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水滸傳》中,潘金蓮為什麼會喜歡西門慶?

娛樂發燒哥


先不提潘金蓮,看看《水滸傳》中其他的女性面對這樣的問題是如何抉擇呢。首先,看看林沖的夫人林娘子。她無意之中被高衙內邂逅,因而被高衙內看上了。林娘子家境是不錯的,丈夫林沖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他大小也算的上是宋朝一個官。林沖武藝高強,林娘子又是個賢惠的女子,可結果又能怎樣?林沖被三番五次的陷害,幾次差點遇害,最後被逼上了樑上。林娘子誓死不從,但是也只能落得個自刎身亡的結局。

很多人可能會說因為林娘子是個柔弱的婦人,而林沖也比較軟弱。再看看女中豪傑扈三娘,長得是花容月貌,並且武功也非常高強。結果自己的老家幾乎被梁山屠戮乾淨,而她自己又被宋江強行許配給了矮小好色的王英。對於扈三娘來說,雖然能夠活下來,但是其中的苦恐怕只有扈三娘自己知道!

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說,這和潘金蓮為什麼喜歡西門慶有什麼關係?因為從林娘子和扈三孃的遭遇就能夠看出來那個時候的女性是沒有多大地位的,換句話來說她們太卑微了。林娘子和扈三娘無論是家庭出身,還是個才貌,都完全優於潘金蓮。所以當西門慶看上潘金蓮的時候,她根本決定不了自己的命運。很多事情根本不是她能夠看明白的。

潘金蓮原本是大戶人家的丫鬟,那個大戶想佔她的便宜。結果潘金蓮告到女主人家,結果大戶生恨,於是潘金蓮就嫁給了長相醜陋的武大郎。可以說這真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不過,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卻長得高大帥氣,而且還是打虎英雄,所以潘金蓮是有意於武松的,但是武松毫不所動。不是武松不懂,而是武大郎對武松有養育之恩,武大郎不單單是武松的哥哥,實際上武大郎充當了一個父親的角色。

一個人的身體相貌一方面是受基因影響,另一方面和後天成長的環境也是密切相關的。武大和武松基因應該都是相似的,所以武大郎長成這樣,很明顯是他在撫養武松的過程中吃了太多的苦,才成了這種模樣。

從這兩段經歷能夠看出三個問題。第一潘金蓮其實命運也挺悲慘的,但是她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第二,潘金蓮並不願意跟著武大郎這樣的人,否則的話,她當初直接從了那個大戶,至少現在有好日子過!第三、潘金蓮為了找個意中人,什麼都敢做。她勾搭武松實際上是有悖倫理的。

西門慶看到潘金蓮之後是怎麼做呢?他直接去找王婆幫忙。王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便是專門幹這種勾當的。前面說過,潘金蓮人生經歷並不複雜。以王婆對人性的把握,她只需要和西門慶聯合起來試探一下潘金蓮就知道潘金蓮的心思了。

王婆對西門慶說過,“潘驢鄧小閒”。事實上,大多數的是時候這確實是有用的。他們兩個人合起夥來一起一步步引潘金蓮進來。

當然了潘金蓮的確也不是什麼好人,確實看上了西門慶,於是兩個人就好上了。

實際上,潘金蓮人生閱歷還是太淺。哪怕她和西門慶的事情被武大郎發現了,她的過錯也是很小的。因為武大郎是西門慶打傷的,並不是她。

武大郎是個膽小怕事的人,估計當時也就是嘴上說說,嚇嚇潘金蓮。只要潘金蓮認個錯,以後對武大郎好點,一日夫妻百日恩,武大郎多半是不會怎樣的。哪怕是武松回來,又能怎樣?

