙方總體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張作霖也就認為是日本一小撮強硬派的主張而已,日本政府不會殺他。張作霖的判斷沒有錯,但是就是那麼一小撮強硬派,最終就要他的命。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因為張作霖有信心,日本人殺不了他。



1928年,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垮了孫傳芳,吳佩孚等軍閥。

當時的北洋政府由張作霖做主,和北伐軍發生了戰爭。

蔣,馮,閻,李的部隊作戰異常勇猛,張作霖的奉系全線崩潰。

無奈之下,張作霖決定退回關外,靜觀其變。

當時日本人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威逼利誘張作霖簽訂不平等條約。

但張作霖不是裝聾作啞,就是避而不見,讓日本人非常不滿。

於是,得知張作霖要返回關外大本營,日本少壯派軍官河本大作策劃了針對張作霖的謀殺計劃。

張作霖也聽到消息,日本人想對他不利,所以在出發前他打電話給他的好兄弟吳俊升。

吳俊升向他保證山海關到奉天的鐵路,由他掌握萬無一失。

其實當時火車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汽車太慢容易出現變故。

張作霖也不信任飛機,因為他對飛機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所以,火車是最好的選擇。

為了保證張作霖平安返回奉天,他的手下做了許多安排,連著兩次放出假消息,到第三次才真正出發。

而且鐵路沿線五步一崗,十步一哨,看起來確實萬無一失。

可就在經過皇姑屯時,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張作霖的專列被炸成兩截,吳俊升當場死亡,張作霖被手下救走後,醫治無效當日去世。

皇姑屯這個地方非常特殊,是京奉和南滿鐵路交叉口,屬於公共地帶,雙方都沒有駐兵權,給了日本人一個下手的機會。

張作霖沒有把這個地方算進去,因為他在東北有數十萬的部隊,而日本人只有1萬餘人,他認為日本人根本不敢動手。

可是,張作霖忽略的是日本人已經成為戰爭的機器,是不能用正常的觀點去看待的。

張作霖英雄一世,卻在皇姑屯這個小地方翻船,實在有點可惜。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