不得不說潘金蓮閱歷淺,居然聽了王婆等人的瑣事,跑去殺掉自己的丈夫。


歷史是什麼


潘金蓮喜歡上西門慶,太正常不過,(當然殺夫有罪)因為西門慶有"潘、驢、鄧、小、閒”五大必殺技。


其一,西門慶雖比不上潘安之貌,但富家子弟風流倜儻,衣是人的威風,錢是人的膽,鮮衣怒馬比起肌肉男武松也不遜色。潘金蓮開窗那一眼,早已是"觀君心竊慕,無端動柔腸”,本不安分的心,如一池春水盪漾開來。

其二,驢之器,床之技。有賢妻美妾的西門慶,雖不一定有嫪毐之轉軸大器,但家裡屋外偷食不停,其能耐自不必說。又喜進補,增其功力。日日不得閒,最後撐不住暴亡,乃應了貪多爵不爛之句。


其三,鄧通錢,西門慶陽穀大戶,又捨得在女人身上花錢,不怕買買買,如土豪金主,多少蜂兒蝶兒貪其財往上撲。潘金蓮跟武大郎賣餅,過著清水蘿蔔的日子,實在悽苦。曾當過丫頭,見識一邊豪門富足安逸的生活,願當西門慶妾自然勝過貧妻的。

其四,"小“即西門慶善懂女人心,送禮物,有情趣,擅體貼,花心大蘿蔔往往花言巧語,喜得金蓮視為知己。在王婆教掇下,頭回一起吃酒,西門慶藉口捏了金蓮的小腳,成功勾引。情場浪子雖說"浪語顛狂情多假,海誓山盟少有真”,可多少空虛寂寞,感情受挫的良家婦女,偏偏就信以為真。


最後"閒"技最簡單,即有時間閒情逸致。屌絲喜歡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是也。西門慶做官商生意,不用勞心費力。所以時間大把大把的,連平時不上心的幾個婆娘,逢她們生日,也把自己當禮物陪宿一晚。

徐志摩奉命事業男王庚讓好友徐志摩陪陸小曼消閒,不料引郎入室,被挖了牆角,留下一段笑談。

如此五技齊全,怎不叫西門慶成功拿下潘金蓮?


元元的天下


潘金蓮喜不喜歡西門慶不好說,不過在西門慶的引誘下,潘金蓮確實荷爾蒙爆棚。不然清河縣的大戶招惹她的時候她不會拒絕,之所以會和西門慶主動發生男女關係,的卻是被西門慶的“才華”吸引!

只從水滸中的潘金蓮來談題主這個問題,潘金蓮問什麼會看上西門慶,我們先來看看潘金蓮的人格特徵。

潘金蓮身世

據水滸原著中介紹,潘金蓮原是清河縣大戶人家丫鬟,因為長得漂亮,大戶便想佔她便宜,遭到了潘金蓮的強烈拒絕,大戶懷恨在心,把她嫁給了“三寸丁谷樹皮”武大郎。迫於命運的安排,潘金蓮無從選擇,只能默默承受。

從這裡可以看出,潘金蓮並不是一個愛好錢財的女人,不然她完全可以屈身於大戶,也不用以出軌為代價和西門慶玩曖昧。

從潘金蓮的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她對於物質沒有過多的追求,更何況她和武大郎的生活條件也並不差,住這兩層樓的小別墅,很多梁山好漢都沒有她們的日子過得滋潤。

有點修養

潘金蓮是一位有修養的,第一次見武松的時候,各種禮節做得很到位,雖然對武松已經有了好感,並沒有直接表露。只是通過關心的方式來試探了解,問婚嫁問年齡,長嫂為母,她這樣的行為在那個時候是應該受到尊敬的。

包括後面徹底像武松示愛的時候,也是營造一個非常溫馨的環境。把酒溫好,菜炒好,勸酒的時候也充滿了文藝範兒。對武松說“天色寒冷,叔叔飲個成雙杯兒”,然後才自己飲上幾杯,這一步步的非常到位。

西門慶耍手段

正好西門慶第一次約潘金蓮的方法和潘金蓮示愛武松的方法基本一致,也是通過喝酒的方式示愛。從某些方面講,她們之間應該形成了一些共鳴。再加上“酒後神志不清”,而西門慶在顏值和玩浪漫上又確實滿足潘金蓮的一些幻想。

一個剛剛戀愛失敗的人心理本身就是脆弱的,西門慶這一腳插的正是時候,所以很輕易的就把潘金蓮拿下了!


——END 點贊很容易,評論顯真情,關注《沒長書》可欣賞更多內容~

沒長書


如果在高富帥和矮窮矬兩者間選一個,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當然,也可能有個別人的審美比較另類。

同樣的道理,潘金蓮傾心於西門慶,也是人之常情。只不過,在潘金蓮遇到西門慶時,已經是有夫之婦,儘管心動,也著實不該邁出那萬劫不復的一步。

假如潘金蓮一位未婚少女,而西門慶也是位翩翩少年,或許兩人間也會成為一段佳話。只是,這一切都是假如罷了。

潘金蓮這一角色,在《金瓶梅》和《水滸傳》中都有出現,也同樣被描繪成了淫豔、風流、狠毒的婦人形象,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在《水滸傳》中,塑造出了許多英雄好漢的故事,而他們之所以走上樑上,要麼是官府的壓榨,要麼是地方豪強的欺凌,始終充斥著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的綠林之氣。

而書中潘金蓮與西門慶因姦情而毒殺了武大郎,本身就是社會中的一個陰暗面。不過,作者又在故事中構建了武松這一人物。武功蓋世、嫉惡如仇,同時又像個不知溫情為何物的木頭。他的存在,顯然就是用來伸張正義的。

所以,《水滸傳》中潘金蓮出軌西門慶,並逐步走向了謀殺親夫的不歸路,讀起來合情合理,但又令人義憤填膺。當矛盾徹底爆發後,再由武松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殺戮,也是小說中常見的套路。

從情節安排與人物設定來看,潘金蓮最終投身於西門慶,並毒殺親夫武大郎,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故事。

《金瓶梅》與《水滸傳》中的潘金蓮,大體是有故事原型的。

主人公潘金蓮,也是個出身貧寒的可憐人,她幼年時便被賣給王招宣做使喚丫頭,而等第一任買主死後,其母又將潘金蓮搶回,轉手賣個了色鬼老張。

如花似玉的潘金蓮,早期的經歷十分坎坷,儘管對新東家處處提防,還是令其得逞了。不過,老張頭天生是個怕老婆的軟蛋,事情敗露後,只得將潘金蓮嫁給了武大郎。

用今天的話來講,武大郎著實是個不爭氣的矮窮矬,儘管每天起早貪黑地賣燒餅,卻終究令潘金蓮覺得生活無望。

作為一個女人,自然是渴望愛情滋潤的,潘金蓮也是如此。當英雄蓋世的武松出現時,潘金蓮更覺得自己的丈夫是個窩囊廢,心中不免充滿了寂寞與空虛。

當武松聲色俱厲地拒絕了自己的色誘後,潘金蓮的道德底線徹底崩塌了。此後,西門慶就這樣出現了,在王婆的牽線下,潘金蓮投入到了這位高富帥的懷中。

比起只會賣燒餅的武大郎,西門慶不知強出了千倍、萬倍,而且西門慶精通風月之事,也是哄得潘金蓮難以自拔,愈加看不上自己那個醜八怪老公。也正因如此,當事情敗露後,潘金蓮才會痛下殺手,將武大郎給毒殺了,甘心去做西門慶的姨五姨太。


史海爛柯人


其實,無論是在《水滸傳》還是在《金瓶梅》中,潘金蓮喜歡西門慶,這幾乎是毫無懸念、且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因為西門慶之於潘金蓮,有著潘金蓮不可抗拒的深度誘惑,也是她在現實處境之下的不二選擇。

一、經歷的逼迫。潘金蓮雖然風流俊俏,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的經歷也是非常坎坷的。她從小死了父親,她娘養她不活,9歲時,就把她賣到了一個姓王的退休官員家裡,在王官員家習學彈唱,描眉畫眼。但不久王官員壽終正寢,死了,她娘又想辦法把她要了回來,再以30兩銀子的價格,賣給了有錢的張大戶家。幾年後,潘金蓮年已十八,出落得面若桃花,眉彎新月,如一朵出水的芙蓉。年老體衰的張大戶多次想納為妾,因怕老婆,不敢聲張,但最後還是乘老婆不在,將潘金蓮叫到房中,收用了。從潘金蓮的經歷不難看出,她有過非常悲慘的遭遇,從小被賣來賣去,後來還被張大戶這個60多歲的老頭給強姦了。所以,有過潘金蓮這種經歷的人,已經很難保持善惡的準則了,而自私毒辣的性格,早已在人家將她蹂躪的過程中生出的仇恨怒火中形成了。

二、人性的決定。不過有一點似乎是天生的,潘金蓮水性楊花。張大戶賭氣將她嫁給了武大郎之後,她與武大郎成了法定夫妻,但武大郎賣炊餅,每天出門之後,潘金蓮就會打扮光鮮,站在門前的簾兒下,“常把眉目嘲人,雙睛傳意”,這就是想招蜂引蝶。《金瓶梅》裡還說:“武大是個懦弱之人,卻不知他娶得這個婆娘在屋裡,風流伶俐,諸般都好。為頭的一件,好偷漢子。”這是秉性,與生俱來的。

三、生活的抉擇。潘金蓮如花似玉,是個美女,這是毋庸置疑的。這樣一個美女,不管她的心腸有多麼毒辣,或者多麼善良,她都會希望嫁個外表周正、家境殷實的好郎君。而她在張大戶逼迫下嫁與的武大郎是個什麼情況?按照《金瓶梅》裡的描述是:為人懦弱,模樣猥褻,高矮三寸丁,臉上谷樹皮。而又無房(靠租張大戶家屋居住),無積蓄(一度賣炊餅的成本都要向張大戶借)。嫁給這麼個老公,你說潘金蓮會作何感想?她不會天天站在簾子下,希望“天上下掉下個高富帥嗎”?而她的唱詞裡就有這樣的抱怨:“想當初,姻緣錯配,他烏鴉怎配鸞凰對?他本是塊頑石,有甚福抱著我羊脂玉體?好似糞土上長出靈芝……”

四、命運的選擇。人如果有一種念想,而且天天執著於此念,一般情況下,都會有某種碰巧的,“天上掉下個高富帥”,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念想多了,合該有事。於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潘金蓮照常打扮光鮮,只等武大郎出門,就在門前簾下站立,這天她手裡拿著叉竿放簾子,不想一陣風把叉竿颳倒了,手又沒拿穩,不端不正,恰好打在了一個穿著時尚、年輕風流的漢子的頭巾上,於是,“天上掉下個西門慶”,所有的鸞顛鳳倒、愛恨情仇,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要說明的一點是,雖如此敘述潘金蓮與西門慶苟且的前因後果,但在下絲毫沒有替這對男女偷情辯解的意思,所有為自己一時的慾望滿足而傷害他人的人和事,都是不善良、不道德的,都是不值得推崇,且要受到懲罰的,武大的悲慘結局,也是值得同情的。因此,潘金蓮和西門慶被人們詛咒,理所當然。


帝國的臉譜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哈,首先我的觀點是不存在喜不喜歡的問題在《水滸傳》這本書裡面,潘金蓮出軌是必然的。為什麼呢?聽我來跟大家扯一扯。

01首先說人設

這潘金蓮一出場就被定了性了,原文中是這樣描述的:

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有詩為證:
金蓮容貌更堪題,笑蹙春山八字眉。
若遇風流清子弟,等閒雲雨便偷期。

而且見了武松第一面就想著和武松有段姻緣,對武松是百般殷勤,萬般懇切,非要武松搬到家裡面住,想得到個近水樓臺的便利。

這裡面固然是有潘金蓮先天人設的問題,但也是因為跟著武大郎日久,武大郎又是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心中早已經被壓抑的快要瘋掉了

02再次說起因

武松搬到家裡面一個月有餘,潘金蓮一直拿話撩撥武松,奈何武松心硬腸直,壓根沒有這方面的想法。這天潘金蓮把武大郎趕出去賣燒餅,等著武松回來後,把門鎖好,非要拉著武松喝酒,這酒是色之媒,從這裡也能看出來潘金蓮也是個情場老手。

沒想到惹得武松火氣大發,子犯了武松的忌諱了,被武松直言“敗壞風俗,不知廉恥”潘金蓮鬧了個大紅臉,還被武松警告,要是聽到潘金蓮與別人的風言風語,休怪他不客氣。

潘金蓮被武松拒絕後,心裡憋屈,抱著一種破罐破摔的心態:“你不要我,有的是人想要老孃。”這也為以後出軌埋下誘因。

03之後說發展

既然已經種下誘因,那麼就等著機會開花結果,機會很快就來臨了,武松被知縣委派要出遠差,臨出發之前和武大郎告別,話裡話外又是警告了潘金蓮一番,這讓潘金蓮更加窩火。

武二出了遠門,武大又是天天晚出早歸,這讓潘金蓮越發的不自在,後來鬧了幾場,但是不起作用,沒辦法只能表面順從,每天自覺的關門落鎖

這個時間,西門慶出現了,很多人說是西門慶勾搭的潘金蓮,我卻認為是潘金蓮選定的西門慶。為什麼這樣說呢?兩人的勾搭的起因是因為一個叉杆,(大家不要被電視劇裡面的場景給忽悠了,並不是叉杆從二樓掉下來砸到西門慶的。)叉杆是個什麼樣的呢?大家可以參考晾衣服用的那個挑杆,一頭有個叉子,另一頭握在手上,冬天的時候古人為了保暖,會在門上裝上擋風簾子,白天的時候挑起來掛上,晚上的時候挑下來擋寒。

這樣說,各位應該就能理解了,西門慶從簾子門口路過,潘金蓮在挑簾子,手裡拿著叉杆,“手滑”然後“不偏不倚”的打在了西門慶的頭上,怎麼看都像是選好了目標,故意製造機會的。

西門慶果然被迷得神魂顛倒的,之後上趕著想辦法往潘金蓮身上貼,中間王婆又跑出來獻計獻策、煽風點火,兩人自然而然的勾搭成雙。

04最後是結局

結合前面三點,可以想象潘金蓮出軌和西門慶勾搭成奸是必然的結果,之後就是乾柴烈火,街坊鄰居人盡皆知,武大郎捉姦不成,反被毒殺,引來了武松殺嫂剜心,鬥殺西門慶。

但是如果沒有西門慶,潘金蓮還會出軌嗎?我想是會的。

之前已經說了潘金蓮出軌是必然的事情,經過壓抑的潘金蓮,要麼在沉默中死亡,要麼在沉默中爆發,從之前勾搭武松的行為看,潘金蓮是不甘心一直沉默的,所以即便沒有西門慶,隨便來個東方喜,被潘金蓮的叉杆打了之後,估計也會幹柴烈火,郎有情妾有意,兩人一見,哎呦我去。

畢竟出軌是潘金蓮自己的選擇,她只是不想認命,一輩子跟著武大郎這樣的人,至於出軌的人是誰?我想只要是比武大郎強,潘金蓮都很滿足了。

反過來看,古代女子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婚姻,更沒辦法離婚,身似浮萍,潘金蓮至少還選擇了抗爭,雖然抗爭的方法不值得提倡。但是也表現了一種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

還是現在社會好,婚姻自由。慶幸,幸好我是單身狗。



三點文墨


此言差矣,潘金蓮不止是喜歡西門慶,而是潘金蓮是見人愛人,只要不是武大郎,哪一個都無所謂。

關於潘金蓮在《水滸傳》中的背景比較單薄,因為《水滸》版本不同,對於潘金蓮的背景介紹也不一樣,總而言之,潘金蓮是清河縣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喚丫頭,因為跟大戶有事,被大夫人倒賠嫁妝嫁給了武大郎。

你說這大夫人對潘金蓮是何等的怨恨,竟然要賠錢也要把她整出去,如果真的是老爺看上了他,必然不會如此下場,肯定是小潘勾引人在先,這種心術不正的人,才會遭到主家的忌諱。

以潘金蓮的貌美程度怎麼可能會看上武大郎,看原著中對武大郎的描述: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

再看潘金蓮內心對武大郎的看法: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 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

正因為如此,潘金蓮就跟清河縣裡面的浪蕩子弟搞在一起,武大郎的職業是賣炊餅,所以白天經常不在家,這給了潘金蓮絕好的機會,潘金蓮有一個絕招,想要武大郎不在家就多做一些炊餅,讓武大郎賣不完,所以回家就晚。

武大郎在清河縣受不了這個氣,最終帶著潘金蓮搬到了陽穀縣。

武松從景陽岡大虎到陽穀縣有了公職,兄弟團聚本來是好事,結果小潘第一眼看了武松就無法自拔,小潘的內心獨白是:他生得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

沒過幾天小潘就開始撩撥武松,要是正常男人還真就受不了小潘這麼撩撥,武松是大影響,當然不屑於幹這樣的齷齪事,於是拒絕了小潘。

武松出差公幹的時候告訴武大,天天做一半的炊餅,賣完就回家,那潘金蓮看武大這個行為,恨得是牙癢癢。

但是小潘就是小潘,即使是不出家門也能勾搭上男人,要說這西門慶也是倒黴,走武大家樓下還能被小潘的叉竿砸中。

從表面上看是西門慶後來找王乾孃勾引了小潘,實際上卻並不是這麼回事。

這個小潘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唯有和這個王婆有往來,這個王婆是開茶坊的,其實光賣茶能賺幾個錢,

王婆自己說“老身不瞞大官人說。我家賣茶, 叫做 ‘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賣了一個泡茶,直到如今 不發市。專一靠些 ‘雜趁’養口。”

這個雜趁用王婆的解釋就是:“老身為頭是做媒;又會做牙婆;也會抱腰,也會收小的,也會說風情。”實際上這個茶坊就是一個幌子,背地裡幹一些男男女女牽橋搭線的勾當,從中賺些好處。

小潘不是不知,無非是要王婆給物色,不然當時小潘砸了西門慶,王婆就看到了?天底下哪有那麼多的巧事。

按照道理說,這西門慶家大業大,經常出入煙花柳巷,什麼樣的女子沒見過,偏偏對這小潘動了情,可見小潘的勾引功底不是蓋的。

所以,潘金蓮不是喜歡西門慶,一門心思要跟他私奔,而是她太討厭武大郎,好男子千千萬,只要不是武大郎這樣的就行。

武大郎的人生悲劇在於,不是你的東西你卻不能放手,潘金蓮這樣的尤物人家大戶人家都不敢沾惹,你個小矬子還想上去比量一下。

西門慶說潘金蓮嫁給武大郎是"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因為宋朝時期因為北方都被遊牧民族控制了,嚴格限制羊肉向宋朝流通,這就導致宋朝的羊肉特別貴。

宋朝時期一頓酒菜不夠十幾錢或者幾十錢,而一斤羊肉就高達九百錢。一般人家絕對是吃不起,說潘金蓮是羊肉,就是說武大郎無福消受。


史論縱橫


一個是身材魁梧,家財萬貫的當地土豪;一個是身高不過5尺,天天被人欺負的矮矬窮,怎麼選當下立見了吧。

其實,也不是潘金蓮喜歡西門慶,只是他們兩個各取所需罷了。

潘金蓮嫌棄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醜陋,家裡又十分貧寒,自己花容月貌,年方正好,嫁給他本身就是無奈之舉。

潘金蓮本身就不喜歡武大郎,後來遇到了武松,本想把終身託付給這個打虎英雄,結果不僅被拒絕,還被羞辱了一番。

潘金蓮怒火中燒,她自恃貌美如花,走在大街上,誰都忍不住多看她兩眼,偏偏這個自己喜歡的男人,拒自己千里之外,這誰能受得了?

可以說,潘金蓮和西門慶在一起,武松是導火索。如果沒有武松的出現,潘金蓮可能就會安分守己得過一輩子,開不開心另當別論。

再如果,武松當時真得答應了潘金蓮的請求,那麼她也斷不會和西門慶在一起,說到底,是武松拒絕了她,讓她面子上過不去。

加上後來王婆和西門慶再一設計,潘金蓮就將錯就錯了,說潘金蓮對西門慶有多喜歡,這基本談不上。

主要是天天面對武大郎,看誰都是帥哥,加上西門慶對自己也很喜歡,不像武松那樣不近人情,這才和西門慶在一起了,假如遇到的是東門慶,或者南門慶,她也會答應。


十點歷史君


一個好問題,不請自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潘金蓮之所以會喜歡西門慶,這個引子其實是武松。為什麼這麼說,你看看,在武松沒有回到清河縣以前,潘金蓮和武大郎感情和睦,遵守婦道,一個做脆餅,一個賣脆餅,配合默契,日子也過得有吃有喝,對於普通人而言,已經很不錯了。

而潘金蓮心態的轉變就從她看到武松的那一刻開始。因為武大真的太醜了,又醜又挫又矮,在金瓶梅里面的描述,武大是最醜的男人。作為潘金蓮這麼漂亮的一朵鮮花被嫁給了這麼醜的男人,心裡自然是不甘的。但是古代的三從四德讓潘金蓮這個從小在大戶人家裡做丫鬟的女人多少還是學到了不少。所以自從嫁給了武大以後也就死心了。

誰知道這個時候竟然出來一個打虎英雄,而且這個人還是自己的老公的弟弟。哥哥這麼沒用,但是弟弟卻不僅一表人才,還是這麼威武霸氣側漏的男人。這不僅讓潘金蓮看了第一眼以後就立馬有觸電的感覺了。甚至都已經看呆了,武大提醒她給她介紹的時候她才回過神來。

於是才出現了後來她對武松那麼殷勤的做很多菜,熱酒喝。一方面要顯得她很能幹,同時表現出對武松的熱情,以便贏得武松的好感。她心理想哥哥沒用,如果能夠和武松能夠有魚水之歡,那也不枉此生,不會虧待了自己這麼天生麗質的容顏,也不枉來這個世上走一遭。

所以剛剛開始只是熱情,後來發現武松無動於衷,以為武松不解風情,於是有一次藉著喝酒想要挑逗武松,被武松斷然拒絕。這讓潘金蓮開始心生憤怒,我這麼漂亮的女人哪裡配不上你武松啊,就你家那個武大,要不是沒有辦法,怎麼會嫁給這個醜八怪。

女人一旦有了這個心裡,心理就開始蠢蠢欲動。武松因為這樣得罪了嫂嫂,繼續住在一起也很尷尬,而且會被嫂嫂嫌棄。或者他也怕嫂嫂繼續糾纏他,壞了他的名聲。所以從嫂嫂家搬出去是個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但是搬出去就恰恰給潘金蓮留下了出軌偷情的機會。潘金蓮春心已經盪漾了。西門慶只不過恰好出現了,又有王婆這個見錢眼開的人搭線,從此成就了一段千古愛恨情仇的故事,留下了一個千夫所指的潘金蓮。


李小波談兩性


潘金蓮和西門慶的事一直被世人所詬病,其實大家都被作者給帶溝裡了,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分析分析:

第一,這事要是放在現代,估計潘金蓮喜歡上西門慶那都是班門弄斧了,看看北上廣的離婚率,想想潘金蓮堅持跟武大郎過的日子,這有點替他叫屈啊。要鎖謀殺親夫,那武大郎也有問題,你要是放她走,哪還會招來殺身之禍啊。

第二,潘金蓮作為女人,要是同現在的女子相比,那也是有自由的,也又追求自己理想的權力,你武大郎為啥要強迫人家,逼急了潘金蓮都可以上法院告他去。

第三,潘金蓮要擱現在,那起碼也是校花市花一類的名人,嫁給武大郎,他自己不覺的有點不般配嗎,硬是霸王硬上弓,這也沒地說理去。

第四,潘金蓮嫁給武大郎之前,武大郎就是那樣,又不是結婚後得病了,說潘金蓮不守婦道拋棄她,至始至終,潘金蓮都被被逼的,跟了西門慶才是他第一次為自己作主。

所以潘金蓮喜歡西門慶出軌,擱現在,那都不叫事!

而潘金蓮喜歡西門慶那就更不用說了,高富帥的形象先有了吧。

再者其一,個人有才氣,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擱現在那可是大才子。

其二,潛力股,能經營這麼大家業,除了家底厚,那也是有兩把刷子的,上通朝廷,下開藥鋪賭坊,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其三,身強力壯大力士,肌肉男啊,這可是眾多女孩夢寐以求的大哥哥啊,晚上的那點事那就更不用說了,那還不夜夜笙簫啊。

所以潘金蓮喜歡西門慶這是合情合理,擱現在咱就羨慕去吧。

希望我的答案你能喜歡,記得添加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